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专题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交流研讨材料(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专题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交流研讨材料(七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专题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交流研讨材料(七篇)第1篇在专题学习2023年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言材料、心得体会强化四抓措施近年来,XX市围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总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平安XX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一、抓技防,智能化治理效能更凸显一是筑牢智能化防控网络。2014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资金8亿元,启动实施农村技防、铁路技防和重点单位技防三大建设工程,全市农村技防覆盖率达90%以上,市域辖区内三条铁路线和557家重点单位实现技防全覆盖。二是构建智能化大脑中枢。投资1300万元,建成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市级综治中心,整合接入市公安“天网”、城管、邮政、水利、环保和20个
2、县市区视频监控资源L8万余路。全市20个县市区、156个乡镇、460个村居综治中心完成视联网建设任务,实现了视频会议、视频培训、视频调度等功能。三是拓展智能化实战功能。扎实开展视频巡控工作,将整合接入市、县两级雪亮工程平台的公共安全视频资源分类标注,建立日常和重点时期巡查机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探索建立纵向与市县法院和乡镇法庭贯通、横向与市县300余家综治部门连接的“互联网+诉非衔接”管理应用平台,实现了网上委派委托、视频通话、数据共享等功能。扎实开展露天禁烧监控工作,整合环保部门遍布20个县市区的350余路高点热成像摄像机,实现了全市涉农区域秸秆露天焚烧监控全覆盖。同时,整合水利系统
3、的12座水库视频监控资源,对汛期水库水位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险情,将迅速推送水利等部门预警处置。二、抓人防,全民化防控效果更突出一是营造扫黑除恶浓厚氛围。成立涉黑涉恶线索举报中心,积极营造全民围剿黑恶势力的强大声势,目前,全市已打掉一批恶势力团伙、打击处理了一批“黑村官”。二是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信息采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办理处置、结果反馈、核实结案六步闭环工作机制,网格员每天深入责任网格做好巡查工作,对发现的治安隐患和矛盾纠纷随时通过综治手机APP上报处置。三是深化农村治保会建设。全市5336个村居全部建立治保组织,治保会成员共计17720人,在基层公安机关的具体指导和带领下,配合
4、开展治安巡逻和法治宣传等工作。四是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加强以“红袖标”“黄马甲”“小红帽”“小口哨”“小红旗”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工程”群防群治建设,全市建立“五小工程”队伍859支,队员达18968人。三、抓物防,精准化管控措施更有效一是电动车管控工作初见成效。建立市物联网管控中心,为2万余辆电动车安装防盗芯片和号牌,一旦电动车被盗,辖区公安派出所可通过物联网管控平台进行精确定位、轨迹追踪。二是社区矫正管控工作严密到位。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手机+手环双定位监管,定位成功率90%以上。三是实名收寄管控工作扎实有力。在全市330家快递企业及其服务网点安装了安易递实名收寄系统
5、,提高了市寄递管理部门对快递企业实名收寄、工作实时监管的水平。四、抓保障,项目化推动机制更到位一是顶层设计到位。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雪亮工程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全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雪亮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难点问题。市财政拨付资金1.42亿元,专门用于雪亮工程建设。三是督导奖惩到位。建立处级以上干部联系县市区制度,督促指导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年度总考评工作机制,用好奖惩两种手段。第2篇某某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度在深入学习“枫桥经验”的发言材料及心得
6、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要在党建和创新上下工夫近年来,XX市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方面积极探索,通过总结推广党建引领创新治理的村(社区)治理模式,奋力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一、坚持党建引领为纲我们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线。在城市社区,纵向构建街道党委一社区党组织一网格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做到党委立在社区中、支部建在网格上、小组落到楼栋里;横向在小微企业、专业市场、群众团队等社会组织中开展党组织集中组建活动,通过支部领导党员、党员带领团队、团队凝聚群众,把党组织的根深深扎进群众之中,建立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有效覆盖的区域组织治理体系。在农村
7、地区,形成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村委会一村庄理事会一农户为三级自治架构的“一核三级”1+3农村社会治理平台。鼓励村民小组长兼任村庄理事会长,鼓励党员理事会长与村庄党小组长交叉任职,鼓励党员进入理事会,全面加强党对村庄理事会的领导,确保乡村治理“不偏航”,有效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村庄得到贯彻落实。二、坚持人民中心为本一是为民。全市政法机关先后组织开展了“群众有呼声,我们有行动”“爱我家园,共筑平安”“服务发展,政法先行”等专项行动。从2017年3月起,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5名政法干警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情、吃百家饭、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五百”活动,对涉稳重点人员、治安重点人员、社会弱势群体、
8、重点单位部位、各类市场主体做到“四个必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安民。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打四强、除四霸、治四患”、“三打击一整治”、缉枪治爆、扫毒禁赌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从影响群众满意度的小案件着手,深入推进办好小案件、解决小麻烦、调解小纠纷、整冶小隐患、杜绝小事故、满足小需求“平安六小”工程。三是惠民。积极回应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稳定的新期待,健全完善服务民生、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双千”服务发展、政法先行”活动,强化项目建设政法保障、企业改革政法服务,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打造最优法治环境。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
