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75776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285 大小:6.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5页
2023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5页
2023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5页
2023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5页
2023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docx(28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SUZHOUSTREETREFINEDCONSTRUCTIONGUIDELINES总则篇(试行)2023年4月一刖百近年来,城市道路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是承担机动车通行的交通功能,更是城市重要的功能组织和活动空间、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形势下,加强道路精细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苏州市是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城市,其历史与现代特色交相辉映,在传统城市道路的历史留存和特色道路建设的创新实践方面有许多宝贵的资源和经验。现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城市道路路面改造工程综合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府

2、办202180号文要求,编制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下文简称导则),作为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技术性文件,用于指导本市城市道路规划(方案)、设计、施工、验收、养护等全过程工作,旨在打造道路基础坚固耐久、路权功能分配科学合理、慢行通行条件安全高效、空间环境品质美丽宜人的具备苏州特色的城市道路与空间环境,将城市道路空间打造成为全面承载与展示苏州城市生活、人文风貌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亮丽名片。本导则以现行规范和标准为基础,结合苏州市实际情况,共设置8个章节,分别为:1总则;2慢行系统;3车行系统;4绿化景观;5道路设施;6市政管线;7海绵设施;8建筑界面。概述 编制目的 适用范围 编

3、制意义导则应用 与相关规范的关系 导则应用方式 导则定位目标策略 完整道路 目标愿景 规划策略道路分类指引 交通功能类道路 生活服务类道路 景观休闲类道路 历史风貌类街巷 智慧城市示范类道路 综合类道路概述编制目的导则作为苏州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技术性文件,应用于城市道路规划(方案)、设计、施工、验收、养护等全过程工作,旨在打造基础坚固耐久、路权分配合理、车辆通行顺畅、行人过街便捷、空间环境优美的城市道路,将城市道路空间打造成为全面承载与展示苏州城市生活、人文风貌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靓丽名片。适用范围苏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涵盖道路与其两侧建筑物之间(含界面)共同构成的U形公共空间环境内的

4、全要素优化设计,实现城市道路空间内各类要素一体化统筹协调。新建类道路应按照导则严格管控。改建类道路,应参考导则,采用“循序渐进,主次有序,因地制宜,重点改造”的方法进行建设。编制意义展现城市形象:充分考虑苏州古城与新区的风貌特征,确保道路空间的建设延续城市原有的特色,将苏州城古今人文交相辉映的魅力在道路空间中充分展现,同时进一步提升道路的环境和服务品质,使道路成为体现苏州城市精细化建设水平的亮丽名片。传承历史文化:城市道路充分发挥作为公共空间的属性,承载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精彩元素,打造独属于苏州人民的城市道路场所记忆与人文精神,使漫游其中的人们体会苏州城的发展变迁和历史轨迹。改善城市环

5、境:通过提升城市道路空间品质环境,以更优的道路绿化与铺装,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的气候环境适应性,提升城市的整体韧性,打造更加宜人的城市道路环境。促进绿色交通:通过打造高效、舒适、安全、适宜步行和骑行的城市路网,提高绿色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从而降氐城市的碳排放量和交通拥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尽早实现“双碳目标。构建宜居生活:将城市道路打造为最具活力的公共空间,营造更多的场所让居民互动,促进交往交流与邻里生活,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激发整座城市的活力。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打造高效便捷、安全活力的路网,提升城市各片区的可达性,从而创造更多更具吸引力的商业、文化、社会活动,增加土地的商业价值和

6、城市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苏州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导则应用与相关规范的关系导则在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的前提下,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整合、补充、优化、细化和强调,应具备较强的指导意义,充分体现先进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切实符合苏州城市道路发展阶段及未来高质量发展要求,凸显苏州特色,体现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发展目标定位相匹配的道路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导则应用方式导则的应用贯穿道路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平台机制以确保导则的贯彻执行。导则定位管理方的使用手册设计方与建设方的工具书道路的设计、建设与管理涉及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导则在编制过程中充 分考虑

