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际多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国际多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际多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总则12术语33基本规定43.1 一般规定43.2 评级与等级划分54安全耐久94.1 控制项94.2 评分项115健康舒适205.1 控制项205.2 评分项246生活便利356.1 控制项356.2 评分项377资源节约507.1 控制项507.2 评分项558环境宜居798.1 控制项798.2 评分项829开放与创新959.1 一般规定959.2 加分项95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33 BasicRequirements43.1 GeneralRequirements43.2 AssessmentandRating
2、54 SafetyandDurability94.1 PrerequisiteItems94.2 ScoringItems115 HealthandComfort205.1 PrerequisiteItems205.2 ScoringItems246 OccupantConvenience356.1 PrerequisiteItems356.2 ScoringItems377 ResourcesSaving507.1 PrerequisiteItems507.2 ScoringItems558 EnvironmentLivability798.1 PrerequisiteItems798.2
3、ScoringItems829 PromotionandInnovation959.1 GeneralRequirements959.2 BonusItems95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681.istofQuotedStandards69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70i总贝U1.0.1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建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居环境,支撑绿色建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即本标准适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包括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国家和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条文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而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建设的基本原则,因此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也应综合考量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
5、等条件和特点。建筑物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行使用及最终的拆除,构成一个全寿命期。本标准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约束,以“以人为本”为核心要求,对建筑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1.0.4绿色建筑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且建筑布局应与场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应对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加以组织和利用。【条文说明】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自然要素,能够减少开发建设对场地及周边生态系统的改变。从适应场地条件和气候特征入手,优化建筑布局,有利于创造积极的室外环境。对场地风环境、光环境的组织和利
6、用,可以改善建筑的自然通风和日照条件,提高场地舒适度;对场地热环境的组织,可以降低热岛强度;对场地声环境的组织,可以降低建筑室内外噪声。1.0.5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当地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是参与绿色建筑评价的前提条件。本标准重点在于对建筑绿色性能进行评价,并未涵盖通常建筑物所应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故参与评价的建筑尚应符合当地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2.0.2绿
7、色性能greenperformance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2.0.3水质常规指标waterqualityregularindices能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的水质指标。2.0.4加权标准化声压级差weightedstandardizedleveldifference以接收室的混响时间作为修正参数而得到的两个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2.0.5采光系数valueofdaylightfactor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来自假定和已知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
8、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2.0.6照明功率密度lightingpowerdensity单位面积上一般照明的安装功率(包括光源、镇流器或变压器等附属用电器件),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n?)。2.0.7生物气候设计bioclimaticdesign与当地自然相符,能够使地球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给人以愉悦舒适的建筑设计。2.0.8绿色建材greenbuildingmaterial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2.0.9热岛强度heatisland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
