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48902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12/26,1,内分泌系统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2023/12/26,2,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023/12/26,3,讲授主要内容,概述病因和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指南的分享,2023/12/26,4,肾上腺的解剖和生理,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故名肾上腺;左肾上腺呈半月形,右肾上腺为三角形;腺体分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部分,周围部分是皮质,内部是髓质;,2023/12/26,5,肾上腺皮质,皮质(由外向内)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球状带合成、分泌醛固酮,属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

2、统,主要参与血压和水盐代谢调节束状带主要合成分泌皮质醇,属于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轴(HPA轴),主要参与应激反应,物质代谢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网状带主要合成和分泌类固醇类激素(如雄烯二酮,去氢异雄酮,孕酮和雌二醇等),主要参与性腺(睾丸或卵巢)功能和代谢的调节肾上腺髓质主要由嗜铬细胞和神经突触组成,2023/12/26,6,distal tubules Na+absorptionK+excretion,renin,Adrenal zona glomerulosa,aldosterone,angiotensinogen,Effective blood

3、VolumeBP,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HyperkalemiaHyponatremiaACTHASF,Effective blood volume Bpdistal tubules Na+Prostaglandin-adrenergic stimulate,醛固酮分泌的调节,(),肾小球旁细胞,(),(),(),(),(),(),(),(),(),angiotensin II,angiotensin I,(),(),2023/12/26,7,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发生病变从而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肾素

4、-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受抑制,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概 述,2023/12/26,8,流行病学,原醛症是1955年由Conn首先从大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现的一种内分泌性高血压类型,又称Conn综合征。其发病年龄高峰为30-50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目前的统计资料显示,高血压患者中PA的发生率0.5%16%,平均10%,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病因.,2023/12/26,9,1955年4月27日,Conn收治一个有7年间断性抽搐、肌肉无力和软瘫病史的女性病人,伴有4年的高血压,并有多尿和夜尿,Chvostek和Trousseau氏征阳性,没有水肿,反射亢进,伴有低钾血

5、症、高钠血症和碱中毒,尿液17-羟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含量正常,肾脏功能正常,有少量间断性蛋白尿和固定的低比重尿。Conn认为是保钠激素醛固酮增多造成的,随后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Conn认为这是一个新的临床综合征,称之为PA。在1955年12月,病人进行了右侧肾上腺切除术,右侧肾上腺有一个直径4cm的皮质腺瘤,病人顺利康复。,2023/12/26,10,Trousseau氏征阳性,2023/12/26,11,1.病因病机,2023/12/26,12,病因,1.肾上腺醛固酮腺瘤 2.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4.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5.其他,2023/12/26,1

6、3,1.肾上腺醛固酮腺瘤 发生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并分泌醛固酮的良性肿瘤,是原醛症主要病因,临床最多见的类型,占65%80%,以单一腺瘤最多见,左侧多于右侧;双侧或多发性腺瘤仅占10%;个别患者可一侧是腺瘤,另一侧增生。瘤体直径12cm之间,平均1.8cm。重量多在36g之间,超过10g者少见。有些腺瘤细胞可同时存在球状带细胞弥漫性增生。,2023/12/26,14,2.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简称特醛症,占成人原醛症的10%30%,而占儿童原醛症之首。其病理变化为双侧肾上腺球状带的细胞增生,可为弥漫性或局灶性。特醛症的病因还不清楚。,2023/12/26,15,3.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

7、又称地塞米松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醛症,约占1%。多于青少年起病。肾上腺呈大、小结节性增生,其血浆醛固酮浓度与ACTH的昼夜节律平行。本症的特点是,外源性ACTH可持续刺激醛固酮分泌,而小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醛固酮的过量分泌,并使患者的血压、血钾和肾素活性恢复正常。,2023/12/26,16,4.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约占原醛症的1%。其病理形态上与IHA(特醛症)相似,可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但其生化改变与APA(肾上腺醛固酮瘤)相似。患者对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实验及高纳抑制试验均无反应。故可认为为腺瘤的早期阶段,行肾上腺单侧或次全切术治疗有效。,2023/12/2

