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64237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调研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调研报告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调研报告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一)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较大、素质较低、年龄较轻、男性较多、分布较广、技能较差”。1、从数量上看,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统计数据显示,到20xx年底全市共有农业人口58846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26178人,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220171人,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还有富余农村劳动力45665人。2、从性别构成上看,全市有效男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6%;有效女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4%o3、从年龄结构上看,进城务工18岁以下的约占

2、12%,1830岁之间约占44%,而3040岁约占35%,40岁以上的仅占9%。进城务工人员中青年占绝大多数。4、从文化程度上看,近90%的农村劳动力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0%;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一门以上非农技能的人数不到10%。调查结果显示,转移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41.2初初中文化程度者占49.2%;高中文化程度者占8.6%,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0.08%o5、从增收渠道上看,主要以种养和劳务收入为主,部分兼营一些副业。6、从就业的情况看,目前我市转移出去的12万多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定技能水平的不足10%,有近87%的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其中近75%的

3、人在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苦、时间长、报酬低。7、从行业分布上看,全市326178个农村劳动力中,有约22万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69.9%,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有4万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13.2%,较上年上升L9个百分点,有近6万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占全部劳动力的16.9%,较上年上升L5个百分点。(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基本特点1、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据调查统计,20xx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数占56.7%,30-50岁的占37.1%,50岁以上的占6.2%。2、劳动力转移有序性逐渐增强。农民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血缘

4、、人缘、地缘“三缘”关系向外转移。据调查,20xx年在农村转移劳动力中,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转移的人数大幅度增长,增幅在5%以上,而通过中介组织介绍、亲帮亲、邻带邻或其他方式外出的人数下降2.5%。3、转移劳动力仍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为主。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劳动力需求迅速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为主,但比重有所下降,转移到东部和中部的比重有所上升。据调查,20xx年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占35.5%,西部地区务工的人员占46.8%,东部地区占3.6%,中部地区占4.2%,其它地区10.1%。4、二、三产业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

5、移的主渠道。20xx年,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到第一产业仍然从事农业的比重为5.1%,比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转移到第二产业的占56.6%,比上年上升了10.2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占6.7%,制造业占5.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占1.7%,建筑业占37.6%o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占38.3%,比上年下降8.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占6.2%,批发零售贸易业占2.7%,住宿和餐饮业占15.9%,其他服务业占5.6%,其他占8.1%。5、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型。在重庆市内从事非农行业的劳动力,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兼业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务收入

6、的高低而不同。一般情况下,家庭劳动力较多,在外务工时间就长,劳务收入也较高,反之则短。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三)、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1、主要成效。我市从20xx年起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经过各成员单位和定点培训学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成效。1)超额完成了重庆市下达的“培训4000人、转移80%”的工作目标。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348人(含非定点培训学校所培训的人数),转移6543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916人,转移5252人,转移率为88.8%,获得上级财政补贴资金135万元。今年前上半年的情况是:到5月底,全市培训结业3027人,指导就

7、业2447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50.45%、50.9%o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15人,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0%。2)培训学校转变了的办学理念。以前是重培训、轻转移,重数量、轻质量,如今正朝着学员学得好、输得出、稳得住、收入高方向发展。3)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过去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缺乏技术,多以苦力和汗水挣钱,而今通过阳光工程的培训,他们均掌握一技之长,能凭脑力和技能创收,就业面逐步拓宽。4)提高了转移农民工的劳务收入。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工大多成为相关行业的技工乃至高工,劳务收入大幅度提高。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参加阳光工程培训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其务工收入较不培训者高40-100%以上。2

8、、主要作法。20xx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展迅速,并超额完成任务,得益于以下举措。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理顺工作关系。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识到位,并予以高度重视,在年初的农村工作会上,就把“阳光工程”定位为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三大“重头戏”之一(在20xx年,市里将“阳光工程”纳入了市里的八大“民心工程”来实施),组建了市劳务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成员单位23个。为了减少工作交叉、重复,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又在8月份将“劳务办”和“阳光办”进行合并办公。领导小组全年召开专题会议5次,对研究解决的问题,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都落实二是各方统筹协调,完善资源系

9、统。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是上级制定政策,指导落实的依据。为了抓好我市资源系统的建设,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及时组织召开了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劳务办随即对全市60余名资源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各乡镇、有关部门克服了人员不够、设备不足、经费紧张等方面的困难,统筹兼顾,积极协调,用近半年的时间彻底地对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于12月份全面完成了基本数据的微机录入,摸清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的“家底”,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和转移提供了基本数据,也为全重庆市掌握情况,指导输出提供了最为翔实可靠的数据。三是强化过程监督,精心组织培

