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专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江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专题)徐承: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江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系列发布会第十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先生,党组成员、副厅长欧阳海泉先生、黄永茂先生、樊胜先生、李晖先生,请他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的问题。下面,先请李明生厅长作介绍。李明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非常感谢各新闻媒体和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江西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有关情况。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
2、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民政部有力指导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悉心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职责,用实干实效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红土地上谱写了新时代民生服务的华美篇章。十年来,我们坚持围绕中心、融入全局,服务发展大局能力实现跨越提升。我们自觉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来谋划和推进民政工作,着力把握民政
3、工作在每个历史阶段的职责定位,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优化力量布局、完善体制机制,切实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十年来,我们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9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占全部脱贫人口的32.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将已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中符合条件的90.79万人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同步解决了88.61万城镇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
4、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深入推进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推进“数字民政”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赣服通“民政专区”,30项民政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城乡低保、经营性公墓等事项审批权限全面下放。大力提升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聚力“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稳妥审慎调整优化了一批行政区划,达到了调结构、优空间、促转型、提效能等预期效果。十年来,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基本民生保障实现跨越提升。积极推动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建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截至20
5、22年,全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825元、600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35.7%、252.9;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080元、780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70%、254.5%o实现了农村集中、分散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统一以及城乡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统一。建立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制度,失能、半失能、全自理特困人员分别按照每人每月1380元、350元、80元标准,落实照料护理补贴。全省机构抚养孤儿、城乡散居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升至每人每月1600元、1200元,较2012年实现大幅度提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孤儿保障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补贴,残疾孤儿、
6、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照料护理补贴达到每人每月138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均达到每人每月80元,较2016年增长了60%。十年来,我们坚持立足主业、同向发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跨越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方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全省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中,普遍推行“三统筹、七同步”做法,全省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8.66%.98.95%o大力推行“幸福社区”创建活动,全省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78.6%o在全省村(社区)推行“365天服务不打洋”,2.1万个村(社区)建立错时延时服务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梳理和公布村(社区)帮办代办事
7、项163项,10.3万名村(社区)干部参与帮办代办服务;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2.1万支,参与人数达70余万人次。社会组织管理方面,全省依法登记注册社会组织达到2.7万个,较2012年增加了68.88%o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有力服务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大局,累计募集款物57亿余元。慈善社工服务方面,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6.35万人。积极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这项工作部署实施以来,社工站累计链接慈善资金1315万元,服务57万余人次。全省登记注册志愿者达到694万人、登记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达到906家。全省共有慈善组织285个,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
8、分配中的作用。十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协同发展,基本社会服务实现跨越提升。养老服务方面,全省养老机构达到1911家,床位数达到18.1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53.2%,较十年前大幅提升。十年间,全省新增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671个,数以百万计的城市老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养老。创新推行“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发动14.4万名农村党员干部参与为老志愿服务,全省所有县(市、区)建成1所以上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机构,1.3万名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得到专业化照护服务;在全国较早开展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95%的乡镇敬老院经改造后焕然一新;全省同步建成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L3万余个,覆盖81%的行政
9、村,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更有保障,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2019年和2020年,我省落实养老服务领域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殡葬服务方面,我们深入推进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全面建立5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制度,基本实现公益性殡葬设施全覆盖,惠民政策落实和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婚姻登记管理方面,在全国率先实行婚姻免费登记,全省所有县(市、区)基本实行婚姻登记预约服务和延时错时服务。另外,我们积极推动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倡树新时代文明新风,群众婚丧费用、礼俗负担明显下降,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良序美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十年来,我们坚持夯实基础、提升效能,民政自身
10、建设实现跨越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争创模范机关,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加强民政法规政策创制,先后制定、修订了慈善法实施办法、志愿服务条例、养老服务条例、公墓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我们深入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创新,先后打造了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殡葬改革、“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孤弃儿童区域性养育、流浪乞讨人员区域性站内照料、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村(社区)“365天服务不打洋”等具有江西特色的改革品牌。我们加
11、大民政人才培养力度,认真做好民政统计、政策研究、新闻宣传等工作,服务了科学决策和事业发展。回首十年,江西民政为新时代赣鄱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贡献了“民政力量”。展望未来,江西民政系统将在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切实强化使命意识、全局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努力建设法治民政、智慧民政、温暖民政、专业民政、勤廉民政,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跑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贡献更大力量。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徐承:谢谢李厅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光明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
