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体系及调查报告撰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体系及调查报告撰写.ppt(19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体系及暴发调查报告撰写,简单介绍,“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解读卫生部监督局事故督察处 史根生“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解读及主要内容卫生部监督局事故督察处 史根生卫生应急中心公共健康危害事件应对办公室 高永军,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工作规范,重点内容解读共5章,23条第一章 总则,共3条(1-3)第二章 调查机构管理,共4条(4-7)第三章 调查程序和内容,共10条(6-17)第四章 调查结论和报告,共3条(18-20)第五章 附则,共3条(21-23),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工作规范,重点内容解读总则部分关于规范的适用范围(第二条)解读:虽然食品安全法将
2、食品污染纳入了食品安全事故定义的范围,考虑到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适用性,本规范适用范围是发生或可能发生健康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也就是说,如果尚未接到报告有健康损害的食品污染事故不应纳入本规范适用范围无需启动流调工作。,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工作规范,重点内容解读总则部分关于规范的适用范围(第二条)解读:本规范中“可能发生健康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应理解为:卫生行政部门已接到有健康损害的食品污染事故报告。对于尚未接到报告有健康损害的食品污染事故,绝不意味没有“可能发生健康损害”,如“地沟油”、罗丹明B。如何监管?强化生产经营过程监管,完善法制,依法严惩。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食品
3、安全事故流行病学工作规范,重点内容解读调查机构管理部分关于调查机构和调查员解读:关于调查机构,虽然依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地方政府确定的其他承担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机构也可以承担调查任务,调查工作的依据仍然应当是本规范的规定。,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工作规范,重点内容解读调查机构管理部分关于调查机构和调查员解读:为此,规范规定了各级调查机构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调查员,这就要求各级调查机构都要在规范正式施行时做好调查员聘任工作。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员制度是规范确立的一项新制度,尚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工作规范,重点内容解读调查程序和内容部分第八条 明确
4、规定了启动调查的程序依据,即调查机构接到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通知后,应当迅速启动调查工作。解读:接到通知在先,启动调查在后通知应该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通知,有排他性接到其他监管部门协助流调的请求,应报告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工作规范,重点内容解读调查结论与报告部分作出事故调查结论有关要求和依据(第十八条)调查组应当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危害因素调查和实验室检验三方面结果,依据相关诊断原则,作出事故调查结论。解读:上述相关诊断原则,是指国家以往制定的相关标 准和技术规范,如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94)、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
5、则(WS/T 861996)等。,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工作规范,重点内容解读调查结论与报告部分有关个体病例与事故相关性评定的原则规定:对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人,调查组应当结合其诊疗资料、个案调查表和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作出是否与事故相关的判定。(第十九条),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编制目的,使事故调查处理有科学依据采取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进行事故责任调查提高四个方面能力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信息利用效率原因确证溯源追踪完善事故调查处理机制,指南主要内容,导言调查准备工作要求现场流行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验资料分析和调查结论附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导言部分 解读注意
6、指南中几个用语的含义:调查机构=控制机构及相关机构事故=食品安全事故事故调查=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卫生行政部门”指卫生行政部门或政府确立的承担组织查处事故的部门,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调查准备部分 解读为突出组织领导在事故调查中的作用,指南从4个方面做出了规定。机构及人员物质储备和技术准备联络沟通机制信息发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工作要求部分规定了事故调查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要求。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有序、协调配合科学循证、效率优先,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工作要求部分 解读3.1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从3个方面做出了规定。(不全是“各扫门前雪”)3.1.