7、相关部门的工作需求。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导则为参考,开展相关 管理和验收工作,并将导则作为与管理及服务对象沟通的桥梁。使用方评价道路的标尺不仅为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等设计人员的提供设计指导,也是施工 单 位建设过程具体环节和要素的标准和要求。市民是道路最主要的使用者和评判者。导则旨在为市民提供评判标尺,鼓 励市民对照阅读,查找身边道路的问题,提出优化提升建议,推动居住、 生活、 工作环境品质提升。标策略完整道路在传统的道路设计与建设的分工中,道路、绿化、建筑退界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欠缺整体考虑,造成了街道或道路整体空间的割裂。本次导则指导的道路精细化建设范围,为如下图所示的由道路本体与沿街

8、建筑构成的U型空间,导则将对其中的全要素进行一体化统筹设计。目标愿景通过塑造高颜值、高标准、有温情的道路环境,达成建设“独具苏城魅力的道路空间、古今人文辉映的道路风貌、智慧低碳高效的道路交通”的愿景目标。将城市道路空间打造为全面承载与展示苏州城市生活、人文风貌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靓丽名片。规划策略交通有序环境友好设施可靠全龄友好空间安全慢行优先无障碍友好尺度人性化高强度开发设施统筹空间集约智能设施通行高效“双碳”引领公交优先交通与空间绿色出行海绵道路绿色材料生态种植肌理延续园林造景开放街区立面风貌特色业态亲水设计辅助出行自动驾驶潮汐车道设施整合智能监控设施运维环境智理相城元:苏州新区苏州市道

9、路活力指数苏州园 区火车吴中 中心区434 51634.7 327, -9.2 15Jo3.7 9.1道路分类设计指引参考国外WaIkSCore的算法,在传统定性分析撤出上,充分利用开源与非开源多种数据,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更加客观全面的判断苏州市道路的现状活力水平。本导则抓取、清洗苏州市生活服务活力、教育设施活力、商业活力、娱乐活力、休闲活力、餐饮活力等6类道路周边的Pol兴趣点。强调沿线地块用地性质、交通组织、建筑及建筑的界面特征等对沿街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二维角度重新划分苏州市道路分类,便于指导下一步各类道路的建设。道路分类交通功能定义:城市主要交通流线动脉,两侧以非开放式界

10、面为主。设计重点:保障城市交通流畅、高效、安全的运转。生活服务类道路定义:沿线以居住、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功能为主的道路。设计重点:凸显丰富的公共生活空间与居住活力氛围,提升步行舒适性。景观休闲类道路定义:景观特色突出、沿线分布公园、绿地和设置休闲活动设施的道路。设计重点:营造慢行畅通、景观优美、开放通透、设施便捷的道路场景。历史风貌类街巷定义:保存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能够较完整地体现传统格局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街巷。设计重点:慢行优先、延续历史文化风貌、提高人气活力。智慧城市示范类道路定义:通过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等数据技术,实现人、车、道路空间深度交互,是展示和推广苏州智慧城市特征的道路。设

11、计重点:通过交通参与者子系统、路侧子系统及中心子系统的整体框架。侧重路和云,为车和人提供智能服务。综合类道路定义:道路功能与界面类型混合的程度比较高,具有两种及以上类型道路特征。设计重点:根据多种类型特征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道路设计。交通功能类道路典型断面及提升建议提升建议:一般要求: 应根据机动车交通、货运交通、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的不同需求进行空间的统筹分配。 尽量设置较少的交叉口以便于机动车辆穿行,在设置信号灯的交叉口之间允许机动车以更高的速度和更长的距离行驶,以减少行人和自行车穿越。空间要求: 交叉路口有序引导,合理控制路缘石半径,可设置路缘石拓展区,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并