8、6,17,5.其他 偶尔本病有卵巢癌引起,肾上腺皮质正常而卵巢肿瘤可提出醛固酮,属于异源性醛固酮增多症。,2023/12/26,18,2.临床表现,2023/12/26,19,临床表现,1.高血压2.低血钾3.肾脏表现4.心血管系统表现5.内分泌系统表现,2023/12/26,20,临床表现,高血压 是原醛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临床表现酷似原发性高血压,有头痛、头晕、乏力、耳鸣、弱视等症状。可早于低钾血症27年前出现,大多数表现为缓慢发展的良性高血压过程,呈轻、中度高血压(150170/90109mmHg),随着病程、病情的进展,大多数患者有舒张期高血压和头痛,有的患者舒张压可高达120150m

9、mHg。少数表现为恶性进展。严重患者可高达210/130mmHg,对降压药物常无明显疗效。,2023/12/26,21,高血压发病机制,醛固酮生物效应 使钠重吸收增加,尿钠排出减少,钠代谢呈“正平衡”。体内钠潴留导致细胞外液扩张、血容量增多;细胞外液中Na 的浓度增高后,Na 向细胞内转移,血管壁细胞内的钠浓度增高,可使管壁对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等加压物质的反应增强;动脉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的钠浓度增加,致使细胞内水潴留、血管壁肿胀、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增加。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高血压。,2023/12/26,22,低血钾正常(3.5-5.5mmol/L)在高血压病例中伴有自发性低血钾,应首先

10、考虑原醛症。血钾在疾病早期可正常或持续在正常低限,临床无低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病程延长,血钾持续下降,进高钠饮食或服用含利尿剂的降压药物后,诱发低血钾发生。由于低血钾常在3mmol/L以下,可以导致以下临床症状发生:,2023/12/26,23,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低血钾致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为肌无力或典型的周期性肌瘫痪。肢端麻木、手足搐搦 是由于低钾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碱血症使血中游离钙减少,加之醛固酮有促进钙、镁排泄,造成游离钙降低及低镁血症。胃肠平滑肌呈弛缓状态 食欲不振、腹胀、嗳气,为低血钾常见症状。持续时间不定,短者数小时,长者数天至数周不等。发作较轻者,可自行缓解。,2023/1

11、2/26,24,肾脏表现:长期大量失钾、细胞内低钾、高钠和酸中毒,使近曲小管细胞空泡变性、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颗粒样变,形成失钾性肾病。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引起多尿、夜尿增多。醛固酮过多使尿钙及尿酸排泄增多,易发生肾结石及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肾间质瘢痕形成。由于长期继发性高血压可导致肾动脉硬化、蛋白尿、肾功能不全。,2023/12/26,25,心血管系统表现:心肌肥厚:原醛症患者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易引起左心室肥厚,而且发生早于其他靶器官损害。左室肥厚与患者年龄、平均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浓度相关。心律失常:低血钾引起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发生心室颤动。心电图主

12、要为低血钾改变,如Q-T间期延长、T波增宽、低平或倒置,U波明显,T-U波融合成双峰。心肌纤维化和心力衰竭:经研究证明,醛固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醛固酮拮抗药和钙通道阻滞药对心肌有保护效应。,2023/12/26,26,低钾心电图表现,2023/12/26,27,2023/12/26,28,内分泌系统表现:低血钾可抑制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表现为葡萄糖耐量低减,少数可出现糖尿病。有研究表明,醛固酮过多可能直接影响胰岛素活性,亦可使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2006年诊治的原醛症患者115例,包括醛固酮腺瘤54例(男24例,女30例),特发

13、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酮症)61例(男36例,女25例)。研究显示原醛症患者糖代谢紊乱的患病率为47.0%,其中糖耐量减低者29.6%,糖尿病者占17.4%。(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8年第16卷第7期),2023/12/26,29,3.诊断与鉴别诊断,2023/12/26,30,2023/12/26,31,一、早期诊断线索1.高血压病人年龄较轻2.一般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佳的高血压3.高血压伴低血钾,或伴明显的肌无力与周期性瘫痪4.低肾素活性型高血压伴高ALD血症5.高血压伴多尿或碱血症,2023/12/26,32,二、诊断步骤 首先,明确是否有高ALD血症,然后确定其病因类型。注意事项:停用