7、1分级管辖3.1.2调查启动3.1.3多辖区联合调查,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工作要求部分 解读3.1.1 分级管辖规定了事故级别决定管辖权。各级调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分级负责和属地管理规定承担事故调查任务。一般管辖分工为,县级调查机构负责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市级调查机构负责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省级调查机构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国家级调查机构负责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事故分级和管辖权限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响应标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工作要求部分3.1.2 调查启动规定
8、了调查机构调查启动的相关要求。调查调查机构接到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事故调查的通知后,应当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选派一定数量的调查员组成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组,启动正式的现场事故调查工作。调查组应当由3名以上调查员组成,并指定1名负责人。调查员与所调查的食品安全事故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工作要求部分 解读3.1.3 多辖区联合调查规定了联合调查的相关要求。调查机构在事故调查中发现事故涉及范围跨辖区的,应及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请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牵头机构开展多辖区调查。相关辖区调查机构应根据牵头调查机构的要求做
9、好本辖区事故调查工作。,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工作要求部分 解读3.1.3 多辖区联合调查规定了联合调查的相关要求。调查机构发现以下情况,应提出多辖区联合调查建议:(1)可疑进食场所与发病场所不在同一辖区的。如旅行团在旅游景点就餐,返回居住地后发病;(2)病例分布范围超出本辖区的。例如某次大型聚餐后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可能分布于不同辖区;(3)其他需要联合调查的情况。,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工作要求部分 解读3.3科学循证、效率优先边调查边分析边调查边控制边调查边报告,边调查边报告(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现病人人数有变化,或分类(指疑似、可能、确诊)有变化的
10、发现需要多辖区联合调查的发现致病因子可能存在人-人传播、水体污染因素、职业接触、投毒、超出管辖范围等需要移交情况的有证据认为需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的发现可疑食品或原料来自外辖区或流出本辖区的调查工作遇到困难和阻挠,不能正常开展调查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阶段性调查结果的其他需要及时报告的事宜,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进行个案调查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食品卫生学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验分析和调查结论控制措施,提出假设,附 件,附录1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流程图附录2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物资准备清单附录3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参考表格,附 件
11、,附录3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参考表格附表3-1 食品安全事故病例访谈提纲附表3-2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临床信息一览表附表3-3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食品暴露信息一览表附表3-4 聚餐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附表3-5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附表3-6 社区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附表3-7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采样记录表附表3-8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整理表附表3-9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纲,附 件,附录4 食品安全事故标本和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要求附录5 食品安全事故常见致病因子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及生物标本采集要求附录6 描述性流行病学
12、分析中流行曲线的应用附录7 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几个概念食品安全法,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1.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 2.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3.食源性疾病监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
13、中毒)信息报告4.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实验室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调查特定病原菌散发感染病例配对病例对照调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内容,从实验室到现场!,31,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对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估,确定公共卫生重点,评价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确定食源性致病菌在食物链中的相关食品,发现预防食品污染的关键环节,确定食品安全新问题和科研需求,从而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助于快速探明疾病暴发并作出反应。食源性疾病监测也是风险评估最主要的信息源,监控数据对于进行风险评估和最终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和实施风
