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乡传媒中心媒体改革情况的汇报(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X乡传媒中心媒体改革情况的汇报(2023年).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XX乡传媒中心媒体改革情况的汇报XX乡传媒中心党委书记、主任XX(202X年X月X日)非常荣幸能够跟各位领导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我们是从去年2月份开始推进XX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这一年多来,我们对内建设基层版X,打造高效的融媒体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盘活乡属媒体资源,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能力;对外依托“XX”移动客户端打造自主可控平台,整合信息、问政、服务等优质资源,提升媒体综合服务保障效能。探索形成了具有昌平特色的平台集成模式。经验也成功入选的了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接下来,我简要汇报一下我们的做法一是打造适宜的融媒体运行组织架构。在整合广电中心、新闻中心和网管办组织机构和职能
2、基础上,我们于X年X月X日正式成立XX乡传媒中心,实现了对广播、电视、报纸、“两微一端一屏”等乡属媒体的统一指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按照“突出核心职能、聚焦关键职能、合并重复职能”的思路对组织职能进行了优化。首先,突出了融媒体宣传的核心职能,在合并总编室职能的基础上新成立总编辑部,聚力打造集融媒体指挥、协调、调度为一体的“神经中枢”;其次,聚焦内容生产的关键职能,我们实行采编分离,统一成立采访中心,将原有分散在各媒体的专业记者进行统一管理,按照全媒体记者“一专多能”的要求进行培养使用;最后,就是合并重复的行政职能,下力精简后勤、财务、人力资源等行政部门人员。最终形成了比较符合融媒体发展的“职能
3、一矩阵式”组织架构,既能满足高效指挥的需求,也能保证资源的灵活匹配。二是建立高效的内容生产传播机制。针对制约媒体融合发展的渠道壁垒、层级指挥、封闭生产等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我们重点通过“建通道、破壁垒、项目推”提升媒体资源的利用效能。按照“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媒体宣传路径,根据实际确定了“线索挖掘、选题确定、任务分发、现场采集、产品制作、产品推送、落地反馈”等关键流程,并绘制了采编发业务流程总图,为媒体资源高速流转畅通了“主通道”;在建立核心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引入质量管理先进理念,将关键流程进行部门分解,打通了部门之间横向协调的通道,构建了新型的采编发流程体系;引入项目管理方法
4、,及时建立采编联动平台,打造项目运作载体,根据选题申报情况,各媒体编辑和采访记者在线上编组,形成采编项目小组,实施采访任务,推动采访力量、车辆、设备等资源围绕项目高速流转。通过初步统计,按照目前的运行机制,我们的宣传效能提升不小。我们在投入力量较往年压缩近35%的情况下,内容生产量提升近30%,受众对媒体的关注量、阅读量等大幅增长,仅“XX”微信公众号最高阅读量从去年8万多提高到今年的X万多,阅读量过万的稿件增加了X多条。三是建设自主可控的技术支撑平台。在充分调研中心技术系统现状和融媒体建设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了“一牵引两推动”的整体思路。一个是,依托“XX”手机APP建设牵引媒体平台功能整体转
5、型。就是将现有的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为集“信息发布、监督问政、综合服务”为一体的融媒体服务平台。另一个是,依托采编联动平台和可视化监测统计分析系统两个项目推动融媒体平台高效运转。采编联动平台是新型采编发流程落地的重要载体,也是XX正常运转的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功能主要涵盖新闻线索管理、选题管理、采访调度管理、内容制作管理等,总编辑部可利用系统实施指挥调度,不同宣传平台采编人员可实现线上协同作业,共享素材,编辑审核内容。还有我们的可视化监测统计分析系统,重点是在整合已有业务系统基础上,实现对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多点采集、中央汇聚、多平台发布、全时段传播根据我们的发展定位,系统将整合舆情监控、“
6、XX”运行监控、民生热点数据展示、新闻事件分析、指挥调度、传播效果分析、直播平台展现等多个功能模块,全面覆盖媒体工作的各个流程。四是探索科学管用的人才考核办法。针对基层媒体人才匮乏、发展动力不足等关键问题,充分借鉴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先进经验,重点围绕“人事管理、考核评估、收入分配”三个方面推进“档案式”人才管理考核办法,释放人才活力。按照“员额总控、以岗定员”的原则,实行编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的“双轨运行”管理制度。所有人员按岗位进行日常管理,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大力推行以量化考核为主的绩效考核制度,优化分配激励机制。根据职责分工
