急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报告 .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70904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5.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报告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急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报告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急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报告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急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报告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急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报告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报告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报告 .ppt(1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流感、禽流感、布病、疟疾、登革热、手足口病诊断与报告,主要内容,流感的诊断与报告禽流感的诊断与报告布病的诊断与报告登革热的诊断与报告疟疾的诊断与报告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报告,一、流感的诊断与报告,流感概述(一)流感病毒(Influence Virus)与流感,根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的抗原性分为:三型-甲(A)型:宿主广泛(禽、人、猪、马、海豹、猫、犬)-乙(B)型:人-丙(C)型:人、猪依据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差别亚型分类,目前发现甲型流感病毒有16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流感概述(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人类感染流感病毒而发生的一

2、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塞、咽痛和咳嗽等流感的危害:流行进展迅速、传播广泛,且并发症(病毒性和细菌性肺炎)严重。病原体:甲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目前已知的流感大流行均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甲型流感流行特点: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先集体后散居、先城市后农村),传染源:病人是主要传染源,禽类和哺乳动物是贮存宿主。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大流行时儿童、成人均易感(新亚型);流行时既往感染对人群有部分保护力。根据流感病毒感染对象不同,分为人类流感、禽流感、猪流感等类型,流感是全球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

3、中之重,1918-1919 西班牙流感 H1N12000万-5000万人死亡,1957年亚洲流感H2N2100万-400万死亡,1968年香港流感H3N2100万-400万死亡,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万人死亡,季节性流感每年导致2550万人死亡,H5N1、H9N2、H7N2、H7N3、H7N7、H7N9H10N8、H5N6,流感的诊断,根据卫生行业标准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WS285-2008)诊断类型及原则临床诊断病例:在流感流行季节(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当地一个单位或局部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时,具备流感样病例表现(指发热(体温38),

4、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的可作为流感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流感样或临床病例+实验室诊断(病毒培养或PCR 阳性)无疑似病例的诊断,流感诊断标准,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区别,流感报告常出现的问题,门诊日志上无体温、主要症状等的记录(注:要求诊断为上感等呼吸道疾病时必须填写体温)。流行季节时报告大量的上感病例,未报告流感临床诊断病例;有些医院将流感样监测病例当做流感病例上报,流感样暴发,1流感样病例暴发:(一)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二)在某一社区内(如同一乡或街道)1周内出现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多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标准: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

5、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死亡病例;,流感暴发疫情处置,任何单位发现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后,及时向属地县级疾控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报告。县级疾控机构或乡镇卫生院及时核实疫情,如达到报告标准,应当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鼻拭子标本,必要时可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每一起暴发疫情一般应当采集10份左右咽、鼻拭子标本(如果现症病例在10例以下的,全部采样)。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可酌情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样本采集后应

6、当在4条件下,于24小时内运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血清标本可暂时冻存在-20以下冰箱,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1,核实诊断:病例定义:WS285-2008在流感流行季节,当一个单位或局部地区、医院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明显增加时,具有发热、头痛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时,可诊断为流感临床病例。个案调查:填写病例一览表,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2,疫情发生单位基本信息与相关因素调查疫情发生的集体单位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人数、班级分布、卫生条件、活动形式(如全日制、夜校或寄宿情况等);近2周因病缺勤(缺课)情况;事件发生前一周及事件发生后集体活动情况;环境状况(通风、清洁状况、宿舍情况)等。

7、,病例搜索:从首例病例发病前一周开始搜索查阅晨(午)检记录、缺勤记录医务室或医疗机构就诊记录逐个部门或班级调查疫情追踪:每日新增病例数,及时、准确掌握和评估疫情趋势,调整防控措施。,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3,样品采集种类及要求,采样种类: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采样要求:应采集发病3天内的呼吸道标本均衡选择采样对象,避免集中在同一部门或班级、宿舍。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标本尽量全部采集。若符合流感样病例诊断标准的标本较少,可适当扩大采样范围,采集体温为37.5-38伴咳嗽、头痛或肌肉酸痛等症状的病例。每起暴发疫情应采集至少10 份的呼吸道标本(如果现症病例不足10 例,应全部采样)。,样本运送及

