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17743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篇)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5篇)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5篇)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5篇)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5篇)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篇)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篇)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共五篇第一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充分凸显了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

2、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努力走出适合我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第一,要深刻理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高质量发展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我们讲高质量发展,其核心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要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目标。同时,仅仅是经济

3、的高质量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物质文化需求拓展到包括政治、社会、生态、安全、健康、公平、正义等方方面面,这对我们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广的要求。如果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忽视了某一个方面,或片面认为某个方面不重要,都有可能影响到发展质量,影响到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内涵,认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发展生产力与改善生产关系的关系、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等,着力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第二,要

4、深刻理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性。高质量发展真正体现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分配失衡转向共同富裕,从高碳增长转向绿色发展。总之,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过去的“有没有”转向现在的“好不好”,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2年,我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9%、88.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7.48%,产业方面一产不强、二产不优、三产不活等问题较为突出,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诸多短板亟待补齐。我们必

5、须要找准差距求突破,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提高发展质量、在提高群众收入的同时推进共同富裕、在增强物质基础的同时促进精神文明、在平衡财政收支的同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深层次跃升,实现标准更高、范围更广的高质量发展。第三,要深刻理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性。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我们要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比如,目前我县产业结构

6、现状是“三一二”,工业占比太低。发达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都会经历从“二三一”的工业化阶段转向“三二一”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经历“工业革命”的现代化,也就是说,我县在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前必须要经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全力以赴把工业总量和占比做上去,这是我们抓好经济工作的重心。总的来讲,我们要全力以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取得新突破、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取得新突破。这“六个新突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目标重点,全县上下要聚焦聚力、不懈奋斗,全力交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

7、答卷。第四,要深刻理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性。经过长期奋斗,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二O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到13年,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发展不等人,抓住了这个战略机遇期,我们就能在现代化建设中赢得主动。我们要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年”加快追赶、冲刺追平的接续奋斗,到

8、2035年,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实现“富民强县”目标。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政治任务,是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任务。我们要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经济规模总量、发展质量效益、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奋力追赶,以落实的快速度抢出发展的加速度,奋力建设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新*。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共五篇第二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9、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J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这次主题教育的一项重点措施并提出系列要求。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各地各部门开展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最终还是要用结果来评判,要落实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上。要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紧紧围绕新时代

10、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必须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贯

11、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要求和决策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和大局意识,做好着力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工作,拿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紧密结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比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中卡点、堵点仍然较多,重点

12、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临瓶颈制约,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等。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就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理论武装,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坚持调研开路,坚持问题导向,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基层,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着力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紧密结合实际,打破思维定势,转变思想观念,紧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影响和制约高质

13、量发展的问题短板及其根源,开展靶向治疗,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环保、发展和防疫等重大关系,拿出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好政绩观问题,解决好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也是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过程。要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

14、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就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防止换届后容易出现的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坚决杜绝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切实办实事、解民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做大“蛋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探索开展“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聚焦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建立民生项目清单,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机制,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

15、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主题教育深入人心、打动人心、激励人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全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共五篇第三篇】近期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

16、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在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基础之上,结合分公司及部门工作开展实际,同时围绕“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主题,对本单位及本部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几点思考,现总结如下:一、保持“满格状态”,要坚持学习、提升本领,在服务保障工作中践行高标准,将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坚持理论学习,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

17、”。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公司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员干部的过硬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规范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清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任务,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时刻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保持扎实过

18、硬作风,牢固树立“用心服务、用情感人”服务理念,建立“服务保障质量只能提高不能下降”工作导向,持续推进服务保障工作提质增效。二、坚持“顶格标准”,完善制度建设,细化职责分工,强化“专业巡、专业检、专业修巩固完善巡视整改成果,进一步梳理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施服务保障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完善职责分工,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强化“专业巡、专业检、专业修”,形成相互制约机制,持续深化生产组织改革,总结运维管护规律,探索创新管理方法,提升专业化管理效能,形成符合工作实际的、更加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使服务保障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推进*机关设施设备专业管

