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城市防洪规划(2021—2035).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29356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市城市防洪规划(2021—203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扬州市城市防洪规划(2021—203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扬州市城市防洪规划(2021—203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扬州市城市防洪规划(2021—203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扬州市城市防洪规划(2021—203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市城市防洪规划(2021—203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城市防洪规划(2021—2035).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扬州市城市防洪规划2021-2035年)二。二三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1第二章现状基础和面临形势3第三章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7第四章防洪规划14第五章治涝规划18第六章非工程措施规划24第七章管理规划26第八章综合评价28第九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29第十章附则31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扬州地处长江、淮河下游,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商贸港口旅游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扬州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扬州

2、市城市防洪排涝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更高程度保障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编制扬州市城市防洪规划(2021-2035年洪第2条规划作用规划确定的扬州中心城区防洪减灾目标、工程布局和措施要求,是扬州城市防洪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规划范围内涉水设施和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第3条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引领,以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为核心,加快构筑完善城市防洪排涝

3、体系,全面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为好地方扬州建设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第4条规划原则坚持人民至上、安全为要。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治理。坚持底线思维、风险防控。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第5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与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心城区范围相一致,即扬漂高速、启扬高速、京沪高速、长江及夹江围合的区域,面积为647.39平方千米。为保障防洪圈闭合、排水水系完整,规划研究范围西至仪邦交界一乌塔沟一润扬河东堤一线,北至槐泗河流域北界线,东至三阳河-新通扬运河-泰州引江河,南至长江,总面积为1203.9平方千米(防洪分区总面积1133.9平方千米第6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

4、021年至2035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水平年为2035年。第二章现状基础和面临形势第7条城市概况(一)自然地理扬州地处江苏腹地,长江下游,淮河尾闾,为南水北调东线的源点城市。市区主体分布在沿江的平原可洼地带,70%以上地面位于江淮设计洪水位以下,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及地形特点,决定扬州既坐拥丰富的过境水源,又频发洪、涝、旱、渍、潮、风等灾害,是水利部确定的全国54个重要防洪城市之一。市区地形山、平、土于兼有。以蜀冈余脉的丘陵为脊线,向东南和东北两方向渐低,南侧为沿江平原吁区,向北是沿入江道洼地和里下河洼地。(二)经济社会扬州位于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

5、文化带交汇处,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苏中开发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是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48.33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46.1:48.9,市域人口454.71万人,城镇化率69.2%。第8条面临形势扬州地处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区域,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指出,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为支撑好地方扬州建设发展,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建

6、设现代化新篇章,需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根据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扬州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至2035年,全市建成长三角区域有竞争力的产业科创名城、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旅游名城、全国有影响的生态宜居名城;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约500-520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约400-425万,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中心城区将承担国际旅游、商务金融、科技创新、文化交往、商贸物流、产业研发、装备制造等城市核心功能,规划至2035年常住人口210万人,中心城区是增强产业功能、增大产业空间、吸纳

7、新增人口的重要集聚地,需进一步提高防洪排滂能力,健全现代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第9条防洪治涝工程现状依托长江堤防加固、河势治理,淮河入江水道增补项目等流域防洪工程,槐泗河、乌塔沟整治等区域治理工程,古运河外排站等城市排涝工程建设,城市防洪框架不断巩固,排涝能力稳步提升。流域防洪:长江河势相对稳定,堤防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淮河入江水道基本达到挡御河道设计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邵伯湖六闸设计水位8.5米、扬州闸8.0米的要求。城市防洪:主城区沿山河以南、北洲区、生态科技新区、江都区等防洪保护区基本达到50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主城区沿山河以北的友谊河沿山河流域、槐泗区为山洪防治区,治