14、险通报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FAO/WHO 2004,食源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三种形式(1)明显的暴发(常具有急性健康损害、病例呈时空聚集、同源或点源暴露引起等特点);(2)聚集性不太明显的发病(病例常呈现时空广泛分布、新的或“非特异”临床表现等特点,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的食源性危害所致疾病,无法事先预测其所致危害的临床表现,可以归为此类);(3)长期或潜隐性损害。,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的改变,2007年美国多个州发生田纳西沙门菌暴发事件,A州:2006年10月向美国PulseNet系统(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分子分型网络)提交了两例田纳西沙门菌,但没有病例发病日期、住院情况或症状等其
15、他信息B州在2006年10月26日-12月31日共报告了5例田纳西沙门菌病例。7个患者中有6个(35%)住院治疗。,问 题?,如果你是A州的流行病学人员,你会认为在一个月内出现2例病例会是沙门菌病暴发吗?如果你是B州的流行病学家,你会认为在两个月内出现5例病例会是沙门菌暴发吗?,A州2例有共同暴露吗?B州5例有共同暴露吗?A州与B州病例间有联系、有暴露共同的食品吗?,新时期食品安全事故特点,早期隐匿性较强:隐匿性、散发性常常突破地域限制无明显聚集性,难早期预警,局部暴发,分散的暴发-跨区域、跨时间,食源性暴发事件的识别,38,点源暴发的识别-显性的、点源暴发可以通过常规的公共卫生监测来实现跨地
16、区、跨时间的暴发只有通过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才能发现-实验室确诊病例以及菌株亚型分型的及时上报,快速识别暴发,PFGE 谱型,CDC的国家数据库,公共卫生实验室,PFGE PulseNet网络,PulseNet从地方到国家的电子数据传输,向相关人员发出警报,PulseNet网络,基于实验室的监测系统,公共卫生参比实验室及时PFGE,上传图谱给中央数据库,中央数据库及时比对实验室与流病人员及时沟通,公共卫生实验室进行分型发现病例聚集性公共卫生实验室必须与流行病学家分享分型结果流行病学通过调查聚集性病例发现暴发,临床实验室,临床实验室,临床实验室,临床实验室,及时分离菌株,PulseNet的数据分析
17、聚集性病例搜索,PulseNet 团队搜索相似的PFGE谱型的菌株当发现一群聚集性病例时,上报给流行病学家流行病学家决定是否开展流调,同一个谱型(簇,Cluster)的聚集病例,PulseNet 的作用,43,用PFGE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的聚集.协助流行病学家:区分暴发相关病例和其它散发病例.快速确定暴发及其来源.对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提供实时的分子水平监测.,美国聚集性病例的报告来源,2008,大部分的聚集病例是由PulseNet发现的,医疗部门,实验室,其他,州,什么是PulseNet 中的聚集与暴发?,指一组PFGE图谱相似率高的菌株,其患者可能存在聚集性,只有在病例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18、的时候,于是,此次聚集被定义为一次暴发,PulseNet识别暴发的基础,实验室确诊病例以及菌株亚型分型的及时上报,快速确认暴发基线水平血清型基线PFGE谱型基线,肠炎沙门菌JEGX01.GD0006 谱型基线,肠炎沙门菌基线情况,肠炎沙门菌(JEGX01.0004)暴发曲线,49,食品溯源制度,50,食品溯源制度,51,中国:政府鼓励,全行业食品溯源体系尚未建立,分散的溯源体系,患者生病多天后,其菌株PFGE类型才上传到PulseNet系统由于时间延迟以及缺乏所需报告,疫情爆发早期可能被掩盖。,PulseNet系统存在的缺点,我国/我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现状,被动报告系统为主实际发生情况“家底不清
19、”试点工作显示目前的数据仅为“冰山一角”-2010年72011.6月监测地区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3.0,27.7的病例报告可疑病因是受污染的食物。-2010年710月监测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食源性感染发病率分别为60.4/10万、6.0/10万、3.0/10万。目前已着手建立我国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PulseNet和FoodNet的合体),浙江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点分布,症状监测,病原体监测,省级数据库,哨点医院医院病例信息,生物样本,各级疾控机构、临检实验室病原体分离、鉴定,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实验室检验结果上报,分子分型结果上传、比对,省级疾控机构病原体分子分型(PF
20、GE),暴发识别,流行病学调查,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与病因性食品的关联性分析发现隐患,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的采集与上报,(病因)食品、环境、病例等样本,技术路线(当前),关联性分析,预警,溯源,食品流通,食品加工,食品原料,56,病人,症状监测,可疑病因食品,实验室检验,鼠伤寒沙门菌,病因食品,确认,同源性比对-分子分型,实验室检验,鼠伤寒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暴发识别,信息汇总、分析、判断,确定污染源、产品种类等,通报信息,发布预警,召回产品,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等,加工,原料,种植,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体系的作用,工作流程与关系,医院院长:宣传动员、组织实施临床医生:开单、报卡防保科医生:报卡检验科:标
21、本检测,省CDC营卫所:收集并分析信息,通知监测点开展流调微生物检验所:菌株分型、鉴定,监测点CDC食品安全相关科室: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现场流调实验室:分离并上送菌株,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体系,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畴的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基本原则,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有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