8、检测,样本的保存和运送424小时内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样本检测24小时内利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对至少5份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做病毒分离,小于5例的全做,疫情控制,病例管理:病例居家或住院治疗。休息期间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正常上课或上班强化监测:医疗机构流感样病例监测学校晨检、因病缺勤监测信息汇总综合分析,评估疫情趋势环境和个人卫生: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药物可首选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或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预防性服药:是否进行,需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认证其他措施:避免集会、停课等连续1周无新发病例,可判定为暴发疫情结束,,不明原因肺炎

9、监测、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人禽流感,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变异,感染了人,造成人禽流感病例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7N9、H9N2、H7N7、H7N2、H7N3、H10N8、H5N6等H7N9为新型重配病毒,编码HA的基因来源于H7N3,编码NA的基因来源于旧H7N9,其6个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为全球首次发现感染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种乙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抵抗力,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漂白粉、84消毒液、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物理

10、方法:对热比较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对低温抵抗力较强: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流行病学特征-1,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接触感染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直接接触病毒毒株,易感人群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高危人群 在发病前1周内接

11、触过禽类者,例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人员,流行病学特征-2,临床特征,潜伏期H5N1亚型: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H7N9亚型:一般为1-10天以内。,临床症状,H5N1及H7N9亚型:预后较差。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H9N2亚型: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预后良好H7N7亚型: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预后良好。H10N8、

12、H5N6亚型偶尔感染人类,多表现为重症肺炎,预后不良。,H7N9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接触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者到过活禽市场,或者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诊断标准疑似病例:符合上述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或有流行病学史。确诊病例:符合上述临床表现,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H7N9重症病例:符合下列任一条标准,即诊断为重症病例:(1)X线胸片显示为多叶病变或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4次/

13、分;(3)严重低氧血症,吸氧流量在35升/分条件下,患者SpO292%;(4)出现休克、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任一条):1.年龄60岁;2.合并严重基础病或特殊临床情况,如心脏或肺部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免疫抑制状态、孕妇等;3.发病后持续高热(T39)3天及3天以上;4.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5.CRP、LDH及CK持续增高;6.胸部影像学提示肺炎。,H7N9诊断标准,应注意与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等其他禽流感、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

14、ERS)、腺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H7N9的鉴别诊断,H7N9与H5N1人禽流感的区别,两种禽流感病毒都偶然导致个别人发病,有高致病性,临床症状的严重性相似。人群:H5N1以青壮年为主,H7N9以老年人为主地区:H5N1高度散发,H7N9有地区聚集性病死率:H5N1:50%-60%,H7N9:30%易感性:H7N9较H5N1更易感人类禽间监测:H7N9有禽类污染区,但不致禽类发病,失去了及时发现病禽的信号,需要主动检测健康的禽类保护人类。H5N1对禽高致病,形成动物疫点,宰杀禽类有效保护人类,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现和排查,主要是以不明原因

15、肺炎病例的发现和报告、排查为主要手段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的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12小时或立即组织本院专家会诊,排除,如不能排除,立即网络报告“不明原因肺炎”并电话通知辖区疾控中心,2小时内采集相关标本(咽拭子、深部吸痰液或支气管灌洗液、

16、血清、肺组织等),做个案,并立即送检,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接到标本后8小时内出具并反馈检测结果,排除,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检测结果订正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报告、排查流程,首例需省级和国家复核,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上报资料要求,上报内容个案调查表会诊记录检测报告调查报告上报时限事件信息应立即上报上级疾控中心纸板资料应于48小时内上报至省疾控中心。,咽拭子采集方法用两根棉签,在采样液中浸泡一会后,再快速涂抹患者咽喉壁及双侧咽扁桃体,被采集者采集时应有干呕现象出现。采集完成后将棉签手柄部分折断后,将棉头放入采样液中。注意:如果没有专门的采样液,可以用5mL生理盐水代替采

