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解读.ppt(6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13年版),解读1 手术是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唯一手段,与其他肿瘤出现肝转移已属于晚期不同,肝转移可能在结直肠癌初诊时就发生,或仅现于肝脏,对可以手术切除的患者,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成了首选的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指南中指出,手术治疗目前仍是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方法,故符合条件的患者均应在适当的时候接受手术治疗。,解读2 切除标准有了显著变化,以前认为的肝转移灶手术标准是:转移灶少于3个,而且保证切缘要有1cm以上;不伴有其他脏器的转移。指南指出:“是否适合手术切除的标准一直在演变.新近发表的文献已经对以往一些相对或绝对的手术禁忌证提出了挑战
2、,如:切缘不足1cm,肝门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等。可手术切除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肺.腹腔等)已不再认为是手术绝对禁忌症”。,解读3 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对于肝转移灶可切除患者,是否应该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再接受手术,指南的回答是:新辅助化疗结合术后化疗,可以改善接受治愈性手术患者的预后。对于初诊时肝转移灶不可切除者,指南指出规范的新辅助治疗可使10%-30%患者化疗后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且其5年生存率与肝转移灶一期手术切除者相似。,解读四:同时切除肝转移灶和原发灶是安全的,对于肝转移灶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选择期手术切除肝转移灶还是分期手术,存在争议。美国的治疗指南提出:若可
3、以完整切除肝转移灶且切缘1cm,切口适应肝切除,肝切除量50%,则建议行期手术。也有研究显示期切除肝转移灶和原发灶,手术死亡率可能高于分阶段手术。,解读四:同时切除肝转移灶和原发灶是安全的,本指南建议:肝转移灶期同步切除患者的年龄应小于70岁,且应由有经验的肝脏外科医生谨慎选择,能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的同一手术切口或适当延长后的切口内完成肝转移灶切除,也是选择期同步切除的依据之一,但在两切口内(如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期同步切除并非不允许,只是应更为慎重。,概述,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
4、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有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有15%25%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概述,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灶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0。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0%。研究表明,有一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切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变为可切除病灶,概述,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受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资助,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5、、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自2008年起联合编写了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3年4月,进一步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研究进展,再次修订了本指南,第一部分 诊疗指南(目录),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随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结直肠癌确诊时肝转移的诊断常规;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的随访;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完全切除术后的随访;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相关基因检测。,第一部分 诊疗指南(目录),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防: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结直肠癌确诊时无肝转移的新辅助治疗;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术中门静脉化疗和腹腔化疗;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辅助治
6、疗。三、多学科团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中的作用;,第一部分 诊疗指南(目录),四、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手术治疗;肝转移灶手术方式的选择;肝转移灶切除术后复发和肝外转移灶的切除。,第一部分 诊疗指南(目录),五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及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肝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六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治疗策略;治疗方法:1.全身化疗和肝动脉灌注化疗;2.分子靶向治疗;3.消融治疗;4.放射治疗;5.其他治疗方法。,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随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同时性肝转移(s