9、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条文说明】建筑单体和建筑群均可以参评绿色建筑,临时建筑不得参评。单栋建筑应为完整的建筑,不得从中剔除部分区域。绿色建筑的评价,首先应基于评价对象的性能要求。当需要对某工程项目中的单栋建筑或建筑群进行评价时,由于有些评价指标是针对该工程项目设定的,或该工程项目中其他建筑也采用了相同的技术方案,难以仅基于该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此时,应以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为基准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评价内容涉及
10、工程建设项目总体要求时(如绿地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控制指标),应依据该项目的整体控制指标,即所在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或等效文件)及其设计条件提出的控制要求,进行评价。建筑群是指位置毗邻、功能相同、权属相同、技术体系相同(相近)的两个及以上单体建筑组成的群体。常见的建筑群有住宅建筑群、办公建筑群。当对建筑群进行评价时,可先用本标准评分项和加分项对各单体建筑进行评价,得到各单体建筑的总得分,再按各单体建筑的建筑面积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建筑群的总得分,最后按建筑群的总得分确定建筑群的绿色建筑等级。无论评价对象为单栋建筑还是建筑群,计算系统性、整体性指标时,边界应选取合理、口径一
11、致,一般以城市道路完整围合的最小用地面积为宜。对于建筑未交付使用时,应坚持本条原则,不对一栋建筑中的部分区域开展绿色建筑评价。但建筑运行阶段,可能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此情况下可灵活处理,首先仍应考虑“以一栋完整的建筑为基本对象”的原则,鼓励业主联合申请绿色建筑评价;如所有业主无法联合申请,但有业主有意愿单独申请时,可对建筑中的部分区域进行评价,但申请评价的区域,应有相对独立的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等设备系统,此区域的电、气、热、水耗也能独立计量,还应明确产权和运行管理涵盖的区域,涉及的系统性、整体性指标,还应按照本条的规定执行。3.1.2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预评价和评价。预
12、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完成后进行;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条文说明】绿色建筑未来必然向注重运行实效方向发展。预评价能够更早地掌握建筑工程可能实现的绿色性能,可以及时优化或调整建筑方案或技术措施,为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做准备。绿色建筑的评价在建设工程竣工后,以更加有效地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保证绿色建筑性能的实现。3.1.3 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建筑进行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申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条文说明】本条对申请评价方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申请
13、评价方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绿色建筑注重全寿命期内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性能,申请评价方应对建筑全寿命期内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优化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选用,综合评估建筑规模、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总体平衡,并按本标准的要求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涉及计算和测试的结果,应明确计算方法和测试方法。申请评价方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3.1.4 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条文说明】本条对绿色建筑评价机构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机构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绿色建筑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审查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
14、告、文档,并在评价报告中确定等级。3.1.5 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条文说明】本条对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提出了要求。对于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按照相关要求,对建筑的能耗和节能措施、碳排放、节水措施等进行计算和说明并形成专项报告。若绿色金融相关管理文件中无特殊规定,建筑能耗按本标准第7210条的相关方法计算,节能措施说明包括用能设备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重要节能技术等;碳排放按本标准第7.1.8条的相关方法计算;建筑节水措施说明包括节水器具使用情况、用水计量情况等。3.2 评级与等级划分3.2.1
15、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条文说明】本标准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约束,遵循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归纳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为了鼓励绿色建筑采用提高、创新的建筑技术和产品建造更高性能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开放与创新”加分项。3.2.2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条文说明】评分项的评价,依据评价条文的规定确
16、定得分或不得分,得分时根据需要对具体评分子项确定得分值,或根据具体达标程度确定得分值。加分项的评价,依据评价条文的规定确定得分或不得分。本标准中评分项的赋分有以下几种方式:1 一条条文评判一类性能或技术指标,且不需要根据达标情况不同赋以不同分值时,赋以一个固定分值,该评分项的得分为O分或固定分值,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评价分值为某分”;2 一条条文评判一类性能或技术指标,需要根据达标情况不同赋以不同分值时,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评价总分值为某分”,同时将不同得分值表述为“得某分”的形式,且从低分到高分排列;递进的档次特别多或者评分特别复杂的,则采用列表的形式表达,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按某表的
