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8篇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8篇供参考.docx(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共8篇)目录篇一、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2篇二、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5篇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目标计划12篇四、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16篇五、2023年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23篇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百日行动”任务清单33篇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盯村抓户”工作方案41篇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3年工作要点47篇一、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巩固
2、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为全力巩固我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财政资金支农供给机制,根据关于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通知、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规划和项目库建设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精神,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产业振兴任务为基本方略,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统筹整合安
3、排财政涉农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确保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二、基本原则(一)规划引领,有效衔接。依托我县“十四五”规划,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统筹安排项目,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二)归口管理,分工协作。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原则上按资金来源渠道进行归口管理。部门和乡镇要加强协调,充分认识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强化责任,精准指导,扎实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三)狠抓落实,权责匹配。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过程中,部门和乡镇作为实施主体,承担资金规范、有效使用的具体责任,应切实负责推动落实。(四)明确范围,应整尽整。严格按照相关文件中规定的中央层面可
4、整合16大项、文件规定的可统筹整合9大项、文件规定的4大类10项和县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统筹整合。三、目标任务通过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将整合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统筹整合资金规模2023年我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计划投入规模23266万元,其中上级资金16556万元,县级资金6710万元。五、资金安排情况统筹整合资金主要用于以下项目:(一)产业发展14521万元。主要用于我县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特色农业产业物化补贴、现代生态养殖、美丽宜居示范村乡村旅游配套绿化项目等。(二)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IOoO万元。固
5、贤村和碧村示范村创建项目。(三)教育扶贫510万元。“雨露计划”资助建档立卡脱贫学生1700名。(四)基础设施6085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1150万元,农村道路2600万元,红色乡村旅游路建设400万元,饮水安全1000万元,河坝建设河道整治635万元,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道路300万元。(五)乡村环境整治850万元。乡村环境整治500万元,乡村厕所改造350万元。(六)金融扶贫300万元。用于2023年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六、项目实施和验收项目责任单位要按照本方案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细化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计划,落实绩效管理各项要求,建立规范完整的工程项目档案和财务会计核算
6、资料,确保项目规范、资金安全。项目完工后主管部门及时组织验收。七、资金拨付项目责任单位按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管理办法和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通知,结合项目实施进度和验收结果,及时提出资金拨付申请,县财政局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拨付资金。到11月底,原则上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应完成80%(含)以上支出,并于次年6月底前全部支出。八、工作要求(一)强化组织领导。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部门和乡镇要认真做好对接落实,明确项目实施主体,确保项目及时落地,有序推进。(二)强化绩效考评。实行定期总结和量化评估制度,项目责任单位要扎实做好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开展绩效考评,建立起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把
7、目标责任制落实到实处,确保资金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三)强化监督检查。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统筹整合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力度,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完善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全程监控。对弄虚作假、挤占、截留、挪用、套取和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要严肃追责。篇二、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决策部署,结合我
8、县实际,紧扣”作示范、勇争先”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特制定2023年工作要点。一、实施“一个创建。强化示范引领(一)全力推进乡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工作。紧扣农业产业发展主线,全面启动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工作,重点打造“两带三区四点”(即105国道示范带、立滩公路沿线示范带;105国道及红修线沿线的环云居山示范区、梅司线的环庐山西海示范区、昌九快速通道的鄱阳湖西岸线示范区;县城郊区涂埠镇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工业园区的永丰垦殖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马口工业园区的马口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星火化工园区的艾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统筹考虑确定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