7、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指结直肠癌确诊时发现的、或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后6个月内发生的肝转移;异时性肝转移(metachronousliver metastases):指结直肠癌根治术6个月后发生的肝转移。,结直肠癌确诊时肝转移的诊断常规,对已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除血清CEA和CA19-9检查以及病理分期评估外,应常规进行肝脏超声和(或)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有无肝转移的发生,对于怀疑肝转移的患者可加行血清AFP和肝脏MRI检查。PET-CT检查不作为常规推荐,可在病情需要时酌情应用。肝转移灶的经皮针刺活检仅限于病情需要时应用。结直肠癌手术中必须常规
8、探查肝脏以进一步排除肝转移的可能对可疑的肝脏结节可考虑术中活检。,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的随访,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应对患者密切随访,了解有无肝转移的发生每36个月进行1次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持续2年,以后每6个月1次直至满5年每36个月检测1次CEA和CA19-9等适当的肿瘤标记物,持续2年,以后每6个月1次直至满5年。II期和III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胸腹和盆腔增强CT扫,共35年。怀疑肝转移的患者应加行MRI检查,PET-CT扫描不作常规推荐,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的随访,术后1年内应进行电子结肠镜的检查,若发现异常,需在1年内复查,未见异常则术后第3年复查,以后
9、每5年1次。如果患者发病年龄小于50岁,则应适当增加电子结肠镜的检查频度。对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因梗阻等原因无法行全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应在术后36个月内完成首次电子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完全切除术后的随访,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完全切除术后,对患者应进行密切的随访,了解有无肝转移复发根据术前肿瘤标记物的升高情况,建议术后每3个月随访血清CEA和CA19-9等肿瘤标记物2年,以后35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术后每36个月进行1次胸、腹和盆腔增强CT扫描2年,以后每612个月进行1次,共5年。不推荐常规PET-CT扫描其他随访内容和频次参照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的随访进行,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相关基
10、因检测,KRAS检测:推荐在所有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中进行KRAS第2外显子12和13密码子的检测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KRAS基因状态大多无差别。BRAF检测:建议在KRAS基因野生型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进行检测,作为预后的预测指标。UGT1A1检测:UGT1A1是伊立替康的药物代谢酶,其基因的多样性会显著影响该酶的活性非野生型的UGT1A1患者接受伊立替康化疗,可能会增加III度以上骨髓抑制以及腹泻的风险,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防,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术是迄今为止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治愈方法,也是预防肝转移发生的重要环节结肠癌根治性手术范围应包括肿瘤全部及其两端足够肠段、周围可能被
11、浸润的组织和器官以及相关系膜、主要供应血管和淋巴引流区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范围应包括肿瘤全部及其两端足够肠段、周围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和器官以及相关的肠系膜和淋巴结直肠中下段的肿瘤应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术中发现存在切除范围外的可疑淋巴结,应进行术中活检或切除,结直肠癌确诊时无肝转移的新辅助治疗,术前通过新辅助治疗杀灭无法被影像学检测到的微小转移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根治性手术后的远处转移中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注:高位直肠癌,即肿瘤下缘距肛缘12cm以上者,其新辅助治疗参照结肠癌):联合放化疗或放疗:直肠为腹膜间位器官,位置相对固定,周围空间狭小,故放疗可作用于肿瘤组织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建议
12、术前诊断为T3及以上或任何T而淋巴结阳性的直肠癌,在不伴有出血梗阻穿孔以及其他远处转移等情况时应用,结直肠癌确诊时无肝转移的新辅助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联合放化疗或放疗:联合放化疗:总剂量4554Gy的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剂量(通常每周5d,共5周),并应用以氟尿嘧啶(5-FU)或卡培他滨为主的化疗。放化疗治疗结束后48周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术前放疗与化疗联合,能利用各自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放疗作用于局部使肿瘤降期甚至缓解,化疗可在术前杀灭“微转移灶”预防肿瘤远处转移,还能提高放疗的敏感性术前放化疗可使TME手术更易实施,减少远处转移的概率,取得更佳的预后:对于II期有局部浸润的
