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表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科学态度目标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教学重点: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教学难点: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水的教学课件、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观察记录本。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游戏激趣(4分钟)1 .写字游戏。
2、(D提问:同学们,我现在拿的是一杯水,谁能说出水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2)除了同学们说的用处之外,水还可以写字,同学们觉得可以吗,(出示图片“老人写地书”)同学们在哪里看见过这样的场景,(3)是的,老师同样可以用水在黑板上写字(在黑板上写一个大的“水”字,并用粉笔用水滴形状圈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字,每过30秒中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一次。2 .提出问题:同学们,水到哪里去了?观察,学生自由发言。预设:生1:解喝、洗衣裳、洗菜、洗澡洗脸、浇花生2:文化广场生3:这个字在30秒时变得模糊,1分钟时已看不清楚,1分半钟时已看不出了。生:渗到黑板里去了。生:跑到空气中去了。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充分让
3、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记录整理信息。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思考。二、聚焦(2分钟)过渡语:有一部分水会渗到黑板里去,但平时我们在窗户玻璃上写字画画,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那么水会渗到玻璃中去吗?聚焦:大家都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还有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学生结合聚焦的问题自由回答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描述三、探索(24分钟)1、试着解释下列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示PPT)2、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事情?(出示课件):如炎热的夏天,小水坑里的水在很短的时间里干涸了;洗完的衣服经过晾晒之后变干,新收的玉米经过一
4、段时间后也会变干那么水跑到哪里去了呢?(讨论)师:在我们的周围,你还知道哪些水的蒸发现象?请举例说一说。L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回答2 .举例生活中的经历。3 .学生进行讨论、举例说明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说一说“煮食物”现象)3 .探讨后得结论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丸一水m发)4 .水怎样变成水蒸气的?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吧!5 .出示实验要求:(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2)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3)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4)放
5、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另一种做法: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6 .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示韦恩图)4.按要求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发生在周围的蒸发现象,了解到蒸发是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1.学生有明确学习任务2.学生是否按要求进行实验3.组内分工是否明确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之后展开,此时对水蒸气的理解变得更具体丰富,更容易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四、研讨交流(10分钟)出示三个问题整理活动记录并做好交流: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3、水和水蒸气
6、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4、组织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再组织小组代表班级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暴露问题,进行研讨。学生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会较容易地回答没有盖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学生讲述并倾听参与交流学生依据运用实验进行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五、课后拓展回家烧一壶水: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第一单元第二课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
7、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2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3 .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科学态度目标1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2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时要抓住沸腾时的主要特点及发生沸腾现象的顺序来进行观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看
8、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等。【教学难点】教学仪器的组装,使用仪器时的讲解示范,学生使用仪器时教师的指导。【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时钟、湿抹布。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聚焦(2分钟)谈话:1 .同学们,你在家里烧过开水吗(出示书中的第一幅烧水的图片或是几幅翻滚的火锅的图片)?请你说说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发生?。家里的锅是不透明的,现在,我们就把这个现象搬到实险室里,来研究一下(出示图中烧水的实验装置)。这样,我们会看得清楚一些。2 .请同学们思