17、规则评分”;3 一条条文评判一类性能或技术指标,但需要针对不同建筑类型或特点分别评判时,针对各种类型或特点按款或项分别赋以分值,各款或项得分均等于该条得分,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按下列规则评分”;4 一条条文评判多个技术指标,将多个技术指标的评判以款或项的形式表达,并按款或项赋以分值,该条得分为各款或项得分之和,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5 一条条文评判多个技术指标,其中某技术指标需要根据达标情况不同赋以不同分值时,首先按多个技术指标的评判以款或项的形式表达并按款或项赋以分值,然后考虑达标程度不同对其中部分技术指标采用递进赋分方式。可能还会有少数条文出现其他评分方式组合
18、。本标准中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主干部分给出了该条文的“评价分值”或“评价总分值”,是该条可能得到的最高分值。3.2.3 对于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应按本标准全部评价条文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确定各评价条文的得分。【条文说明】不论建筑功能是否综合,均以各个条/款为基本评判单元。对于某一条文,只要建筑中有相关区域涉及,则该建筑就参评并确定得分。对于条文下设两款分别针对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所评价建筑如果同时具有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则需按这两种功能分别评价后再取平均值。总体原则为:只要有涉及即全部参评;系统性、整体性指标应总体评价;所有部分均满足要求才给分;递进分档的条文,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
19、定得分;上述情况之外的特殊情况可特殊处理。标准后文中不再一一说明。建筑整体的等级仍按本标准的规定确定。3.2.4 绿色建筑评价的分值设定应符合表3.2.4的规定。表324绿色建筑评价分值控制项基础分值评价指标评分项满分值开放与创新加分项满分值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预评价分值40010010070200100100评价分值400100100100200100100【条文说明控制项基础分值的获得条件是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对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5类指标同等重要,所以未按照不同建筑类型划分各评价指标评分项的总分值。“资源节约”指标包含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相关内容,故该
20、指标的总分值高于其他指标。“开放与创新”为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性能提升和技术创新。“生活便利”指标中“设施管理”小节为建筑项目投入运行后的技术要求,因此,相比绿色建筑的评价,预评价时“生活便利”指标的满分值有所降低。本条规定的评价指标评分项满分值、开放与创新加分项满分值均为最高可能的分值。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对于刚刚竣工后即评价的建筑,部分与运行有关的条文仍无法得分。3.2.5 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进行计算。Q=(0o+Q+Q2+Q+Q+Q+Qa)/10(3.2.5)式中:Q总得分;QO控制项基础分值,当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时取400分;QlQ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5类指标
21、(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评分项得分;Q开放与创新加分项得分。【条文说明】本条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总得分的计算方法作出了规定。参评建筑的总得分由控制项基础分值、评分项得分和开放与创新项得分三部分组成,总得分满分为UO分。控制项基础分值的获得条件是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开放与创新项得分应按本标准第9章的相关要求确定。3.2.6 绿色建筑划分应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级。【条文说明】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绿色建筑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也考虑与国际接轨,便于国际交流,本标准设置了“基本级”。在基本级之上,设有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对绿色建筑性
22、能进行区分,以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的进步。3.2.7 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应为基本级。【条文说明】控制项是绿色建筑的必要条件,当建筑项目满足本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时,绿色建筑的等级即达到基本级。3.2.8 绿色建筑星级等级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30%;2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条文说明】当对绿色建筑进行星级评价时,首先应该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全部控制项要求,同时规定了每类评价指标的最低得分要求,以实现绿色建筑
23、的性能均衡。按本标准第3.2.5条的规定计算得到绿色建筑总得分,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安全耐久4.1 控制项4.1.1 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易遭受白蚁侵害的地区应做好白蚁防治;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含氨土壤的危害。【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本条对绿色建筑的场地安全提出要求。建筑场地区域无岩溶、采空区、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的防洪设计应符合当地标准要求。根据建筑场地实际情况开展白蚁防治的评估,