14、有影响的药物,如:螺内酯、利尿剂、扩血管药物、钙通道阻断剂等。,2023/12/26,33,对同时有高血压和低血钾的病人,要怀疑本症,如有典型的血、尿生化改变,螺内酯试验能纠正代谢紊乱和降低血压,则诊断可初步成立;如能证实醛固酮分泌增高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则可确诊。,2023/12/26,34,1.血液生化改变:,低血钾 血钠 一般在正常高限或略高于正常,平均值142.7,80%患者轻度增高。碱血症 血PH和CO2结合力偏高,血PH可达7.6,CO2结合力平均约30mmol/,腺瘤组较增生组明显,提示代谢性碱中毒。,2023/12/26,35,2.尿液检测,常规 尿PH呈中性或碱性

15、,可有间歇性或持续性蛋白尿,尿量增多,尿比重偏低且固定,常在1.010-10.15之间。尿钾 普通饮食下,血钾低于正常3.5mmol/L,尿钾在25mmo/L以上,提示尿路失钾。尿钠 每天排出量较摄入量为少或者接近平衡。,2023/12/26,36,3.醛固酮及其他类固醇测定,尿醛固酮 大部分患者24小时尿醛固酮排出高于正常。测定时应固定钠、钾摄入量(钠160mmol,钾60mmol),需要反复测定,低钾病人应补钾后测定。血醛固酮 本病患者明显高于正常。测定应固定钠、钾摄入量(钠160mmol,钾60mmol),最好平衡7天后测定。正常人上午8点卧位醛固酮为0.41nmol/L+0.18 nm

16、ol/L,醛固酮测定注意年龄因素等。醛固酮前体 由于醛固酮生物合成加强,其前体如去氧皮质酮、皮质酮,18-羟皮质酮的血浓度升高。,2023/12/26,37,4.特殊试验,普食下钠、钾平衡试验低钠试验高钠试验螺内酯试验氨苯蝶啶试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卡托普利实验盐水输注实验,2023/12/26,38,病情不明显者可以做平衡餐试验:方法:普食条件,每日摄入Na+160mmol(相当于NaCl 9.6g),K+60mmol(相当于KCl 3.6g)共7天。试验第5、6、7天查血K+、Na+、Cl-、CO2-CP,24h尿K+、Na+、Cl-以及pH。注:1g NaCl 含Na+16.7mmol。

17、,平衡餐试验,2023/12/26,39,高钠实验,适合于原醛病情轻、低血钾不明显者。方法:每日摄钠240mmol/d(约等于NaCl 14.4g),钾60mmol/d(约等于KCl 3.6g),连续7天.结果:原醛症血清钾降低,尿钾增加,血压增高,症状及生化异常加重。,2023/12/26,40,卡托普利试验,卡托普利试验:正常情况下,卡托普利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产生,即使在肾素很高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醛固酮分泌。但对于自主分泌醛固酮的原醛患者,卡托普利对醛固酮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区分原醛症和原发性高血压。具体方法是在试验前和口服2550mg卡托普利2小时后分

18、别抽血,测PAC(血浆醛固酮)和PRA(血浆肾素活性)。有报道指出,正常人血醛固酮应能被抑制到低于15ng/dl(416pmol/L),PA/PRA比值低于50ng/dl:ng/(ml小时)或1387pmolL:ng/(ml小时),而且,以1400pmol/L:ng/(ml小时)为服用卡托普利后ARR的临界值,对原醛症诊断敏感性可达100%,特异性83%,阳性预测值82%。,2023/12/26,41,生理盐水试验,生理盐水试验:在瑞金医院临床比较常用的检验方法是生理盐水试验,试验方法简便易行,首先测量直立位醛固酮水平,之后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500ml/小时,4小时后测量卧位醛固酮水平

19、。试验最后,若不能将醛固酮水平抑制到1662pmol/L以下,则证实原醛症的诊断成立。以此为切点对原醛症患者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该试验确诊原醛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达到93.9%和95.4%。但由于生理盐水试验可导致血容量急剧增加,从而诱发高血压危象及心力衰竭。因此,不应对有血压控制困难,心功能不全及低钾血症的患者进行此项检查。,2023/12/26,42,赛庚啶试验,原理:血清素具有兴奋醛固酮分泌的作用,赛庚啶为血清素拮抗剂方法:口服赛庚啶8mg,在服前及服后每半小时抽血1次,共4次,测定血浆醛固酮意义:特醛症患者血浆醛固酮下降0.11nmol/L以上,或较基础值下降30%以上,多数病人在