12、提高行人的可见性。 沿线的设计应以非开放式界面为主,可利用道路绿化的隔离、屏挡、通透等控制景观效果。设施要求: 交通功能性设施以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设计宜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避免对驾驶者产生干扰。 行道树树种及其他植物的选择,应考虑种植高大型根径较小的乔木释放人行道通行空间。生活服务类道路典型断面及提升建议:t.i.n. -: . 1j:- 2区 机幼青 机动壬 上 非机动青b提升建议:一般要求: 应考虑到人的使用性需求,便于居民进行日常的交流交往活动。可利用较宽的建筑退界补充步行通行区,沿街设置交往、交流与休憩活动空间,或提供餐饮与商品展示区域,进行个性化的空间环境设计。空间要求: 应集约

13、利用道路空间,保障充足的慢行通行区和带有遮荫的慢行通行空间。 鼓励人流量较大、有条件的生活服务类道路设计小转弯半径。 道路空间有限时,可通过设置混行车道压缩机动车道区域,设置单侧的公共设施带/区。 创造积极的建筑退界空间,鼓励人行道与建筑首层、退界空间保持相同标高,避免建筑和道路空间产生过大的高差变化。设施要求: 提供安全便利的过街设施,鼓励次路、支路等级的生活型道路设置抬高式人行横道、缘石拓展路口等稳青争化设施,限制车速。 植物绿化的设计要注重人性化环境的营造,鼓励以树列、树阵、耐践踏的疏林草地等绿化形式取代景观草坪、灌木种植,形成活力区域。景观休闲类道路典型断面及提升建议提升建议:一般要求

14、: 鼓励展示城市景观风貌和容纳市民休闲活动并重,兼顾景观性与实用性。 增加沿线绿地的可进入性,避免植物绿化成为活动的障碍。空间要求: 景观型道路应结合沿线绿地、滨水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串联绿地及利用建筑退界形成的街边广场,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 在人行道空间充裕的情况下,设施带可设置于人行通行区与自行车专用道或健身跑步道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方便使用。设施要求: 鼓励设置连续的自行车专用道、健身跑步道等慢行设施,路径上可设置路程提示等。 鼓励采用“海绵城市技术,利用侧分带、中分带、沿线绿化带等设置智慧雨洪管理设施,形成带状或块状布局,对雨水进行调蓄、;翅七与利用。 植物绿化应利用不同的形态特征进行

15、对比和衬托,选择观花、观叶植物进行搭配,注重季相变化增加景观层次性、色彩多样性,增强道路的可识别性。智慧城市示范类道路断面及提升建议休匿通用通区晶区筑豌区韭机动舌机动青as提升建议:一般要求: 智慧城市示范性道路的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城市道路设计规程等相关规定。设施要求: 智慧灯杆可结合5G微基站、智慧照明、图文光带诱导屏、智慧信号灯、摄像头、导向牌、交通灯等设施设置。 宜设置智慧公交微枢纽站点,将出租车停靠点结合公交站进行设计,布置醒目标记灯箱用来提供照明,增强站点识别性,提供扬招详细信息。滚动LED站点用来显示公交实时到站信息功能等。 建议在地面增设地面红绿灯、行人过街智能

16、提醒装置,提供越界检测和语音提示。历史风貌类街巷断面及提升建议提升建议:一般要求: 历史风貌类街巷应优先保障人的通行和活动空间,为游客和市民提供停留驻足拍照和休闲活动的空间。 道路断面应尽量设置绿化带,提高道路绿化率,提升道路品质。空间要求: 建议尽量压缩机动车通行空间,供非机动车和行人使用,同时有效降低车速。设施要求: 宜增加景区标识和慢行标识,增强街巷的步行性。 合理安排道路市政设施,例如垃圾箱、灯杆、交通杆等,设计应保持历史文化街巷的风貌。综合类道路断面及提升建议道路功能与界面类型混合的程度比较高,具有多种类型道路特征的道路,如兼有商业商务以及交通功能的城市通道。针对综合性街道,街道设计