24、评估后发现有白蚁侵害的区域,应提出白蚁防治措施和方案,并在建设过程中执行。评估后发现无白蚁侵害的,则无需进行白蚁防治。电磁辐射、土壤中氨浓度的控制应符合当地标准要求,如无要求,则土壤中氮浓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当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氨浓度测定结果大于20000Bqm3且小于3OOBqm或土壤表面氮析出率大于O.O5Bq(m2s)且小于O.lOBq(m2s)时,应采取建筑物底层地面抗开裂措施。(2)当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氮浓度测定结果不小于30000Bqm3时,不宜在该场地建造绿色建筑。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项目区位图、场地地形图、勘察报告、设计说明、环评报告;评价查阅项目区位图、场地地形图、勘
25、察报告、环评报告、施工记录和建筑物周边环境影像资料。4.1.2 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主要涉及安全与耐久,是满足建筑长期使用要求的首要条件。结构的耐久性指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结构构件保持承载力和外观的能力,并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在满足建筑结构的安全与耐久性能设计的同时,针对建筑运行期内可能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使用环境影响导致的钢材锈蚀等影响结构安全的问题,应定期对结构进行检查、维护与管理。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
26、温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要求,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可靠,且能适合主体结构在多遇地震及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建筑围护结构防水对于建筑美观、耐久性能、正常使用功能和寿命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筑外墙、屋面、幕墙门窗等应具有防水性能,包括设置防水构造层、使用防水性能良好的材料或产品等。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等);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含设计说明、计算书等)、材料性能检测报告、产品质量证明书等。4.1.3 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其抗风压性能和水密性能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并和当地环境相适应。【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门窗是实现建
27、筑物理性能的极其重要的功能性构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多样,且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设计时外门窗应以满足不同气候及环境条件下的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为目标,明确抗风压性能、水密性能指标和等级,并应符合以下规定:外门窗所承受的风荷载应按不应小于100OPa的围护结构风荷载标准值进行计算确定;塑料门窗单片玻璃厚度不宜小于4mm。门窗水密性应按P=O.9z%2计算,其中塑料门窗不得小于100Pa。式中尸为水密性设计值(Pa);为空气密度(tm3),按照当地标准选用;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当地标准选用;Vo为根据气象资料和建筑物重要性确定的水密性能设计风速(m/s)。当缺少气象资料无法确定水密性能设计风
28、速时,水密性设计也可按/QzWo计算,其中C为水密性能设计计算系数,受热带风暴和台风袭击的地区取值为0.5,其他地区取值为0.4;Wo为基本风压(Pa)按当地标准选用。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门窗产品三性检测报告;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门窗产品三性检测报告和外窗现场三性检测报告、施工工法说明文件。4.1.4 卫生间、浴室的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条文说明】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本条对卫生间、浴室等有水房间的防水进行了规定。为避免水蒸气透过墙体或顶棚,使隔壁房间或住户受潮气影响,导致诸如墙体发霉、破坏装修效果(壁纸脱落、发霉,涂料层起鼓、粉化,地
29、板变形等)等情况发生,要求所有卫生间、浴室墙、地面做防水层,墙面、顶棚均做防潮处理。热带雨林地带相关国家,宜参照当地典型建筑特点,进行底部架空设计。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防水和防潮措施说明;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防水和防潮措施说明。4.1.5 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应保持畅通。【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疏散和救护顺畅非常重要,必须在场地和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对策和措施。建筑应根据其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和避难设施。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宽度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应满足
30、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本条重在强调保持通行空间路线畅通、视线清晰,不应有阳台花池、机电箱等凸向走廊、疏散通道的设计,防止对人员活动、步行交通、消防疏散埋下安全隐患。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相关管理规定。4.1.6 应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本条所述是指具有警示和引导功能的安全标志,应在场地及建筑公共场所和其他有必要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场所显著位置上设置。设置显著、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能够起到提醒建筑使用者注意安全的作用。警示标志一般设置于人员流动大的场所,青少年和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容易碰撞、夹伤、湿
