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叩问教师阅读的本意(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叩问教师阅读的本意(整理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叩问教师阅读的本意2007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以扩大教师的阅读视野、丰富教师的阅读内容、提高教师的阅读能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具体内容,采取骨干带头、点上突破、面上展开的策略,全面启动了第一轮中小学“教师阅读工程”。在此后近6年的时间里,海淀区用自己前瞻的理念、扎实的行动和丰硕的成果深度探索并持续丰富着教师阅读的本质和意义。阅读是什么?阅读是求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古今中外,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从“开卷有益”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体悟,到“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的感喟,尽管表述各异,但都是认同阅读的重要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进一步追
2、问:在当前的时代语境中,阅读到底有着怎样的内涵界定,教师的阅读又有着怎样的价值与意义?这是海淀“教师阅读工程”启动并成功实施的合法性依据。对于阅读,一般是这样定义的:”是人从符号中获取信息,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也是信息知识的生产者和接受者借助于文本实现的一种信息知识传递过程。”首先,阅读是获取问接经验的过程,也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式。其次,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相遇。阅读不是随便翻翻,而是投注以悲喜,深刻影响读者对世界与生命的理解。再次,阅读是一种信息知识的传递,是人们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苏轼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指出:“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
3、观书。”梁实秋认为“人不读书,则为何事”,认为“除革命而外,唯有读书而已”。学者如此,政治家如此,身负“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的教师更应如此。对于中小学广大教师而言,阅读是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的最直接途径和最有效方法。不仅如此,由于这种信息的传递不仅是共时性的,也是历时性的,这就在客观上赋予了阅读接续智慧、传承文明的意义和价值。季羡林先生认为,书籍是贮存人类智慧的两大基本方式之一,后辈必须通过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智慧。由此,读书也就成了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不可或缺的行为方式。无独有偶,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也曾指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呼吸。它承载着人类的思维,凝聚着民族的精神与气质,一个民
4、族的特性只有在语言中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因此,对语言的阅读,也是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把握、延续和更新。就价值论意义而言,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高度和深度,塑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和气质,造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和创新之源。教师为什么阅读?阅读是人类文化与文明传承的必要途径,而教师作为这一传承序列中活的媒介,其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从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到韩愈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职能的界定,教师首先都应该是一个博学的人。渊源所渐,当前社会的中小学教师尽管面临各种压力,仍然首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1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职
5、业的专业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多层面、全方位的变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的新理念。这些都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阅读成为教师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应对课改挑战,实现自身职业增值的有效途径。2 .教师持续更进的内在动力吉姆柯林斯在其著作从优秀到卓越中指出,“优秀是卓越的敌人”,即一个人或一所学校实现从平凡到优秀的跨越相对容易,但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却异常艰难。因为“优秀”的状态容易让人满足,缺少危机意识
6、,也容易让人因循既往,不思创新。教师的发展也是如此。当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和水平之后,事业进入一个相对的“高原期”,容易丧失持续发展的动力,产生职业倦怠感。而阅读则可以延伸教师的专业视野,在与更卓越的灵魂不断相遇中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到发展的内在动力。3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根本要求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一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指出,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另外,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和思考也是教师职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脱离单纯的知识和技术层面。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厚的人文素养作为支撑,而教师阅读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最重要的方式。海淀区开展“教师阅读工程”,目的就是要在提高教师
7、的专业素质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让阅读滋养心灵,让阅读丰富生活”。教师的阅读是什么?1 .教师的阅读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阅读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这才叫真正的读书”。但是,这种随性的阅读方式并不能涵盖阅读的全部真意,尤其不是当前背景下教师阅读的真意。教师的阅读不是兴之所至的随性阅读,而是系统的、循序开展的专业化阅读。正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颍惠所指出的,这种阅读不仅是指“开卷有益”式的一般性阅读,更是指重在提升教师人文内涵、文化品位、精神品位、人格品位和思维品位的“职业性阅读”,当然也不排斥以学习、模仿和借鉴为目的的对教育教学参考书的实用性