17、应该兼顾多种类型特征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道路设计。掠台晏街Wi峥面示意SB提升建议:一般要求: 综合类道路应兼顾多种道路类型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道路设计。空间要求: 可利用较宽的建筑退界补充步行通行区、绿化区和休闲区。设置交往、交流与休闲活动空间,次干路、支路沿街提供餐饮与商品展示区域和个性化空间环境设计。设施要求: 建议提供连续的设施带,综合布局行道树、自行车停放、外摆区域、休闲座椅、绿化带和沿路临时停车,方便居民活动。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SUZHOUSTREETREFINEDCONSTRUCTIONGUIDELINES细则篇(试行)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SuzhouHousin

18、gAndUrban-RuralDevelopmentBureau2023年4月引言1 .编制目的细则在总则的宏观指导下,以苏州市城市道路的精细化建设为目标,从人本化、品质化、特色化和智慧化四个方向进行拓展和落实。以多彩标签的形式诠释苏州城市道路的精细化建设,打造独属于苏州的城市多彩道路。1人本化:从苏州的城市道路使用者出发,以公众对城市道路空间的体验为准绳,充分考虑公众活动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实现“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转变。品质化:大力提升苏州市人车交通的出行品质,强调道路的公共空间功能。m适当提高城市道路设计、建设和养护标准,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升使用者的体验舒适性。体现高颜

19、值、高标准的道路建设水平,注重细节与管控。三特色化:因地制宜,通过苏式元素的植入和道路特色场景的营造,彰显苏州鲜明的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特色,让城市道路成为“江南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空间,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智慧化:在路侧部署智慧感知设备,配合云服务平台、计算和通讯设施,通过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等数据技术,实现人、车、道路空间深度交互的出行体验,辅助车辆安全驾驶和自动驾驶,打造苏州智慧城市特征的示范道路。2 .应用范围细则分为慢行系统、车行系统、绿化景观、道路设施、市政管线、海绵设施和建筑界面七个章节,涵盖了苏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与其两侧建筑之间(含界面)共同构成的U形公共空间环境内的全要素

20、。其他县市可参考执行。新建类道路应按照细则严格管控。改建类道路,应参考细则内容,采用“循序渐进,主次有序,因地制宜,重点改造”的方法。3 .与其他标准规范的关系细则以现行标准、规范为基础,结合苏州城市道路现状,对现行标准、规范中涉及到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的内容进行提升和强调。条文主要分为如下四类情况:一是针对现行规范、标准不一致的条款,一般取较高标准。同时现行规范、标准难以满足精细化建设要求的,提高相关技术标准;二是针对现行规范、标准中规定较为模糊和笼统的,因地制宜的进行细化;三是针对现行规范、标准缺少规定的,进行补充完善;四是针对目前城市道路设计、建设、管养等方面,对规范、标准执行过程中的薄弱

21、环节,重点强调规范指标与技术要求。1 慢行系统篇11.1 慢行空间尺度11.1.1 人行道基本原则11.1.2 人行道技术要求21.1.3 机动车道设计要点31.1.4 施工要点41.1.5 养护要点51.2 平面过街系统51.2.1 平面交叉口过街51.2.2 路段过街71.2.3 行人过街提示系统71.2.4 施工要点81.2.5 养护要点91.3 立体过街系统91.3.1 人行天桥设计要点91.3.2 人行地道设计要点91.3.3 立体过街系统景观101.3.4 立体过街系统附属设施101.3.5 施工要点101.3.6 养护要点111.4 铺装111.4.1 铺装样式与色彩111.4.

22、2 材质要求141.4.3 施工要点161.4.4 养护要点161.5 无隙碍设施161.5.1 人行道无障碍161.5.2 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171.5.3 公交站台无障碍设施181.5.4 立体过街无障碍设施181.5.5 施工要点191.5.6 养护要点201.6 交通宁静化设施201.7 精细化建设工具箱211.8 负面清单232 车行系统篇272.1 车行空间尺度272.1.1 机动车道272.1.2 潮汐车道282.1.3 共享车道282.1.4 分车带292.1.5 公交专用道292.1.6 公交停靠站302.1.7 路侧停车带312.2 平面交叉322.2.1 形式与一般要求3