8、理标准为1020年一遇。城市排涝:主城区、北洲区、生态科技新区1020年一遇,江都区10年一遇。第10条存在问题(一)防洪排涝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城市建设范围的扩大,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的集聚增长,城市对防洪除涝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但主城区、江都区防洪能力与规划要求的100年一遇标准仍有一定差距,中心城区1020年一遇治涝能力距规划要求的2030年一遇标准也有不小差距。(二)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防洪方面,长江扬中河段、六坪弯道等河势尚未完全控制,淮河入江水道七河八岛”顶冲点和归江河道局部岸坡存在洗坍现象;京杭大运河东西堤、廖家沟西堤、镇扬港太平港堤防尚未达标;仪邦山洪、通南高沙土区涝

9、水遭遇长江高水顶托外排出路不足;江都反坎堤等内部排水高低分框线有待完善。排涝方面,各治涝区河道、泵站等排涝设施尚未全面按标准建成,存在排水通道不畅、动力不足等问题。(三)防洪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管理机构亟待健全,河湖水域空间管控和防洪工程日常维护仍需加强,防洪应急管理水平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四预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尚未全面建立,江淮行洪、内河排涝、管网排水等“联排联调.仍需加强统筹O第三章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第U条规划目标通过流域、区域、城市防洪治涝工程的建设,完善非工程及管理措施,到2035年,扬州城市防洪圈堤防达标率达100%,水面率不低于2020年末水平,

10、区域洪涝灾害损失率降低到0.15%以下,城市重要防洪工程智能化控制率达到95%o基本建成与长三角区域有竞争力的产业科创名城、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旅游名城、全国有影响的生态宜居名城相适应的“安全可靠、水网畅通、调度智能、管理高效的现代化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第12条防洪治涝总体布局根据地形差异、流域分隔及历年水利工程建设,扬州市中心城区已形成5个防洪圈、9个排水片的防洪治涝总体格局。“5个防洪圈-依托长江、淮河入江水道、京杭大运河堤防抵御长江、淮河洪水,依托乌塔沟(润扬河槐泗河、沿山河堤防抵御区域洪水。通过拓宽山洪出路,巩固城市防洪能力C“9个排水片通过整治排涝河道、加强水系沟通、新扩建排涝泵站等,妥善

11、安排涝水出路,提高城市除涝能力。第13条防洪治涝分区(一)防洪分区包括主城区、北洲区、生态科技新区、江都区、槐泗区5个防洪分区,总面积1133.9平方千米,其中防洪保护区面积为1031.7平方千米,山洪防治区面积102.2平方千米(主城区沿山河以北的沿山河友谊河流域45.5平方千米、槐泗区保水闸以西片56.7平方千米(二)治涝分区治涝分区与防洪保护区一致,为5个治涝分区。结合自然地形、承泄河道、高低分隔堤防等因素,治涝分区划分为9个排水片:主城区(含古运河排水片、京杭大运河长江周边排水片等2个排水片),北洲区(含西夹江以北1个排水片),生态科技新区(含七河八岛排水片、杭集排水片等2个排水片),

12、江都区(含通北高地排水片、通南高沙土排水片、沿江坪区排水片等3个排水片),槐泗区(含槐泗河保水闸以东1个排水片),治涝分区总面积880.51平方千米。第14条规划标准(一)防洪标准防洪保护区:主城区(沿山河以南江都区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北洲区、生态科技新区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山洪防治区:主城区(沿山河以北槐泗区(槐泗河保水闸以西片)山洪治理标准采用20年一遇。(二)治涝标准主城区治涝标准采用30年一遇,北洲区、生态科技新区、江都区、槐泗区治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各治涝分区均采用最大24小时设计雨量,排水过程中控制建成区河道水位不超过内河最高控制水位,生态区、农业区河道水位不超过地面的