22、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符合以上条件,但未达到一般事件,即为未分级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对全省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特别重大食物中毒;或食物中毒波及跨省际的,影响重大。仅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指导意见(试行)中有明确规定,食物中毒事件分级释义,食物中
23、毒事件分级释义:,(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指导意见(试行)则明确写了“100人及以上”释义:一次食物中毒是指具有相同暴露史的,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和亚急性食源性疾病,以下同。,食物中毒事件分级释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释义、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指导意见(试行):一次
24、食物中毒100人以下并出现死亡病例或一次食物中毒100人及以上未出现死亡病例。,食物中毒事件分级释义,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释义、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指导意见(试行):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现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100人,未出现死亡病例。,未分级(未达到以上各级报告标准,但达到以下标准的)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出自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
25、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食物中毒事件分级释义,未分级(未达到以上各级报告标准,但达到以下标准的)发生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且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的;发生在学校、幼儿园一次中毒3人及以上的;涉外(含港澳台人士)15人及以上的。出自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指导意见(试行),食物中毒事件分级释义,可疑投毒初步认定公共卫生事件为可疑投毒的,应立即报告同级公安部门。,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一)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
26、作计划等。,报告内容,2、进程报告及时对初次报告(包括网络直报)进行补充和修正,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的因素,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原则上在初次报告后24小时-48小时进行进程报告,重大事件每日进行进程报告。,报告内容,(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1、初次报告在获得信息对事件核实后2小时内,以电话、传真形式报告,主要内容为: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暴露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报告内容,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
27、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原则上在初次报告后一个月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报告内容,在国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网报系统中的报告,相关背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建立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平台中涵盖了食物中毒的报告模块。该模块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包括发病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的事件,以及部分特殊场所、特殊时期发病5人及以上的事件;对未达到报告标准或无定级标准的情况以及食源性慢性健康损害事件等未做要求。虽然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28、的食物中毒案件中有大量30例以下的中毒事件,但并未将所有实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上报。为了全面掌握我国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时调整食品安全监管措施,从2010年始,国家开始建立以搜集信息和数据为目的的全国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网络。,相关背景,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是在部分省(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食物中毒报告网络的基础上,对监测目的、报告主体、监测范围上进行拓展与完善。形成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以搜集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信息为目的的疾病报告体系,为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在各级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食源性疾病(包