9、考一下: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1 .学生表达出自己有烧过(或是没有),并且表达出水烧开时他看到的现象。2 .学生思考用日常生活存在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很好的调查学生对沸腾的原认知水平。二、探索(13分钟)(一)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同学们回答(这里我采用让学生说一说的方式):讲解:当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水面时就是水沸腾的现象(板书:水沸腾)。那么水沸腾有哪些秘密呢?我们就来实验一下。(一)学生回答(会冒气)(会冒气泡)(水会越来越少)等答案。用日常生活存在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很好的调查学生对沸腾的原认知水平。(二)
10、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识实验器材和使用方法(1)介绍:三角架、石棉网、烧杯(2)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A.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1)学生听讲A.学生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一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最好要盖两次,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
11、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给物质加热酒精灯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馅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教师要边讲解边示范,也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或是视频播放来进行讲解。)(4)安全教育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时要注意安全教育。用课件出示书中的提示:A.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C.熄灭酒精灯时要
12、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点燃酒精灯和盖灭酒精灯的过程。B.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用酒精灯的外焰来给石棉网上的烧杯加热。(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力,并学会操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脸操作能力,并学会操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学会操作的原理。三、研讨(20分钟)D.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一)实验一: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1.出示:(活动手册表格)3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 .学生汇报:各组汇报学生边实验边填写记录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证据的能力。并进行汇报培养他们形成科学结论的能力。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
13、化时间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温度计的示数水的变化2 .先进行猜测,然后每组在实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3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 .学生汇报5 .师生总结水在没加温时是常温,当水温上升到100摄氏度时开始沸腾,继续加温则水的温度保持在100摄氏度不变。(二)实险二: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沛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1.出示:(活动手册表格)2、水沸腾时的活动记录2 .学生实脸3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4 .学生回答(变大,或是不变等。)(1)学生回答:说明体积会变大。学生边实验边填写记录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证据的能力。并进行汇报培养他们形成科学结论的能力。学生根据以住
14、的经验进行猜测。学生形成科学结论。水沸腾时的温度水沸腾时水中的现象水沸腾时水面的现象水沸腾时水面之上的现象2 .先进行猜测,然后每组在实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3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 .学生汇报5 .师生总结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摄氏度;水中有很多气泡上升;气泡在水面破裂进出水花,水面的水会不停翻滚;水面上会有大量的水气飞向空中。(三)讲解1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正常大气压下为IO(TC)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2 .水变成水蒸气后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呢?教师演示:将套有排空气体的塑料袋的漏斗放
15、在沸腾的水面下,观察袋子的变化。(水蒸气将袋子鼓起)(1)说明了什么呢?(2)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四、小结(5分钟)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师生共同总结)下课。学生回答通过学生的表述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检脸学生的所学情况,还可以通过表述来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第一单元第三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态度目标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一、导入(3分钟)一、
16、师:(出示一小袋盐)同学们这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样东西盐,老师将它放入水中会怎样?把盐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揽拌使之溶解?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化了)在我们科学课中这种现象是“溶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当回科学家,研究溶解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学生自由回答预设:生:盐化了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探索(15分钟)二、1.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2.如果老师将这些物质不断的放入水中会不断的溶解?2.我们如果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是否正确?(生:做实脸)三、1、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食盐和小苏打两种材料,怎样设计对比实脸?(小