31、滑及危险的部位和场所等。比如禁止攀爬、禁止倚靠、禁止伸出窗外、禁止抛物、注意安全、当心碰头、当心夹手、当心车辆、当心坠落、当心滑倒、当心落水等。设置安全引导指示标志,包括紧急出口标志、避险处标志、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急救点标志、报警点标志等,以及其他促进建筑安全使用的引导标志等。比如紧急出口标志,一般设置于便于安全疏散的紧急出口处,结合方向箭头设置于通向紧急出口的通道、楼梯口等处。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标识系统设计与设置说明文件;评价查阅标识系统设计与设置说明文件、相关影像材料等。4.2 评分项I安全4.2.1 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并合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价分值为10分。【条文说明】
3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并适当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指标要求,如采用“中震不屈服”以上的性能目标,或者为满足使用功能而提出更高的刚度要求等,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安全性及功能性;采用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是提高建筑物的设防类别或提高其抗震性能要求的有效手段。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结构计算文件;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结构计算文件、项目安全分析报告及应对措施结果。4.2.2 采取保障人员安全的防护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4.2.3 提高阳台、外窗、窗台、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水平,得4分;2建筑物出入口均设外墙饰面、门窗玻璃意外
33、脱落的防护措施,并与人员通行区域的遮阳、遮风或挡雨措施结合,得4分;3利用场地或景观形成可降低坠物风险的缓冲区、隔离带,得4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第1款,阳台、外窗、窗台、防护栏杆等强化防坠设计有利于降低坠物伤人风险,阳台外窗采用高窗设计、限制窗扇开启角度、窗台与绿化种植整合设计、适度减少防护栏杆垂直杆件水平净距、安装隐形防盗网等措施,防止物品坠落伤人。此外,外窗的安全防护可与纱窗等相结合,既可以防坠物伤人,还可以防蚊防盗。第2、3款,外墙饰面、外墙粉刷及保温层等掉落伤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建筑间距和通路设计时,除了考虑消防、采光、通风、日照间距等,还需考虑采取避
34、免坠物伤人的措施。由于建筑物外墙钢筋混凝土、填充墙体、水泥砂浆、外贴保温、外墙饰面层及门窗等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建筑设计时虽然采取设墙面变形缝的措施,但受环境温度、湿度及施工质量的影响,各种材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材料连接界面破坏,出现外墙空鼓,最后导致坠落影响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要求建筑物出入口均设外墙饰面、门窗玻璃意外脱落的防护措施,并与人员通行区域的遮阳、遮风或挡雨措施结合,同时采取建立护栏、缓冲区、隔离带等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等;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相关映像资料。4.2.4 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产品或配件,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
35、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玻璃,得5分;2采用具备防夹功能的门窗,得5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第1款,人体撞击建筑中的玻璃制品并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足够的安全防护。为了尽量减少建筑用玻璃制品在受到冲击时对人体造成划伤、割伤等,在建筑中使用玻璃制品时需尽可能地采取下列措施:1)选择安全玻璃制品时,充分考虑玻璃的种类、结构、厚度、尺寸,尤其是合理选择安全玻璃制品霰弹袋冲击试验的冲击历程和冲击高度级别等;2)对关键场所的安全玻璃制品采取必要的其他防护;3)关键场所的安全玻璃制品设置容易识别的标识。本款所述包括分隔建筑室内外的玻璃门窗、幕墙、防护栏
36、杆等采用安全玻璃,室内玻璃隔断、玻璃护栏等采用夹胶钢化玻璃以防止自爆伤人。第2款,生活中常见的自动门窗、推拉门、旋转门等夹人事故频频发生,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来说更为危验。因此,对于人流量大、门窗开合频繁的位置,可采用可调力度的闭门器或具有缓冲功能的延时闭门器等措施,防止夹人伤人事故的发生。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等;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安全玻璃及门窗检测检验报告。4.2.5 室内外地面或路面设置防滑措施,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建筑出入口及平台、公共走廊、电梯门厅、厨房、浴室、卫生间等设置防滑措施,防滑等级不低于表4.241、4.242中的
37、Bd、BW级,得3分;2建筑室内外活动场所采用防滑地面,防滑等级达到表424-1、424-2中的Ad、AW级,得3分;3建筑坡道、楼梯踏步防滑等级达到表424-1、424-2中的Ad、AW级或按水平地面等级提高一级,并采用防滑条等防滑构造技术措施,得3分。表424-1室外及室内潮湿地面湿态防滑值防滑等级防滑安全程度防滑值BPNAw高BPN80Bw中高60BPN80Cw中45BPN6ODW低BPN0.70Bd中高0.60CF0.70Cd中0.50COF0.60Dd低COF0.50【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建筑防滑地面工程对于保证人身安全至关重要。光亮、光滑的室内地面,因雨
38、雪天气造成的室外湿滑地面和浴室、厕所等湿滑地面极易导致伤害事故。Aw、Bw、Cw、DW分别表示潮湿地面防滑安全程度为高级、中高级、中级、低级,Ad、Bd、Ca、Dd分别表示干态地面防滑安全程度为高级、中高级、中级、低级。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防滑材料有关测试报告。4.2.6 采取人车分流措施,且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有充足照明,评价分值为5分。【条文说明】建筑场地内的交通状况直接关系着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人车分流将行人和机动车完全分离开,互不干扰,可避免人车争路的情况,充分保障行人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的安全。提供完善的人行道路网络可鼓励公众步行,也是建立“以行人