23、22.2.2 进出口道宽度与车道数322.2.3 渠化与展宽322.2.4 转角半径332.2.5 特殊交叉口342.2.6 视距要求352.3 立体交叉352.4 道路362.4.1 新建工程362.4.2 改扩建工程362.4.3 路基工程372.4.4 路面工程392.5 桥梁402.5.1 总体原则402.5.2 设计要点402.5.3 施工要点442.5.4 养护要点472.6 隧道492.6.1 主体结构492.6.2 防撞侧石502.6.3 防水及变形缝512.6.4 沥青路面512.6.5 装饰532.6.6 隧道智能化542.7 精细化建设工具箱542.8 负面清单573 绿

24、化景观篇613.1 绿化景观篇综述613.1.1 一般原则613.1.2 苏州特色623.2 行道树643.2.1 设计643.2.2 施工683.2.3 养护703.3 分车带703.3.1 设计703.3.2 施工733.3.3 养护773.4 交通岛绿化783.4.1 设计783.4.2 施工79iii3.4.3 养护833.5 桥梁绿化843.5.1 设计843.5.2 施工873.5.3 养护893.6 花箱花钵913.6.1 设计913.6.2 施工933.6.3 养护943.7 公共空间953.7.1 城市绿道953.7.2 城市绿地993.8 精细化建设工具箱1063.9 负面

25、清单1074 道路设施篇1094.1 交通设施类1094.1.1 交通标志标线1094.1.2 护栏Ill4.1.3 其他安全设施1144.1.4 综合杆1154.1.5 综合箱1204J.6道路照明1244.1.7 公共交通1274.2 智能化设施类1284.2.1 行人过街提示系统1284.2.2 道路环境监测系统1364.2.3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1384.2.4 交通监控系统1404.2.5 车路协同系统147iv4.3 城市家具类1514.3.1 交通管理设施1514.3.2 公共照明设施1524.3.3 路面铺装1534.3.4 信息服务设施1544.3.5 公共交通设施1554.3

26、.6 公共服务设施1564.3.7 施工要点1594.3.8 养护要点1614.4 精细化建设工具箱1614.5 负面清单1655 市政管线篇1695.2 市政管线篇综述1695.2.1 一般原则1695.2.2 苏州特色1695.3 管线敷设类1705.3.1 平面布置1705.3.2 竖向设计1755.4 给水设施类1775.4.1 管道布置1775.4.2 管材1785.4.3 附属设施1785.4.4 施工1785.4.5 养护1795.5 排水设施类1805.5.1 排水体制1805.5.2 排水管道1805.5.3 管材及接口1815.5.4 检查井181V5.5.5 雨水口182

27、5.5.6 施工1835.5.7 养护1835.6 强弱电设施类1855.6.1 规划设计1855.6.2 施工1875.6.3 养护1885.7 燃气设施类1885.7.1 设计1885.7.2 施工1895.7.3 养护1895.8 综合管廊类1905.8.1 设计1905.8.2 施工1915.8.3 养护1915.9 管线标识类1925.9.1 一般要求1925.9.2 标志桩设置1925.9.3 警示牌设置1935.9.4 路面标识设置1945.10 精细化建设工具箱1945.11 负面清单1966 海绵设施篇1976.2 总体设计1976.2.1 平面布局1976.2.2 竖向设计

28、1996.2.3 安全设计2006.2.4 景观设计2016.3 海绵城市设施设计201Vi1.1.1 透水铺装2011.1.2 生物滞留设施2021.1.3 植草沟2041.1.4 雨水湿地2051.1.5 调蓄池2066.3 附属设施设计2066.3.1 土工布(膜)2066.3.2 导流设施2076.3.3 溢流井2086.3.4 排水盲管2086.3.5 检查口2096.4 施工2106.5 养护2116.6 精细化建设工具箱2126.7 负面清单2137建筑界面篇2177.1 界面元素2177.1.1 商业外摆2177.1.2 店面店招2217.1.3 户外广告2237.2 建筑导引