10、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培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设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以适应市场用工的需求;采用独立培训、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方式,以技能培训为主,引导性培训为辅,配备高素质的教师,精心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安排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对合格人员颁发由劳务办统一印制的结业证书,并在学员自愿的前提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合格人员发放鉴定证书。经常召集培训学校的工作人员就如何提高培训质量,增强转移效果进行工作探讨,提高了具体业务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强化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培训中的抽查制度。详细填写抽查表,及时指出培训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求培训单位及时整改,以指导培训的

11、开展。指导学校按要求建立台帐,收集学员卡片、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认真审核台帐内容,将不符合财政补贴条件的人员从名单中剔除,对转移率低的培训班次督促学校加强输出工作,对转移率不达标的培训班次不予认定,从而实现了培训过程的监督。及时了解指导各定点培训单位的输出工作,监督他们抓好输出后的追踪调查,并为输出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四是广集用工信息,最大限度输出。各定点培训机构还安排专人负责输出工作,充分利用长期以来建立起的输出网络,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以订单为主,多形式多渠道实行批量输出,培训一批就输出一批,由专人将受训学员送往输出地,联系、办理

12、相关的务工手续,签订用工合同,较好地保障了外出务工农民的权益。输出地点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成都、重庆等省市。培训人员80%以上实现了就地或异地转移就业。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员素质普遍偏低。学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总体较低,培训中普遍反映学习吃力,造成培训质量不高,转移率还相对较低。二是宣传不够深入。很多农民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对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一些优惠政策持怀疑态度,对培训操作办法知之甚少。虽然通过广播电视、科技赶场、宣传资料、标语等形式取得了一些宣传效果,但宣传面、力度还显得不够。三是财政资金补助额度较低。农民的收入本身较低,经济基础薄弱,没有足够的钱

13、用于培训或学技术,特别是对培训周期长,费用花费大的工种,这个矛盾就更加突出,因此低额补助标准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重庆市20xx年的标准略有提高,但我市难于兑现新的标准,因为重庆下达计划为4300人,而南川的“民心”工程目标是6000人,要用4300人的补助金额完成6000人的培训,因此补助标准只能维持到20xx年的水平。四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难于开展。一方面农民缺钱不愿参加鉴定,另一方面参加鉴定对农民日后就业作用不大。五是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平坝或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参训意识较强,培训工作的力度较大,相反,山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参训意识较弱,且自我封闭、保守,培训工作也相对滞后,不培训就转移的现象

14、突出。培训学校之间培训质量差异大。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培训学校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程序、方式不规范,培训工作随意性大,有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不注重培训质量,有不按教学计划压缩时间的、有不完成“规定动作”的、有档案不完善的,训前训后没差别,农民收效甚微。六是档案管理不完善。有的培训学校在档案管理上,事前不立档,事后补档;各种基础数字、资料不齐备;有的甚至没有落实专人管理档案。七是缺少工作经费。按照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同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其它区县都配备了三、五万不等的工作经费,到目前为止,我市阳光办还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这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我市阳光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和实施。八

15、是培训与就业矛盾突出。首先表现在“培非能就二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往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也有为数不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占的地农民等,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文盲也不少;“结构性失业”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农民中的留守人员往往年龄比较大、观念比较陈旧、文化层次低下。这些人员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就业难度比较大,即使就了业,被“退单”的也不少。其次是“培非所用:因为就业岗位数量少和就业条件的限制、用人单位的挑剔或待遇不公等问题,导致培训的知识、受训的对象被“弃荒”的现象很普遍。第三是“用非所培二部分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的人员,经过培训获取合格证书或等级证书后,没有被企业安排到相应的岗位

16、上,而是被安排在劳力型的岗位上,而原来达成意向的岗位往往被后来的大中专高校生所占据。九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劳务品牌。因为培训力量、工种分散,输出地不集中,量不大没有形成集团输出,“售后服务”、跟踪调查没跟上,受训对象素质不高、敬业精神不强、法制与诚信意识不浓,劳务市场没有名气,因而没有形成诸如“江津富侨保健、大足五金巧匠、巴南石龙技工、黔江港务装卸工”等的重庆地方品牌,没有诸如“蓝田厨师、米脂婆姨”的全国知名品牌,更没有诸如“菲佣、英式管家”的世界品牌。没有品牌,自然就没有品牌的效应、收益和回报。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三、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调查中得到的启示(