19、理体系建设。完善设备台账,对台账内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将设备等级按重要程度分A/B/C三级,对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事物进行管理,使之主次分明、易于管理、提高效率、有的放矢,确保机关重点设备设施安全运行。三、拿出“真格措施”,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职工职业素养,推进服务保障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扎实推进岗位培训,提升服务品质和能力。从管理基础、消防、燃气、建筑物外立面、地下空间、设施设备、网络等重点领域,明确*部门一线专业安全负责人,推进专业安全负责人管理机制建设,加强相关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提升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定期组织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安全应急演练

20、,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围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这个首要任务,真抓实干、不懈奋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发精神,强化担当作为,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开创设备运维工作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共五篇第四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新境界,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纲领性,是新时代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面

21、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关键要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重任,把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核心任务。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性领域,聚焦前沿科技和关键技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加快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有力保障国家发展和安全,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一,深刻认识国家与地区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这一重要论述是在对照

22、历史、比照现实、观照未来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深刻阐释了科技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科学技术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历次科技革命都引发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充分演绎了从科技强到经济强、国家强的基本路径。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其中一条清晰脉络就是科技一直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的强大力量。这充分说明科技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破解现代化建设难题的关键所在,既是“硬实力”,又是“软实力”;既是支撑当前市场竞争的“近实力”,又是增强国家长远发展能力的“远实力:当前,我国已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23、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迫切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以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筋骨”支撑,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让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起来,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对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改革释放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第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

24、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我们要把握机遇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促进我国经济加快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我们既不能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

25、的基点上,持续保障国家安全和强盛。第三,推动科技创新,是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工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纳入2035年中国发展的总体目标。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县域城镇化稳步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科学谋划,加强顶层框架设计。应拓展在绿色节能、生态环境、交通医疗和智慧建筑等民生领域的应用,着力打造“内外部环境安

26、定、城市安全、群众安心”的发展新格局,全面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面向未来,应加强数字可视化谋篇布局,推动传统城镇产业数字化,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培育新业态新产业,加快实现现代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以数字技术推动可视化、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加快数据赋能、技术赋能,释放传统产业新活力,赢得发展主动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科技发展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科技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将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必须

27、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不断实现经济发展的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累起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起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23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共五篇第五篇】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发展环境,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

28、之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面对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务必要将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厚植人口综合竞争力,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和当务之急。要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把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作为人口素质提升的龙头工程,在保持适度生育水平的基础上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的基础上提高人口健康预期寿命,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要聚焦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均衡发展,实现劳

29、动力的有效供给;大力构建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着力弥补人口服务短板,以高效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把握现代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实现产业随功能走、人口随产业走、公共服务随人走,推动区域、城乡间的人口有序流动、均衡布局,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二、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强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逻辑必然。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以此为重点搭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有利于推动经济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其

30、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要求我们要努力实现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关键着力点的高质量发展。其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升级,强化产业创新体系和自主研发能力建设,打造高端化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另一方面要注重产业的开放竞争性,扩大国际“朋友圈”,增强安全韧性,以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其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

31、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各类主体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三、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底色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安排的重要环节。在新发展阶段,高品质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要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就要处理好发展与低碳的关系,从引导和倒逼两方面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立足于我国“多煤、少油、乏气”的能源结构,既要大力推广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又要抓紧构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供给消纳体系,以绿色低碳引导减排进程,以减排约束倒逼行业创新,坚定不移推进能源产业绿色升级。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

32、突出“三个治污:在精准治污层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做到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域精准、对象精准和措施精准;在科学治污层面,要遵循客观规律,注重思维、方法、技术、进度的科学性,运用科技成果提升治污成效,“一地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在依法治污层面,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推进、依法保护,提升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四、以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凝魂聚力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抓好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能为现代化提供更为牢固的思想引领、精神支撑、价值认同。首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

33、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精神力量、营造良好风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对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深远意义。其次,要充分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源头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与突出优势,我们根据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将其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现出来,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巩固中华文化立场坐标,描绘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再次,要做好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工作。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和丰功伟绩的浓缩,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时代追求。坚持用革命文化淬炼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培育严守纪律的规矩意识、铸就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不断赋予革命文化新的时代内涵,鼓舞广大人民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