9、村,计划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2个、示范村18个,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补齐乡村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等方面短板,改善乡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增强发展能力,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县乡村振兴稳步推进。(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二、用活“两支力助力乡村振兴(二)用好驻村帮扶力量。健全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保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稳定,落实培训制度化、走访常态化、责任清单化、帮扶精细化、管理信息化、考核规范化工作要求,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三保障”成果
10、巩固拓展、产业就业帮扶、示范村建设等重点任务。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严格执行驻村帮扶管理制度,提高帮扶工作实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大对驻村干部关心关爱力度,落实好工作经费和各项补助政策,不断增强驻村干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驻村干部稳住心、沉下身、能干事、干成事。(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三)盘活本土人才力量。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鼓励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支持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本地农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以乡村手艺人、种植养殖能手、非遗传承人
11、、个体经营者等“土专家”“田秀才”为主,开展乡土人才“传帮带”活动;选派科技人才下乡开展科技服务,实现科技特派员重点产业村全覆盖,推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加大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永修籍在外人才以总部回迁、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乡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三、突出“三个重点”,守住返贫底线(四)突出监测帮扶。抓牢监测、帮扶、风险消除三个环节,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Q一是加强动态监测。采取“困难农户自主申请”“行业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走访排查”三线并行模式,加大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监测力度,重点对收入支出状况、
12、“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监测对象,确保“应纳尽纳二二是开展针对帮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分类精准帮扶。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走访帮扶活动,及时掌握帮扶对象就业、就医、就学等情况,用好产业就业、农村低保、小额信贷、医疗保险、教育资助、防贫保险等举措,及时解决返贫致贫风险对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稳定消除风险。加强动态管理,监测对象消除风险根据帮扶的措施特点和实际效果来确定,以基本生活稳定无风险为导向,确保风险消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对通过帮扶稳定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按程序退出,并在监测系统中标注风险消除。(责任单位:县乡村
13、振兴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民政局)(五)突出政策落实。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兜底等民生保障政策落实落细,持续巩固提升。一是义务教育方面,持续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按照不同资助对象、不同资助标准,精准落实资助政策,做到及时发放。二是基本医疗方面,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工作,确保参保率100%;完善村卫生室管理、慢性病患者签约服务等政策,不断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脱贫人口医保帮扶政策落实和待遇享受情况监测,做好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预警和相关政策的督导落
14、实。三是住房安全方面,建立住房安全动态排查监测台账,落实农村住房保障排查的常态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及时将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新增危房列入年度危房改造计划,加快建设和工程验收,确保补助资金按时拨付到位。四是饮水安全方面,持续落实农村饮水动态监测清零机制,按要求及时开展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增饮水不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基层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对农村饮水工程的后续管护。五是兜底保障方面,要健全社会保障常态化帮扶机制,及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落实低保救助、残疾人补贴等帮扶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民政局)(六)
15、突出资金项目。一是用好衔接资金。县本级衔接资金投入不得低于上年度投入规模,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比不得低于到上级资金规模的50%,且不得低于上年度比例。加大资金项目调度和督促力度,加强项目绩效管理,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度,确保项目早开工、快实施、见实效。二是做好项目承接。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级审定-公告入库”程序,围绕乡村建设行动、产业发展项目等,科学谋划2023年项目库建设,推动一大批乡村振兴项目落地生根。三是管好扶贫资产。按照“县级统管、部门监管、乡村主管、农户协管”的原则,做好扶贫项目资产日常管护,监督资产收益二次分配,实行资产台账动态管理。适时开展扶贫资产清查“回头看”,及时发现和
16、解决存在问题,推动扶贫资产良性运营,持续发挥带贫益贫重要作用。(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四、开展”四项行动。拓展脱贫成效(七)开展特色产业发展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持续发挥产业增收带动作用。一是强化产业发展扶持,用好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大力发展香米、水果、中药材、设施蔬菜、水产、乡村旅游以及林下经济等产业,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二是按照“发展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扶持一批”的思路,加快培育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农业经营主体。三是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设施