13、要求。表1扬州市中心城区防洪分区、防洪标准汇总表序防洪分区四至范围面个km2其中防洪保护区山洪防治区面积km?防洪标准重现期:年面积km2治理标准1主城区东至京杭大运河西堤,南至长江北堤,西到润扬河-乌塔沟一友谊河东堤,北到江淮分水岭一蜀冈脊线。267.37沿山河南堤以南的平原好区,面积221.87km2100沿山河南堤以北的丘陵区,面积45.5km2202北洲区西至京杭大运河东堤,东、北至壁虎河-廖家沟西堤-夹江南堤一线,南至长江北堤。209.46(199.83)209.46(199.83)503生态科技新区东至高水河-芒稻河西堤,南至夹江北堤,西至廖家沟东堤,北至邵伯湖。64.0764.0

14、7504江都区西至高水河-芒稻河东堤,东至三阳河新通扬运河-扬泰交界,北至邵伯镇界-丁伙套闸-丁八桥河-横沟闸一线,南至夹江-长江北堤。517.51517.51I(X)5槐泗区槐泗河流域范围:北至TP江港流域南界,南至江淮分水岭-蜀冈脊线,西至友谊河流域,东至京杭大运河西堤。75.5槐泗河保水闸以东的平原可区,面积18.8km220槐泗河保水闸以西的丘陵区,面积56.7km220小计1133.9(1124.3)1031.7102.2备注:括号内数据为扬州市境内面积。11-表2扬州市中心城区治涝分区、治涝标准汇总表序号治涝分区排水片排水片范围排水方向及承泄区地形面Wkm2治涝标准重现期:年主城区

15、小计221.871古运河排水片沿山河南堤以南,排水入古运河、仪扬河东段的区域内部汇入古运河,再经外排站东排大运河、南排长江平原珏区105.53302京杭大运河长江等周边排水片沿山河南堤以南,京杭大运河、长江、乌塔沟-润扬河等周边区域东排大运河、南排长江、西排乌塔沟润扬河平原珏区1163430北洲区小计58.263西夹江以北排水片京杭大运河堤防以东,壁虎河-廖家沟西堤-夹江南堤-沙头河以西以北西排大运河、东排廖家沟、壁虎河,东排沙头河平原区58.2620生态科技新区小计64.074七河八岛排水片归江控制线以北区域自排入凤凰河、太平河平原坪区28.09205杭集排水片归江控制线以南,廖家沟东堤以东

16、,芒稻河西堤以西,夹江北堤以北区域西排廖家沟、东排芒稻河、南排夹江珏区35.兜20四江都区小计517.516通北高地西排水片位于邵伯镇界-丁伙套闸-丁八桥河-横沟闸一线以南,新通扬运河以北,高水河东堤以东,三阳河西堤以西的通北高地西片南排长江平原区96.020序号治涝分区排水片排水片范围排水方向及承泄区地形面积km2治涝标准重现期:年7江都区通南高沙土排水片位于芒稻河东堤以东,反坎堤以北,泰州引江河以西,新通扬运河以南区域西排芒稻河、南排长江平原区351.63208沿江坪区排水片位于芒稻河东堤以东,反坎堤以南,夹江、长江北堤以北,泰州引江河西堤以西区域南排长江珏区69.8820五槐泗区小计18

17、.89槐泗河保水闸以东排水片位于槐泗河保水闸以东的平原坪区东排京杭大运河平原埒区18.820合计880.51第四章防洪规划第15条防洪规划方案扬州市中心城区属于江河沿线型城市,通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以流域防洪工程为基础,由排洪干河、江河堤防、防洪圈沿线建筑物以及山洪防治工程组成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规划按照稳河势、固堤防、增外排”的治理思路,稳定长江和入江水道河势,达标加固防洪圈薄弱段堤防,结合新工情水情要求,拓浚整治润扬河等区域性骨干排河,清淤水库塘坝,巩固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筑牢防洪安全屏障。第16条分区防洪工程(一)主城区规划堤防总长59.83千米。乌塔沟-润扬河东堤、长江江港堤防、京杭大运河