12、元,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有哪些特色亮点?李明生: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先后视察了我省井冈山市神山村、南昌市东湖区光明社区、于都县潭头村,为我省城乡社区治理指明了方向。全省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创新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乡社区治理格局,有力夯实了基层治理
13、根基。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实施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各地先后就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社区干部职业体系建设等出台系列文件,构建起我省城乡社区治理的四梁八柱。二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省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8.6%,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45和38.6个百分点,逐步优化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在全省推行村(社区)“365天服务不打洋”,全面规范村(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建立村级工作事
14、项清单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持续深化基层挂牌和考核评比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做到“牌子减下去、服务提上来”。三是队伍建设持续壮大。2021年,全面完成全省2.08万个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8.66%、98.95%,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83.7和60.3个百分点,村(社区)干部中专以上学历人员5.38万人,比2012年提高了37.7个百分点,全面实现“两升一降”目标,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城乡社区建设的领头雁。全面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城乡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2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在全省村(社区
15、)防控一线日夜值守,拼搏奉献,书写了许多感人故事,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四是治理效能持续深化。十年间,全省共有10个城区、25个街道、85个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示范街道、示范社区);6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18个村成功申报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我们自身创建省级城市示范社区1200个、农村示范社区600个,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南昌西湖“幸福圆桌会”模式,获得省政府及时奖励。今年,我们还全面启动“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努力在全省打造一批有实绩、有亮点、高品质的“幸福社区”,提升社区居住品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力推进村委会、居委
16、会规范化建设,实施好“十四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大社区服务供给,切实增强城乡社区为民、便民、安民能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中新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部门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哪些成效?欧阳海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民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统筹救助资
17、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推动建成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一是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保持过渡期内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构建集成高效的城镇脱贫解困政策体系,全省88.61万城镇贫困群众中57.63万人通过解困帮扶成功脱困,30.98万人通过纳入兜底保障如期脱贫,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二是救助体系制度更加成熟。201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意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意见等系列重要
18、制度文件,省民政厅单独或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特困人员认定实施细则、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等系列具体政策,建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实现“单一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变。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82.6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近三年来,年均实施临时救助17.3万人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灾情多发的不利影响,及时调整、密集出台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救助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应对突发事件能力。2020年以来,全省累计走访摸排受疫情灾情影响群众1800余万人次,新增纳入低保、特困
19、40万人。三是经办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省市县三级成立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建立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10年来省财政累计统筹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788亿元,持续提高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水平。建成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与10余个政府部门、21家驻赣省级银行等对接,实现37大类信息联网查询,困难群众救助精准度不断增强。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加强入户走访摸排,强化“大数据+”监测预警,实现线上线下互通运转,将373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实现“
20、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打造“互联网+社会救助”服务新模式,依托“赣服通”推行无证申请“掌上办”、足不出户“码上救”,截至目前,已累计为6.9万人、218.37万人提供掌上申请、人脸授权服务。每年从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按照服务清单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救助服务,加快推动“温暖救助”,近年来累计支出购买服务资金2.6亿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我们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织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精准落实落细各项救助政策,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
21、推进幸福江西建设,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江西卫视记者: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顺应了我国老年人的传统养老观念,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请问我省在发展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方面有哪些成效?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黄永茂:近年来,我省围绕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大力发展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以社区嵌入式养老院为重点、以日间照料中心为补充、延伸至家庭的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着力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原居安养的养老服务需求。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法规政策体系。江西省养老服务条例列专章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行规范。南昌、新余市分别出台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新余市颐养之家条例
22、。省政府出台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进行重点部署。省民政厅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居家社区改革发展、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居家适老化改造等配套政策。二是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增加设施供给。指导市、县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四同步”规则,整合闲置的办公用房、社区用房、宾馆等650余处用于养老服务。先后引进上海安康通、中科慧康、山西易照护等20余家国内企业,培育了新余乐晚晴、萍乡百姓养老、金秋养老、赣州添福、夕阳红、上饶三医七护等本土品牌。三是紧贴群众需求,丰富养老服务内涵。省委将“有效缓解居家社区养
23、老服务突出问题”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重点民生项目。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和日间照料设施3863家,其中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278个,覆盖率100%,为老年人提供全日照护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居家上门等服务。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400余张。完成2.5万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提高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重点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助娱、康复等上门服务。为12.6万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养老点位”问题,开展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