39、为本的城市”的先决条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如果照明不足,往往会导致人们产生不安全感,特别是在空旷或比较空旷的公共区域。充足的照明可以消除不安全感,对降低犯罪率、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提高夜间行人的安全性有重要作用。夜间行人的不安全感和实际存在的危险与道路等行人设施的照度水平和照明质量密切相关。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照明应以路面平均照度、路面最小照度和垂直照度为评价指标,其照明标准值应不低于表4.2.5的规定。表425人行及非机动车道照明标准值级别道路类型路面平均照度Eh,av(Ix)维持值路面最小照度Eh,min(Ix)维持值最小垂直照度Ev,min(Ix)维持值最小半柱面照度Esc,min(Ix
40、)维持值1商业步行街;市中心或商业区行人流量高的道路153532流量较高的道路102323流量中等的道路7.51.52.51.54流量较低的道路511.51注:最小垂直照度和半柱面照度的计算点或测量点均位于道路中心线上距路面1.5m高度处。最小垂直照度需计算或测量通过该点垂直于路轴的平面上两个方向上的最小照度。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照明设计文件、人车分流专项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4.2.7 公共区域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评价分值为10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公共建筑多以开放式布局为主,这主要与其使用功能和区域位置有较大的关系,由于较为复杂且频繁的人员流动
41、和地理位置的因素影响。建筑场地内的安保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筑公共区域安装可正常工作的视频监控系统,可提高建筑安全保卫能力。监控摄像机设置部位应符合当地相关标准,若当地无相关标准,则应符合表4.2.6规定。表4.2.6监控摄像机设置部位要求部位建设项目旅馆建筑商店建筑交通建筑观演建筑文化建筑医院建筑体育建筑教育建筑车型人行出入口主要通道7大堂总服务台、接待处电梯厅、扶梯、楼梯口电梯轿厢7售票、收费处卸货处重要部位避难层物品存放所出入口检票、检查处停车库(场)行车道营业厅、等候区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设计文件、图纸;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完工后的影像资料。11耐久4.2.8 采取提升建筑适变
42、性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4.2.9 开放、灵活可变的使用空间设计,或采取建筑使用功能可变措施,得5分;2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管线分离,得5分;3采用与建筑功能和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布置方式或控制方式,得5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第1款,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不断提升,若建筑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变化,很大可能将以被改造或拆除告终,成为“短命”建筑。本款旨在鼓励采取措施提升建筑适变性,有利于使用空间功能转换和改造再利用,避免建筑“短命”。建筑适变性包括建筑的适应性和可变性。适应性是指使用功能和空间的变化潜力,可变性
43、是指结构和空间上的形态变化。通过利用建筑空间和结构潜力,使建筑空间和功能适应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在适应当前需求的同时,使建筑具有更大的弹性以应对变化,以此获得更长的使用寿命。如采用大开间和进深结构方案、灵活布置内隔墙等措施提升建筑适变性,减少室内空间重新布置时对建筑构件的破坏,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第2款,管线分离是指建筑结构体中不埋设设备及管线,将设备及管线与建筑结构主体相分离的方式。管线与结构、墙体的寿命不同,给建筑全寿命期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设计,可有利于建筑的长寿化。建筑结构不仅仅指建筑主体结构,还包括外围护结构和公共管井等可保持长久不变的部分。建筑结构与设备
44、管线分离设计便于设备管线维护更新,可保证建筑能够较为便捷地进行管线改造与更换,从而达到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目的。装配式建筑采用Sl体系,即支撑体S(Skeleton)和填充体I(Infm)相分离的建筑体系,可认为实现了建筑主体结构与建筑设备管线分离。第3款,指能够与第1款中建筑功能或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布置方式或控制方式,既能够提升室内空间的弹性利用,也能够提高建筑使用时的灵活度。比如家具、电器与隔墙相结合,满足不同分隔空间的使用需求;或采用智能控制手段,实现设备设施的升降、移动、隐藏等功能,满足某一空间的多样化使用需求;还可以采用可拆分构件或模块化布置方式,实现同一构件在不同需求下的功能互换
45、,或同一构件在不同空间的功能复制。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建筑适变性提升措施的设计说明;评价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建筑适变性提升措施的设计说明、相关影像资料。4.2.10 取提升建筑部品部件耐久性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使用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线、管件,得5分;2活动配件选用长寿命产品,并考虑部品组合的同寿命性;不同使用寿命的部品组合时,采用便于分别拆换、更新和升级的构造,得5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活动配件指建筑的各种五金配件、管道阀门、开关龙头等,考虑选用长寿命的优质产品,且构造上易于更换。同时还应考虑为维护、更换操作提供方便条件。部分常见的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部品部件见表4.2.8。表4.2.8部分常见的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部品部件及要求常见类型需求管材、管线、管件室内给水系统采用铜管或不锈钢管电气系统采用低烟低毒阻燃型线缆、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耐火电缆等,且导体材料采用铜芯活动配件门窗反复启闭性能达到相应产品标准要求的2倍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达到相应产品标准要求的最高级水嘴寿命达到相应产品标准要求的1.2倍阀门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