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篇文)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交流发言材料: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两篇文)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交流发言材料: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两篇文)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研讨交流发言材料: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目标方向、明确了方法路径。举旗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J
2、举旗帜,就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道路,事关全体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也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根本,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思想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使全体人民
3、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聚民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凝聚磅礴伟力,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向心力”意义重大。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自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使命担当,读懂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将服务人民、扎根人民、引导人民的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人民美好生活,不断挖掘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思想智慧“富矿”,发挥正确舆论导向功能,引导人民群众追逐人生梦想
4、,将个人的奋斗自觉融入新时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多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善于转换话语方式,把抽象的概念、艰深的理论转化为具象的表达、通俗易懂的道理,讲好中国人民追梦圆梦的精彩故事,汇聚成阵厉奋发、共同奋斗的最强音。育新人。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重要部署,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题中之
5、义与显著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价值支撑和价值引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识。必须不断夯实制度基础、完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大众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要以精神引领、典型示范、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为着力点,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着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行为规范和文明风尚。通过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来“育新人”,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各环节,不断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6、兴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思想引领、人才支撑、精神驱动、资源供给等助推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也是评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通过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等一系列举措,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夯实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需求。展形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首先,牢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
8、感召力,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和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再次,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巨大成就和丰富实践经验,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国际话语体系提供了源头活水和坚实基础。新征程上,我们应该自觉肩负起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历史使命,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
9、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2023年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研讨发言材料认真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特别是拜读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一专题中有关文化自信的部分阐述,不仅能感受到讲话金句里的文化力量,更能体会到文化之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J“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化
10、自信不仅要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命脉里来,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新鲜的血液,才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文化正则个人正。文化犹如一个人的信仰,底子正、营养足、价值向上的文化根基,不仅能支撑起国家和民族的长盛不衰,更能孕育出优秀杰出的人才。从儒家哲学的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到一笔一画都有讲究的汉字文化圈,从郑板桥竹石的“千磨万击还坚劲”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甘为人民樵夫的焦裕禄。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想铸魂育人,要拿出更多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作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人民的幸福生活。文化强则民族强。加强文化创新,助推文化共享,才能坚定民族
11、自信。从深藏于养心殿的文物移驾到博物馆接受公众欣赏,从故宫各类文创产品的走红到云游故宫、数字多宝阁的火爆,从名人故里所有权的激烈竞争到通力保护与抢救下梁祝遗存的再放光芒,从各地美术馆、博物馆的通力合作为公众献上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到民俗、戏曲、曲艺等瑰宝频繁亮相国际舞台,中华民族的文化崛起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快文化共享的创新方式,才能让公众在文化熏陶中坚定走好民族走向未来的道路。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唐朝鉴真东渡不畏艰险传播探索佛学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以物易物扬我国威,从五四运动爱国救亡不负伟大时代到星星
12、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的红色文化,中国的文化基因里从来没有霸凌的词汇,有的只是和平共处、共享繁荣。正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我们是大国,是一个内外兼修、和衷共济的文化大国,是一个崇尚全球多元、美美与共的文化大国。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立足现实,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从供给侧发力,向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有创意的文化产品,深入发掘甚至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释放市场活力,将是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文化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让公众在文化感染下构建文化的自信,植根大地,加强文化共享的宣传方式,让更多人嗅到灿烂文化的芬芳,用文化软实力表现好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