9、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公共安全、环保等问题的法律监督,深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建设提挡升级,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政法机关服务群众水平。三、坚持预防预警为先一抓源头预防。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严格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013年以来,先后对226件重大事项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其中准予实施205件,暂缓实施13件,不准实施8件。把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办和化解风险、追赃挽损、维护稳定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二抓多元化解。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三无一满意乡镇和无讼社区
10、创建等活动,动员社会第三方力量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构建多元化、网络化矛盾调处机制,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三抓立体防控。项目化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九张网和雪亮工程建设,探索建立党政主导、综治牵头、公安主力、部门共治的考核推动机制,突出系统性、科技性、实用性,大范围增加前端感知系统、增设控制防线,实现了公安机关视频监控图像与综治中心的互联互通。四抓心防工程。发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政法干警、医务工作者,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行为失常、心态失衡等人员,开展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同步落实跟踪帮扶措施,在全市形成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心理咨询
11、体系,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的治安防控网。四、坚持多元共治为基按照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单位出资聘请保安人员、企业捐资组建巡逻队伍的模式,全市共建立751支6745人的治安专业巡逻队伍,各企事业单位聘用专业保安人员7余人,有10.5万人积极参与群防群治活动,实现了白天有“红袖章”,晚上有“黄马甲”。积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个人参与社会治理,先后涌现出准物业管理、“我爱我楼”楼栋自我管理、居家养老自我服务、居民自我协商等一大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典型。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运用“互联网+网格管理”模式,全力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9+X”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公安、工商、民政、
12、人社、教育、计生、城管、卫生以及房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了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上办。积极推进法律顾问向基层延伸和覆盖,在全市791个村(社区)聘请法律顾问659名。大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打造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第3篇2023年某单位中心学习组关于开展学习“枫桥经验”学习心得体会一一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念好乡村治理“三治”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XX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县而言,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基层乡村的治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走出一
13、条符合边远山区县实际的社会治理新路子?近年来,根据XX县综治维稳工作的不断创新探索和实际工作的效果表明,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念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经,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平安稳定,助推“三大攻坚战”和乡村振兴上台阶的不二选择。念好“自治”经,群众“唱主角”。坚持以群众自治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社区)、矛盾不上交”目标。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要全面加强村(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尤其是要注重扩展基层党组织建设覆盖面,实现新经济社会组织和新的社会活动领域基层党
14、组织的全覆盖;注重选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大村(社区)年轻党员、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兼职力度;注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解决好党支部班子配备不齐、软弱无力和班子不团结等问题;注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决杜绝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现象发生。着力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作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等规定,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以及政策法规宣传、环境卫生、公益事业等群众自治组织(协会),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规范村(社区)“两委”工作运行,坚持“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即所有村(社区)重大事项
15、都必须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即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一监督”即村(社区)监委会对决策的程序和工作开展实施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健全村(社区)自治“十项制度”,实现村(居)民自治制度具体化、体系化。着力坚持平安村(社区)创建。要在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干部、群众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参与上下功夫,重点突出乡镇和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作;要坚持做到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建设规范达标并提质增效;要坚持纵深推进以一村一支“红袖标”志愿者队伍、一村一名法治
16、副主任、一村一处平安法治宣传场地、一村一张信息防控网、一周一次法治警情广播、一周一次社情民意研判会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平安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筑牢“平安XX”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念好法治经,社会保稳定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大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实现“无黑恶、无毒害、无邪教、无命案、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的“六无村(社区)”目标。着力做实七五普法。持续深入实施普法宣传“7+3”模式,即对“法律七进”进行拓展深化,结合XX实际,在全面推进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法律进景区、进工地