13、直肠癌患者,可降低T分期,对于III期患者则不仅可以降低T分期,更可作用于局部淋巴结,降低N分期,结直肠癌确诊时无肝转移的新辅助治疗,单纯短程放疗:也可考虑直肠癌肿瘤部位及淋巴引流区短程(5d)总剂量25 Gy的放疗并于放疗后17d行根治性手术但短程放疗不能降期,同时还将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和吻合口瘘的机会,应予以重视。肝动脉和肿瘤区域动脉联合灌注化疗:术前分期III期,且不伴有出血、梗阻或穿孔等,在有条件的单位可考虑应用。5-FU(或5-FU前体药物)并可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肿瘤区域动脉分别灌注,化疗后710d施行根治性切除术目前的临床试验已取得初步结果,该方案虽不能明显降期,但对预防肝转移
14、有一定的帮助。不作为常规推荐。,结直肠癌确诊时无肝转移的新辅助治疗,结肠癌的新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尚无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不作为常规推荐。对于术前全身化疗、肝动脉和肿瘤区域动脉联合灌注化疗等方法应进一步临床研究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术中门静脉化疗和腹腔化疗:该治疗方案疗效尚缺乏循证医学数据,不作为常规手段推荐,临床研究可关注,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对于期以上结肠癌,T3以上或任何T而淋巴结阳性的直肠癌患者能延长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因此上述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应进行6个月的辅助化疗,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有FOLFOXCapeOX5-FU/LV或卡培他滨单药
15、。期无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在许多临床研究中未见到明显的效果,故建议接受临床观察和随访。,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T3及以上和任何T、淋巴结阳性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如术前没有进行放化疗,术后辅助放疗能提高3年无病生存率及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对于能否减少结直肠癌肝转移方面研究有限,和辅助化疗的结合方式也需更多临床试验验证。术前接受过放疗或联合放化疗的患者,术后也应接受辅助治疗,多学科团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中的作用,对于肿瘤性疾病,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治疗模式是特别有效的手段。结直肠癌的MDT以患者为中心,成员应包括胃肠外科、肝
16、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影像科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医生。MDT的重要性:更精确的疾病分期;较少的治疗混乱和延误;更个性化的评估体系;更好的治疗衔接;提高生活质量;最佳的临床和生存获益。MDT通过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针对不同的治疗目标,给予患者最合理的检查和最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肝转移灶完全可以R0切除:这类患者的治疗目的就是使其获得治愈。应该围绕手术治疗进行相应的新辅助或(和)辅助治疗,以降低手术后复发的风险。其肝转移无法切除,但经过一定的治疗有望转为可以R0切除:且全身情况能够接受转移灶的切除手术和高强度的治疗。这类患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最大程度地缩小瘤体或增加残肝体积,应采
17、用最积极的综合治疗。,多学科团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中的作用,其肝转移灶可能始终无法切除:同时又快速进展(或有快速进展的风险)和(或)伴有相关症状,但全身情况允许接受较高强度的治疗。这类患者的治疗目的是尽快缩小瘤体或至少控制疾病进展,应该采用较为积极的联合治疗。其肝转移可能始终无法切除,并无症状或快速进展风险,或伴有严重合并疾病无法进行高强度的治疗。其治疗目的是阻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应予维持治疗,制定低强度低毒性的治疗方案,多学科团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中的作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手术完全切除肝转移灶仍是目前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方法。故符合条件的患者均应在适当的时候接受手术治疗。
18、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切除的患者,经治疗后转化为可切除病灶时也应适时接受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适应证,适应证:结直肠癌原发灶能够或已经根治性切除;根据肝脏解剖学基础和病灶范围肝转移灶可完全切除,且要求保留足够的肝脏功能,肝脏残留容积大于或等于30%50%;患者全身状况允许,没有不可切除的肝外转移病变随着技术的进步,肝转移灶的大小、数目、部位和分布等已不再是影响判断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是否适宜手术的单一决定因素新近的文献资料已经将切缘不足1cm、可切除的肝门淋巴结转移、可切除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肺和腹腔)等也纳入了适宜手术切除的范畴。,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禁忌证,禁忌证:结直肠癌原发灶不能取得