17、出租、股权投资等新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四是继续抓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小额信贷政策落实,继续落实财政贴息政策、保持现行风险补偿机制基本稳定,切实防范贷款逾期等风险。五是鼓励各地积极申报村级光伏项目,助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严格执行光伏收益资金分配管理办法,确保光伏收益分配规范、合理、公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金融办、县发改委)(八)开展稳岗就业提升行动。持续加强就业帮扶,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定就业。一是按照“周系统统计、月动态监测”的模式,进一步压实稳岗就业主体责任,常态化做好监测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信息,推动数据共享、精准帮扶。二是强化县乡村三级联
18、动,探索建立行政村就业服务窗口,引导建立乡级劳务组织,全面落实“面对面”政策宣讲、“点对点”输送到岗、“一对一”就业帮扶等服务保障措施。三是全面落实就业外出务工补贴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加强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支持,并突出巩固企业务工、支持产业带动、拓展以工代赈、发展帮扶车间等平台和渠道,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四是组织开展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全员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技能;落实“雨露计划”补助政策,提升稳岗就业增收能力。(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乡村振兴局)(九)开展电商物流服务行动。把农村电商物流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乡村数字经济的突破口,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一是持
19、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农村电商运营体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清理整合农村电商运营平台,探索引进知名电商平台,在产品开发、营销方案、品牌策划、平台资源、售后服务等环节深入合作,进一步提升农村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将农村电商与消费帮扶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帮扶单位及驻村第一书记的指导和带动作用,开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通过提供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电子商务理论及实操培训,提高农民电子商务实际操作能力/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根据上级部署安排,在全县探索推进数字乡村。围绕数字乡村建设淆力打破医疗卫生、
20、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居家养老、法治建设等部门行政壁垒,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开发、互联互通。探索建立村级便民服务数字应用平台,试点村平台建设以便民服务为中心,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村情村貌、村级三务、办事指南、惠农补贴等信息公开,以及农业百科、专家咨询、建言献策等互动参与,同时将农村应急广播和“雪亮工程”全覆盖,让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数字经济发展中心)五、强化“五重保障。提升工作质量(十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县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五级书记带头抓
21、、各地各部门合力抓、基层干部和驻村干部具体抓的工作要求。县级领导要靠前指挥,深入调查研究,发扬以上率下的示范作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督促,统筹推进;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形成合力全面推进。(责任单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十二)提升干部能力。持续加强对乡村振兴干部开展专业培训,突出学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数字乡村、示范村建设、电商物流、乡村运营、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政策理论,以及典型案例和业务知识,提升乡村振兴干部业务能力和水平。年内实现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培训全覆盖,锤炼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
22、振兴干部队伍。(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十三)推进乡村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加快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格局,推动乡村走向善治。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好村规民约作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十四)营造浓厚氛围。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四大行动”和“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持续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
23、入基层、挖掘亮点,运用媒体、报刊等形式式多层次、全方位反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积极引导管控涉贫舆情,坚持正面宣传引导,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健康良好舆论氛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乡村振兴局)(十五)深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保密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域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持续聚焦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突出问题,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坚持较真碰硬、从严从实查找作风方面问题,齐心协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新成效。(责任单位:县纪委县监委、县乡村振兴局)篇三、巩固拓
24、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目标计划按照镇党委、政府工作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现将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目标计划汇报如下:总体工作目标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优化工作流程,每月对各村下达工作任务和工作提示,每季度对村级工作进行督导,夯实镇、村两级工作基础、力争在2023年度争优创先。具体计划如下:一、责任落实方面强化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落实。一是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二是镇级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例会,由党委书记主
