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司法所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司法所工作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乡镇司法所工作总结马城镇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是蚌埠市禹会区西南部的工业重镇,受当地群众素质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司法工作一直存在着法治宣传难开展、安矫对象难走访、人民矛盾难调解的三大难题。面对三大难题,马城司法所在区司法局和镇党委的带领下坚持问题导向,协同本镇知名的“马大嫂”志愿服务品牌,因地制宜的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摸索出“志愿服务+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走访关怀”、“志愿服务+人民调解”的志愿司法“1+3”服务机制,赋能基层司法服务力量,有效解决三大难题,开创基层司法工作新局面。2022年,马城司法所被安徽省司法厅评为全省示范司法所。志愿服务有力度,学法守法天地清法者,治之端也,而
2、乡镇基层司法所普遍面临的工作现状是群众不懂法,不了解法律流程。在马城司法所辖区内就有7名群众因为不了解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擅自进入保护区违法捕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兔而被河南警方逮捕。面对河南警方的判决,被逮捕人员及其家属因法律观念不强而无法理解,甚至产生抵抗心理,前来司法所寻求说法。马城司法所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耐心的沟通、宣传,从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野生动物门类到判决的基本流程进行细致讲解,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工作,同时也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努力的为其争取重新改过的机会。事后我所向区司法局,镇党委汇报案件经过,在区司法局和镇党委提出“宣传是基础,队伍是关键”的指导意见下,狠
3、抓法治宣传工作。一是整合本镇法律资源,以本镇志愿服务为抓手,融合司法宣传,利用“志愿服务+法治宣传”机制,成立“马大嫂”法治宣传队,充实基层司法宣传力量。二是司法所工作人员联合“马大嫂”法治宣传队深入辖区内各村、各校聚焦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精细化的宣传,分发常见的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三是以点及面,借此次机会预防性的开展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安全法等各类法律的宣传,起到到防微杜渐的效果。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马大嫂”志愿服务队充分宣传,打破了信息屏障,马城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志愿服务有真情,走访关怀暖人心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利于事,不必循旧,马城司法所立足工作实际,积极践行新时代
4、“枫桥经验”。秋末冬初,马城司法所提出“每一个青少年都是祖国的未来,每一朵花蕾都需要呵护”的口号,部署“暖冬”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是通过“志愿服务+走访关怀”机制联合“马大嫂”志愿队走访辖区内的37名社区矫正和300名安置帮教对象的未成年子女。此类活动在以往受基层司法队伍人员限制很难集中开展,如今马城司法所创新性的建立“志愿服务+走访关怀”机制,凭借作为“辖区通”的志愿者们对帮矫对象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开展“熟人走访”、“攻心走访”,司法所不仅能掌握帮矫对象的思想近况,预防重新犯罪,更有助于发现和帮助解决其未成年子女在成长、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5、“志愿服务+走访关怀”机制一是在司法所和管理对象间建立起一道联系的桥梁,提高了司法工作的亲和力。二是感化帮矫人员,以志愿暖人心,以人心助志愿,如在疫情严峻的时候,我镇矫正对象XXX就主动向村委会请求作为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用志愿回应志愿。三是通过志愿走访关怀活动引起社会对于这类特殊人群的关注,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他们积极向善,也让志愿者们收获参与感、自豪感、成就感。志愿服务有方法,人民调解促平安礼之用,和为贵,协调人民矛盾,做矛盾的调停人,让辖区人民切实感受到司法工作益处,是司法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马城司法所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需求导向,把人民群众的“心上事”作为“上心事”,发扬开拓精
6、神,着力构建“志愿服务+人民调解”司法服务机制。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主动服务党委、政府、司法机关中心工作,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将志愿者纳入人民调解队伍,群策群力,推动形成“志愿服务+人民调解”机制,实现志愿服务和人民调解的有机衔接。二是切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志愿者是参与人也是信息源,通过志愿者可以掌握辖区矛盾隐患进而开展矛盾预排查,早化解工作,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总结调解经验,定期举办调解经验交流座谈会,志愿者、司法所人员、专职人民调解员共坐一堂,对于经典案例、经典方法各抒己见、互通有无,有效促进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以上工作,马城司法所多角度,全方位的增强人民调解的实效性、可操作性,截止到11月份司法所共调解矛盾XX起,其中通过“志愿服务+人民调解”机制发现矛盾XX起,调解XX起。“志愿服务+人民调解”机制取得卓越成效,有效化解社会风险,积极助力平安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