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17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17关.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案例分析题1.在进行乌鸦喝水的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老师一愣,随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点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言又止,却又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试用课程观相关理论评析本案例。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案例中老师的
2、做法是不正确的,此教师持有静态的课程观。虽然说这种课程观比较有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是一味只从教材出发,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易于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各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的课堂。新课程认为,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
3、开发的过程。2. 2.李老师和张老师教初二四个班的语文。50多岁的李老师任教近30年,工作兢兢业业,对每篇精读课文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课堂、课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学生的基本知识扎实,考试成绩在四个班中名列前茅。但是在教学研讨活动中,他明显感到他的教学方法落伍了。年轻的张老师初涉教坛,思想活跃,大量采用活动式教学,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课本剧。但是很多学生不当回事,学生嘻嘻哈哈,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实际收获并不大。课后经常组织大量的文体活动。但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与家长也有一些不满。李老师和张老师都很困惑。请运用课程理论与新课程原理分析。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李老师的做法能在短时
4、间内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继承人类经过实践活动、科学探索所获取的经验和科学知识;但却不能完全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是向学生单向的培养,过程,他更多关注的是学科而不是人,这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张老师的做法能够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丰富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学生难以掌握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的体系。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带来教育价值,如果只为活动而活动,会极大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师生互动层面,李老师完全没有体现这一点,而张老师则重点突出了这一点,二者的做法均有欠缺。并且,他们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是完
5、全相反的,二者应相互结合、互取所长。(2)新课程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均未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这些理念,要进行课程改革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3. 3.校园环境:隐性课程的释放在现代学校发展中,蕴涵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它极富魅力,力量强大,这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氛围来熏陶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学校环境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特殊地域。其中所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是丰富的,储藏着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政治的、思想的、历史的、道德的、美学的无所不包。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都在诉说着自己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信
6、息以及它所寄托的群体审美情感。学校的教学建筑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它的外观装饰是以和谐的色彩、别致的护栏、拱形的楼顶、显眼的立柱等组成,它给人一种凝重而不失活泼、华美而不失庄重的富有时代感的静态美;内部空间布局紧凑而不失宽敞,相连而不失完整,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外静内动的审美感觉体现了我们民族外表文静、内心半富的心理特征和审美理想。环境的审美教育功能借助建筑的造型和建筑的空间布局来达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校园环境建设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会让学生淡化或摆脱课业的种种压抑,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某种程度的张扬,心理得到一定的舒缓。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审美情感文
7、化,会渗透到活动的多个方面,把教育中的某种抽象的、理性的、伦理的观念,通过审美化的表现,融合于直观的物质栽体之中。试结合所学教育学知识分析上述案例。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案例中的教学建筑、校园环境等都是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2)隐性课程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诱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因此,学校要重视隐性课程教育。4. 4.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上初中时,接受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慢,以致数学考试
8、常常不及格。老师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一次在班上公然宣称,假如你们当中将来会有一个同学没出息,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华罗庚。结果华罗庚通过自己的勤奋自学,刻苦钻研,奋力拼搏,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诗人臧克家,1930年参加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时,数学得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独具异彩的杂感,短小精悍却极富哲思,立即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闻一多再三拍案叫绝。结果,虽然臧克家数学考试吃了零蛋,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最终,成为了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结合上述案例,谈谈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