25、持,镇班子成员,乡村振兴办全体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专干,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参加,分析研判村级上报防返贫监测进行研判,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工作。三是村级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例会,每月对辖区内.脱贫户和边缘户劳动力就业状况监测、“三类人员”动态监测帮扶、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后续帮扶、小额信贷贷后跟踪管理、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情况通报、产业项目、基础设施情况、公益性岗位履职情况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上报乡镇。二、政策落实方面持续巩固“两不愁四保障”:1、教育帮扶方面:一方面加强控辍保学,联合中小学校,全面摸清全镇
26、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确保全面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100%,年度巩固率达100%;对因残疾或其他原因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实行好送教上门,同时严格按要求确保发放教育补助。另一方面对本地户籍就读异地学校的学生,积极推进函告跟踪制度。2、健康帮扶方面:联合好高城卫生院落实乡村卫生院(卫生室)门诊统筹制度,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慢性病人员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了应签尽签、应履尽履。3、住房安全方面:一是所有村都要建立住房安全监测机制,对所有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全建立监测台账并进行了排查鉴定。每个村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台账。二是村级每月对低收入家庭
27、(包括脱贫户)住房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三是继续进行危房改造工作,推进2023年补助资金拨付到位。4.饮水安全方面:一是每月开展安全饮水排查,报送农村饮水安全监测情况统计表,二是各村落实饮水设施后续管护机制,各供水设施正常供水,后期运行管护到位。三、工作落实方面1、防返贫监测帮扶方面,一是建立村级网络化排查“三类人员”责任落实制度,由乡村振兴工作队(组)、村干部、党小组长等包片,进成网格化制度,每季度全覆盖开展一次“地毯式”摸排,建立七类人员台账,每季度七类人员走访台账等,通过责任包片干部上户、行业比对地毯式核实走访,分析研判返贫风险,做到应纳尽纳;二是继续宣传三类人员自主申报“
28、二维码”,提升群众知晓率,充分发挥三类人群自主申报二维码以及防返贫监测系统作用。三是对全镇纳入的“三类人员”一对一进行帮扶,安排帮扶干部每月上户走访,每月监测就业、社会帮扶等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动态监测。2、产业帮扶方面,一是加快大坪村香菇基地建设进度,力争实现2023年4月份投产,实现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带动;二是积极申报大坪村养头种植产业项目、奇枫村大源冲水库观光娱乐项目,打造特色农家乐项目;三是加强带贫经营主体建设,建立带动“四类”经营主体和扶持产业基地工作台账,对全镇有10个带动经营主体,分季度调度经营主体经营带动情况,确保带动增收效果。3、基础设施项目,做好第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按时
29、间节点完成工程及资金拨付:谷源村组级公路硬化700米,梅源村组级公路硬化500米,烧田至范塘村组级公路硬化943米;同时积极做好第二批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多争取好的利民项目。4、就业帮扶方面,一是就业情况,全面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动态监测,乡村两级每月组织开展就业信息摸排,建立每月务工监测台账,及时掌握低收入劳动力就业意愿、务工状态、就业收入等情况,并更新就业务工监测信息,做到务工信息网上实时监测。二是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不断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强化监管、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坚决杜绝吃空饷等现象发生。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为脱贫户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三是落实雨露计划培训补助,为就读中高职业院校的脱贫
30、家庭学生申报政策补助,做到一个不漏。5、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方面加强三个集中安置点监测,全面监测搬迁户家庭就业等情况,继续建立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基本信息台账和劳动力创业就业台账,逐户逐人建立每月易地搬迁人员后续帮扶台账;同时抓好隐患排查,定期开展好安置点地灾、火灾和质量安全等隐患排查,建立易地搬迁安置点隐患排查台账,确保安置点住房安全。6、精神帮扶方面积极开展精神帮扶,定期开展“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每月各村对脱贫户进行积分评定,将积分进行公示,同时在组织开展三讲一评的基础上,通过精准设置公益岗位、鼓励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等举措,深入推进“精神扶贫”与“物质脱贫”同步,“感党恩”与“见行动”统一
31、,真正让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得益彰。篇四、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和衔接等,特明确如下重点工作。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激
32、励有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加快推进重点帮扶区域乡村全面振兴,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抓监测帮扶,巩固稳定脱贫成果1.突出监测重点。监测对象。重点监测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农户,主要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监测主体。乡镇(含街道,下同)、社区(村)负直接责任,部门负监管责任,机关干部和驻村干部负帮扶责任。监测内容。重点围绕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实行常态化监测。(责任单位:县扶贫办牵头,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配合)2 .健全监
33、测机制。采取日常监测和预警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干部定期回访的发现核查机制。日常监测。乡镇网格化科级干部、乡镇包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等人员,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加强日常监测,持续跟踪监测对象的收入、健康状况、住房情况、适龄学生就学、安全饮水等情况。预警监测。加强扶贫、民政、卫健、医保、教育、残联等部门数据共享,对新增低保和临时救助人口、大额医疗支出家庭、新增重度残疾人家庭等,定期开展信息比对,综合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困难群众。(责任单位:县扶贫办牵头,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配合)3 .分类分层救助。建立健全以专项救助、急难