17、样液,但要立即送检深部吸痰液或支气管灌洗液:直接用无菌试管采集2-5mL立即送检血清:用普通生化管采集或分离血清后送检。肺组织等:放入病毒采样液或生理盐水中送检。保存送样:采集后,4 保存立即送当地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呼吸道标本采集、保存方法,1、采样管标记的内容:标本编号、患者姓名,采集日期2、其余标本信息记录在采样登记表上,1.10,不明原因肺炎标本检测时限及内容,检测时限:市(州)疾控中心实验室接到标本后立即进行检测,8小时内检测完毕出具检测报告。或将结果先电话报告给送检单位检测内容:包括甲、乙型通用流感季节性H1、季节性H3、新型甲型H1N1禽流感H5、H7、H9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

18、吸综合征病毒(MERS-CoV)。,三、布病的诊断与报告,概述(一),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布病列为二类疫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布鲁氏菌还被国外列为生物战剂之一。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85%)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布病的双重危害,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少数患者会

19、导致死亡。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羊患布病后流产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使牲畜似乎两明显减少,影响经济发展。据估算,每年全国因布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逾100亿元。,布鲁氏杆菌的分型,可分为6型:羊种型:毒力强,症状典型,易发并发症。我省以羊3型为主猪种型:毒力次子,症状不典型,常在肝脾发生化脓牛种型:毒力最弱,只有散在的轻症病例,病例易表现为慢性犬种型:没有严重症状,病程短,没有并发症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对人不致病,布鲁氏菌对物理因子的抵抗力弱,对紫外线敏感直射日光数分钟-4小时,散射日光7-8天直射紫外线5-2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对热非常敏感,尤其对湿热敏感。

20、不同温度对布鲁氏菌的影响,布鲁氏菌对化学因子的抵抗力弱,药品名称 浓度(%)布鲁氏菌生存时间漂白粉 0.2-2.5 2分钟以内新洁尔灭 0.1 30秒石碳酸 1-2 1-5分钟来苏儿 2 1-3分钟来苏儿 3 1分钟以内高锰酸钾 0.1-0.2 7-15分钟福尔马林 0.2 20分钟以上氢氧化钾 2 3分钟肥皂水 2 20分钟以上,自然条件下在外界生存时间长,人间布病的传染源,人间布病发病主要传染源是感染布氏菌的羊和牛羊:意义更大:症状重,感染率高(达42.12%),患病率高(达7.71%),由羊所致的布病占到80%90%,牛:虽然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现症状者少(仅为0.30.5

21、%),且症状轻微。其它:猪、鹿、犬等偶见。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虽然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鲁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但无证据证明通过患者而传染引起的病例,因此,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传播途径,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饲养放牧病畜;接生、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检查牲畜;接触病畜的尿、粪及其污染的棚圈等;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经消化道感染:进食布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如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未煮

22、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如打扫圈舍、加工皮毛等以上三种传播途径往往同时存在,很难截然分清是通过哪一个环节感染的。,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凡是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再次感染发者有27%,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潜伏期:最短3天,最长1年,一般1-3周,平均2周起病缓慢者前驱期症状类似重感冒。经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直接出现布病典型症状布病的4大典

23、型症状: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关节疼痛,布病临床表现,布病临床表现-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多汗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晚上。典型病例热型呈波浪状,体温逐日升高,达高峰后缓慢下降,热程约23周,间歇数日至2 周后,又发热再起,如此反复数次。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典型波状热型已较少见“温症分离”: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长达45天,平均2-3周。有些患者有典型的布病症状和体征,检测结果也为阳性,但没有发热,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

24、以急性期患者为甚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大汗多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出现,汗味酸臭,浸湿衣裤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布病临床表现-多汗,布病临床表现-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乏力的程度轻重不一。常被称为“懒汉病”、“爬床病”通常在午后出现疲劳感觉,清晨和上午明显减轻大量出汗后更为严重慢性期患者的乏力症状比较突出,常成为就诊的主要原因。,急性期关节疼痛:多个大关节呈游走性疼痛,与风湿热相似疼痛的性质可如锥刺痒或为顽固性钝痛,疼痛剧烈,一般镇痛药不能凑效出现的时间多与发热有关,开始发热时疼痛加重,体温下降时疼痛随之缓解。在疼痛关节或骨骼附近,常可发现一处或数处明显压痛点慢性期关节疼痛:局限