17、、进院落;深入实施法治扶贫工程,强化公共法律服务,推进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好一村一法治文化宣传场所、一村一法治文化书屋、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矛盾纠纷调解室、一户一本法律口袋书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法治建设“五个一”工程。着力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指出的10类黑恶势力,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检举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问题线索,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关系网”,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有效遏制黑恶犯罪;坚持扫黑除恶与治乱相结合,做到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确保将黑恶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着力加强特殊人群和特殊行业服务管理。进一步强化严重
18、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监管,动态掌握、稳控、化解各类风险。尤其是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要落实好“以奖代补”政策,建立健全网格员(村干部)、驻村乡镇干部、医护人员、片区民警“四包一”管护措施,加强源头管控服务;进一步健全危爆物品源头控制、过程跟踪、全程管控体系,强化有效溯源和责任倒查。着力强化不稳定因素有效管控和源头化解。持续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覆盖,以规范化推动应评尽评;充分运用“4+5”稳控化解工作法,即对重点人员、重点群体由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和辖区派出所4个层面共同进行教育、疏导和稳控,由一名县级分管领导包案、一个涉事责任单位牵头、组建一个工作组专抓、制定一个稳控
19、化解方案、坚持一包到底原则的5个一化解措施,对重点利益诉求群体和信访重点人员进行包案稳控化解;探索组建警示教育谈话团队,建立警示教育谈话机制,对信访重点人员开展警示教育、法制宣讲、心理辅导。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信访评议团”,以有效遏制无理缠访、闹访行为;强化县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的指导示范作用,搭建县级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平台;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坚决防止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念好德治经,家庭受熏陶。坚持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通过“乡贤”的引导、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村规民约的规范、生活礼俗的教化、榜样和典型的影响,实现“乡风
20、文明、民风淳朴、崇礼尚德、和谐友好”的目标。着力开展三项教育。通过向群众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地分析认识形势,正确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群众对党和国家完成各项事业的理解和支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是要强化对行素质的教育,形成良好的风俗民情;通过对群众的感恩教育,让群众知恩、感恩、报恩,齐心协力共建小康家园。并将相关共同意愿、行为规范和倡导倡议纳入村规民约,真正形成既有广泛群众基础,又有大众主动遵守意愿的行为公约。着力倡导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将爱国爱家、向上向善、敬老爱幼、重义守信等传统美德纳入“农民夜校”,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讲;充
21、分利用“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川北民俗文化”等特色优势文化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群众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健康生活,自觉抵制一切违法犯罪和封建迷信活动;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地方文化名人,利用剑门关道德讲堂、文化礼议讲堂等,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着力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积极开展感动XX的先进典型和榜样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无私奉献、勤劳致富和致富不忘乡邻、先富带动后富等事迹和精神,传播正能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特别注重发挥好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深入开展“乡贤回归工程”,大力鼓励和招引在外务工、经商、从政、从军并热爱家乡、有志于家乡建设的优秀成功人士
22、回援家乡和回乡创业。用乡贤人士的力量和精神感召村民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和勤劳致富,真正为家乡的繁荣振兴而共建、共治、共享。第4篇在深入学习贯彻2023年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讨交流发言材、心得一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格局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司法厅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实效,为深化平安鹤城、法治鹤城建设,推进全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完善组织架构,夯实多元解纷阵地坚持织密基层调解网络,
23、加强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建设,全力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高地。一是织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坚持以乡镇(街道)、村(社区)调解组织为基础,依托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市人民调解组织达到1939个,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二是组建人民调解专家队伍。精心选拔395名调解技巧高、调解经验丰富、具有行业专业领域知识的专家学者、优秀人民调解员、律师、退休政法干警,组建专家库,为调解疑难复杂案件提供专业保障。三是推进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建设。统筹调解、行政复议、公证、仲裁等非诉讼法律服务资源,2021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一站式”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建设。同时,印发了非
24、诉讼纠纷解决中心工作指引和工作流程图,健全了纠纷受理、分流、指派、化解等工作机制,实现了“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累计调解纠纷11228件。二、强化机制建设,构建联调联治格局坚持协调联系各类解纷力量,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联合受理机制。积极推进诉调、访调、警调以及调解与公证、仲裁、复议等解纷渠道对接,协调建立了矛盾纠纷联合受理机制,努力保障矛盾纠纷有人接、有人管。二是建立协同化解机制。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总工会、中国银保监会齐齐哈尔监管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成立齐齐哈尔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通知关于实行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职工劳动权益纠纷的意见(试行)
