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钢退火炉辐射管在线检测方法_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38626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硅钢退火炉辐射管在线检测方法_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硅钢退火炉辐射管在线检测方法_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硅钢退火炉辐射管在线检测方法_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硅钢退火炉辐射管在线检测方法_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硅钢退火炉辐射管在线检测方法_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硅钢退火炉辐射管在线检测方法_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钢退火炉辐射管在线检测方法_征求意见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77.180CCSH96团体CISA标准TC1SAXXXXXXXX硅钢退火炉辐射管在线检测方法On-linetestmethodforradiationtubeofsiliconsteelannealingfurnace(征求意见稿)2023-X-XX发布2023-XX-XX实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rr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冶金机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2、硅钢退火炉辐射管在线检测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硅钢退火炉辐射管气密性的在线检测要求、检测程序、检测判断和检测报告等。本文件适用于硅钢卧式退火炉加热段W型或U型辐射管气密性在线检测(包括辐射管与炉壳之间焊缝气密性),其它卧式退火炉辐射管气密性在线检测亦可参照执行。本文件不适用于立式退火炉辐射管气密性在线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口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fT4844-2011纯氮、高纯氮和超纯氮GBf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

3、B/T9445-2015,ISO9712:2012,IDT)GBfT12604.7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GB/T12604.72021,ISO20484:2017,MOD)TSG23气瓶安全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f12604.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检测要求4.1检测系统4.1.1检测系统组成4.1.1.1辐射管与炉壳之间焊缝气密性在线检测系统包含氢气检漏仪及炉内氮氢混合气体气氛。4.1.1.2辐射管本体气密性在线检测系统包含氮气检漏仪、充氨装置、氮气及筑气瓶手推车。其中,充氢装置包含减压控制器、专用软管(长度约20m)、阀门、接头。4.1.2检测系统要求4.1.2.1仪器设备的性

4、能、量程及精度应满足在线检测要求,计量器具及仪器应经国家法定计量机构校准或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4.1.2.2氢气检漏仪选用便携式,氮气检漏仪选用滚轮式。4.1.2.3检测系统所用氮气纯度(体积分数)应达到99%,4.1.2.4盛装氮气的气瓶及其附件应符合TSG23的规定。4.1.2.4检测现场氮气瓶的储存、运送应符合GBZT4844-2011第6章的规定。4.1.2.5温度计允许误差为土1C.4.1.2.6大气压力计允许误差为土50Pa。TC1SAXXXX-20234.2待检退火炉辐射管要求4.2.1待检辐射管与炉壳焊缝处表面应清洁、干燥,无油、油脂等污物。42.2检测辐射管本体气密性时,

5、关闭待检辐射管烧嘴不应影响硅钢退火炉正常生产。4.3检测人员要求检测人员应按GB9445的要求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机构颁发或认可的泄漏检测等级资格证书。4.4环境条件4.4.1在线检测环境条件一般应满足:a)检测环境温度:10C40C;b)检测相对湿度:80%;c)供电电源:220V22V,频率:50Hz+0.5Hz;d)大气压力:86kPa106kPa:e)无强磁场干扰、无剧烈振动、无腐蚀性气体:f)检测场地应设置警戒区域。4.4.2在线检测环境条件宜由检测人员和客户共同确定并达成一致,由检测人员详细记录到检测报告中。5检测程序5.1焊缝气密性在线检测5.1.1检

6、测前准备5.1.1.1确定硅钢退火炉辐射管加热段炉内处于正压状态,炉内气氛为氮氢混合气体,氢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应小于5%。5.1.1.2确定检测系统正常、检测仪器电量充足。5.1.1.3确定待检焊缝的检测顺序。检测不同区域,宜按照先拐角后直边顺序;检测同一区域,应按照先下后上顺序。5.1.2检测方法5.1.2.1应按照仪器厂商操作手册,用探头电缆正确连接手持式探头和氢气检漏仪。启动氢气检漏仪并进入测试界面,此时手持式探头的传感器操作手柄指示灯呈黄色。预设漏率警戒值为1.010mbar.l/s。5.1.2.2正确挂带氢气检漏仪,注意双手扶仪器的位置,防止误碰到电源开关导致设备重启。将手持式探头的传

7、感器部位平行置于被检焊缝表面,两者之间的距离应大于Omm,且不超过6mm,探头移动速度不应超过20mms.5.1.2.3按既定检测顺序在规定的区域扫查,应保证100%覆盖待检测区域,相邻的两次扫查应保证探头覆盖区域有不小于10%的重叠。5.1.2.4应采用多次归零接近检测的方式,当测试界面漏率值达到或者超过预设漏率警戒值时,氢气检漏仪、传感器操作手柄指示灯将由黄色变成红色,氢气检漏仪发出报警声。此时将探头移开测量点至少50mm,待指示灯变黄、报警消失后,再次靠近检测点确认漏点。确定泄漏位置后,应及时标记并记录缺陷位置及漏率,必要时现场拍照。5.1.2.5应评估所有可疑重点泄漏区域,如有必要,应