25、于某一部位,以骶、髂、膝、肩、肘、踝等大关节处常见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由于肘窝、腘窝的肌腱变硬和挛缩,常使四肢关节强直,变形,甚至照成终身残疾、无法恢复肌肉疼痛:尤其是下肢肌肉及臀部肌肉疼痛明显,重者呈痉挛性痛。,布病临床表现-肌肉关节疼痛,单侧睾丸肿痛头痛:为急性期常见症状之一神经痛:腰痛、双下肢疼痛咳嗽、胸痛腹泻黄疸遗精、阳痿,布病其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液: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可达60%左右,有时可见异形淋巴细胞。血沉在急性期增高,慢性期基本正常。血内纤维蛋白原含量:急性期增加,约占25%血浆蛋白:减少,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异常重症或慢性病例红细胞、血小

26、板减少,可有贫血肝功能:多数变化不明显,X光检查,骨关节损害的X线表现以腰椎、骶髂关节、肩关节、骨盆和膝关节的改变多见骨关节系统的病理改变:关节缘骨质硬化、骨质增生、局限性骨质疏松、骨质缺损灶、骨端的透明灶、局限性骨质密度增高、软组织硬化等呼吸系统:与肺结核相似,双肺呈局限性浸润,以斑点及絮状模糊或支气管炎性改变最为常见,肺纹理增强,分布紊乱,边缘不清楚。肺间质呈不同程度网状增粗。,临床分期,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布鲁氏菌病诊断,诊断依据:2012年10月8日卫生部下发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2117号)分为4类:疑

27、似病例临床病例确诊病例隐性感染病例,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区的居民等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临床病例疑似病例+虎红平板凝集实验(初筛试验)阳性者,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布鲁氏病的诊断,确诊病例临床病例+以下4条中任意一条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及以上者。或分离到布鲁氏菌者隐性感染病例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无临床表现登记、管理不作为网络报告,布鲁氏

28、菌病的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常用利福霉素、四环素族药物、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等。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急性期的治疗,一线药物多西环素合用利福平或链霉素。二线药物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或妥布霉素;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隐性感染病例:是否需要治疗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建议给予治疗,特别是血清滴度较高,且呈上升趋势的病例,慢性期的治疗,一旦进入慢性期,其病菌将跟随患者终身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例:多采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用法同急性期,部分病例需要2-3个

29、疗程的治疗慢性布病的治疗一直是个世界难题。慢性布病的治疗比急性期更为困难慢性布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很困难,需要有较丰富的布病临床经验。慢性布病的病程长,病情复杂,而且病情顽固慢性布病用抗菌素治疗远不如急性期布病那样明显,更容易复发,抗菌素对慢性期布病的使用原则,慢性期布病急性发作或活动型布病,病人有发烧、多汗、关节疼痛等急性期症状,血清抗体滴度较高。具有局部病灶的慢性期布病如布鲁氏菌局限在骨关节、肝脏、脾脏或生殖器官内,有时发生局部组织坏死,这时应当适应抗生素。除全身性用药外,还应当根据病损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用药途径。如发生关节炎时,可将链霉素等药物注入关节腔内,脑膜炎患者可注入脑脊髓中细

30、菌培养阳性的病人:都应采取抗生素治疗。血清滴度较高,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时,也应当考虑用抗生素至于那些只是血清抗体阳性,但没有明显症状的慢性期布病患者,不治疗。,布鲁氏菌病抗菌治疗推荐方案一览表,病程和预后,病程以3个月1年居多只要及时、规范、足疗程治疗,预后较好个别患者未经治疗也可以自愈如治疗不及时,不规范,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引起内脏器官器质性改变或骨关节变形强直,终生不愈。布病本身不会轻易引起死亡,但是如果在急性期间,如果感染的布鲁氏菌的菌量多,毒力大,而且又没有及时确诊,更没有及时治疗,产生了合并症,如:脑膜炎、心肌炎、贫血、血小板低等其它系统的改变,也会引起死亡。,疗