29、括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工作后,按照既定的格式填报报告表,实现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和县(区)四级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网络直报;同时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中,已明确认定的食源性健康事件纳入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背景-正式启动时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关于正式启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报告的通知”食评委秘【2010】11号:2010年10与月1日0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一、目的 1.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现有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框架。2.加强和调整现有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聚集性发病的报告标准。3.建
30、立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暴发事件上报长效机制。该报告系统仅以搜集我国/我省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信息为目的,与行政处罚、卫生部门绩效考核等指标无关。,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二、报告范围在我省全面铺开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建立起省、地市、县(区)三级报告体系,各级疾控中心要按照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的报告要求上报本区域内所有级别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三、报告流程 1.医疗机构等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个案或事件,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2.当地卫生行政部
31、门在组织完成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完毕后1周内,由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录国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数据采集平台完成事件的报告。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工作任务实际分工情况,在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信息数据获得方面协调疾控机构和卫生监督等机构进行网络实时报告。(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畴的的事件同时在突发网上进行报告。,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四、职责分工省级CDC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1.参加上级培训;2.负责本省报告系统的管理;3.组织对本省地市级CDC人员进行培训;4.开展督导;5.在对辖区直管单位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
32、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完毕后的1周内,进行信息的汇总并网络上报。,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四、职责分工地市级CDC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1.参加上级培训;2.负责对本辖区内信息报告的管理;3.组织对本辖区内CDC人员进行培训;4.开展督导;5.在对辖区直管单位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完毕后的1周内,进行信息的汇总并网络上报。,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四、职责分工县区级CDC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1.参加上级培训;2.在对辖区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完毕后的1周内,进行信息的汇总并网络上报。,对有关信息报告的补充说明(1)水引起
33、的是否上报?矿泉水、桶装水(如诺如病毒)引起的应上报!(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是否上报?如果调查结论显示该起事件明确是由食物引起的,也应上报!(3)哪些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要报告?接报后经过调查处置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均应上报!,一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报告接受者是谁?该不该报告由谁决定?事件定性?食源性感染?原因不明:不排除/可能是食物?规模大小:调整病例定义,17:04:12,ZJCDC,90,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报告撰写,调查报告,广义的调查报告分为初步调查报告、进程报告和调查报告三类。调查报告:指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发病者潜伏期和临床表现、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样品检验等结果
34、,正确反映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及其规律,客观地反映社会卫生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典型经验的一类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般分为业务报告和行政报告两类,前者作为纯学术性的调查报告,用于业务总结存档、实施行政处罚等;而后者则简化专业性的内容,增加预防和控制措施、建议等内容,用于相对宏观的行政管理。,调查报告的内涵和作用,内涵事件调查处置的产出调查结果运用的媒体载体潜在的法律依据重要的历史档案作用预防控制参谋建议信息发布交流共享档案证据,综合反映调查能力、调查思路分析水平、文字功底,负责任承担责任,调查报告的特点,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社会性典型性针对性真实性一事一文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但不绝对根据事件特点、调查