17、一)领导重视、部门联动是保证。据调查,凡是农民培训转移工作抓得好的地方,都体现了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宣传舆论部门、农业、财政、劳动、教育、工会、司法、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有的地方党委、政府第一把手亲自关注,为农民培训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社会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切实做到“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要到位;政策扶持要到位;工作措施要到位。要把农民受益作为实施阳光工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特别强调要把责任落实作为实施好阳光工程的重要保证。(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是先导。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造舆论,及时挖掘、宣传劳力转移的新情况、新特点,推广各地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新经验,树立新

18、典型,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在社会上,逐步树立了“劳务能致富”、“劳务光荣”等观念,农民自愿走出家门,参与培训转移。阳光办和各培训单位要进一步通过各种途径,如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招生广告等媒体,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业科教工作者和农民及时理解实施阳光工程的精神实质,了解阳光工程实施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及时公布阳光办举报电话、培训基地、培训任务分解情况,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透明度,使广大农民对阳光工程能够全面透彻地理解,帮助其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机构。在广大涉农工作者中,要积极灌输“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抓农民增收”的理念,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

19、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从而促进我市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三)规范管理、透明运作是关键。管理出效益,透明显公正,从项目申报、基地认定、监督实施、经费补贴、检查验收等方面,要有程序化的流程。我们要像抓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一样严格阳光工程的资金管理,财政安排的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都用于农民的培训学费,严格做到了项目经费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为规范阳光工程的实施,增强阳光工程运作的透明度,便于监督检查,提高学员培训质量和转移输出能力。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持农村户口本及本人身份证到本阳光办公布的培训单位报名参训,培训单位必须按实际登记造册。各承担项目的培训单位要建立了农村劳

20、动力转移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四)改进培训、提高质量是基础。改过去的结果审批为过程监督,积极地为改善学员的学习条件,解决工学矛盾,努力提高培训质量。阳光办提出了“三个强化”:强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按市场需求,并与用人单位密切配合;强化教学内容整合,符合用工要求,增加能提高动手能力的内容;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增加实习时间安排,促进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建立定点培训机构的,竞争和淘汰机制,每年都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对定点培训学校进行重新认定,将不达标的学校淘汰出局,同时允许有培训能力的学校进入培训环节。在办学模式上,通常有固定地点办班与流动办班两种方式。但只要方便学员,办班

21、就没有定式,多数时间是将班办到了乡镇,这样,让学员吃住在家,学习在当地,既极大地方便学员,又降低了学员参训的费用。在教学安排上,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做到以操作为重点,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高起点严要求。在师资方面,要求培训学校精心策划,组织思想品质好、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善于管理的德能兼备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教学课程上,统一安排学习进城务工指南、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职业道德等公共课目。同时按不同专业、不同订单,确定相应的专业理论课程,主要选用了农业部、重庆市有关部门针对农村富余劳力转移而编写的系列培训教材。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22、情况的调查报告在考试考核上,不走过场,努力做两不误。既让学员过关,又要让学员学到知识。每期学习结束,都组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考试考核,凡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阳光办均颁发了重庆市统一印制的学习结业证书,并推荐到市劳动部门办理岗位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广大学员当时或滞后就业提供了方便。在日常管理上,规范操作,强化过程监管,提高培质量。招标后,阳光办及时地与培训基地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培训单位的目标、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阳光办负责同志定点联系培训单位,要求联系人每月至少到培训基地两次,督促培训单位按期完成任务,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实行不定期抽查、暗访制度,主要是对学员的

23、免费情况、培训质量及转移输出情况等做明查暗访,规范培训要求;实行月份报告制度,培训单位每月25日左右必须向阳光办上报月份进度表,准确填报当月新增学员数,以及培训结业、培训转移进度,报告工作进展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快速处理。(五)整合资源,合力攻坚是捷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统筹与协作。如果能够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如部门职能、培训资源、输出网络、资金、项目、供求信息、产业需求、品牌的整合,那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将迎刃而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努力地理顺部门职能、共享培训资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营造条件。1、理顺部门职能。各方密切

24、配合,部门协同作战,是确保“阳光工程”高效运作、顺利推进的联动机制。宣传、舆论部门要强化政策的宣传;农办负责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协调、指导、督查;农业部门精心组织,规范实施,负责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的拟定,牵头搞好培训单位的招投标,认定培训单位,监督检查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开展学员就业情况抽查和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建立项目档案等;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配套、落实,监督检查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参与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参与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对学员就业情况的抽查等;劳动部门积极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搭建平台,提供劳动力的用工信息,规范受训农民职业技能鉴定,降低收费标准