18、西堤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沿山河南堤防洪标准50年一遇。规划加固京杭运河西堤5.95千米;扩挖润扬河7.4千米,新筑润扬河堤防,拆(扩)建润扬河闸、新建润扬河泵站;拓浚整治沿山河友谊河干支流42.5千米;加固改造六号弯道丁坝段、都灯段护岸3.1千米;定期对赵庄、丁洼、双墩等3座水库清淤和安全鉴定。(二)北洲区规划堤防总长84.26千米。京杭运河东堤、壁虎河西堤、廖家沟西堤、夹江南堤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按100年一遇水位实施长江(镇扬港、太平港)堤线调整工程;加固京杭运河堤防6.54千米和廖家沟西堤8.55千米;加固长江六可弯道广陵段、新砂滩群一号滩东侧和头桥天伏洲段护岸长3.56千米;抛护归

19、江河道唐家院、羊尾巴等坍段10千米。(三)生态科技新区规划堤防总长44.32千米。控制线以南的廖家沟东堤、夹江北堤、芒稻河东堤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控制线以北的自在t于、高家坪堤防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规划对壁虎河、新河、凤凰河、太平河、金湾河等河坡防护58.0千米;达标加固自在坪和高家吁堤防3.7千米;高水河西堤防渗处理0.1千米。(四)江都区规划堤防总长59.91千米。高水河东堤、高水河西堤(邵伯船闸运盐闸、芒稻河西堤、夹江北堤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规划加固长江嘶马弯道(红旗河口、三江营下游)护岸6.71千米,新建、加固夹江段(八港夹江大桥段)护岸7.0千米,开展丁坝改造工程。(五)槐泗

20、区规划堤防总长10.12千米。槐泗河保水闸以东堤防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规划拓浚整治槐泗河二级河道2.3千米、支流冲涧28.35千米;定期对姚湾、香巷、余桥、荷叶等4座水库清淤和安全鉴定。第17条工程建设标准及主要参数(一)堤防等级1级堤防:高水河西堤(邵伯节制闸运盐闸),高水河东堤。2级堤防:长江(润扬河立新涵段)江港堤防,京杭运河东西堤,润扬河及乌塔沟东堤,仪扬河(仪扬河闸乌塔沟口段)南北堤,沿山河南堤,归江河道堤防含壁虎河西堤、廖家沟西堤、夹江南堤、夹江(八江口三江营)北堤、芒稻河东堤,高水河西堤(运盐闸以南b3级堤防:廖家沟东堤、夹江北堤(羊尾巴八江口芒稻河西堤、金湾河闸下段西堤、太平

21、河闸下段堤防。4级以下堤防:槐泗河南北堤,控制线以北的高家土于、自在珏堤防等。(二)堤防设计水位长江:100年一遇设计水位为泗源沟闸下8.0米、瓜洲闸下7.48米、三江营6.67米。淮河入江水道:淮河下游区防洪标准的提高,主要通过增加入海水道分洪解决,50年一遇、100年一遇设计流量、水位均为行洪12000立方米每秒,邵伯湖六闸水位8.5米、高家坪(凤凰岛)水位8.48米、扬州闸水位8.0米。归江河道设计水位为万福闸下7.28米、芒稻闸下7.10米。高水河:江都站上8.5米,邵伯闸8.3米。沿山河:平山堂节点8.47米。乌塔沟(含润扬河):润扬闸上7.10米、仪扬河节点7.43米、沿山河节点7

22、.93米。槐泗河:大官桥漫水闸下9.01米、槐泗河口8.0米。(三)堤防加固标准堤顶超高:长江主江堤堤顶超高为2.0米,港堤距主江堤250米以内的堤段同主江堤,250米以外的堤顶超高为1.5米;淮河入江水道沿湖干流堤防堤顶超高为2.5米,支流堤防为1.5米。其他河道堤防堤顶超高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等要求选取。堤顶宽度:1级堤防不宜小于8米,2级堤防不宜小于6米,3级及以下堤防不宜小于3米。第五章治涝规划第18条治涝规划方案治涝工程体系由骨干排水河道、高低分隔珏堤、排水枢纽(闸涵和泵站承泄区组成。治涝工程按照排蓄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布局,通过中疏、内蓄、下泄等措施提高治涝标准,中疏”指整治骨