25、关于成立齐齐哈尔市银行保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通知等文件,加强了行业专业领域纠纷调解工作,累计调解纠纷2560件。三是建立四所一庭一中心衔接联动机制。起草了关于开展“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共建维稳创安活动的实施意见,全市156个司法所、195个公安派出所、84个律师事务所、57个基层法律服务所、38个人民法庭、170个综治中心衔接联动,成立乡镇(街道)联调小组151个,有效化解各类疑难复杂矛盾纠纷2716件。三、推进源头治理,扎紧排查化解防线坚持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依法及时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一是高标准统筹谋划。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议、调度会
26、议、推进会议、工作总结会议,利用“一月一调度、两月一通报”等方法,对专项行动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确保了行动质效。二是高质量精准排查。坚持摸清底数,通过定期排查、专项排查、重点排查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紧盯房屋拆迁、土地征收、损害赔偿、劳动社保、生产经营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进行全方位摸底,重点排查掌握长期缠访、闹访、反复访、扬言报复社会等重点人员动态,确保了排查风险全覆盖、情况掌握无盲区。三是高效能化解纠纷。坚持就近就快化解原则,做到排查一起、调处一起。2022年,调解矛盾纠纷25196件,调解成功24246件,调解成功率达96.2%,排查化
27、解纠纷数、调解案件录入数、司法确认数、典型案件和信息报送数等多项指标排在全省首位,并在全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调度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四、坚持创新驱动,打造鹤城解纷品牌坚持出实招、用实策、重实效,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多元解纷工作品牌。一是开设电台专栏。市司法局与齐齐哈尔广播电台积极协调,开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动态”专栏,对工作动态、典型案例进行播报,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达到了“解开一点、影响一片、教育一面”的效果。二是注重总结宣传。在公众号、网站、新闻媒体发布动态信息、典型案例1053篇,25篇人民调解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库,3篇被推送到司法部,我市调解案例在央视播出。三是坚持创新
28、创优。讷河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被确定为全省县(区)学习的样板;甘南县、泰来县、富拉尔基区、铁锋区整合调解资源,分别创建“12345”工作模式、“5+6+1+X”调解模式、“5+3”矛盾调处工作法、“三步一环”工作法;建华区建立矛盾纠纷巡回排查机制,对矛盾纠纷集中点进行梳理,实地化解;碾子山区发挥“三双六字法”保障模式,全方位助力“山型”调解品牌走深走实。第5篇2023年专题学习枫桥经验讨论发言提纲强化“六个意识”助推“六大行动”区委科学判断了新区所处的历史方位,确定了新区“五个关键阶段”的现实境遇,提出了发展集聚经济、开放经济、智能经济的破题思路,明确了实施“三六一”行动,加快创建繁荣宜
29、居智慧新城的总体路径,是深思熟虑、审时度势的结果,是新区发展的大局所在、中心所在,是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服务中心、保障大局始终都是政法机关的重要职责,新区政法综治战线将继续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新区“六大行动”,强化“六个意识”,全力以赴为加快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实现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保驾护航。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助力协同发展深化行动。坚持心中有大局,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主动回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司法需求,着力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坚持行动践行大局,牢牢抓住司法领域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30、方面的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助力产业聚焦升级行动。强化司法主动服务,加强对各类企业自主经营权和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切实维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让他们感到安全、安定、安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各类市场交易规则,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保护案件。规范法律程序适用,坚持法治思维,牢固树立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的办案理念,注重研究创新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切实保护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三是强化创新意识,助力深化改革攻坚行动。整合法律资源,探索将适合由社会力量承担的司法辅助事务集中起来外包给有资质的企业、社会组织,让司法人员专注核心任务。强化网格化
31、服务管理顶层设计,建立覆盖全域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着力提升新区社会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构建三级网格中心,优化四级网格设置,制定网格员职责任务清单,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有效服务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环保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坚决纠正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等问题。四是强化营商意识,助力开放环境创优行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超前研究法律适用、法律规范等问题,有效防范制度政策的法律风险,与国际法律规范接轨。抓涉众型经济案件风险防控,控增量,落实涉众经济案件滚动排查,持续开展“扫街行动”,把好“源头关”;去存量,通过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积极予以化解;防变量
32、,严防引发次生风险。五是强化安全意识,助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紧紧围绕新区功能区体制改革部署,启动功能区综治组织调整完善工作,健全属地综治维稳工作研判机制,提升整体效能。政法部门将保持高度戒备状态,一切准备都放在有效应对处置各类风险上来展开,以抓好事关区域长远发展和民计民生的重点工程、重点目标安全工作来保障社会稳定。六是强化宗旨意识,助力民生福祉增进行动。以智慧建设为路径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在全区推进以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雪亮工程”建设。以严格执法为手段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
33、斗争,发挥政法部门打击黑恶犯罪主力军作用,聚焦黑恶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始终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实施“破案倍增”行动,深入开展“命案”必破、治爆缉枪和社会治安大扫除行动,净化社会环境。政法部门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尖兵,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尖兵,当好服务深化国企改革的尖兵,当好服务生态环境治理的尖兵,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新区政法部门将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落实新要求、明确新目标、完成新任务,以政治环境好、社会环境好、法治环境好、创新环境好、服务环境好的新标准,围绕建创繁荣宜居智