34、临时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强化专项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2023年底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提高到55%以上;按照省市要求,及时调整健康医疗保障政策,适度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标准,梯度确定重点保障对象医疗救助水平,降低群众看病就医成本;加大农村周转房、新型农村幸福院建设和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力度,提升农村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强化临时救助。完善临时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制度等,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开通急难型临时救助“先行救助”绿色通道,提高救助时效性。继续争取
35、全国、省级两癌患病贫困母亲救助基金,对罹患两癌的贫困母亲进行救助。强化社会帮扶。依托慈善扶贫超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救助,扎实开展“慈心一日捐”、爱心企业捐赠等活动,以慈善总会带动义工联合会、爱心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拓宽社会帮扶渠道,持续开展慈善助困、助学、助医、助孤等活动,组织有慈善意愿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对口帮扶贫困村或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度过生活、求学和医疗难关。继续推进“强企帮村”活动,年内帮扶基础薄弱村不少于30个。(责任单位:县委统战部、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妇联、团县委、县残联,各乡镇)三、抓产业就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4 .加强资产监管。全面梳理脱
36、贫攻坚以来各单位实施的扶贫产业项目,分类摸清扶贫资产底数,建立全口径台账,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实现统一监管、有效监管。对种养大棚、光伏设施等201个重点项目,探索购买产业保险,确保项目资产安全稳定、贫困群众长期受益。进一步规范扶贫资产收益使用,收益优先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剩余资金可用于设立公益岗位、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等。(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各乡镇)5 .完善产业链条。围绕“产业扶贫政策措施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乡到村带户转变”这个重点,确保产业发展资金达到财政专项资金的60%以上。完善提升2023年产业项目库,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
37、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提倡集约利用专项资金,打捆实施产业项目,确保扶贫项目抗风险能力强、效益好、可持续。扎实做好2023年扶贫产业项目推进工作,确保首批资金项目全部于10月底前完工,其他批次资金项目全部于11月底前完工。逐步探索贫困群众土地、宅基地等资源整合利用办法,做好产业结合文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比。依托“一中心两园区”打造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提升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功能,改造提升镇级服务中心,巩固村级电商服务站,有效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商务局,各乡镇)6 .
38、强化扶志扶智。实施“技能培训工程”,整合科技、农业农村、人社、商务等部门资源,力争年度培训有就业、技术需求贫困群众3000人次以上。实施“就业安置工程”。通过以工代赈、扶贫车间帮带、公益性岗位安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等拓宽就业渠道,力争公益性岗位累计就业达到1500人以上、产业扶贫项目吸纳带动就业达100O人以上,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就业务工率达到70%以上。提振脱贫志气,开展2次“劳动脱贫光荣户”评选,培树劳动脱贫典型,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沂蒙精神,激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蒲公英超市示范作用,鼓励贫困户之间或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开展生产生活互助,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
39、品”的自助式帮扶做法。(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商务局,各乡镇)四、抓基础提升,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7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乡村建设行动,优先扶持脱贫重点镇村加大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程和安防设施163处,探索完善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巩固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成果;新建、改建总里程73.565公里的9个快速路项目,实施2至3个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加快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光纤宽带全面提速到IoOM带宽、4G/5G无线网络全覆盖。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配电网改
40、造运维能力,优化完善980户光伏扶贫项目并网运行维护,为光伏扶贫项目创收增效提供坚实保障。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重点监测贫困村、贫困户稳定供水情况,实施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定期开展农村饮用水检验检测,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确保全县自来水普及率95%以上,供水保障率95%以上,规模化供水率85%以上,水质合格。(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工信局、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8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等惠民便民政策。提升家庭医生签约随访服务水平,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每年完成4次随访评估工作。县级医院每月开展2
41、次义诊活动。规范提升全县456处村卫生室服务环境及标准化建设,开展1200余人次乡村医生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巩固提升村卫生室房屋建设、设备配置和人才队伍标准化建设成果。加大教育资源供给。教育资源向重点镇村适当倾斜,规划改扩建农村中小学2所、幼儿园2所,分别新增建筑面积8057平方米、4600平方米,学位980个、540个。开展乡村学校教师支持计划,接收安置81名省属公费师范生,选派40名城区优秀骨干教师、选聘20名农村特岗教师到乡村学校,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和全覆盖的教育资助制度,确保各项教育资助发放及时、到位。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及时衔接落实好