23、干、重要排水河道,“内蓄”指管控内部调蓄水面,下泄”指加大泵站规模,外排涝水。平原区以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土于区立足抽排,相机自排。泵站总体布局以建一级站为主,力求直排入长江、京杭大运河和淮河入江水道,新建闸站尽可能结合送水、活水布置,发挥综合效益。第19条分区治涝工程规划(一)主城区(沿山河以南)1.古运河排水片:面积105.53平方千米,治涝标准30年一遇。规划西延古潮河、新建古潮河泵站20立方米每秒,与已建的扬州闸泵站、瓜洲泵站等工程,控制古运河(新城河口节点)水位不高于5.5米。内部控制新增入古运河的抽排流量,规划泵站55座,设计流量228.6立方米每秒,其中保留现有安墩、西银沟、七里

24、沟等47座泵站,流量197.1立方米每秒;新(扩)建中心河、北排涝河等8座泵站,流量31.5立方米每秒,新增流量21.3立方米每秒。整治新城河、引潮河、赵家沟、吕桥河、二桥河、中心河、赵家沟、西银沟、东银沟、红旗河等河道,长度52.75千米。保留古运河、仪扬河及支流的高低分隔堤防89.63千米,加固赵家沟堤防0.35千米。2.京杭大运河长江等周边排水片:面积116.34平方千米,治涝标准30年一遇。规划泵站38座,设计流量273.6立方米每秒,其中保留马港、横沟河闸站等24座泵站,流量131.6立方米每秒;新(扩)建曲江、褚坝等14座泵站,流量142立方米每秒,新增流量77.0立方米每秒。拓宽

25、整治春江河、施桥支港等骨干排河5&9千米。(二)北洲区北洲区西夹江以北排水片面积58.26平方千米,治涝标准20年一遇。以抽排为主,相机自排,排水经朱家河、高家河、高罗河、沙河、迎春河、反坎河等排入壁虎河、廖家沟、京杭大运河。规划泵站21座,设计流量140立方米每秒,其中保留高家河站、朱家河站、迎春河西站等13座泵站,流量76.7立方米每秒;新扩建高罗河泵站、反坎河西站等8座泵站,流量63.3立方米每秒,新增44.3立方米每秒。运河东路以北规划延伸老古运河,整治新中沟、大汪河、沙湾河等河道9.44千米,以南疏浚整治红旗河、大众港等河道57.1千米。(三)生态科技新区1.七河八岛排水片:面积28

26、.09平方千米,治涝标准20年一遇。排水主要面向太平河、金湾河、高水河等自排,老古运河(横河)以南,金湾河、高水河包围的区域为抽排区,面向金湾河抽排。规划新建迎宾闸站,扩建迎丰站、引江闸站,流量12.0立方米每秒,新增9.6立方米每秒;整治刘家套、郭家套、老古运河等河道16.03千米。2.杭集排水片:面积35.98平方千米,治涝标准20年一遇,面向廖家沟、芒稻河、夹江抽排。以反坎河为界分框排水,高排区规划保留现有泵站5座,流量34.4立方米每秒;新建工业园泵站1座,流量6.0立方米每秒。低排区规划保留现状泵站11座,流量33.0立方米每秒。整治韩万河、韩许河、夏港河、夏庄河等河道28.3千米。

27、(四)江都区1.通北高地西排水片:面积96.0平方千米,治涝标准20年一遇。区内涝水经小涵河、老通扬运河自排入三阳河或新通扬运河。规划整治小涵河、双沟新河、恒河等河道30.4千米。2通南高沙土排水片:面积约351.63平方千米,治涝标准20年一遇。涝水面向长江、夹江及芒稻河,以自排为主,辅以抽排。规划整治砖桥河-王港河-姚港河,新建勤安河节制闸、姚港闸站和扩建九龙闸站,形成城区快速排水入江通道;整治堰口河、殷桥港,拆建河口闸(站X杨湾港闸(站)和殷桥港闸,扩大区域外排入江能力;疏(拓)浚向阳河、勤安河-仁寿河、反坎河、北箍江等高低分框河道34.5千米,加固反坎河一线南堤,拆建沿线涵闸;整治梅家