19、根治性切除;出现不能切除的肝外转移;预计术后残余肝脏容积不够;患者全身状况不能耐受手术,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一期同步切除:在肝转移灶小、且多位于周边或局限于半肝,肝切除量低于50%,肝门部淋巴结、腹腔或其他远处转移均可手术切除的患者可建议一期同步切除。能在结肠癌原发灶根治术的同一手术切口或仅适当延长后的切口内完成肝转移灶切除,也是选择一期同步切除的依据之一,但在两切口内(如直肠和乙状结肠癌)一期同步切除并非不允许,只是应更为慎重有研究认为,一期同步切除肝转移灶和原发结直肠癌病灶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可能高于二期分阶段手术者。,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
20、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二期分阶段切除:术前评估不能满足一期同步切除条件的患者,可以先手术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病灶,二期分阶段切除肝转移灶,时机选择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46周;若在肝转移灶手术前进行治疗,肝转移灶的切除可延至原发灶切除后3个月内进行。可根治的复发性结直肠癌伴有可切除肝转移灶的治疗按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处理,但倾向于进行二期分阶段切除肝转移灶,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手术治疗,二期分阶段或一期同步切除肝转移灶的选择标准仍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中。二期分阶段切除的弊端在于:肝脏转移灶可能在原发病灶切除后进展;累积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费用相对高昂;患者必须接受二次手术,并且在等待肝
21、脏手术时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其优点则在于:手术风险小于一期同步切除;患者能接受肝脏转移灶切除前的化疗,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手术治疗,目前,另一种二期分阶段切除模式(先切除肝转移灶,再切除结直肠原发灶,故也有称作“颠倒模式”)已引起多方的关注。先行切除肝转移灶可以降低肝转移进展和化疗相关肝脏损害的风险。原发灶(主要是直肠癌)则在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再予根治性切除。其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与传统模式的二期分阶段切除相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38%。,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既往结直肠原发灶为根治性切除且不伴有原发灶复发,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且肝切除量低于70%(无肝硬化者),应予以手术切
22、除肝转移灶,也可考虑先行新辅助治疗。诊断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应当有两项以上的影像学检查依据,包括肝脏超声、增强CT及MRI等,必要时可结合PET-CT扫描以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有无肝外转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肝转移灶手术方式的选择,肝转移灶切除后至少保留3根肝静脉中的1根且残肝容积大于或等于50%(同时性肝转移)或大于或等于30%(异时性肝转移)。转移灶的手术切除应符合R0原则,切缘至少大于1mm。如是局限于左半或右半肝的较大肝转移灶且无肝硬化者,可行规则的半肝切除建议肝转移手术时采用术中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术前影像学检查未能诊断的肝转移病灶,肝转移灶切除术后复发和肝外转移灶的切除
23、,在全身状况和肝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可切除的肝转移灶术后的复发病灶,可进行2次、3次甚至多次的肝转移灶切除。文献报道显示,其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并不高于第1次肝转移灶的切除,而且可获得相同的术后生存率。同样,在患者全身状况允许时,如果肺和腹腔等的肝外转移病灶可完全切除,也应进行同步或分阶段切除。,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及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对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考虑进行新辅助治疗.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新辅助化疗提供了“窗口期”,观察有无新的无法切除的转移灶的出现,减少没有必要的手术;新辅助治疗可提高R0手术的机会,增加术后残余肝脏的体积;新辅助化疗可作为评价化疗方案敏感
24、性的依据,指导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一个指标;新辅助化疗结合辅助化疗,可能改善接受治愈性手术患者的预后。,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及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也有一定的弊端:化疗可能会造成肝脏损伤:如与奥沙利铂治疗相关的肝脏血管性病变;与伊立替康治疗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这些损害均可能增加肝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消失的转移灶仍应切除,但术者无法在术中给予肝脏转移灶精确定位。转移灶进展致使无法切除,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包括全身和介入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针对肝脏病灶的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注射和放射治疗等。治