25、,切实让利于民,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劳动环境的整顿规范;教育部门多渠道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困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乡镇及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广大农村青年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工会、司法部门要积极组织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2、共享培训资源。这里所指的培训资源,它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凡具有合格的职业培训资质和独立法人资格,有联系安排就业能力的培训机构,包括中等职业培训学校、职中、技校、农广校、乡镇成人学校等均可参与投标。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评审小组,根据职业培训单位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应岗位必备的培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和师资等基本条件

26、、联系安排就业渠道和能力、单位信誉、收费标准等,优胜劣汰,择优确定。也可以将一些规模小、设备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机构整体合并,成立专门的培训中心。也可以搞“强、强”联合,提升培训规模和档次。整合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素质培训的组织、培训规划的制定、实施方案的确定、培训教材的选定、教员的聘任、资金与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培训I-转移-服务体系(信息及资源、输出的“网络”)、声誉、品牌效应等。其它地方在整合培训资源上民率先迈出一步,实践证明,整合培训资源,不但能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培训资产得以盘活,教育资源得以有效利用,有效地克服了过去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政出多门、教材不统一、重复培训、低层次、低效能培

27、训等现象,尤其是把各级财政分散安排给有关部门的培训经费集中管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增强了培训的规范性,提高了培训效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联合实施项目,打捆使用资金,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于与农民工培训相近或相关的项目,可以联合实施,如扶贫培训、企业工人岗前培训、成人再就业教育培训、农综开发、产业化开发、小城镇建设、工业化建议、农业产业化打造等项目。一但找准契机或结合点,实现双赢或多赢就是必然。(六)强化监管、狠抓落实是手段。督查是确保农民受益的关键环节,为确保阳光工程规范操作,顺利实施,要切实加大

28、督查工作力度。重点督查五个方面的内容:即领导重视情况;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的到位情况;项目操作的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运作情况;补助资金的发放形式;培训质量与学员的转移就业情况。实行八查八看:一查宣传发动,看宣传是否到位;二查组织措施,看措施是否得力;三查培训台帐,看学员培训情况;四查学员到校上课情况,看学员是否就读;五查教学质量,看培训效果;六查订单签订合同,看劳动力转移就业单位是否落实;七查学员转移就业情况,看培训转移率;八查转移劳动力工资待遇,看受训农民是否增收致富。通过定期督查,促进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整体推进。四、对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建议1、合理地下达工作计划。我市农村劳

29、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计划尽量与重庆市一致。如果“上小下大”,上级政策在我市的执行过程中势必要打折扣。2、酌情地配套工作经费。尽可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所需资金。劳务办作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监督指导机构,有4名固定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指导的过程中要发生必须的费用,但是劳务办没有资金来源,同时上级政策也明确规定培训补助资金不能用作劳务办的工作经费,其解决办法只能通过市级财政解决。3、进一步分解落实责任。进一步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分工协作,各司其职。4、建立培训输出的激励机制。对培训、输出工作中的先进予以激励,工作落后的予以必要的惩罚。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调研报告一、安全技术培训调查的背景和的

30、现状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安全基础工作,搞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也是维护职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煤矿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也对煤矿企业提出了强制性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严格要求。对在新体制下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提出了新课题。这充分说明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比其它行业显得更为重要。据查阅资料统计,xxxx

31、-xxxx年,全国煤矿职工死亡人数114878人,百万吨煤死亡率为5.94。而同期美国煤矿死亡人数仅为1261人,特别最近三年煤矿死亡人数每年均控制在40人以下,XXXX年以后百万吨煤矿死亡率一直保持在0.05以下。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如此严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差、能力较低,构建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二、存在问题从大量事故调查资料分析结果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说明,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素质是减少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32、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认识不深,理解片面,对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抱着敷衍了事和走过场的态度,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三、规划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杜绝“一劳永逸”的学习态度,树立不断培训和努力学习的思想。为使安全培训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注重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考虑到煤矿行业的特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制订不同的培训规划措施如下:1、安全培训内容(1)法律法规教育。主要有法律基础知识,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安全

33、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和劳动法等。(2)煤矿安全基础知识。包括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性质和危害及防治办法;采、掘、机、运、通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常识、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如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技术、爆破安全技术、“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技术、矿井电气安全技术、井下现场救护常识等。(3)煤矿安全技术法规。主要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一通三防”责任制和各种操作规程及作业规程等。(4)煤矿事故分析和处理。主要是案例教育,包括煤矿各种事故产生的原因、特征、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技术方法的理论和防治对策等方面。(5)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方面的信息技术。