28、河、正谊河等河道43.7千米。3沿江坪区排水片:面积69.88平方千米,治涝标准20年一遇,面向芒稻河、夹江、长江抽排。规划泵站19座,设计流量154.5立方米每秒:保留太平闸站、东大站等13座泵站,流量74.5立方米每秒,扩建跃进站、界牌站等4座泵站,新建马桥闸站、老坝港闸站等6座泵站,流量80立方米每秒,新增流量56立方米每秒。疏拓浚九龙支河、夏家河等河道63.6千米。(五)槐泗区槐泗区槐泗河保水闸以东排水片面积18.8平方千米,治涝标准20年一遇。支流冲涧面向槐泗河排水,以自排为主,抽排为辅。规划沿低洼片上游新开截洪河道5条6.5千米。新(扩)建低洼片排涝泵站,规划泵站6座,设计流量7.

29、05立方米每秒,其中保留学士、老槐泗河等泵站4座,流量4.75立方米每秒;扩(新)建瓦窑8组、娄庄泵站2座,流量2.3立方米每秒,新增1.86立方米每秒。整治李庄涧等河道14.56千米。第20条工程规划主要参数(一)设计水位城区排涝最高控制水位考虑与城市管网排水的衔接,依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排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应以重力流为主的原则。城区排涝最高控制水位为地面以下0.8l0米,正常水位一般位于地面以下L5米。(二)排涝模数及排涝流城市规划范围内平原土于区面积为880.51平方千米,设计抽排总流量为913.2立方米每秒。各区计算成果见下表。表3分区排涝流量汇总表序号区片排区面积km2治涝标准自排区抽

30、排区面积km2Bm%模数.m3s.km2面积km2流量m%模数,m3s.km2-、主城区(沿山河以南片)221.8742.5229.2179.44991古运河排水片105.533030.63165.45.4074.9244.13.262京杭大运河长江等周边排水片116.343011.8463.85,39104.5254.92.44二、北洲区(西夹江以北)58.262058.26128.82.21三、生态科技新区64.0724.59117.239.4879.61七河八岛排水片28.092024.59117.24.773,5123.432杭集排水片35.982035.9867.61.88四、江都区

31、517.51447.6379269.88198.71通北高地西排水片962096185.61.932通南高沙土排水片351.6320351.63606.41.72*36.5451.233沿江坪区排水片69.882069.88153.72.20五、枕泗区保水闸以东排水片18.82015.6864.44.103.127.052.26合计880.51530.4350.11913.2备注:*为江都通南城区西片面积,该片辅以10年一遇抽排。23第六章非工程措施规划第21条防洪治涝指挥体系扬州市城市防洪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广陵、邦江、江都及市属功能区(经济开发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

32、瘦西湖风景名胜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和街道(乡镇)分指挥机构,形成市、区、街道(乡镇)三级防汛防旱指挥体系。在扬州市智慧水利综合调度系统总体框架下,通过增加沿江以及槐泗区的雨量站、加密通江支流等水文、流量监测站点,探索利用卫星遥感、雷达测雨监测系统,完善数据监测感知体系,构建数字季生平台、打造预报调度系统,实现防洪“四预”与智控调度体系建设。第22条防洪治涝预案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洪水预警等级按照扬州市水情预警发布管理办法执行,暴雨预警等级标准按气象部门规定。超标准洪水防御对策。流域洪水加强险工段和病险涵闸的巡查防守,堤防决口等事情发生,组织转移避险;区域洪水,仪邦区域按照中滞、下排”的思路治理;城

