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证课题名称此项必填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设计论证课题名称此项必填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年度编号课题类别学科分类课题设计论证课题名称(此项必填):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研究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请按此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I.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儿童歌谣指流传于儿童中间的,具有儿童喜闻乐见特点的口头韵文学。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特指流传于六盘山区民间的地方儿童歌谣。这些出自市井村民之口的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短小精悍的歌谣既是六盘山区
2、社会生活的镜像,也是六盘山区方言土语的宝藏,是六盘山区历史的另一种见证,更是六盘山区民间文化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本文拟以六盘山区地方文献中所收集的民间童谣以及还未收集、却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歌谛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作为民间文化所蕴含的地域特色、所体现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其突出、深远的教育和娱乐功能。自古以来,对于六盘山区文化的研究从未间断。最活跃、最有历史和考证价值的就是各地方政府(地、市、县)编纂修订的方志。其乡俗、民情、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面貌皆可窥一斑而见全豹。近年来,对于六盘山区特色文化的认识、探究、考察、研究日趋活跃,也卓见成果。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完成的文
3、化部“八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宁夏卷)中国谚语集成(宁夏卷)中国歌谣集成(宁夏卷)。由杨春光主编的宁夏文化蓝皮书(论文集),李克强主编的宁夏文化艺术探磕(论文集)和雷金银主编的宁夏文化艺术研究集锦(论文集)以及各县市文化部门搜集编纂的立足本地特色的曲艺、民俗、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系列集成丛书及其理论研究文章。比较全面地对于六盘山区的历史文化做了深入探究的个人专著有宁夏自治区文化厅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邹荣先生的六盘山区传统文化探究一书。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歌谣的收集和整理,把儿童歌谣视作“天籁”,认为它们“天机活泼”,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花散月前,无心飞舞”,是亳无雕琢矫饰
4、、直率浑成的“天地妙文”。明代大文学家杨慎广泛收集童谣,并编成古今风谣一书。杨慎之后的吕坤,根据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收集到的童谣,加以改编创作,于1593年编成演小儿语一书,这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童歌谣专集。自此以后,历代编撰的儿童歌谣集不断涌现,诸如清代郑旭旦的天籁集,悟痴生的广天籁集,都是以辑录南方浙江儿童歌谣而成的优秀童谣集。而在北方,意大利驻华使馆的官员韦大利于1896年编印了北京儿歌,美国何德兰编译的英汉对照并附有插图的童谣集孺子歌图。这是我国第一部被译介到外国的童谣集。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儿童歌谣的独特作用得到进一步看重认可,新儿歌备受当时文化界青睐,
5、有不少新文化运动的前驱,纷纷从事儿歌的收集和创作。周作人先生为童谣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写于1914年的儿歌之研究是我国儿童文学史上第一篇系统研究儿歌的文章。又以三篇专论读V童谣大观吕坤的演小儿语读各省童谣集对童谣的研究范畴、性质、作用作了廓清和界定。强调儿歌童谣的“儿童的”“艺术的”的文学属性。除此之外,当时有影响的童谣研究文献有冯国华儿歌的研究,褚东郊中国儿歌的研究等。现当代,最有影响的儿童歌谣集是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先生选编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比较而言,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却比较粗略、简单。尤其是对传统儿童歌谣的教育意义的探究和研究文字较少。据目前各市县“歌谣”
6、集成的资料统计,收集成型的六盘山区民间歌谣大约有2000多首。儿童歌谣只占其中数量很少的一部分,不到十分之一。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催眠歌、事物歌、娱乐歌和绕口令等。1.2 选题意义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是六盘山区劳动人民及其子弟在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欣弹趣味的前提下,以简洁生动的韵语所创作并长期流传于民间、儿童中间的一种口头语言表达艺术。具有民间文化研究价值和幼儿教育研究价值。而到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现代儿歌的进入,现代儿童(包括他们80后90后的老师)已经不知道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儿歌,这样势必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和断裂。因而研究六盘山区民间童谣的意义在于:一、研究六盘山