42、残疾人证办理、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等工作,进一步加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力度,智能化改造不低于100户,救助残疾儿童不低于300名。投入50万元,对全县贫困村文化设施、文体广场和农家书屋进行提档升级。(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教体局、县残联、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体育中心)9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依托美丽乡村连片打造,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实现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拉网式排查,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农村房屋安全隐患
43、整治三年攻坚行动,6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自住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工作,10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全面消除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完成1200户农户清洁取暖。3月初前完成16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彻底解决建制镇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继续开展“美在农家”示范户创建活动,创建县级美在农家村不低于20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妇联,各乡镇)10 .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蒲公英夜校”宣讲和好媳妇、好婆婆、农村孝善红黄榜评选等方面加大向脱贫户、低收入人口的倾斜力度,深化移风易俗,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大贫困村文化惠民演出、公益电影放映倾斜力度,开展广场舞、非遗传承、手工制作
44、、基层文化人才培训4次,培训800余人次,在贫困村开展两次戏曲进乡村活动,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200场,公益电影放映7200场次。(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扶贫办,各乡镇)五、抓要素支撑,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1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强有力的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将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入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三级书记”抓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带动各行各业全社会形成合力。抓好新一轮村“两委”换届,优化村干部队伍,确保选出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年龄学历结构优,适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队伍。(责任单
45、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县扶贫办,各乡镇)12 .强化资金支持。在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规范土地收支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十四五”期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全力支持“四雁”工程,设立1亿元乡村振兴重大专项基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电商规范化建设,推动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逐步实现由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地方金融中心、县扶贫办)13 .强化帮扶力量。对因工作调动、退休等原因不适
46、合继续履行帮扶职责的干部,每年调整一次,确保帮扶工作“不脱节二提拔使用表现突出的扶贫干部,保持专职工作力量基本稳定,确保攻坚力量“不衰减”。推动35个片区驻村干部连片选派,将驻村干部表现列入派出单位“抓班子、带队伍、正作风、树典型”考核,确保驻村帮扶“不掉队”。(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各乡镇)14 .强化跟踪问效。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常态化组织纪委监委、扶贫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以及乡镇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出现的返贫、政策落实不力等问题,并严肃追责问责。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强化结果运用,形成鲜明导向。(责
47、任单位:县纪委监委、县督委办、县扶贫办,各乡镇)15 .强化宣传总结。全面总结脱贫攻坚以来工作成效,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深入挖掘、及时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充分展示我县发展经验成果。做好涉贫舆情监测处置工作,加强对涉贫负面舆情的引导和管控,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牵头,各乡镇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篇五、2023年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
48、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为发力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根据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要点。一、守住底线任务,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1 .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到常态监测、动态管理、精准帮扶、提前防范,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完善网格化监测,优化网格划分,加强基层网格员力量,开展基层网格员轮训。优化监测方式,宣传推广“防返贫小程序”,拓展农户自主申报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数据,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完善关键信息实时推送和定期数
49、据比对制度。加强日常走访联系,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常态化开展监测,重点监测农户收支变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现状等。建立监测范围年度调整机制,综合考虑农民可支配收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等因素,确定2023年监测范围为7000元。简化监测程序,完善基层主动发现与快速响应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严把退出关口,对风险稳定消除的严格履行程序后在系统中予以标注。加强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核查,对已消除风险但出现新风险的进行风险再标注,对风险消除不实的进行回退。以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为帮扶重点,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继续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推进脱贫人口分类管理,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防止过度帮扶和“福利陷阱:完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