35、内容、使用对象、使用目的等而定,总 的 原 则,观点明确 是否食源性疾病事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等等。结论要科学严谨每一个阶段性结论要有充分数据分析和事实 逐步形成阶段性结论,最后形成总结论少用“可能是”、“较多”,但可用“不排除”。逻辑性强、层次清晰。体现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报告的特点不同传染病疫情调查报告不同医学论文不同鉴定书和裁决书,初步报告,初步调查报告一般系事发当日紧急向上级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部门进行书面汇报的一类调查报告。对于30人以上发病或1人死亡的、涉外的和发生在学校的、全国性或地区性重要活动期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必须撰写初步调查报告。题目:可以笼统。如“关于XX公司部分员工腹痛
36、腹泻事件的初步调查报告”格式要素:题目、前言、正文内容、落款、日期内容说明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及事件的诊断或特征进行扼要的描述,简要分析对事件性质、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的判断等;简要介绍已经掌握的事件相关特征资料,如病例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简要分析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如疫情可能的走向;初步分析事件的可能原因(可疑因素);简要介绍拟采取的措施或开展的工作等。特点:快和简要,进程报告,不是初始报告的内容在复述;新的进展或发现格式要素:题目、前言、内容、落款、日期题目:XX事件进程报告内容:新增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新报告的实验室结果新落实的控制措施病人发生及治疗转归动态情况频率:据需要写,重大食源性
37、疾病事件则每天写。特点:突出新、快,调查报告,业务报告,行政报告,格式与要素,标题背景基本情况调查过程(调查目的;调查方法:病例定义、病例搜索、病例对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标本采集及检测、现场卫生学调查)调查结果(描述性流行病学、病因假设、验证假设、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调查结论调查建议(致谢文献)附件。,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的一般步骤,一、现场初步评估二、制定病例定义三、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四、描述疾病及分布特征五、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六、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七、食品环境卫生学调查八、标本的采集及检测,一、标 题,要求:简短鲜明,一目了然直接而概括地表达报告的性质和内容;词语要简
38、洁和确切。一般采用单行式由“调查单位名称事由文种,如“中学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报告”。常见问题过于简单:一起食物中毒报告过于繁琐:“关于标仔烧腊店出售不卫生的烧鸭导致广州氮肥厂64人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含糊不清:“关于某单位食物中毒的报告”,二、背 景,背景是说明事由或简明扼要地概述全文或表明全文主旨。两种表达:概述全文:一般用来介绍肇事的单位、中毒时间、原因食物、中毒原因、致病物质及中毒人数等。如“3月12日,某 单位XX人于3月11日晚在酒楼聚餐后出现呕吐、腹泻消化道感染症状,经过调查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是一起由于生熟交叉污染引起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目前病人全部治愈无死亡。
39、现将有关情况调查如下:”说明事由: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发现、响应经过,以时间节点为主。“12月18日XX分,我中心接到 医院报告,称 单位有多名员工出现腹泻腹痛症状,接到报告后,我中心立即向卫生局汇报,并排遣专业人员前往调查处理,于XX时间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三、基本情况,主要是与事件发生有关的背景概况介绍1.学校地址、规模、班级、宿舍、水源、食堂、小卖部、环境、学生教师数量、住校生、通校生等。2.企业(单位)地址、员工、食堂、水源、环境、厂房或车间或单位工作楼房分布等。3.酒店地址、规模、级别、婚宴或会议或举办某活动的基本情况等。4.旅游团队该旅游团队组织
40、、组成、行程、食宿安排情况等。5.流通食品引起流通数量、去向、生产企业情况、食品基本情况等。,四、调查过程,(一)目的开展调查时需要达到的目标,目的描述要简明扼要、有逻辑性 例如:核实事件,查明原因,为行政部门提供依据等。要根据具体事件阐述针对性的目的!,四、调查过程,(二)调查方法1.病例定义病例定义应当简洁,具有可操作性,可随调查进展进行调整。病例定义可包括以下内容:(1)时间:限定事故时间范围;(2)地区:限定事故地区范围;(3)人群:限定事故人群范围;(4)症状和体征;(5)临床辅助检查阳性结果;(6)特异性药物治疗有效;(7)致病因子检验阳性结果。,考虑到临床辅助检查阳性结果:(1)
41、发病者定义(纳入标准)25日在A酒店进食晚餐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a.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指标低于正常值下限的70%;b.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指标低于正常值下限,且有抽搐、意识模糊、昏迷、手舌发麻、瞳孔缩小或放大等临床表现中的一项者;c.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指标低于正常值下限,且有头昏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渴、出汗、畏寒、腹痛、腹泻等临床表现中的三项者。(2)非发病者定义(排除标准)不符合发病者定义者。通过病例定义的确定,排除了5位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指标完全正常、仅有主观症状的精神诱导型的自述发病者。,107,访视5-10例病例了解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人口学资料发病信息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就诊
