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2023年党员干部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心得体会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篇)2023年党员干部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心得体会发言.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员干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心得体会发言党员干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梁柱。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欲成大器,堪当重任,缺不了时间的沉淀,离不了实践的淬炼。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不可能一下子“直挂云帆济沧海”,总会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方法论”的重要性,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党员干部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持续完善自身的各种“技能装备”,扬起“成长成才”的风帆,冲破“风浪”,到达“彼岸”。随着“环境条件”不断复杂苛刻,需要“准确识变”,更好地保持战略
2、定力。摸索是一种积累“经验值”,保持战略定力,获取成长成才的过程。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所以,走长路,走夜路,走弯路,必须在摸索中准确识变,在摸索中纠正行动偏差。党员干部要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实践转变为见多识广的认知,逐步摆脱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再去观察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能够在战略上准确判断形势,赢得其中的主动权,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比如在各种尝试中,如果失败了、走错了,就应该及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才能吃一堑长一智,不在同一个坑里掉两回。并且,不断纠正行动偏差,避免后面“犯大错”,不去“栽
3、大跟头”,使自己锻炼成长起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摸索中增长见识、增长本领,才能保持战略定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惧任何挑战,成为黑夜里的一盏“明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造就机遇,需要“科学应变”,更好地践行使命担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青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1984年8月5日,习近平同志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积极号召正定籍的暑期返乡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建功立业。在新的征程上,党的二十大已经擘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既处于朝气蓬勃的成长时期,又处于大有可为的崭新时代。不仅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还要
4、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托起乡村振兴的太阳。比如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渡难关,努力成为乡村的“建设者”和“代言人”。首先,要善于站在一名乡村建设者的角度上思考,多到田间地头望一望;多与村民群众聊一聊;多朝基地项目跑一跑,提炼和总结其中的想法、做法,为建设美好家园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其次,要从一名乡村代言人的身份出发,在不同领域中奔跑接触;在业务工作中创新思路;在交流借鉴中结合应用,多为农村争取物力、财力、人力等资源,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在各种机遇中
5、善于科学应变,才能更好地践行使命担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书写出星光灿烂的人生轨迹。随着“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扩大,需要“主动求变”,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最好体现,也是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最好表现。无论是一名青年,还是一名党员,都应当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努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现实中,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难免存在一些服务不到位、不精准、不扎实等现象,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有些党员干部只专注于追逐“诗和远方”,却没有密切联系群众,忘记了乡村发展,遗忘了农民生活;有些对民生热点、痛点问题缺乏深度认识,只是躲在一旁看好
6、戏,坐在一旁笑哈哈,站在一旁瞧热闹;有些服务热情变“冷”,办事“不出门”,出门“不办事”;有些喜欢做“甩手掌柜”,在群众往返于各地方、各部门之间推三阻四。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实际行动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自己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变工作服务的被动为主动,以热气腾腾的心态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还要在理论学习上,多下些真功、苦功,持续深化、内化、转化,提高自身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能够在真假错乱的信息中辨别是与非,果断激浊扬清,为人民真正立言,为群众传递声音。党员干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
7、求变”心得体会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这一讲话深刻阐述了危和机的辩证关系,为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变”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无论自然宇宙还是社会人生,万事万物总是在动静行止与千变万化中运行。回顾新中国70多年的奋斗历程,“变”字始终贯穿其中。从探索建立公有制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学习苏联经验”到“走自己的路”,变革的精神一以贯之。正是因
8、为不断与时俱进、勇于推动变革,我们才能不断校准方向、调整政策,走出一条强国富民的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对于不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更要不断练就“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本领,洞悉变化趋势,把握发展规律,沉着应对各项挑战。准确识变,就要悉心洞察事物发展的主流方向和长远趋势。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任何端倪都不是偶然的、独立的,必然存在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和现象。毛泽东同志指出:“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
9、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有人因为敌我力量悬殊而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面对这一疑问,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正确判断,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信心。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思考问题,以一叶知秋的视野和见微知著的洞察力观察和剖析问题,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一域看全域、透过发展看大势,及时捕捉普遍规律,准确把握斗争方向,从而更好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科学应变,就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探寻历史发展
10、的轨迹,众多的典故也都在讲述“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的道理。屈原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哀叹民生,欧阳修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告诫后人,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抱负这些无不展示着中华民族深沉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无论是事业取得重大进展还是遭遇艰难险阻,都能居安思危、科学应变,不断化解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需要坚决迎战的五类风险,列举了斗争的十四个方面,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站在
11、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在看到发展前景的同时,也要看到前方道路的曲折,“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的错误”。只有这样,当风险到来之时,才能心有定力、镇定自若、沉着应对。主动求变,就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顺势而为,更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创造性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必需的。春节前后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从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
12、制疫情蔓延势头;从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为各国防疫提供有力支持,提振国际社会战“疫”信心这一系列“组合拳”不仅有效地化危为机,为中国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而且向世界展现了对人民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大国形象。实践证明,危机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迷惘、悲观和无所作为。只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勇于攻坚克难、积极主动作为,在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中捕捉机遇、创造机遇,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也是我们应有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练就“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本领,在危机面前做到有信心、有定力、有能力,不断化危为机、开创新局,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推动中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