17、组交流设计实验操作)学生自由回答预设:生:糖生:味精生:小苏打生:奶粉预设:生:不会不断溶解小组设计实验过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3 .PPT出示实验方法4 .小组实验操作并完成P3页活动手册12物3粉4为5份6份7份8份有效的实验操作5.教师注意巡视和指导(1)是否按照实脸要求进行实验;食盐是否溶解(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小苏打是否溶解我的发现探究(二)是否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 .师:经过探究,我们发现热水里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些,那么是否像同学们认为的那样搅拌能让食盐溶解的快一些呢?这个实验怎样做?(教师出示图片)。2 .在这个实验
18、中,教师再次强调不变的条件是什么?只有什么条件发生了改变?3 .指导交流。4 .指导分组实验。1 .有了前面的探究实验,学生会比较容易的设计出第2个实验操作的步骤来。(教师注意强调,在这个实验当中,相同的条件是什么?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两份质量相同的食盐,两杯分量相同,温度相同的水。(2)把两份盐同时分别放入两杯水中。(3)一杯水搅拌,另一杯水始终不搅拌。(4)观察哪杯水中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些?记录我们的发现。2 .学生分组实验。3 .汇报交流。PPT出示:1.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2.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出示学习指南:PPT1 .观察要细致、
19、全面。2 .动作轻轻,声音轻轻,不打扰别人。3 .先选好测量地点,做好分工;4 .记录要求: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数据并绘制柱状图。5 .以后每天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在天气日历上坚持记录每天的气温。4.学生是否能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六、研讨(5分钟)1 .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2 .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描述一下气温的变化。3 .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学生回忆实脸过程并结合学生活动手册说明自己的看法和理由。通过实脸,初步体会学生能够发现一天中,早晚气温较低,午后气温较高的规律。七、拓展并小结(3分钟)3 .拓展:查资料或去气象站参观,了解气象工作者是如何测
20、量气温的。4 .小结: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谈收获总结一节课的收获,查找不足之处,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一、导入(3分钟)1 .师提问:降水量的几种形式?2 .师:对大气中的水循环进行初步介绍。提出问题:“降水量是多少呢?用什么测?怎么测怎么判定大小”学生思考交流二、探索(24分钟)活动一:制作简单雨量器1.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强调:容器必须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活动二: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1 .用喷壶模拟降雨,拿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活动三
21、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降雨量,2 .记录并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这场雨的降水等级3 .学生活动、并记录4 .师生交流、小结1 .学生利用材料进行设计制作雨量器2 .明确制作方法3 .小组合作4 .明确实险内容5 .小组实验6,交流、汇报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考虑到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对照降雨等级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并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三、研究(10分钟)1.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白下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也丰富了学生对降水量测定的方法四、拓展(3分钟)课后活动:联系十天测量当
22、地胡降水量并对照“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等级(提示: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降水等级)培养学生长时间的观察能力板书设计:4、测量降水量第三单元第五课观测风【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自制简易小风旅;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科学态度目标: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教学重点】通过自制简易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感受到使用工具对科学知识的分析与理解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制作小风旗的材料一一1块长约35厘米
23、,宽20厘米的轻薄的软布、1块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一一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飓风、台风的视频。【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导入(5分钟)前面我们学过的风的形成实验我们已经了解到: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播放视频飓风一、提出问题从实验和视频对比提出问题:风有大小,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风的现!测IO任请各组思考并讨论方法,设计方法来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板书:风的观测学生任务一: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按照任务要求。学生任务二:各组讨论出方案并分