29、2247.2.1 建筑前区2247.2.2 建筑立面2277.2.3 建筑屋顶2297.2.4 建筑附属设施2357.2.5 建筑地块围墙2377.2.6 临街建筑施工管理2387.2.7 养护与管理要点2397.3 精细化建设工具箱240Vii7.4负面清单242本导则用词说明244viii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SUZHOUSTREETREFINEDCONSTRUCTIONGUIDELINES1.慢行系统篇1慢行系统篇1.1 慢行空间尺度1.1.1 人行道基本原则人行空间包括行人通道、设施带与建筑前区的人行通行空间。1 .人行道应与建筑前区统筹空间布局,满足行人通行、停驻及设施布置等功

30、能需求,2 .新建道路的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L5m;改扩建、大修工程中的人行道,条件受限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宽度可适当调整,但不得小于原有人行道宽度。对于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公共场所、火车站以及码头等路段,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轨道交通站、长途汽车站所在路段不应小于3.5mO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mo表1.1-1不同人行空间最小宽度表路段适宜宽度(m)最小宽度(m)人行有效通行宽度(m)步I级4.03.02.0步11级3.02.01.8步m级2.01.51.5路段适宜宽度(m)最小宽度(m)人行有效通行宽度(m)特殊路段商业文化中心区、大型商店或大型公共文化机构集中路段5.04.02.8

31、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5.04.02.8轨道交通站、长途汽车站所在路段4.03.52.8注:1)步行主廊道(步I级):人流量很大,道路界面活跃度较高,是步行网络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重要公共设施周边、主要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区、市民活动聚集区等地区的生活性主干路,人流量较大的次干路,断面条件较好、人流活动密集的支路,以及沿线土地使用强度较高的快速路辅路。2)步行集散道(步11级):人流量较大,道路界面较为友好,是步行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城市副中心、中等规模公共设施周边、城市一般功能区(如一般性商业区、政务区、大型居住区)等地区的次干路和支路。3)步行连通道(步HI级)

32、:以步行直接通过为主,道路界面活跃度较低,人流量较小,步行活动多为简单穿越,与两侧建筑联系不大,是步行网络的延伸和补充。3 .人行道上应设置设施带,并宜整合非机动车停放、公交站台设置等功能,形成综合设施带。新建道路设施带宽度不应小于0.7m,一般宜为L5m2m01.1.2人行道技术要求1 .人行道要稳固平整,无积水、无沉陷,无错台、无脱落;应与相邻构筑LJ物接顺,表面应平整、密实。混凝土预制砖铺砌路面平整度均应W2mm,料石铺砌路面平整度均应W3mm。2 .人行道砌块应缝宽均匀,缝隙饱满。铺筑人行道路面强度采用广场标准,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应,35MPa,抗折强度应24.5MPa。各种井盖与人行

33、道标高需一致且完好,井盖的强度必须满足人行道的通行要求。3 .人行道的防滑性应满足BPN60o与人行道同平面的缘石,应同样满足人行道的防滑要求BPN60o4 .当人行道使用透水结构时,应设置多孔管道、排水盲沟等设施,并接入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中,且应在车行道路基边坡设置防水土工布等设施,避免雨水对车行道路基产生损坏。5 .品质提升A._联结周边景观的健康人行道Rg可与公园内部道路等有机融合,在砖砌步道旁再设置一条彩色铺装步道供居民健身锻炼使用。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需求,促进慢行环境提升。8 .融合建筑前区的商业人行道在具有文旅特色、商业活动丰富的街区,将人行空间与建筑前区进行一体化设计,利用建

34、筑退界区域设置咖啡茶座等设施,促进商业氛围,激发片区活力。图1.1-2人行道融合建筑前区示意图C.体现文化气息的景观人行道针对不同的区域特质,辅以具有艺术气息、人文气息的景观小品,展现群众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水平。1.1.3非机动车道设计要点1 .基本原则A.应根据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流量,以及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功能等级和服务水平要求,综合确定自行车道宽度,并符合下表规定:表1.1-2一条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类型勒级日常性自行车道自行车主通道-熨度(m)自行车流量22500辆/小时推荐值4.0-6.0低限值3.5自行车流量V2500辆卜时3.5-4.52.5自行车集散道2.0休闲性自行车道自行车专