31、效判定,很多人第一次检查出是布病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总想再做布鲁氏菌病的化验,看看布鲁氏菌使机体产生的抗体(是否减少了或是没有了,其实这不是最主要的。因为人感染了布鲁氏菌后,身体产生了一种布鲁氏菌抗体,这种抗体在人体内会存在很长时间,一般1-3周开始出现抗体,3-6个月左右是高峰期,6到8个月开始下降,一年后到2年后就会自然消失。所以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不作为疗效判定标准。,近期疗效判定,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其它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力和劳动能力恢复原有布鲁氏菌培养阳性者,应两次(间隔半个月至一个月)细菌培养转阴。临床化验检查各脏器功能均正常(某些患者因布鲁氏菌引起血常规、肝功能异常及肝脏

32、、脾脏肿大,胆囊炎等症状消失)(注:布病血清学反应不一定转为阴性)基本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其它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力和劳动能力基本恢复。原布鲁氏菌培养阳性者,两次细菌培养转阴。好转:上述三项指标达到两项者,或三项指标比治疗前有好转。无效: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或无改善者。治疗后有短时期的症状改善,但停药两周又复发者。,远期(1年以上)疗效的判定,治愈近期治愈的三项指标能维持一年以上而无复发。基本治愈近期治愈的三项指标能维持一年以上,仅有轻度反复,但不经治疗自行缓解。好转仍有轻微症状(如关节疼痛),劳动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但较治疗前有增强。无效:同近期疗效的无效指标。,布病的复发,在劳累、寒冷等

33、诱因下,未被杀灭的在细胞内寄生的布氏菌再次进入血液,可造成疾病复发一般在完成治疗10个月内出现,布病的再感染,人患布病后,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一定免疫力,但是不够巩固和持久病愈的人又长期生活在有病原菌环境中时,可造成再次感染一般发生在病愈3年后再感染也分急性和慢性,其特点为局部损害明显,尤其是关节和神经系统的损害,总结,布病是我市新发传染病、医生及病人知晓率低、诊治经验不足,很多布病病例被误诊,造成病人的极大经济负担自身免疫机制参与发病、多系统受累,可能造成严重疾病细菌性传染病、胞内寄生、不易根治、容易转为慢性;慢性病例长期迁延不愈,对病人身心影响很大我们一定要及时诊断、发现病例,早期规范治疗,减

34、轻社会和病例的负担,四、登革热的诊断与报告,急性发热期,急性起病,首发高热,24h内可达40。部分病例双峰热型。发热时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明显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急性期一般持续27天。皮疹:第36天出现充血性皮疹、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出血倾向: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重症登革热,2014-10-06,2014-10-06,极期表现,退热后病情加重或高热持续不缓解,出现明显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极期通常在病程第38天,重症预警指征的发生标志着极期的开始。常伴有进行性WBC减少和PLT快速下降。,恢复

35、期表现,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WBC计数开始上升,PLT计数逐渐恢复。,登革热诊断 病例主要依据卫计委颁发的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08)诊断,主要内容如下:(一)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二)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疑似病例:(1)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且具备急性起病,发热(24h36h内达39oC40oC,少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一般临床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

36、潮红,结膜充血。,(2)无流行病学史,但同时具备上述一般临床症状和以下症状者:1)皮疹:于病程第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皮岛”样表现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天。2)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第58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2、临床诊断病例(1)典型登革热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有登革热一般临床症状,且有流行病学史,即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并具备白细胞计数减少和

37、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者。2)无流行病学史,但具备皮疹、出血倾向,且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者。,(2)登革出血热(DHF)典型登革热伴以下临床症状之一:出血倾向,明显的出血表现(消化道大出血,或胸腹腔、颅内出血),肝肿大、胸腹腔积液;且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较正常水平增加20以上,或经扩容治疗后血细胞比容较基线水平下降20以上)和低白蛋白血症者。,(3)登革热休克综合征(DSS)登革出血热患者出现皮肤湿冷、烦躁,脉搏细数,低血压和脉压小于20mmHg(2.7kPa)及血压测不到、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者。,3、实验室诊断病例