20、服药后90分钟下降最明显,平均下降约50%。而醛固酮瘤患者醛固酮呈自主分泌,故血浆醛固酮无变化。,2023/12/26,43,血浆去氧皮质酮、皮质酮,18-羟皮质酮测定,醛固酮瘤患者上午8时,去氧皮质酮、皮质酮,18-羟皮质酮升高显著,而特醛症患者则正常或轻度升高,其中18-羟皮质酮鉴别诊断价值最高。血钾偏低,18-羟皮质酮转为醛固酮愈少,增生型血钾降低相对较轻,故影响较少。,2023/12/26,44,ARR测定的意义,ARR测定:ARR指血浆醛固酮(PAC)与血浆肾素活性(PRA)比值作为原醛症筛查指标。1981年Hiramatsu首次采用ARR作为筛查指标,成功地从348例高血压患者中筛

21、查出9例醛固酮腺瘤患者。随后,Cordon利用ARR对包括正常血钾水平在内的高血压人群进行筛查,结果发现该病的检出率增加了10倍。,2023/12/26,45,不同中心测定ARR切点差异较大,一般为20-100注:血浆醛酮单位为ng/dL,血浆肾素活性单位为ng/(mLh),目前国外最常用的切点为30,国内陈绍行等建立的ARR切点为24,由于ARR结果还受年龄、饮食、体位、血钾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需在纠正血钾、排除药物干扰因素后进行测定。,2023/12/26,46,影像学检查,1.肾上腺B型超声波检查 为无创性检查,可检出直径1.3cm的肿瘤,但对较小肿瘤和增生者难以明确。2.肾上腺C

22、T 在对肾上腺病变的定位诊断中列为首选。目前高分辨CT能检测出直径为78mm大小的肾上腺肿块。CT对ALD腺瘤的诊断准确性约70%。3.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在对分泌ALD肿瘤和其他肾上腺肿瘤的分辨方面并不优于CT。但有人认为MRI对ALD瘤的诊断特异性高,准确性约85%。,2023/12/26,47,肾血管造影,以肾上腺静脉造影的价值较大,并可通过静脉导管分别自左、右侧取血测醛固酮,以鉴别腺瘤或增生,腺瘤侧高于对侧12倍以上,而增生性双侧均升高。有一定副作用,如静脉血栓形成。,2023/12/26,48,鉴别诊断,2023/12/26,49,1.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失钾利尿剂或伴慢性

23、腹泻而至失钾2.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liddle综合征4.肾素瘤 5.bartter综合征5.药物,2023/12/26,50,1.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失钾利尿剂或伴慢性腹泻而至失钾,追问病史,即可作出诊断。,2023/12/26,51,2.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源型高血压 肾素活性高,是鉴别诊断的要点。失钾性肾病或肾盂肾炎晚期常有高血压伴低血钾综合征。低钾试验、螺内酯试验,血浆肾素活性测定。,2023/12/26,52,3.liddle综合征,又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聚集发病现象。肾单位远端上皮细胞钠通道ENa+C(endothelial Na+Channe

24、l)处于异常激活状态,钠重吸收过多、容量扩张,血压升高。远端小管Na+-K+交换增加,K+排除过多,造成低钾血症。细胞内钾外流,H+进入细胞内,形成代谢性碱中毒。低钾与低镁常同时存在。容量扩张抑制肾小球旁器合成和释放肾素。血浆肾素水平降低、低钾血症使肾小球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减少。,2023/12/26,53,3.肾素瘤,由于肾小球球旁细胞腺瘤分泌大量肾素引起高血压和低血钾,多见于青少年,高血压严重,血浆肾素活性甚高,血管造影,CT,B超等可显示肿瘤,切除后可治愈。,2023/12/26,54,4.bartter综合征,由于肾小球旁细胞增生所致,分泌大量肾素,继发醛固酮增高,引起失钾性低钾血症

25、,由于细胞外液容量不足,对血管紧张素反应低下,以不伴有高血压为特征,本病有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机制不明。,2023/12/26,55,5.药物影响,甘草制剂及避孕药物均可引起高血压和低血钾,病史有助于鉴别,2023/12/26,56,4.原醛症的治疗,2023/12/26,57,(一)手术治疗1.APA:手术摘除醛固酮腺瘤。术前低盐饮食,螺内酯准备。血钾在1周内恢复。大多数的血压可以恢复恢复正常;术后BP 轻度升高,降压药可控制;无改善者,可能EH或因为长期高血压致肾损害以及动脉硬化。术前及后一周,氢化可的松100300mg/d,一周后停药。2.原发性肾上腺增生者,肾上腺大部切除或单