8、阅读。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提倡的就是这种广泛的、重在提高思维品质和人格素养的专业阅读,认为教师阅读要“取法乎上”,要有选择地阅读以提升教师教学实践为旨归的教育经典图书,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等。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师理念的变化。教师理念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和阅读,因此,专业素养的阅读必须强力跟进。教师专业素养类图书大致包括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材教法等,是教师的基础营养,是教师职业的规定动作。一个连基础性的教育经典类图书都没有读过的教师,经常是靠直觉和经验来从事教育,很难有意识地用教育规律来提升自己的实践。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对阅读之于教学
9、的意义有深刻的体认,她认为“阅读是最长远的备课”。新课堂要求教师有思想引导能力,否则就不能引领学生进入探索状态,更不能进入创新境界。教育所有的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读经典、不知今夕教育发展的阶段和层次,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做教育。教师缺少专业素养阅读,就等于置前人和世界的教育智慧于不顾,那很可能每天忙忙碌碌做的却是违背教育规律的,甚至是与真正的教育背道而驰的事情。当然,经典对思维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也许你暂时察觉不到,但是长远来看,确实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2 .教师的阅读是一种深度化的知性阅读海淀区引导教师走近教育原典,进行专业阅读。但这种阅读不是浅尝辄止,而是通过反复阅读不断与教育大家
10、展开深度对话,使教师对教育的认知逐渐摆脱直觉式的模糊状态,逐渐变得清晰而深刻。阅读是审美,但同时也是问道,需要在一定的意志努力下克服一定的阅读障碍才能进行,就像是在暗夜里行路,一路摸黑,在摸黑中渐逢光明。阅读太过随意和自由,有时是一种思维的懒惰,一种对深度思考和探究的回避。教师的阅读不是随便翻翻,而是要浸入身心,融入思考,“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如果所知非所用,所用非所知,那阅读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教师的阅读就是这样一种知性的、能够让思想沉淀下来的深度阅读。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对知性阅读的推崇是针对于当前流行的网络阅读等“浅阅读”或资讯式阅读提出的。不可否认,网络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更方便
11、、更快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大量的图片使人们从阅读文字的智性快乐,转为追求图像的感性直观快感。从学理上说,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思考性的,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而图像则提供了直观的感性体验,让读者失去了掩卷沉思的机会和可能。同样,网络阅读虽然信息量大,但“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难以令读者养成思考的习惯。更关键的是,网络阅读大都偏重新闻性、娱乐性,深度阅读的内容相对较少,会逐渐使读者滋生一种获取信息的浅尝辄止的心态,渐渐习惯停留在信息之外,而不讲究叙述的连贯、逻辑的缜密和思考的深度。知性阅读的对象通常是图书。而“图书的意义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更加接近知识(know
12、ledge),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信息(information)”。通过读书接受知识的过程通常正是思想的形成过程。当前:海淀区教师阅读的主要媒介是以书籍为主,但也适当借助网络,如举办网络沙龙进行读书交流等。3 .教师的阅读是一种自主化的高品位阅读教师的阅读是在一定的引领和机制保障下的教师自主阅读。从根本上来说,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方式。每个教师因为自身知识结构和阅读需求的不同,都会存在深刻的差异。因此,阅读不仅追求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还应该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生的很多识见都来源于读书。“观千剑而识器”,广泛的、高品位的阅读能涵养心性,提升格调,给人带来思想和心灵上的澄澈
13、和明净,使读者对生命的理解更为细微通达。当前很多人所热衷的畅销小说大都是急就章,没有深刻的人生况味和厚重的历史意蕴,或是在超乎现实的幻像式满足中逃避现实,或是在打打杀杀中快意恩仇,这些都无益于其对社会现实、人生百态的深刻体认,无益于理性思维的确立。为了指引教师在纷繁的图书中突围,引领教师高品位的读书风尚,从2007年6月开始,海淀区先后在中关村一小、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等多所学校举行了“教师阅读工程”现场交流研讨会,举办了“我向全区教师推荐一本精品书”“影响我职业生涯的一本书”“读书与教书”“做智慧型教师”主题征文等活动。每次征文结束,教科所都组织专家分析征文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推荐书目的种类和比
14、重。另外,海淀区每年还向教师推荐50本图书。这些图书大都是对教育问题的原创性的探索和思考,是流淌在纸上的思想,像缕缕澄澈的阳光温暖着当前教师略显疲惫而倦怠的心灵,让他们的职业生活由琐碎而走向卓越,让他们的心灵由平凡而走向高贵。这种推荐是对这些书籍阅读价值的深度挖掘,形成了巨大的感召力。在这样一个崇尚快节奏、风行浅阅读的时代,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依然坚守并坚持着这种高品位和高格调的阅读。只有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师才能有开放的姿态、开阔的视野和探究的热情,才能在职业幸福感中完善教学技能,提升教育格调,接续文化血脉。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对教师阅读的不断叩问及深度探索,反映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阅读工程的有效推动,海淀区中小学阅读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阅读视野越来越广,阅读书目越来越丰富,教师的生命状态和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改变。鉴于阅读工程所产生的强大影响力和深刻感召力,2011年9月,海淀区启动了第二轮阅读工程“新教育实验”,在关注教师阅读的同时进而关注学生阅读方式的变革,冀求在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建构新的“学习共同体”,提升阅读素养,感受生命乐趣,构建“书香校园”。相信在这种坚持的守望中,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一定能更加绚丽地绽放并且悟花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