25、疗方案的选择应基于对患者治疗前的精确评估部分初诊无法切除的肝转移灶,经过系统的综合治疗后可转为适宜手术切除。其术后5年生存率与初始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的患者相似。此类患者应当采取较为积极的诱导方案,应用有效的强烈化疗,并考虑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对于肝转移灶始终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综合治疗也可明显延长中位生存期,控制疾病快速进展,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因此,积极的综合治疗对于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意义重大。,治疗策略,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无法手术切除的肝转移:应先行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病灶,继而全身化疗(或加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可联合应用分子靶向
26、治疗。治疗后每68周进行肝脏超声、增强CT或(和)MRI检查予以评估。如果肝转移灶转变成可切除时,即予以手术治疗;如果肝转移灶仍不能切除,则继续对肝转移灶进行综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发生的无法手术切除的肝转移,化疗后每68周检查肝脏超声、CT或(和)MRI,予以评估。化疗有效,肝转移灶转为可切除的患者,即应接受肝转移灶切除手术,术后再予以辅助化疗;如果肝转移灶仍不能切除,则应继续进行综合治疗。应用门静脉选择性的栓塞或结扎可以使肝转移灶切除术后预期剩余肝脏代偿性增大,增加手术切除的可能。此方法被用于预计手术切除后剩余肝脏体积不足30%的肝转移患者。对于那些剩余肝脏体积在30%40%、并且接受了强
27、烈化疗而有肝实质损伤的患者,同样也可从中得益。,治疗方法,1.全身化疗和肝动脉灌注化疗:2.分子靶向治疗:3.消融治疗:4.放射治疗:5.其他治疗方法:,全身化疗和肝动脉灌注化疗,化疗开始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分期,事先规划好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预计有严重化疗不良反应时剂量和方案的调整。转移灶出现的早期退缩是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分子靶向治疗,在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加入分子靶向药物,其有效性已得到广泛的证实。目前认为,化疗联合应用靶向分子药物治疗是提高肝转移灶切除率的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尽管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可喜,但目前的研究资料不建议多种靶向药物联合应用。,消融治疗,射频
28、消融:射频消融术使用方便,安全性好。且能高效破坏肝转移灶的肿瘤细胞,但其在结直肠肝转移治疗中的地位仍有争议。现有资料表明,单独使用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的生存率仅略微高于其他非手术治疗。目前仅作为化疗无效后的治疗选择或肝转移灶术后复发的治疗。建议应用时选择肝转移灶最大直径小于3cm且一次消融最多3枚。肝转移灶的解剖位置是制约射频消融应用的另一个方面。肿瘤邻近大血管使瘤内温度下降过快,从而使肝转移灶不能完全消融;同时,也应注意肝外热损伤。,消融治疗,微波消融:高于900MHz的微波会使组织中的水分子产生振动,并摩擦发热从而使局部的组织凝固坏死,较大功率(7090W)的微波会在1min内产生2cm左右
29、的凝固消融带。微波消融较之射频消融有一定技术上的优势,如微波的传导不受组织干燥碳化的限制,使肿瘤内部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产生较高的温度和更大的消融带,而使肿瘤细胞的坏死更彻底。与单纯化疗相比,结合微波消融治疗经过选择的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生存率。,消融治疗,冷冻治疗:应用液氮或液氩迅速使肿瘤组织的温度降至-180oC,这时细胞内所形成的冰晶将会造成机械性的损伤,消融带边缘的细胞也会因为脱水或周围小血管的闭塞而发生坏死。尽管冷冻治疗严格挑选的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存率。但是,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达35%,包括ARDS和DIC等)限制了
30、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放射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灶,若全身化疗、肝动脉灌注化疗或射频消融无效,可考虑放射治疗。由于全肝放射耐受剂量远低于肿瘤细胞所需的致死剂量,常规放射治疗在大的或多发肝转移灶的治疗中仅能起到姑息作用。随着放疗设备的发展,诸如射波刀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小的(直径小于5cm)不能切除的孤立性肝转移灶进行低分割放疗,结果是安全有效的。放疗前肝功能必须正常,肝脏受到射线的剂量必须在安全范围,以防止严重放射性肝损伤出现。,其他治疗方法,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无水酒精瘤内注射、选择性内放射(selective internal radiotherapy,SIRT)、药物洗提珠(durg-eluting beads,DEB)的动脉灌注化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但其疗效并不优于上述各项治疗,仅能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单独使用可能会失去其治疗意义。,诊疗流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防,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时的治疗,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时的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第三部分 附录,第三部分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