38、具备以下实验室结果之一的临床诊断病例:(1)从急性期患者血清、脑脊液、血细胞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2)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登革病毒基因序列。(3)从急性期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病毒NS1抗原(4)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WBC减少,早期开始下降,第45天降至最低点。PLT最低可降至10109/L以下。2.尿常规:可见蛋白、红细胞、管型等。3.血生化:ALT/AST升高常发生极期或恢复期;部分心肌酶及血肌酐升高等。渗出严重者血清白蛋白可降低等。4.凝血功能:可见纤维蛋白原减少,PT及APTT时间延长,重症病例凝血因子减少

39、。,88,病例管理,非流行季节,疑似及确诊病例住院隔离治疗;流行季节可居家隔离患者提供蚊帐,限制室内活动,穿长衣裤,睡前挂好蚊帐,规范诊断及疫情报告,严格按国家登革热诊疗指南诊断医疗机构及疾控机构均可进行NS1抗原、病毒核酸检测;本地首发病例、输入性病例诊断需上级CDC复核;首发病例、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应进行核酸分型或病毒分离,医疗机构若诊断出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或病例后续进展为DHF或DSS,或出现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中重症登革热的指征(即下列情况之一:1.严重出血包括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2.严重血浆渗出引起休克、ARD

40、S等严重渗出表现者;3.重要脏器严重损伤:严重肝损伤(ALT和/或AST大于1000IU/L、急性肺损伤、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脑炎、脑膜脑炎)、失明等。),则应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的备注栏注明“重症”。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病例的分型诊断报告进行督促和审核。以县(市、区)为单位,近5年首次发现病例者,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病例分类根据感染地的不同,病例可分为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输入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和境内输入病例两类。境外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病例。境内输入病例是指发病前14天内离开

41、本县区(现住址)、到过本县区外的境内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例。本地病例指发病前14天内未离开本县区(现住址)的登革热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登革热病例报告后,应尽快调查了解病例是否为输入病例,若为输入病例,应在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的备注栏注明“境外输入/境内输入”和感染地(国家或地区),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省市县”。,实验室检测,提高病例实验室诊断率散发病例暴发疫情早期不少于5例的疑似或临床病例DHF、DSS、其他重症、死亡病例为查明疫情性质和波及范围需要而确定的病例一线执行者:县级疾控机构缺乏检测能力可送上级疾控机构市级和省级疾控机构抽样30%复核检测,督

42、促订正!,五、疟疾的诊断与报告,疟疾的诊断,1.疑似病例。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者。2.临床诊断病例。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者。或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3.确诊病例。上述疟疾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查(镜检或RDT或基因检测)结果阳性的病例。,报告

43、的疟疾及不明原因发热病例均应采血涂片3张、滤血1张、抗凝血3ml逐级上送!,鉴别诊断,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患者,需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常在各类季节发病,并有明显的突发性和群体性;1.2发热伴咳嗽、咳痰或无痰、有鼻塞和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3.多次血涂片镜检疟原虫均呈阴性。,2.伤寒:在部分恶性疟患者中,脉象相对缓慢,与热型不成比例,易与伤寒混淆。惟伤寒热型常呈稽留热,血清肥达氏反应阳性,且抗体滴度渐次增高,且血涂片镜检疟原虫阴性。3.登革热 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有畏寒,但少有寒颤,热型呈双峰型,常伴有剧烈头痛及骨、关节、肌肉疼痛尤以大关节如腰、髋膝

44、等处为著。由于其发病季节和流行地区与疟疾交叉,应注意与疟疾相鉴别。,4.败血症:因高热伴寒战,大汗和头疼,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谵妄、昏迷等症状,易于脑型疟混淆。惟本病的发热无规律,常可在一天内波动数次,临床体检可查见炎症的原发灶或感染原因。血培养可发现病原体,以化脓性细菌多见,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但血涂片镜检疟原虫始终阴性。,另外还应与血吸虫病、黑热病、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等发热疾病相鉴别。,实验室诊断,疟疾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包括:1、疟疾病原学诊断技术(1)病原学诊断(显微镜血片检查)(2)病原免疫学诊断(快速免疫诊断试条)(3)病原基因检测(PCR)2、疟疾抗体诊断技术(IF