33、市内涝,加强对重点单位、地下空间、水电气等生命线工程进行重点防护。第23条防汛抢险备足抢险及救灾物资和设备,合理布局防汛物资储备点,重点关注京杭大运河港堤等重点部位。加强防汛抢险队伍的险情处置能力建设。第24条防灾减灾措施加强洪水风险图的编制与应用,分析江淮流域洪水、本地雨(洪)涝的淹没范围。结合城市开发建设,控制城市建设竖向标高,加强城市水面率控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等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第七章管理规划第25条管理体制扬州市水利局下设长江运河管理处、城市河道管理处以及扬州市水利工程建设中心,负责城市河道、涵闸站,部分流域河道沿线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市辖区(广陵、邦江、江都)及市属

34、功能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组建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的区管及以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规划调整充实现有的市级防汛抗旱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市属功能区组建专门的水利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第26条防洪工程管理依据扬州市河道管理条例,河道管理全面实行河长制,落实河道管理保护地方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C协调“三区三线”,划定城市防洪重点工程规划保留区,严格控制规划工程地点的土地使用。规划将润扬河全线西堤堤脚外60米、友谊河(沿山河至双庙河段)中心线两侧各40米、沿山河中心线北侧30米、向阳河-仁寿河-反坎河-北箍江一线河道中心线南侧3

35、0米范围划为规划保留区,以利于工程用地的前期控制和实施。城市建设不得擅自填堵原有河道沟叉、贮水湖塘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确需填堵或者废除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他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等效等量原则就近兴建替代补偿工程。工程调度管理。按确保安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优化。长江、淮河入江水道工程调度服从流域防洪管理要求。归江控制线上的万福闸、太平闸、金湾闸、芒稻闸由省防指调度;市直水利工程管理的闸站及各区管理的瓜洲闸、泗源沟闸由市防指统一调度;各区内部河道、排涝闸站由各区内部河道专管机构调度。第27条防洪规划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及

36、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按照规划批准权限实施管理。加强城市涉水项目的水工程建设规划、洪水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的审查,确保各类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不影响防洪安全。第八章综合评价第28条环境影响规划工程实施后,可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增加城市水环境容量,同时也有利于河网生态环境的改善。本规划实施后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局部的,且不利影响可采取一定措施加以减免或改善。第29条经济评价本规划工程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工程实施后,可增强扬州市城市的防洪抗灾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社会效益显著。第九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第

37、30条规划实施扬州市城市防洪规划工程静态总投资约89亿元。(一)实施原则按“轻重缓急、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安排。(二)分期实施计划防洪工程:到2025年,流域方面完成廖家沟西堤加固,启动长江扬中河段整治、归江河道重点坍段治理和入江水道横河以北段河坡防护工程,推进京杭大运河港堤加固和镇扬河段隐患段治理;区域方面启动实施润扬河拓宽和沿山河整治工程。到2035年,流域方面完成长江镇扬河段、扬中河段整治和入江水道坍段治理,加固京杭大运河、镇扬港太平港等薄弱段堤防;区域方面完成润扬河拓宽和沿山河、友谊河干支流、槐泗河支流治理。治涝工程:到2025年,完成引潮河等32条河道整治工程,开

38、展反坎河东站等11座排涝泵站的新扩建工程,启动江都通南城区西片分框排水工程。到2035年,全面完成规划的河道及闸站工程,整治河道143条422千米,新建、拆(扩)建泵站45座,中心城区治涝达到规划标准。第31条保障措施加强组织保障,成立扬州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水利、自规、住建、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合作,落实相应任务。加强资金保障,建立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切实落实地方公共财政投入。加强政策引领,健全防洪除涝统一指挥调度工作机制。强化规划引领,突出科技支撑。第十章附则第32条规划批准本规划经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审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第33条规划调整与修订本规划重点解决扬州市中心城区防洪治涝整体问题,区域、园区防洪治涝规划应遵循本规划另行编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城市发展规划,对防洪规划进行适当调整或修订,及时予以审批公布。第34条规划解释本规划由扬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