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791695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科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科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科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科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科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科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科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科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科学教案篇1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回忆水变冰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把水变成冰的。教师小结:水在0。C以下会结冰。2 .幼儿操作实验,观察水遇热的变化。激发幼儿讨论水遇热会发生什么变化。介绍操作材料及用法,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水在加热后发生的变化。提问: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水变成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后到哪里去了?(飘散到空气中去了。)3 .引导幼儿讨论并实验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提问:我们能不能让水蒸气变成水?(让幼儿把冷的物体放在水蒸气上,观察蒸汽凝结成的小水珠;幼儿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感受手的潮湿。)小结:水冷了就会变

2、成冰,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冷了又会变成水。4 .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家用较扁的盆里放满水,置于干燥的地方,几天后观察水的变化。(水变少了,水在常温下会蒸发成气体。)活动目标1 .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2 .激发幼儿对水的变化的兴趣和好奇。活动准备幼儿在家里冰箱做过结冰的实验;酒精炉、烧水的壶或其他容器每组一套。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活动准备】1、海带每组一份;2、紫菜、木耳、

3、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4、录像资料。【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

4、膨胀的现象。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3、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五、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遇冷膨胀的现象。【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并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角中,从而产生资源共享。大班科学教案:食物的旅行中班科

5、学探究:神奇的肥皂膜科学教案篇3教材分析教学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欣赏建筑美”是基本活动,“调查建筑材料”是拓展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先从建筑物自身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物的美,再从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及功能的协调性上来进一步欣赏建筑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建筑物的美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三、科学知识目标1 .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2 .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

6、)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具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课谈话:你注意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吗?留意过公园长廊的雕刻和绘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吧!(二)新课教学活动:欣赏建筑美1 .课件出示一组美丽建筑的图片。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美吗?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交谈;用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表示建筑物的美。2 .教师归纳归纳赞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装饰3 .课件出示一些赞美建筑物的诗,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赞美建筑物的。(1)讨论:人们是怎

7、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物的美?(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你所喜欢的建筑物写一首赞美的诗?学生写诗并朗诵。4 .教师归纳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拓展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1 .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装饰材料。提问:这些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2 .结合课前调查得到的一些资料,小组讨论:人们是怎么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课后调查:我们学校是利用哪些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更好?板书设计第三课美丽的建筑建筑物美的表现:(1)表现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2)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

8、的协调一致上。科学教案篇4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第二课点亮小灯泡。本科教材由“小灯泡的构造”、“让小灯泡发光”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教学理念:新课程新标准,现在的教学要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恰当指导,使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师生投入、勇于开拓实践的高质量学习。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

9、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会连接简单电路。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

10、测。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学准备:小灯泡图片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复合图片,小灯泡、电池的图片,几根导线和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准备: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个小灯泡、1节L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点亮我的小灯泡小灯泡导线电池(实物图片)(实物图片)(实物图片)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活动:谈话激趣,了解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想知道吗?学生活动:想。教师活动:猜猜看,是什么?(教师手中握住小灯泡,面向大家)学生活动:学生自由

11、回答。教师活动:(学生充分发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小灯泡。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吗?学生活动:观察过。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吗?学生活动:没有观察过。设计意图:好奇、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巧妙设计一些游戏,留下一些悬念,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进行学习,让他们处于轻松、乐学的氛围之中,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二.观察材料,认识小灯泡的构造(一)观察小灯泡教师活动:老师给每个同学一个小灯泡,你先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画下来。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及时表扬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同学都亲自动手作画,培养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

12、心和积极性。教师活动:全部画完的小组内交流一下,都观察到了什么?补充完整自己的画,然后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来汇报。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内交流补充。教师活动:请第一小组来汇报。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鸨丝,有一个黑点。教师活动:黑点下面还有什么?学生活动:有一点是灰色的。教师活动:他说了三点,自己小组内有补充吗?学生活动:上面也有灰色的一点。教师活动:画上去了吗?在哪里?学生活动:学生补画上一连接点。教师活动:他们组一共发现了四点,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吗?学生活动:我们发现还有黄色的圈。教师活动:这个上面的圆表示什么?学生活动:小灯泡上面部分是玻璃做的。教师活动:同学们观察

13、得可真仔细。其实小灯泡的每个部分都有它规定的名称。(课件)设计意图: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新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二)认识小灯泡的构造小灯泡的构造教师活动:看大屏幕(教师手指屏幕中的灯泡实物图介绍)上面玻璃做的叫玻璃泡有两根竖着的金属线叫一一金属架中间弯着的丝叫一一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灰色的两个小圆点叫连接点。教师活动:刚才我们观察的是小灯泡的外部结构,还想继续观察它的内部吗?学生活动:想!教师活动:看大屏幕(灯泡剖面图),你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金属架跟两个连接点是连着的。学生活动:金属架接着两个连接点。