45、A),实验室诊断,1.病原学诊断 镜检疟原虫:血检疟原虫迄今仍是确诊疟疾最可靠的方法。恶性疟原虫在周围血液中仅见环状体和配子体(不发热时一般查不到疟原虫),间日疟无论在发作期或间歇期均可见到原虫。因此,选择适当血检时机非常重要。总之,凡是疟疾,最终定能查到疟原虫,不存在没有疟原虫的疟疾。,流行病学疟疾病例分类,1、原发病例:(1)临床诊断为疟疾病例(临床、实验室或 试治)(2)无既往疟疾史2、复发病例:(1)临床已诊断为疟疾病例(临床、实验室或试治)(2)有既往疟疾史(当年或去年),3、输入病例:(1)临床诊断为疟疾病例(临床、实验室或试治)(2)有流行病学证据证明非当地感染,但在当地发病(外

46、地人员当地发病或当地人员外地感染当地发病)4、输入继发病例:(1)临床诊断为疟疾病例(临床、实验室或试治)(2)有流行病学证据证明感染与输入病例的传播有关(当地有传播媒介存在;有明确的与输入病例接触史;发病时间与输入病例接触有流行病学联系),5、血传病例:(1)临床诊断为疟疾病例(临床、实验室或试治)(2)有流行病学证据证明感染与输血有关6、分类不明病例:(1)临床诊断为疟疾病例(临床、实验室或试治)(2)流行病学证据不清楚或不肯定7、带虫者:(1)患者没有发热等临床症状(2)实验室检查发现疟原虫,疟疾报告,任何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疟疾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疟疾病例,应按照中华

47、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时限(24小时)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大疫情网络)中进行疟疾疫情报告。报告原则:疟疾疫情报告遵循依法报告、分级负责、首接负责、先报后核、及时准确的原则。,(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及时筛检“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采血涂片3张、滤血1张、抗凝血3ml逐级上送,同时按照国家抗疟药使用原则与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并在24小时内上报。(二)对间日疟疾病人的治疗,乡镇卫生院应组织专人开展服药督导。对所有疟疾报告病例,县疾控中心应立即进行疟原虫血检核实,乡镇卫生院和县疾控中心在3日内完成流行病

48、学个案调查。,发病病人筛查-血检,各级应妥善保管疟疾病例诊断、治疗、报告等原始数据资料,包括:发热病人登记本、发热病人血检登记本、病人血片及送检单、血检复核记录表、疟疾病人登记本、病人处方、间日疟治疗督导服药表、病例报告卡、个案调查表、病人治疗工作补助表,及月度工作报表,确保项目资料完整、数据真实可靠。,疫点处理疫点指出现疟疾病例并具有传播条件的自然村或居民点。疫点处置的主要措施包括:疫点村主动病例侦查、病例规范治疗、病例溯源、高危人群预防服药、杀虫剂处理蚊帐或室内滞留喷洒、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提供疟疾咨询服务等,以清除传染源、阻断疟疾传播。及时上报初次、进程、结案报告!,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报

49、告,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儿童常见病,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个别患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脑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性肺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患者进展快,出现死亡。,112,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6、7、9、10、16型 柯萨奇病毒B组的1、2、3、4、5、13型 肠道病毒71型 埃可病毒,病 原,细胞病变,紫外线、干燥敏感 对热敏感,56 30分钟灭活,4存活1年,-20长期保存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酒可以灭活 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人是人肠道

50、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传 染 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直接接触:接触患者唾液、疱疹液、粪便等间接接触:污染的手、毛巾、玩具,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 播 途 径,?,易 感 人 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 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文献检索(安徽调查)重复感染率为3.88%1年内重复感染占30.27%、第2年感染占53.74%,第3年感染占14.63%,第4年感染占1.36%,疑似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对不发热或发热 38,皮疹不不典型的病例仅作为疑似病例,24小时内网络直报。按照贵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