35、用路3.5-5.0有分隔的休闲性自行车道3.0-4.5B.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原则上不宜小于2.5m,中心城区改、扩建道路,特别困难情况下可压缩至1.5m。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宜随意压缩,交叉口处有条件时可设置非机动渠化车道及待行区。2 .品质提升A.非机动车道多彩化对于交通事故显著高发的地点,非机动车道可采用彩色铺装,用于提示机动车驾驶员明确路权。对于滨江绿道等休闲空间,使用彩色铺装的非机动车道可以保障道路与整体空间环境的协调性,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8 .透水新材料铺装非机动车道可以使用新型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材料,起到减轻降雨季节道路排水系统负担的功效,并防止出行者因路面湿滑而跌倒。此外,

36、新材料铺装的非机动车道路面透水透气面积增加,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现象,同时具有降噪功能,提升非机动车出行者出行体验。图1.1-3非机动车道透水混凝土铺装示意图1.1.4施工要点1 .人行步道的路基、基层的压实度定为大于等于92%o当人行步道的路基、基层与车行道为同一结构形式,且同时施工时,人行步道的路基、基层的压实度应与车行道压实度一致。2 .人行道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及现场条件制定铺装方案及验收标准。1.1.5养护要点1 .人行道要稳固平整,无裂缝、缺砖、残缺等病害现象,缝宽均匀,缝隙饱满。各种井盖与人行道标高一致且完好,强度必须满足人行道的通行要求。2 .人行道必须设置足够强度的基

37、层和垫层。对基层强度不足产生的沉陷、破碎损坏,应先加固基层,再铺砌面层砌块。3 .为了保证雨、雪天气行人安全通行,人行道坡道纵坡应W1:20。光面坡道道板做防滑处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坡道在整治中应拆除后重新施工。1.2平面过街系统1.2.1 平面交叉口过街1 .基本原则A.立交范围内行人及非机动车的慢行交通组织应连续、安全和便捷,宣布置在地面层,避免行人及非机动车爬上爬下或增加绕行距离。2 .品质提升A.缩减过街距离减小路口的路缘石半径,可有效降低转弯车速、缩短行人过街距离,扩大行人过街等候区。也可适当借用路侧设施带、绿化带,形成过街驻足空间。表1.2-1路缘石半径建议值道路等级路缘石半径建议值

38、(Hl)主、次干路5-10支路5-8注:有交通岛的专用右转车道建议路缘石半径为8-10mo图1.2-1缩小道路缘石半径B.二次过街安全岛当行人与自行车过街横道,穿越双向机动车道数大于4,或过街横道长度大于16m时,应在道路中央设置二次过街安全岛。岛宽度不小于2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1.5m。有中分带(或车道宽度有条件压缩)的道路,无信号控制的路段行人过街应设置字形二次过街安全岛,安全岛长度不低于8m,并设置相应的隔离栏杆。C.全向十字路口对于周边商业设施较为密集,人流较多的交叉口,可以酌情使用“全向十字路口”。不仅提高了行人过街效率,也使行人与机动车互不影响。D.非机动车过街体验提升非机动车过街

39、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宜设置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非机动车流量大的支路交叉口,探索将非机动车过街等候区前置到机动车停止线之前,并给予绿灯早启优先。大型车辆比例较高的交叉口,宜设置右转保护岛,提醒非机动车和行人,避免机动车右转弯时侵占非机动车左转停驻空间,保障非机动车安全。右转危险区域地面颜色宜设置为黄色、红色、橙色等警示色,材料可采用油漆、彩色路面等。图1.2-3非机动车左转待行区与右转保护岛1.2.2路段过街1 .基本原则A.当路段中间过街需求较大,如沿线为学校、商场、公交枢纽、展览馆、养老院等且邻交叉口间距较大(500m),或没有其他过街通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时,需结合设置人行横道线、设置指示