24、行动,围绕提升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老年助餐、巡访关爱、医养结合五方面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元、就近就便的养老服务。中国江西网记者: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请问民政部门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樊胜:近年来,民政部门立足登记管理职责,积极探索实践,以改革创新释放社会组织发展活力,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省民政厅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两新”工委出台关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
25、件,全力推动社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确保社会组织发展正确政治方向。二是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按照“放管服”改革精神,先后取消了社会团体筹备成立审批、分支(代表)机构审批、会费备案等事项,将权力下放给社会组织自主决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负其责,充分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三是完成脱钩改革任务。根据工作部署,省民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稳妥组织实施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截至2021年底,全省1887家行业协会商会如期实现脱钩。同时,建立了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综合监管机制,确保行业协会商会“脱钩不脱管”。四是引导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服务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稳
26、岗就业等中心工作,全省社会组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33亿元,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捐款捐物20.28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提供就业岗位3.2万余个,招聘高校毕业生5103人,接收见习人数2557人,有效助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监管,努力打造更多“精品”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型,不断释放社会组织发展活力,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江南都市报记者: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请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发展情况?李明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养好少年儿
27、童作为一项关系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一是儿童福利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对象已从弃婴、孤儿覆盖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内容已从基本生活保障拓展到康复、医疗、教育等综合保障。建立残疾孤儿、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照料护理补贴制度,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累计投入4600万元,惠及孤残儿童5690人次。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保障制度,为年满18周岁后仍在校就读的孤儿发放助学金,保障其完成学业。全
28、面实现孤弃儿童区域性机构养育。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省政府先后出台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文件,构建“家庭尽责、源头预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关爱保护体系,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列入民生工程。省民政厅等14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文件,持续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建立了一支由2.4万余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组成的留守儿童服务队伍,着力实施思想关爱、情感关爱、健康关爱、行为关爱、安全关爱等“五大关爱”。今年,启动实施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对重点儿童建档立卡,制定具体帮扶措施
29、,实施精准关爱。三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不断推进。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由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担任未保委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合力,共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大力推进儿童权益保护法制体系建设,修订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省民政厅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任务分工方案,建立未成年人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在“12345”省政务服务热线开通了全省统一的未保热线专席,24小时在线接听未成年人服务需求电话。下一步,我们将始终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和民生实事来抓,进一步扎牢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网
30、、留守儿童幸福安全防护网、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网,让每一名儿童在祖国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凤凰网记者: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能否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慈善事业发展情况?李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慈善事业的法治建设、整体规模、社会参与程度迈上新台阶,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是慈善环境明显改善。2019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和江西省志愿服务条例等法规,为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省政府开展“赣鄱慈善奖”表彰活动,表彰对慈善事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社
31、会影响较大的个人、组织和慈善项目,进一步扩大了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营造了“慈善人人可为、慈善人人应为”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慈善组织蓬勃发展。省、市、县成立慈善会和红十字会共224家。登记在册的慈善组织由2016年9月慈善法实施时的21家,增加到285家。建立经常性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200余个,初步形成了种类齐全、分工协作的社会捐赠网络。三是慈善活动方兴未艾。慈善事业不仅在传统扶老、助残、救孤、赈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向科教文卫、环境保护、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拓展延伸。近年来,我省创立和发展了“善济江西脱贫攻坚”“赣红计划”“百社解千难”“名著小书包”“慈善一日捐”等一批在
32、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慈善品牌项目。2017年以来,全省公益慈善组织募集款物累计7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500余万人次。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全省各级慈善会、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积极行动,募集款物12.84亿元,为我省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慈善力量。下一步,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慈善制度与政策,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征程中,发挥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省政府网记者: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尊重并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权利。请问民政部门在兜牢困难残疾人生活保障底线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樊胜:近年来,省民政厅立足残疾人兜底保障职能,持续健全完善残疾人各项
33、福利制度,不断织密残疾人群体的民生保障“安全网”。一是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为解决残疾人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我省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和物价变动等因素,建立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截至目前,两项补贴标准均达到每人每月80元,较2016年增长60%o同时,为畅通申领渠道,2021年4月,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今年5月,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服务,残疾朋友可通过登录“赣服通”民政专区等服务平台全程在线办理,实现申领补贴“一次不跑”和“不见面审核”。目前,全省共有48.
34、5万困难残疾人和45.9万重度残疾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福祉。二是建立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制度。2019年2月,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开展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的指导意见,采取居家照护和日间照料的重度失能残疾人,对提供服务的个人、组织或机构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在残疾人综合托养服务机构托养的重度失能残疾人,按每人每月不低于IoOO元标准给予补助;在农村公办养老院托养的重度失能残疾人,参照我省特困人员供养和护理费标准给予补助。目前,该政策已惠及2.4万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三是建立残疾人探视巡访制度。为拓展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内容,提升居家照护的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生活质量,今年2月,省民政厅联合省残联建立了残疾人探视巡访制度,通过探视巡访着重了解残疾人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居所安全情况、卫生环境、居住环境等情况,并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加强补贴对象精准管理,做到应补尽补、应发尽发;持续推进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探视巡访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徐承: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