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缺铁性贫血.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48760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缺铁性贫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缺铁性贫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缺铁性贫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缺铁性贫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缺铁性贫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缺铁性贫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缺铁性贫血.ppt(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缺铁性贫血(IDA),概 念,IDA属于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缺铁影响血红素合成进而引起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原卟啉(原紫质)血红素Hb铁(e)珠蛋白,IDA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因各种原因造成缺铁时,先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最常见贫血,尤在第三世界,以婴幼儿、育龄妇女发生高。,铁 代 谢,一、铁分布:(一)功能铁:Hb铁:67%肌红蛋白铁:15%转铁蛋白铁:34mg 乳铁蛋白,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约68mg,(二)贮存铁:铁蛋白与含铁血黄素二种形式,男性约1000mg,女性约300400mg。铁总量约:5055mg/kg(男)3540mg/k

2、g(女),二、铁的来源与吸收 每天造血约需2025mg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红细胞;食物中每天可摄取11.5mg,孕、乳妇需24mg。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植物食品则吸收率低。,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影响吸收的因素有:铁状态、胃肠功能(酸碱度)、体内铁贮量、骨髓造血状态、某些药物(维C)等。,三、铁的利用与贮存: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入细胞内,还原成二价铁,形成Hb,多余的铁以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形式贮存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四、铁的排泄:1mg/d,女性:哺乳、月经等。,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一)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二)铁吸收障碍,(三)铁丢失过多:主要时长期慢

3、性失血,见于慢性胃肠道失血;月经过多;咯血和肺泡出血;血红蛋白尿;其他。,二、发病机制:(一)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当贮存铁减少,发展到不足以补偿功能状态铁时,会出现铁代谢指标异常:,贮铁指标(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减低;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细胞内铁铁粒幼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转铁蛋白受体在血清中增高。,(二)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红细胞内缺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大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为血红素FEP及ZPP。由于Hb生成减少,红细胞浆少、体积小,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三)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影响患者精神

4、、行为、体务、免疫力及患儿生长发育和智力。缺铁可致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临床表现,一、缺铁原发病表现:二、贫血的表现:症状体征,三、组织缺铁的表现精神行为异常:体力、耐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易感染:,外胚叶营养障碍:粘膜:皮肤:指(趾)甲:,实验室检查,一、血象:HbRBC,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MCHC。红细胞体小,中央淡染区扩大。,二、骨髓象:幼红细胞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浆少、边缘不整齐,呈老核幼浆现象。,三、铁代谢:血清铁、TiBc、Ts、STfR、血清铁蛋白。骨髓细胞外铁阴性,内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四、红细胞内卟啉代谢:FEP ZPP FEP/Hb4

5、.5ug/gHb。,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一)ID(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12ug/L);骨髓小粒中可染铁(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Hb及血清铁尚正常。,(二)IDE(红细胞内铁缺乏)ID的+;转铁蛋白饱和度4.5ug/gHb;Hb尚正常。,(三)IDA:IDE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正常,MCV、MCH、MCHC均正常。(四)病因诊断:只有明确病因,IDA才能根治。有时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严重。,二、鉴别诊断:应与其它小细胞性贫血鉴别:(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二)海洋性贫血(三)慢性病性贫血(四)转铁蛋白缺乏症。,治 疗,原则是根除病因;补足贮铁。,一、病因治疗:应尽可能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二、补铁治疗:铁剂:无机铁、有机铁。不良反应:无机有机。,(一)口服铁剂:为首选,如硫酸亚铁,为减少反应宜餐后服用。注意点:疗效观察:用药时间:应在Hb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m,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补足贮存铁。,(二)注射铁:在口服不能耐受或胃肠道正常解剖部位改变而影响铁的吸收时,可用铁剂注射。常用右旋糖酐铁,铁总量(mg)=(需达到Hb浓度-患者Hb浓度)0.33患者体重(kg)铁总量(mg)=(需达到Hb浓度-患者Hb浓 度)300+500,预 防,重点在婴幼儿、青少年和妇女的营养保健,做好肿瘤性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