42、及治疗情况检测情况暴露信息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类似病例?发病前饮食史你认为自己得病的原因是什么?你认识的人中是否也有人得了相同或类似的疾病?你与他们有无进食相同餐次或进食相同食物?进食可疑餐次/可疑食物的时间,访谈提纲可参见“指南”,四、调查过程,1.病例定义主要有3种:1)制定一个病例定义例如:10月17日20日,A市某中学所有在校学生、教职员工中,出现腹泻3次/天,伴有恶心、呕吐、发热(37.5)、腹痛、腹胀等症状之一者。2)制定最初和最终病例定义例如:(1)最初病例定义参加本次会议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a.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和体征,腹泻3次/24小时,且大便性状发生改变者。b.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43、和体征,腹泻1-2次/24小时,大便性状发生改变,且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者。(2)本次中毒最终病例定义(纳入标准)符合以上条件,且在A宾馆进食10月10日早餐后48小时内发病的人员。(3)本次中毒非病例定义(排除标准)不符合最初或最终病例定义者。,四、调查过程,2)制定疑似、可能和确诊病例定义a.疑似病例有少数或非典型的临床表现,敏感性高敏感性高,多用于调查初始阶段,描述疫情分布特征例如:月日以来,学校师生中出现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症状之一者。b.可能病例 有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无实验室阳性结果 例如:月日以来,学校师生中出现腹泻3次/天,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之一者。c.确诊病例 疑似或可
44、能病例+实验室阳性结果,特异性高 例如:符合疑似病例或可能病例,且病原学检查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者。可能或确诊病例多用于分析流行病学研究,四、调查过程,因此 确定食物中毒病例定义应大致遵循如下一些考虑:(1)要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潜伏期和临床表现、现场卫生学调查情况和实验室检验结果。(2)要以客观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验指标为主,但要考虑实际情况。(3)要注意精神诱导因素和伪装“发病者”,不能轻信主观症状,及时予以排除。(4)对中毒或感染餐次不明或肇事单位不明的食物中毒事件,要确定最初病例定义和最终病例定义,在肯定无连续感染的前提下,排除确实未在最终确定的中毒或感染餐次或肇事单位进食的发病者。(5
45、)要事先考虑、科学解释可能出现不符合工作假设和最终病例定义的发病者情况。,四、调查过程,2.病例搜索例如:制定统一的病例搜索一览表,查看学校医务室门诊日志,在人民医院、医院及所有班级开展病例搜索。3.回顾性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例如:随机选择4个班级,以班内符合可能病例定义者作为病例组,完全无任何临床症状的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分析,运用SPSS16.0软件计算OR值和卡方值。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食物食用情况、饮用水情况等。4.标本采集及检测例如: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食堂厨师肛拭子、食堂留样食品、厨房加工环节样品、自来水、饮水机水样及副食品商店食品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致泻性大肠
46、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等(还需交代样本的运送方法、采用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5.现场卫生学调查例如:通过访谈、查阅记录、现场勘察等方法,了解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可疑食物的加工过程和食用方法,并对销售食品的来源进行溯源。,病例搜索(病例一览表参考“指南”),为查明疫情波及范围及人群,主动搜索病例不同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的方法不同,病例一览表:电子版,2011年淡菜中毒事件,115,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的方式,调查方式自填式面访: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调查调查要求使用统一问卷采取相同调查方式保证调查问卷的质量不同类型个案调查表参考“指南”,如一次聚餐(饭店)、学校集体
47、单位等,五、调查结果,(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1.1病例数量、潜伏期(最短、最长、平均/中位)1.2病例临床体征、住院转归、检验结果,Excel计算中位数,某食物中毒病例的临床表现 提示?,六、调查结果,1.3三间分布(1)时间分布一起暴发事件的时间过程通常可用直方图来表示,直方图的y轴为病例数,x轴为发病时间。这种图形称为流行曲线。根据具体情况,流行曲线图可以分割(如按不同日期、地点)。时间间隔相等,1/2平均潜伏期,一般为1/3至1/8平均潜伏期。X轴首例和末例前后留空白(一般1-2个平均潜伏期)。标记重要的信息:聚餐、维修管道、暴雨、调查时间、采取的控制措施等。,制作
48、流行曲线方法,1.用Epiinfo试试哪个时间间隔比较合适(推荐!)点击analyze data点击read(import)data formats下拉选择excel5 data source选择保存在电脑中含有数据的excel(数据格式为excel中可进行选择的那些时间格式,如2011-10-31 17:00:00或2011-10-31 5:00 PM)worksheets选择有发病时间的那个 sheet 点击ok 点击ok 点击graph graph type选择histogram main variable选择表示发病时间的那个变量 display format选择直方图相应的时间显示格
49、式 interval选择横坐标上的间隔大小及以什么时间为间隔,如以小时为间隔等点击ok即可.2.亦可通过excel进行直方图制作,在excel中较快速进行不同时间段内发病人数汇总的一个方法,在excel2007版中打开有病例信息的excel,点击“插入”,点击“数据透视表”,在创建数据透视表显示栏中选择需要分析的数据区域(如选择姓名、发病日期、发病具体时间等,可按shift健分别进行选择。或者不用挑选,因为到这一步后已经默认对原始数据全部进行选择了),选择“新工作表”,然后点击“确定”,点击左上角的“选项”,出现“数据透视表选项”栏,点击“显示”,选择“经典数据透视表布局”,选择“升序”,点击
50、“确定”,最后在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中选择“发病日期”、“发病具体时间”和“姓名”(在姓名处点击右健,选择“添加到值”),就出现了按日期、时间进行分布汇总的发病人数了!,快速上升,快速下降,点源A point source pattern results from a single brief exposure,高峰持续时间短暂,首末例间隔时间较短(首末例间隔时间1.5倍的平均潜伏期或最长潜伏期),可疑暴露时间,点源模式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如病原已知,可根据疾病的潜伏期推测可疑暴露时间,点源模式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如病原未知可采用WHO推荐方法估计可疑餐次,资料来源:WHO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和控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