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五育并举示范校申报材料.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84938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中学五育并举示范校申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级中学五育并举示范校申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级中学五育并举示范校申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级中学五育并举示范校申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级中学五育并举示范校申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中学五育并举示范校申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中学五育并举示范校申报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初级中学五育并举示范校申报材料一年来,甲地镇初级中学秉承“红色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培养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爱劳的时代新人,打造“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特色鲜明”的红色校园。2023年学校被评为甲地市“五育并举示范校”。一、德育为首,做人为先(一)课程育人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校长带头上思政课,发挥他们的德育引领和辐射作用。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切入点,以学科课堂和紧随时代发展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密切联系各时期德育主题,引导学生学习开学第一课学习雷锋等德育课程,强化学生品

2、德修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文化育人学校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环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班级文化建设,努力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依托新中镇红色教育资源,构建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三)活动育人一是通过重大节日开展教育,如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植树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爱党爱国、爱劳动等主题教育。二是利用“开学第一课”,从细处着眼,小处入手,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三是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四是充分利用新中镇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到豫西抗日根据地、贾谦益烈士纪念碑等进行参

3、观学习,聆听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开展唱红歌、红色主题演讲等活动,打造红色校园。(四)管理育人1 .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党支部书记、校长张三为组长、校中层为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德育专题会议,坚持教育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理念,以德育引领学校发展。2 .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共青团队伍建设。加强共青团队伍建设,团支部书记定期对团员进行培训,让团员发挥其榜样带头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举行至少两次班主任德育专题培训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议。3 .养成教育日常化。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做好落实。每天对学生的学习、卫生、就餐、就寝等工作进行

4、检查、总结、评比,每周评选班级“五星少年”。(五)实践育人暑假中,学校组织了“不畏困难,共建美好家园”“我为家乡献爱心”等活动,孩子积极主动到学校、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爱心和双手为美丽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六)协同育人做好家长工作,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深入进行家校共育。学校通过完善家委会组织建设、面向家长开放办学、积极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与家长线上线下深度交流等有效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二、智育为重,勤学笃行(一)守住课堂主阵地,立足教研促质量。坚持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结合学校实际大胆进行“乐动课堂”教学实践,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通过研讨、总结

5、、课堂实践等环节,逐步形成本组的操作流程,课堂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扎实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教研组和备课组每周集体研讨一次,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课2节。(二)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管理。学校制定了学校作业建设方案,对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备案、公示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每位老师布置课堂作业时要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时间合适。鼓励教师布置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作为寄宿制学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延时服务。(三)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学校利用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毛主席纪念堂等诸多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设立红色图书阅览室,教室建

6、立红色图书角,读书活动时间,要求读红书,写感悟。开展国旗下讲红色故事、党史知识进课堂活动等,让学生时刻感受红色知识在身边。发挥优秀退休老教师引领作用,努力打造一支红色教师队伍,鼓励、支持他们为学生上红课,作报告。三、体育为本,强体炼志(一)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每班每周三节体育课,积极落实“四有”体育课堂,打造足球特色校园,每周每班至少上一节足球课,把足球锻炼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工作。(二)深入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下午第三节课后设30分钟的大课间,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上午课间操精心设计了足球操,由体育老师、班主任及值周教师对锻炼情况进行指导、督促。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开

7、展体育课后延时服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篮球、乒乓球、足球、跳绳、健美操、田径等体育锻炼,早预备和午预备做好眼保健操。(三)积极开展每学年全国中学生体质测试上报工作。全体体育教师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认真开展项目测试,精准填报体质数据,对于体质数据评价较差的学生,体育教师进行指导训练,然后补测,并为其制定长期提升计划,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四)常态性开展年级体育活动。每月安排一项年级各班之间的体育比赛,本学年先后进行了拔河比赛、篮球赛、足球赛、跳绳比赛、长跑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学生体质,丰富学校生活,培养运动兴趣,缓解学习压力。(五)开展春季、秋季运动会。学校分别在2022年10月和2023

8、年4月举办了秋季运动会、春季运动会,运动会设个人和集体类项目,学生参与率达80%以上,各类项目获奖300人次,评出运动之星50人,优秀团体16个。(六)开展体育2+1项目活动,使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组建了足球、篮球、跳绳等社团,利用课外活动和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兴趣培养和技能训练。足球社团在四月份全市女子足球比赛中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七)积极开展体育比赛,培养学生拼搏精神。利用红色节日(建军节、建党节等)举行篮球、足球、拔河等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奋进、敢于拼搏的精神。四、美育为根,滋养心灵学校美育教育工作以美的学校文化为统领,以“红色”美育活动为重点,以音乐、美术教师为主

9、导,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上好音乐、美术课、书法课。深挖教材.,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坚持每天书法训练,围绕“写工工整整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书法教学特色,把书法教育深度融合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扎实开展“杜诗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道德修养,坚持上好“杜诗鉴赏课”。学生每天“诵杜诗”“品杜诗”“背杜诗”,值周教师负责检查督促、落实。(三)开展美育活动,美化学生心灵。先后成立了剪纸社团、葫芦丝社团、合唱社团等,学生的耐心、细心、爱心等良好品质逐步形成,并将这些良好品质迁移到其他学科

10、的学习及生活中去。(四)坚持唱红歌,组建红歌合唱团队。每天上午和中午预备钟后学生合唱红色主旋律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和强军战歌,围绕红色主线,传承红色基因,每学期举行一次唱红歌比赛,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一年来努力初显成效,张三在中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张四老师指导学生绘制的脸谱,在甲地市“戏曲进校园”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张五老师辅导的葫芦丝社团到我市参加乐器表演展示,获得好评。五、劳育为荣,闪光人生(一)学校劳动,培养习惯1.设置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每学期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有部署、有方案。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课纳入课程表,有计划、有教案。2 .坚持开展教室、清洁区、宿

11、舍卫生劳动评比。各班学生分组值日,打扫教室、宿舍和清洁区,政教处每天进行检查评比,每周对班级进行卫生考核。3 .结合校园绿化美化,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浇树、培土活动,让学生参与美丽校园建设。(二)家庭劳动,感恩成长1.开展“和谐家庭,有你有我”活动。鼓励学生每周打扫家庭卫生一次、为父母端饭、洗脚、梳头等感恩活动,增进家庭成员关系,共建和谐家庭。2开展“每周一菜”活动。学生周末在家期间,鼓励学生学习烹饪技术,每周做一个菜,可以重复练习,学期末让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的拿手菜,提高学生的生活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劳动光荣的思想。(三)实践劳动,增长技能1 .组织学生到我镇的养老院,为孤寡老

12、人整理衣物,打扫卫生。周末到镇文化中心进行图书分类整理,做图书管理员,到社区进行文化、防疫知识宣传等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2 .建设劳动教育基地,培养学生劳动兴趣与生产劳动技能。学校利用运动场旁的空地,全体师生参与建设,分别建成了杏树园、桃树园、梨树园、蔬菜园等劳动基地。学生利用劳动课及课余时间到劳动基地进行清理杂草、浇水、施肥、修剪树枝等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技能,还收获了劳动成果。(四)红色劳动,爱家爱国组织学生到豫西抗日根据地、毛主席纪念亭、琉璃庙沟战斗遗址等地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忘初心的爱国精神。任重道远,下一步甲地镇初级中学将继续遵循“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不断丰富育人课程,变革育人方式,进一步以提升育人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教育体系,通过持续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