24、组展示讨论结果。通过思考和讨论达成概念目标。风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探索:(20分钟)问题:通过制作小风旗或者其他地方的事物来描述。可是怎么样操作呢?任务:确定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的方法1 .从各组讨论的结果来看,大家想到的都是借助其他事物来观察风的变化,确定制作风旗或者借助地面物体来观察。那么怎样来制作小风旗呢?2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风旗来介绍风旗的制作方法,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自制小风旗。学生任务一:阅读教科书上的方法,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来掌握小风旅的制作方法。学生任务二:检查实验材料,确定制作流程。确定要自制小风旗的能力目标。问题:怎样制作小风旗?任务:要求每名学生按照教科书上的制作方法制
25、作一面小风旗。并准备好学生活动手册。学生任务: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小风旗。学会制作小风旗。问题:怎样利用小风旗来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任务:二、如何用小风旗和其他的事物来测量和观察风的大小和方向。1.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微风,大风。辨别风速,确定若无风用符号“0”来表示,若微风用“1”来表示,大风用“2”表示。板书:0122 .出示风向图介绍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即是风吹来的方向。3 .利用地面上其他的事物来判定风的大小和方向,也是同理,例如用树枝来判定风的大小,树枝不动可判定无风,轻轻飘动可判定微风,而树枝摇晃严重可判定大风,风向也是按照树枝摇动的方向来判
26、定。板书:怎样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学生任务一:倾听教师讲授,观察手中制作的小风旗。学生任务二:分析学生活动手册,确定需要记录内容。理解风速和风向,实现概念目标。问题:如何做好记录?任务:三、测量与记录1 .制作好小风旗,确定好“无风、微风、大风”的填写符号,以便方便填写学生活动手册。2 .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量风向与风速,在地面画出风向学生任务一:利用制作的工具来观测风,然后完成活动手册,并在完成后小组之间汇总。学生任务二:观察小风旗测得的结果与其他事物观测的结果是否相同,各组之间也进行比较和讨论。实现探究目标。图,然后学生开始观察和记录。研讨(12分钟)问题:各组数据是否相同?风旗与其他事物观测的
27、结果是否相同?任务:1 .各组汇报结果并展示。学生测得的实验结果整理后,组长汇报实验的结果,并展示。2 .观察和比较测量的结果。各组展示后观察实验的结果,是否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导致观测的结果的不用是什么原因?学生任务一:结果进行展示和分析,并讨论,思考结果为什么会不同?学生任务二:小风旗的准确程度为什么比其他事物观测的结果要高?感受到使用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的影响。问题:风速用小风旗来判断是否精确?任务:四、学习风速的概念1 .观察幻灯片上对风速的介绍,理解风速的概念。2 .风速是指风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蒲福风力等级表”出示幻灯片。各小组讨论,通过制作
28、风旗和地面上其他事物来观测风,发现都不是很准确,要想精准的测量风的速度,需要风速计。通过幻灯片介绍,理解风速的等级。达到利用工具对观察准确性的影响及重要性。拓展(3分钟)问题:如何制作风向标?任务:五、制作风向标1 .同学们在观察风向时,除了利用小风旗的方向,建议每人都制作一个风向标来观测风向。2 .按照教科书中介绍,发好材料,便于课下制作风向标。制作风向标,完成天气日历中风的观测。实现态度目标。第三单元第六课观察云【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根据云的形状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科学探究目标: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种形态。
29、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科学态度目标: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准备】选择天空中有云的时候上课。1套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图片,典型的晴天,阴天,多云图,学生活动记录册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指导要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导入(2分钟)问题:1.请问同学们一般观察天气,首先会想到在无降水的时候是怎样描述天气的呢?2.这些天气的变化是由
30、谁决定的呢?板书:云的观测学生在思考以后会想到是否晴天,多云和阴天的答案。同学们回答晴天,多云和阴天会和云有关系。例如乌云密布是阴天,万里无云是晴天等。在前概念的铺垫下认识到云是决定晴天、多云和阴天的重要标准。探索(25分钟)问题:怎么观测云呢?任务:通过幻灯片图片来观察各种云图,认识各种云的种类及特点。一、介绍云的种类及特点。1 .积云:在雷雨到来之前,就会出现积云。它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2 .卷云:轻盈、站得最高、很薄,阳光可透过云层照到地面。它有时像白色的羽毛,有时像洁白的绫纱。3 .层云:云体均匀成层,呈灰色很像雾,云底很低但不接触地面。板书:积云卷云层云倾
31、听教师讲解,根据云的特点来辨别云的种类。实现概念目标,对云的种类进行重点学习。问题:怎样通过云量的多少来判断天气。任务:完成云量图。二、介绍区分云量的方法。1 .同学们拿出教师准备好的图画,图画中有个圆面,平均被分成四份。2 .学生试画以后,我们看到,如果云量不超过%,就是学生任务一:学生通过对云量的试分,感受云量的多少对天气的影响。学生任务二:通过动手操作来区分云量的多少对天气的影响。通过云量的分析,实现了晴天,多云和阴天与云量的多少之间的难点突破。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或者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板书:晴天多云阴天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学习来辨别图片中的云是什么云?并判断
32、云量。任务:三、实践通过投影或者图片出示的几种云,让学生辨别出云的种类及云量。思考并表达出对图片中云的种类及云量的判断。进一步巩固学习的知识,实现了概念目标的深层次理解。问题:生活中的云的实际状态是否与教科书中介绍的方法相同?任务:四、室外观测,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到室外观测,判断今天云的种类,并让学生尝试用简图记录云的形状。学生任务一:带好活动手册及笔,到室外观测。学生任务二:用简图记录云的形状,做好云的分类。实现探究目标。研讨:(10分钟)问题: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判定今天的云量如何?属于何种天气?讨论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任务:1 .通过对活动手册的
33、记录来分析今天的天气。2 .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任务一:各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任务二:分组展示并总结。拓展:(3分钟)问题:天气预报中是否有对云量的判断,我们所要完成的天气日历中包含了哪几项?任务:结合前几节课的学习试着进行总结,为下节课进行预习和整理。小组讨论并课下完成天气日历的梳理。实现态度目标,激发了学生对天气日历的完善热情和对天气观察的兴趣。第三单元第7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2 .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说出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