14、教师活动:金属架支撑着灯丝,又与两个连接点都连通了。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三、小组合作、积极探究、点亮灯泡教师活动:小灯泡观察完了,还想做什么?学生活动:点亮小灯泡。教师活动:好,我们自己来动脑筋点亮我的小灯泡。(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教师活动:要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最少还需要什么材料?(一)引出导线学生活动:一根线。学生活动:是导线。教师出示导线实物。学生活动:还需要一节电池。教师出示电池实物。(二)观察电池教师活动:(课件)我们已经认识了电池,知道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不O(三)点亮小灯泡教

15、师活动:材料都齐了,咱们小组,先合作尝试一下,好不好?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教师活动: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学生展示。教师活动:小灯泡接亮了吗?我们为他们的成功鼓掌。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使学生有成就感。通过动手的方式,体验活动,切身感受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教师活动:怎么接的能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吗?学生画图。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想法,不仅使

16、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活动:课件出示连接好的简单电路图,学生按图连接实物,亮吗?学生活动:学生再次接亮小灯泡。教师活动:能接亮的小组请举手。教师活动:都能接亮了,同学们可真聪明。教师活动: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学生活动:电从正极出来流到灯泡里,同时从负极流出流到灯泡里。学生活动:电从电池的正极出来,流过小灯泡里的灯丝,小灯泡就亮了。教师活动: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边讲边

17、课件演示)教师活动:我们再看看,这条通路中,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是怎样连接的?学生活动: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跟电池的正极相连。学生活动:还有一个连接点通过电线跟负极相连。教师活动:大家看出来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连到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小灯泡就能亮了。(课件让连接点亮一下)设计意图:学生展示连接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师活动:出示断路、短路连接图。为什么这样接小灯泡不会亮?(看实物连接图)那么,除了这些接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接法点亮小灯泡吗?老师这里有几种连接方法,猜一猜哪些会亮?哪些不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接法

18、灯泡不会亮?(课件出示)学生做出判断,教师予以简评。教师活动:通过分析得出: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教师活动:如果现在再让你接,你还会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吗?学生活动:不能连。学生活动:这样会破坏电池的。设计意图:短路和断路是学生在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极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正确理解短路和断路,有助于学生正确连接点亮小灯泡,也能增强安全用电常识。四、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教师活动:通过对短路、断路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只要把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让

19、电能流过小灯泡形成一条通路,小灯泡就能亮。那你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接亮小灯泡。教师活动:老师发给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电池和灯泡的卡片,发现一种新的接法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就把电池和小灯泡贴到白纸上,导线用记号笔画线代替,到音乐响起我们就暂停。教师活动:发现了几种新的接法,举起手指头告诉大家。教师活动:请这组上来贴,还有不一样吗?教师活动:咱们发现了几种?为咱们的成功鼓掌。教师活动:谁能说说这几幅图中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的?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活动成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优化了教学程序,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五、综合运用

20、,课外延伸教师活动:1、安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教师活动:2、延伸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接亮了一个小灯泡,如果有两个小灯泡,你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学生活动:能!教师活动:如果有三个或更多的小灯泡,你还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课外请同学们自己去找些材料试一试,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成功

21、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3 .这节课我们通过使用电池和导线让小灯泡亮了起来,研究了小灯泡发光的秘密。电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明,你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课件:介绍爱迪生。4 .节约用电教育:另外,我们要节约用电,我准备一份小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仔细阅读一下,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电器节约用电的方法,可以尝试下。设计意图: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节约用电意识。增强学生环保、节能意识,体现“科学与人文”教育有机揉合的现代教育理念。科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经历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过程;经历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2、认识几

22、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3、在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教学难点: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教学准备:1、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果实和种子:油菜、栗子、蒲公英、苍耳等。2、在校园里寻找一块适于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草地或泥地,落差也尽量选择与栗子树接近。(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植物进行代替栗子树。)3、蒲公英飞行距离的测量记录纸(表格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1、一株油菜

23、大约能产生多少粒种子?2、模拟实验:用纸剪一棵植物的模型,顶端放上油菜种子,下铺一块厚的绒布,让种子散落在附近。二、探究过程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讨论:种子成熟后,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观察油菜的果实。请你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测?汇报验证推测的方法。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观察栗子树的图片,认识栗子的果实。栗子成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落下来,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你能想出一个在我们课堂上进行验证的方法吗?到校园里分组进行测量。测量提示:负责抛落栗子的同学不能将栗子往下扔,而让栗子自由垂直落下。测量的起点应该是栗子的垂直落点。汇报测量结果:跳得最远的是多少距离?在测量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怎样的栗子跳、滚得最远?得出结论。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你是怎么知道的?三、总结O四、布置作业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分类整理成册。板书设计:2.5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