34、慧新城这个新任务,完成把XX区建设成为安全稳定和谐善治的地区,以新区平安促进全市平安,拱卫首都平安的新目标,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XX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专题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研讨发言材料、学习心得落实“个十百千”任务推进“四化”水平新提升2018年,社会治理专项行动指挥部将继续实施全域平安创建、社会和谐建设、社会治理提升“三大工程”,全力落实“个十百千”任务,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四提升”。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盯任务目标,着力采取以下措施:一要细化方案,清单管理。对社会治理专项行动确定的13项重点任务和10个配套项目,由牵头单位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定序
35、时进度、完成节点、落实单位和责任人员。建立实施“一图一表三单”制度,即工作序时推进图、任务完成报告表、项目迟缓预警单、项目整改落实反馈单、综治问责提醒单,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二要创新3仅动,培育品牌。发挥基层首创,应用智能化科技成果,力争培育出“网格化+综治”“雪亮工程+平安交通”“雪亮工程+寄递安全”等在全国、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创新品牌,以点带面。三要靠前指挥,强化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层层成立任务落实领导小组,实施领导靠前指挥、挂钩督导机制,确保组织领导到位、要素保障到位、问题解决到位。充分运用综治问责机制,完善责任落实清单,实施正向激励,对参与社会治理专项行动,积极推进任务落实,
36、培育社会治理品牌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在年度平安单位考评中予以正向奖励。任务就是命令,目标就是号角。全市政法综治干部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改革创新总要求,投入到新时代美丽XX建设新征程,为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2023年学习和发扬“枫桥经验”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枫桥经验”既是我国政法综治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也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的金名片。新时代“枫桥经验”蕴含了丰富的法治元素,与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
37、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的时代,也是多元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国家治理能力不断面临挑战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直面新时代的多元社会矛盾,坚持以法治化解机制取代人治化解机制。究其着力点,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立法机制;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执法机制;三是践行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司法机制;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普法机制。“枫桥经验”是植根于中国基层社会中专群结合的治理经验。它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及时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38、入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从基层治理经验发展为依法治理的典型模式,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一、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一)枫桥经验的时代传承与实践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毛泽东同志于1963年11月对此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枫桥经验”,并提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高度重视,2003年主政浙江时就不断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2013年10月9日
39、,习近平总书记为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又再次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枫桥经验”意义重大,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好经验。五十多年来,“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在坚持中不断发展,在变化中不断创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枫桥经验”是诞生于特定地域的基层社会治理具体实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以下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基本理念发生变化,逐渐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局限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二是转变为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而不仅仅是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的具体做法;三是从群防群治转变为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四是增加了心防
40、的内容,健全了“人防、物防、技防和心防的社会风险防控体系转变;五是基本方式发展成为了智慧治理;六是目标价值从“社会治安转变为“大平安。正是这些变化赋予了“枫桥经验”丰富的时代内涵与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和法治中国的推进相一致。由此,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一与时俱进的法治概念应运而生。(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蕴含的法治元素新时代枫桥经验产生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大背景,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丰富发展和创新的。这蕴藏着许多法治元素,既包括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包括了一些具体的法制建设。有学者指出,“枫桥经验”虽是来源于具体地方治理的实践,但既有促进新时代中国法治精神和
41、法治原则的创新性价值和实践意义,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社会基因和法治土壤。据此总结为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的法治模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要求的应有之义。1 .依法治国要以人民为中心“枫桥经验”的核心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目标,“发动和依靠群众”是根本途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灵魂和精髓。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11月与公安部负责人谈话时就明确指出做好群众工作能够有效维护社会治安。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新时代“枫桥经验”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群众路线与法治精