26、侧肾上腺切除术。,治 疗,2023/12/26,58,(二)药物治疗,(1)特发性增生型及不能手术的恶性肿瘤Amiloride或氨苯蝶啶,阻断远曲小管钠通道,促进钠氯排泄。(2)安体舒通(Antisterene)为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用于治疗原醛症已超过30年,其与醛固酮竞争性地结合盐皮质激素受体(MR),从而抑制醛固酮的作用,阻断病理生理通路的最后环节,使过量醛固酮无法发挥作用,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用法:120240mg/24h,血钾于12周、血压48周内恢复正常。,2023/12/26,59,(3)钙离子阻断剂:调节Ald作用最后环节,抑制Ald分泌以及平滑肌收缩。(4)糖皮质激素:对GR

27、A有效 用法:DXM 0.52mg/d。34周后有效。(5)赛庚啶:针对IHA。对腺瘤无效。血清素和组织胺对醛固酮分泌有介导作用。用法:20mg tid,2023/12/26,60,5.指南的分享,2023/12/26,61,欧洲内分泌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国际内分泌学会、国际高血压学会和日本高血压学会五家学会组织制订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的病例检测、诊断和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刊登在“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JClinEndocrinMetab.JCEM)上,并同时在第90届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2O08)上公布。该指南制订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

28、醛症)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促进其临床实践。,2023/12/26,62,1.低血钾在诊断中的价值,以前报告原醛症在轻到中度高血压病人中的患病率小于1%,而且将低血钾作为诊断条件;但目前报告原醛症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大于10%;最近的研究还显示仅有9%37%的病人有低血钾,因此,低血钾可能只存在于较严重的病例中;只有50%的腺瘤和17%的增生病人血钾小于3.5毫摩尔/升;低血钾作为诊断原醛症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阳性率均很低。,2023/12/26,63,2.原醛症的筛查,“指南”推荐应在有相对高度怀疑原醛症的病人中进行检测,包括按照美国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的1期高血压(血压g

29、t;160179/100109毫米汞柱)、2期(血压gt;180/110毫米汞柱)、药物抵抗性高血压、高血压伴有持续性或利尿剂引起的低血钾、高血压伴有肾上腺意外瘤、有早发高血压或40岁以前发生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病人;同时也推荐在原醛症患者一级亲属的所有高血压病人中进行筛查。,2023/12/26,64,3.诊断方面,在诊断方面,“指南”推荐运用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在上述病人中筛选原醛症病人。选择下述四种试验之一并根据结果作为确诊或排除原醛症的依据,即口服钠负荷试验、盐水输注试验、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或卡托普利试验。试验前应停用对测定有影响的药物。,2023/12/26,65,“指

30、南”还推荐对所有诊断为原醛症的病人均应做肾上腺CT扫描以鉴别其亚型分类及定位,并除外肾上腺皮质癌的较大肿物。认为MRI在原醛症亚型的诊断方面并不强于CT,且比CT价格贵,分辨率差。确诊后如选择手术治疗并且病人也希望手术时,如需鉴别是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病变,即鉴别是腺瘤或增生,则应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行选择性肾上腺静脉取血标本(AVS)测定醛固酮水平。,2023/12/26,66,4.治疗方面,在治疗方面,“指南”推荐如确诊为单侧醛固酮分泌瘤或单侧肾上腺增生,则应行腹腔镜单侧肾上腺手术切除术;如病人不能手术,则推荐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如为双侧肾上腺增生,则推荐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建议用螺内酯(安体舒通)作为治疗一线用药,依普利酮作为选择用药。对GRA病人,推荐用小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成人开始剂量为0.125毫克/天0.25毫克/天,强的松成人开始剂量为2.5毫克/天5毫克/天,以纠正高血压和低血钾。其他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CCB)、ACE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仅有在少数原醛症病人中使用的报告,一般认为它们有抗高血压的作用,但没有明显拮抗高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在将来可能会被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