7、区民间儿童歌谣实际上是对六盘山区民间歌谣的特点、社会功能、教育功能、艺术功能、文学价值的再认识。二、研究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是对我国民间儿童歌谣研究的补充和完善。三、研究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立足于地方特色,探究其历史渊源和发展流变有利于为六盘山区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固化”文本。2 .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2.1 研究思路本课题的研究有两个维度,一是纵向,拟从研究六盘山区儿童歌谣的历史渊源入手探讨儿童歌谣产生的原因、发展流变以及社会功能。二是横向,拟立足于地方特色,研究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的形式、内容以及语言艺术形式和写作特色。2.2 方法途径
8、(1)采风:走访、调研、搜集、记录六盘山区民间流传的儿童歌谣。(2)整理:借鉴已经集成的民间民族歌谣,结合自己的调研结果进行梳理、整理、注释,完成比较全面的对“六盘山儿童歌谣”概貌的评述。(3)比较:结合一般歌谣和其他地方、其他民族儿童歌谣的特点,深入探讨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的内容特点以及艺术特点。(4)实践:深入研究并探究民间儿童歌谣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探讨发挥民间儿童歌谣的教育功能的策略。(5)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23研究目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研窕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的目的在于:一、探求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的地方性特点。包括地方风物、方言特色等。二、探求六盘山区民间儿
9、童歌谣的文化性特点。包括人文习俗、民俗心理、历史知识。三、探求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的社会功能。儿童歌谣以父母传唱、儿童吟唱的方式传承,具有明显的审美情趣和教育功能。2.4 重要观点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是六盘山区文化的宝库。儿童歌谣是诗,语言精练,给人启迪;它是画,形象生动,美轮美奂;它是歌,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它是游戏,活灵活现富有情趣。研究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就是要充分认识儿童歌谣的的四大功效:审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养;益智,增加生活知识,开发智力;育人,陶冶思想情操,培养为人品德;助学,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3 .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3.1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一
10、、重新搜集整理流传在六盘山区的民间儿童歌谣,并作注音,注释,对此儿童歌谣的运用范围、运用场景进行简短地说明,以期再现儿童歌谣的时代性。二、通过对流传于六盘山区民间的儿童歌谣历史渊源、发展流变、艺术种类、内容范畴及艺术特色地分析与研究,补充、完善宁夏民间艺术研究。三、把理论研究引领到实践意义上来,为当代儿童教育开拓新的领域。3.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民间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与农业文明相联系的文化。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集体创作、根植于生活,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研究一个地方的民间文化一一对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谣的研究就是对这种民族性地域性的认识和反思,就是对于此种民族生活态度、
11、生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反观,也是对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产生原因的追问。六盘山区民间儿童歌谛的的研究会给民间文化研究带来更广阔的研究空间,为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研究提供借鉴。4 .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4.1 已有的相关成果(1)参与编写宁夏幼儿师范学校校本教材幼儿文学写作指导(已出版,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LlD(2)主编校本教材幼儿经典诵读方法指导(已修订,待出版)(3)完成银川市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4)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几点思考幼儿“经典诵读”开展的可能性研究幼儿“经典通读”读本选择等。(5)创作儿
12、歌花喜鹊山娃娃春姑娘等十余首。(6)收集、改编民间童谣数十首运用于幼儿园教学。4.2 参考文献(1)中国歌谣集成(宁夏卷)(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1996.8)(2)中国传统童谣书系金波编著(接力出版社出版2012.6)(3)隆德歌谣(隆德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1988.3)(4)静宁歌谣集(静宁县民间文学三集成编辑组1988.10)(5)魏寿铺、周侯予:儿童文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9月初版。(6)朱鼎元:儿童文学概论,中华书局1924年10月版。(7)张圣瑜:儿童文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28年9月初版。(8)张长青主编:儿童文学创作,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8(9)学前儿童文学复旦卓越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丛书,李莹肖玉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7.1(10)六盘山区传统文化探究邹荣著(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1年度课题成果,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