42、神的结合。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如果将群众作为工作对象和工作客体,就违背了其实质,正是由于其解决了“为谁治理、治理为谁”的问题,通过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塑造和培育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进而深化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2 .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基层社会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治理的难点。创新是“枫桥经验”的灵魂所在,根据不同时期形式任务的要求,其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蕴涵的法治意识不仅体现为民众对国家法律的遵守,还体现为民众对村规民约等软法规则的尊崇,促进了群众自治与国家法治的相互融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4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中就明确指出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等社会自治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规范引导基层民众增强法治意识,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努力在基层推动实现依法治理。至此,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了从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的具体做法到基层社会依法治理模式的飞跃。3 .良法善治的价值取向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共建共治共享“大平安”的新经验。新时代的平安建设要求疏导社会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管控社会风险,扩展了“枫桥经验”的社会效应。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人民群众对平安和谐的要求也从安全感提升为幸福感,构建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人
44、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平安格局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追求。这也契合了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良法善治的价值取向。(三)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的内在联系“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问题”是“枫桥经验”的突出特点,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基层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全过程,这体现了“枫桥经验”在源头上和根本上预防化解矛盾。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的典范,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具有很强的制度优越性。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通过整合化解矛盾的社会资
45、源,构建多元参与、相互强化、合作治理的解纷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体系。从内涵丰富、理念先进、生命力强大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大有裨益。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一切工作必须具备的底气和勇气,是“四个自信”的具体体现。二、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完善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立法机制社会矛盾的本质是人际关系的冲突,而法的本质则是人际关系的规范与调整。因此,社会矛盾的形成与既有法律规定的内容紧密相关,科学立法是以法治机制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首要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在新时代的社
46、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多元社会矛盾的发生集中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因此,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局面的目标来看,目前应重点针对公共服务保障问题完善立法机制。要重点针对公共服务保障问题,完善化解民生领域社会矛盾的立法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些短板和难题,恰是多元社会矛盾发生的集中地,因此构成社会建设领域立法工作的针对对象。完善化解民生领域社会矛盾的立法机制,应围绕重点、有的放矢,在源头上保障发展成果共享与社会和谐稳定。一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达成为契机,抓紧在国家层面实现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
47、、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的法律化,防止地区性打折扣现象、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二是针对全国范围内都很突出的失业、失地、失房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在充分掌握民情民意的基础上科学、民主立法,遏制由三失现象引发的暴力事件和刑事案件增多的趋势。三是对目前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行业规定进行立法规范,从而减少和化解群众在医疗、择校、从业等领域遭遇霸王条款或奇葩协议引起的冲突。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执法机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而执法主体及其活动必然以某种特定的政治立场为前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
48、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一重要论述,为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执法机制提供了政治立场的基本遵循。要科学民主开展行政决策,在源头上避免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执法机制,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科学民主开展行政决策。一是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为执法活动奠定充分的民意基础。2012年,江苏启东排污决策引发严重暴力冲突等事件说明,一些行政机关罔顾民意,甚至刻意压制群众呼声而武断决策,是造成党群关系紧张、政府声誉受损的重要原因。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需要开展一系列密切沟通群众与行政机关信息传递的工作,如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在综治工作室、工作站、综治中心搭建群众意见建议表达平台;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组织开展下访、巡访、约访、暗访活动;发挥电话、微博等各种自媒体在传播群众诉求中的及时性功能等等。二是在充分收集民情民意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论证程序、公开的听证程序、谨慎的试验程序、及时的反馈程序和务实的修正程序等进行行政决策,最大限度地在源头上避免和建设社会矛盾的发生。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提升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要求,把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