34、平均状况。科学探究目标1.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分为风向统计和风速统计两个表)、气温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统计表。教师准备:大号画图纸。【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
35、点一、导入(2分钟)1.出示学生一个月以来有关天气情况、风向风速等记录单:引导:经过将近一个月对“天气”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这节课将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观察记录单。(通过对一个月以来研究成果展示,让学生们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二、聚焦(8分钟)(课前交代给每组需要统计哪种天气情况)1 .提问:每组都接到了需要统计的相关天气情况的任务,根据手中记录的天气信息和相应的统计表,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所需要的数据?2 .指导:教师对不同统计组做相应的指导学生结合聚焦的问题小组回答。预设:学生说出几种天
36、气情况相应的统计方法1.学生对统计方法的了解程度。三、探索(15分钟)1.布置学习任务:PPT出示学习任务:L学生阅读并明确学习任务。2学生阅读并理解学习指南。3.学生做天气统计并填表。1 .学生是否明确学习任务和理解学习指南。2 .小组内分工是否明确。3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正确整理。统计各类天气信息,将结果填写到相应统计表。PPT2.出示学习指南:ppt(1)做好分工,拿出已经记录的天气日历,按照日期的顺序,小组中一名同学依次读出要统计的每天的天气现象记录情况。其他几名同学分别负责记录该项天气现象中阴天、晴天、多云的天数。(2)为了使记录不同天气的天数不重复、也不会遗漏,不同天
37、气情况的记录员可以画“正”字。(3)对“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上的数据统计小组可以根据气温统计表、降水量统计表上的要求来完成。(4)最后把每个人的统计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内。3.各组明确任务后做不同天气情况统计。四、研讨(15分钟)L统计各种天气并分析(1)提问:统计天气情况的小组:我们的统计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天?哪一种天气最多?哪一种天气最少?(2)提问:统计风向风速的小组:在我们记录的这段时间里,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风速大的是哪天?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3)提问:统计风向风速的小组:在我们记录的这段时间里,最
38、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多少?气温是如何变化的?这段时间的气温变化对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4)对于统计降水量(降雪量)的小组:月平均降水量(降雪量)是多少?降水量最大是哪天?这一季节的降水量(降雪量)有什么特点?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1 .学生汇报统计情况。2 .整体描述天气变化与特点。1 .学生能够结合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2 .是否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什么?2 .整体分析提问: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大的画图纸挂到黑板上,把学生的总结写到纸上)3 .小结:天气与气候不同,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第三单元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
39、作出来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2 .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教学重点】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难点】简单掌握天气预报常识,并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
40、。学生准备:气象观测的相关资料、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聚焦(5分钟)出示一幅北京市两天的天气预报。(1)提问: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没有错它就是一幅图,这是一幅什么图?我想都难不住大家,一起告诉我!(2)提问:天气预报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观察图片,学生自由发言。(1)预设:生:天气预报。(2)预设:生1:告诉我们未来的天气好坏;生2:能够提醒我们出门要不要带伞;引出本节主题。引导学生快速回忆日常积累的知识。二、探索+研讨(35分钟)活动1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过渡语:这样一幅小小的图中具体包含了什么信息呢?还需
41、要大家仔细研究一下,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观察任务: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各项信息。将对应的天气信息填写到记录单中。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并记录,其中一个小组在黑板上填写。提问:每个小组记录的都非常准确,那老师又有一个问题了,我们刚刚已经仔细观察了北京市今明两日的天气信息,根据这些天气信息,你想对北京的小朋友说一下明天出门应该注意些什么吗?总结:师生讨论天气预报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活动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过渡语:天气预报对我们很重要,可是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这个问题就要交给大家了。赶紧把1 .学生阅读并明确实验任务和注意事项。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与记录。3 .理解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
42、义。4 .课前完成资料搜集,课上完成资料汇总。预设:生1:明天出门记得带伞;生2:明晚出行温度较低,得多穿衣服;1 .学生是否明确学习任务。2 .学生能否按要求进行活动。3 .小组内分工是否明确。4 .学生是否能够搜集汇总信息。你课前完成的小成果(提前一周布置完成搜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信息的小任务)拿出来吧!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信息,稍后分享展示。讨论任务单:汇总搜集到的图片、文字信息。将搜集到的信息按制作步骤分类,并在记录单上简写出制作流程图。总结:学生展示成果,教师协助学生画出制作过程流程图。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最后教师为学生播放专业制作流程视频进行系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