7、,合理设置岗位数量和管理层级,将各项工作任务量化到岗到人,并合理确定每个岗位的绩效标准,实现“主观评价”向“量化考评”的转变;在收入分配环节,打破原来以级别资历论薪酬的思维,根据工作人员岗位、业绩、贡献,按照价值导向、优绩优酬原则自主分配。切实拉开收入差距,实行多劳多得、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实现“档案工资”向“绩效薪酬”的转变。接下来,汇报一下下一步的建设重点按照我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XX同志在XX乡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会上的要求,就是要着眼创新首都社会治理,用“新闻+”理念推动XX乡融媒体从单纯的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落到融媒体中心建设上,有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通过“新闻+智库”实现
8、民情多维度反馈。积极发挥融媒体中心在乡域信息传播中强大的聚合优势和信息处理优势,实现从注重信息传播向信息应用的转变。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通过健全基层通讯员队伍、拓展政务信息接口、邀请自媒体入驻和群众爆料等方式逐渐畅通民情线索渠道,增大新闻信息的生产储备量。第二步是推进大数据运用,通过运用用户画像、行为分析等先进方法,实现内容的分众传播和精准投放,科学设置议题,实现舆论的有效引导。第三步是加强对舆情信息的监测收集利用,加强对负面舆情提前研判预警,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二是通过“新闻+问政”实现民意快渠道畅通。充分发挥媒体在民意沟通方面的特殊优势,将“XX”手机APP打造成为昌平本地“民意上网
9、”的主要入口。这里重点围绕民意诉求等级打造三个“场”:第一个是公共话语场,通过话题设置、百姓爆料、媒体互动等形式,逐步构建媒体科学引导、百姓积极参与的网上社群,让百姓有地方发表言论、释放情绪。第二个是舆论监督场,在媒体热线、信箱、曝光台的基础上,发动记者围绕民意关切和事实真相加强新闻调查,媒体全程跟踪监督解决问题,让舆论监督成为常态。第三个是民意互动场,通过乡委乡政府的统一指挥协调,对接问政系统,完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和纠错机制,让民意在百姓和政府之间高效互动。三是通过“新闻+服务”实现民生全方位保障。依托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聚合各类优质服务资源,为百姓提供真实可靠的服务,同时延伸媒体价值链。
10、具体布局两个领域,一个是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对接各类政务服务系统,将“XX”手机APP打造全乡网上服务事项的前端集中办理窗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另一个是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从生老病死、吃穿住用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需求入手,通过“XX”手机APP构建便民服务”一条龙”的商务圈,让昌平百姓“一端在手、生活无忧”。最后,汇报一下目前遇到的难题一是不同编制人员统筹使用面临政策限制。XX乡传媒中心编制内外“双轨”管理、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比例为1:2,由于存在用人“双轨”和同岗不同责、同工不同酬等情况,造成体制内人员缺乏活力、体制外人员缺乏保障等问题。我们现在研究拟推行的“档案式”人才管理,就是要打
11、破编制人员与招聘职工身份界限,按照绩效考核确定收入,还要下不保底、上不封顶,但这一设想不太符合现有的人事制度要求和全额拨款编制人员的管理规定,而且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我们的改革进程。二是资金保障压力不小。目前由于县级媒体事业单位的属性决定了支撑基层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在XX地区之所以推进的比较快,是因为市委宣传部把融媒体中心作为了一把手工程,从乡委书记、乡长一直到各乡的宣传部长,市委都明确了责任分工,可以说是集各乡全力进行保障。反过来,如果没有基层党委政府强有力的保障,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的大量资金及硬件投入就是个难题,尤其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很多项目会分成几期甚至多期投入完成,甚至出现资金缩水或者推后的情况都有可能。三是专业人才匮乏。一方面体现在顶层设计过程中,目前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既无成熟案例可借鉴,也无专家力量来指导,更多的是依靠自身学习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另一方面体现在采编生产环节,大部分融媒体编辑记者都是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很多情况下是“赶着鸭子上架”,缺乏有效的培养措施,加之近年来优秀人才的流失,人才短板尤为明显。像我们目前就遇到了这个问题,管理体系、技术系统建设好后,人的因素就凸现出来了,能干会干的专业人才远远满足不了融媒体宣传的需求。以上就是我的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