34、在具体培训中,可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安排选用不同的内容。2、培训形式(1)入矿培训。对象为新招收的工人,一般是脱产培训,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间为2个月。但在实际中很多矿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内容简化,时间仅有一个星期左右,使得进矿的新工人刚一参加工作在安全方面的素质就先天不足,从而为以后的违章埋下隐患。(2)现场培训。对象包括经过理论培训的新工人和对工艺、设备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种工作人员,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也可能长达数月之久。内容包括手工操作过程、工艺设备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等。(3)脱产集中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的各类人员,根据工作岗位和性质,可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周期。对

35、特殊工种和各级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和定期安全培训,对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进行定期安全培训。(4)在职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没有时间或不需要进行脱产培训的各类人员,如班前、班后安全培训,利用会议间隙培训,利用有关图书资料自学等。3、安全技术培训措施(1)对安全培训设备与教学管理要两手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有些单位要么只重视更新培训设备和教室的装修,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一应俱全,但对培训具体计划和落实执行情况疏于管理,人员培训缺少明确目标;要么只注意落实计划和任务数,但由于设备陈旧,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室或专职教师不足,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

36、证。(2)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安全培训变成走过场。为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许多单位也对有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但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且只要参加学习就能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且,由于生产比较紧张,全员培训经常得不到落实,生产能手、技术骨干和单位正职等人员需要参加培训时经常因为人手紧和工作繁忙无法参加,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指派他人参加。最后培训部门和接受培训单位的培训任务指标虽然完成了,双方皆大欢喜,但并未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3)增加安全培训投入。如在安全培训资金安排上,美国煤矿提取比例为0.02美元/t;文化程度方面,美国矿工高中以上占77

37、%,其中大专以上占15%o相比之下,我国煤矿职工素质低,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投入也较低。为提高本单位职工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大安全培训资金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的被动局面。(4)加强和改进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作为安全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往往没有实践经验,专业技术课主要靠聘请生产技术人员来讲授。虽然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各种规章制度比较熟悉,但受时间和精力限制,难以保证培训内容的系统性。表现在教学上,对培训的具体方法研究较少,讲授时具体技术法规讲的多,理论和案例讲的少,而案例教学是培训中具有针对性能够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

38、抽象,没有具体,讲授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使安全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四、体会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继续研究和探讨,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煤矿特种人员培训方法要拓展教学思路,应用现代化教学的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现代科技教学应运而生,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的被动式课堂讲授模式,实现学员主动学习。要着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抓安全培训师资的充实提高,做好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高质量教材、教案的编写,满足不同层次学习人员学习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治理、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强化特种

39、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切切实实提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全技术素质,推动煤矿企业安全治理,促进安全生产。主题教育培训活动调研报告今年以来,公路事业遇到了国家拉动经济发展的机遇,任务繁重、困难大,领导基本整天都忙于建、管、养的大量具体事务中,忽视了抓职工教育,甚至个别领导,思想上存在着:职工教育工作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加之,近些年来看,大中专院校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充实,但整体人员文化水平结构偏低,专业和科技知识不足,工作效率低下,不说无法适应改革竞争的需求,就是保持公路的现状也很难适应。竞争首先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即是素质的竞争,素质的提高,关键靠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特别是越来越发展的新知识、新科技

40、等,这些大量科学和知识的运用,都靠他们去实现和完成。职工队伍的现状,我分局在职职工69人,具有本科7人,大专19人,中专9人,高中及以下34人,现分局有高级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助理政工师2人,一般干部15人,技术工人49人,其中技师1人、高级工35人、中级工9人、初级工4人,我分局每年还在不断地加大对财务人员,安全员、劳资、公路养护、汽车驾驶等工种的培训力度,在职工培训中存有不少问题和不足,针对公路行业职工培训而且或多或少存在着形式主义,缺乏长远打算,一些职工功力意识强,对于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岗位资格证书培训,职工踊跃报名参加,对于其它素质培训,知识拓展培训等就很难组织。单位举办短期培训班,职工学不到应知应会的东西,学得不深不透,蜻蜓点水,作用了了,培训后返回岗位,职工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但在职工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阻碍职工进行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时间紧迫、设备匮乏等原因。学历教育中存在着高学历,低水平,高文凭低能力的问题,教育培训质量等待提高,职工片面理解教育就是赚钱、盈利、只讲速成、讲快捷、急功近利,职工教育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长效工程,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开发是一个长期工程,要讲培训的投入产出,注重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特征,才能把职工教育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