40、标志,并酌情设置人行信号灯。B.双向机动车车道数达到或多于3条,或双向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超过750pcu及12h流量超过8Opcu的路段上,当通过人行横道的行人高峰小时流量超过500人次时,或应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不具备上述条件但路段设计车速超过50kmh时,应设置按钮式行人信号灯。2 .品质提升A.应尽量遵循行人过街最短路线原则设置人行横道等设施。8 .人行横道上下游9m范围内禁止路内停车带或公交车站。人行横道原则上应设置于车站后端,并且避开公交车停车区域。C.在步行优先、机动车交通量较低的区域可以将人行道高度进行适当抬升,起到控制车辆速度、保障行人通行无障碍的功能,提升路段过街的安全与连续

41、性。1.2.3行人过街提示系统1 .可将普通斑马线改为LED人行斑马线+高亮热熔复划涂装,增强标线的主观可视性,在夜间提供更好的引导效果。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人流聚集的信号控制路口建议在斑马线两端设置主动发光地砖,与信号灯同步,提示驾驶员注意行人过街。采用个性化斑马线形式(需专管部门批准),可以在弘扬苏州特色、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升人行道的可见度,增加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图1.2-4发光斑马线与个性化斑马线2 .可在因桥墩、绿化遮挡等视线不良区域的人行横道处,设置人行过街自动检测&预警装置。图1.2-5人行过街预警装置1.2.4施工要点1 .慢行过街标线绘制区域的地面应使用高压风力净路机吹掉路

42、面上的土沙等杂物并冲洗干净,保持干燥。防止有水渍、灰尘、油污影响标线的质量。2 .把马路划线漆和稀释剂按要求配比调好,均匀充分混合,随用随配,配漆后固化剂包装桶必须盖严,以免胶凝。3 .施工期相对湿度不得大于85%。1.2.5养护要点1.路面标线应保持清洁、完整,如有磨损,局部脱落,需要重新标划或修复,在标划或修复时应与原标线重叠一致。2 .对热熔型反光标线重新标划时应彻底清除后,再重新标划。3 .突起路标应保持反光效果,应经常清扫突起部位周围的杂物,清除反光面的污秽,发现突起路标松动应及时予以固定,如有丢失缺损应及时修复或更换。1.3立体过街系统1.3.1 人行天桥设计要点1 .人行天桥宽度

43、应根据预测交通流量合理确定,按需设置非机动车推行道,并按规范要求设置栏杆扶手。人行天桥设计应考虑无障碍通行,鼓励人流量较大的天桥宜设置升降电梯。2 .人行天桥结构设计应注重舒适性,桥梁刚度和竖向自振频率应满足规范要求。3 .人行天桥应重视景观效果,结构应简洁、清晰、轻巧、通透,并与周边环境协调。1.3.2人行地道设计要点1 .人行地道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慢行交通流线的规定,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需求。2 .人行地道应做好出入口位置、间距和形式的综合设计及出入口交通组织,协调与地面交通的衔接。同时做好通风、供电、照明、监控、防灾及排水设施等的综合设计。3 .敞开段

44、侧墙及端墙高出地面高度,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满足地道的防洪防涝需求,高出地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不应小于50cm。1.3.3立体过街系统景观三1.新建人行天桥应与苏州市域滨河公共空间的环境相融合,并有较好的俯瞰效果;桥头、桥台等附属设施应采取艺术处理同主体桥梁风格相匹配。2 .桥梁附属设施,如栏杆和桥面板应力求轻薄,使桥身整体有畅朗感;在条件允许时可通过有苏州特色的公共艺术品或立体绿化形式丰富桥梁景观。3 .新建人行地道是否设顶盖及顶盖的建筑艺术,应在建筑风格、空间布局上能与环境相互协调,与周边景观有所呼应,体现苏州特色。0Q4.宜积极拓宽人行地道的服务功能,增设文化展示、休憩等场所,增加人三三行地道的吸引力。1.3.4立体过街系统附属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