8、标记并临时封堵漏孔后再继续扫查,以排除重点泄漏区域氢气飘散对周围区域的影响。5.1.2.6当检测温度超出检测最高温度要求时,应停止检测并将手持式探头远离被检焊缝表面,待传感器温度恢复后检测,可利用风扇等加快冷却。5.1.2.7检测完毕后,关闭氢气检漏仪,取下手持式探头和探头电缆,整理存放。5.2辐射管本体气密性在线检测5.21检测前准备5.2.1.2确定检测系统正常、充氮装置现场组装完成、检测仪器与电源连接。5.2.1.2确定氮气储备充足,满足在线检测用量需求。5.2.1.3确定氨气检漏仪在检测前充分静置30min以上。5.2.1.4确定硅钢退火炉辐射管加热段炉内处于正压状态。5.2.2检测方

9、法5.2.2.1通过充筑装置的减压控制器将狙气瓶接入待检辐射管的助燃空气管道,此时氨气瓶和充筑装置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5.2.2.2关闭待检辐射管烧嘴。5.2.2.3采用盲板封堵待检辐射管的废气出口,盲板可采用镀锌薄钢板制作,厚度范围为0.5mm2mm,外形尺寸见图1。封堵步骤如下:a)拆除废气出口法兰的部分螺栓,其余螺栓略微松解,以便盲板塞入;b)塞入盲板,将盲板缺口定位于未拆除的螺栓,微调直板使其外缘与废气出口法兰外缘-致:c)重新安装拆除的部分螺栓,并将法兰的全部螺栓紧固。标引序号说明:D一一废气出口管道上法兰直径;1.-一盲板定位圆孤中心与法兰中心之间的距离:d法兰螺栓孔分布圆直径;4

10、一一法兰螺栓孔直径.图1盲板外形尺寸示意图5.2.2.4应按照仪器厂商操作手册,将氮检漏仪及配套的助抽泵、软管、吸枪、电缆等组装并开机、调试。5.2.2.5根据炉内气流方向和待检辐射管位置选取硅钢退火炉取样孔,取样孔应位于辐射管的下风向。5.2.2.6通过气体过滤器将氢气检漏仪的吸枪与取样孔连接,连接处采用胶带密封,此时取样孔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5.2.2.7开肩待检辐射管烧嘴控制器,将辐射管调节为吹扫模式。打开氮气瓶和充氮装置阀门,将氨气注入助燃空气管道,由于废气出口被封堵,持续注入约Imin2min后,辐射管本体内部将转变为正压状态。5.2.2.8启动氨气捡漏仪并进入测试界面,预设漏率警戒

11、值为1.0107mbar.lso开机运行预热20min以上,可测得环境空气中氮气漏率值小于1.010smbar.lSo5.2.2.9打开助抽泵开关和取样孔阀门,取样气体经气体过滤器被吸枪吸入助抽泵后,通过氮气检漏仪进气口抽入仪器内部进行分析。观察氮检漏仪显示的漏率值数据变化,当测得炉内气氛氮气漏率发生量级变化至LoXl(Tmbar.ls及以上时,记录数据的最大值。当漏率值达到或者超过预设的警戒值时,氮气检漏仪发出报警信号。被检辐射管本体为严.重泄漏、一般泄漏时,应及时标记并记录漏率,必要时现场拍照。5.2.2.10关闭氮气瓶和充氮装置阀门。通过充氮装置断开氢气瓶与已检辐射管的助燃空气管道的连接

12、。5.2.2.11重复5.2.2.15.2.2.10步骤,直至待检辐射管全部检测完毕。5.2.2.12检测完毕后,关闭氨气检漏仪并及时封闭氮检漏仪的进气口,取下吸枪、软管、助抽泵、电源线等,整理存放。6检测判断6.1焊缝气密性在线检测焊缝漏点的泄漏级别判断如下:a)严重泄漏,红色:漏率ZLOXlOmbar.ls,检漏仪报警;b)一般泄漏,黄色:1.0X10mbar.lsW漏率1.0X10Tmbar.ls,检漏仪报警;c)合格,绿色:漏率1.0X10mbar.ls62辐射管本体气密性在线检测辐射管本体的泄漏级别判断如下:a)严重泄漏,红色:漏率21.0X10mbar.l/s,检漏仪报警;b)-般泄漏,黄色:1.0X10*mbarJ/sW漏率1.0XiOYmbar.ls,检漏仪报警;c)合格,绿色:1.0X10mbar.l/sW漏率1.0X10mbar.l/s。7检测报告7.1检测记录现场检测时,应按照检测程序的要求记录相关信息.。7.2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检测日期和地点:b)被检测设备名称、测点编号:c)检测系统信息(检漏仪型号、灵敏度、示踪气体种类、浓度/压力):d)检测条件(压力、温度等):e)检测记录(检测数据、照片):f)检测结论(泄漏级别);g)操作者姓名及相关信息.7.3资料保存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应归档保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保存期限不应低于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