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建议一、基本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住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质量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命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对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下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质量,促进优质医疗均衡布局,推动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里解决的目标。二、必要性分析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统计数据,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总体
2、的医疗卫生机构中所占的比例高达94.8%,但目前接诊人次仅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50.2%,这表明我国基层医疗首诊薄弱,居民基层首诊意愿不强,基层医疗卫生质量的提升面临困境。第一,基层医疗首诊作用弱,卫生服务连续性差。一方面,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竞争力弱,居民感知卫生服务质量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与居民的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信任度不高。另一方面,我国各医疗卫生机构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互通,患者转诊难以获得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造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连续性的缺失。第二,居民感知卫生服务质量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流失。一是
3、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综合性较低,服务内容有限,无法精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医患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基层医务人员难以全面掌握患者需求,而人际关系质量是居民感知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依据,因此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患者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三是部分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投入不足,服务意识不强,居民对基层医务人员持有刻板印象。第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忽视服务过程评价,阻碍卫生服务质量提高。我国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建立系统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当前仍缺乏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标准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评价体系,相关指标依赖主观判断,缺少统一的参考标准,削弱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且我国对
4、于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内容质量的相关研究较少,内容和范围局限,这也阻碍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三、建议恳请国家卫生部、卫健委等部委指导支持泉州市加大举措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对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基层就医指导,提高分级诊疗社会认可度。实施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除急诊、重症病抢救外,优化双向转诊流程,提高患者首诊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和经合理程序转诊的报销比例,引导患者更加合理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建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加强区域医联体和县域共同体,建立健全互联网联合诊疗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二是注重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维护,
5、为提升服务质量注人内在动力。一方面,要组建具备良好素质的基层医务人员队伍。首先,创新基层医务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推进人才强基工程;同时,扩大基层适宜卫生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好中央关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待遇保障政策,适当增加在艰苦地区服务人才补贴,向贫困乡镇倾斜,激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考取职业医生资格,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岗位吸引力;此外,政府要优化基层卫生机构薪酬绩效体制和经济补偿机制,借鉴上海、广东等省份的优良做法。另一方面,要创新建立柔性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市-县-乡村贯通的职业发展路径。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的技术帮扶,提升其服务能力和人岗匹配度,可以采取多元化培训方式,提供继续教育的机
6、会,开展集中性技术培训;同时可组织学术沙龙,通过人才下沉、基层坐诊、网络会议的方式在专家和基层医务人员之间展开学术交流;此外,要加强宣传,营造尊重体谅基层医务人员的良好氛围,激发其内生动力,提升服务意识。三是完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督促基层卫生机构诊疗质量提升。客观准确地评价医疗服务质量,有助于明确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一,从患者期望高质、高效、多元协调的卫生服务角度出发。我市应逐步建立、健全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的评价指标体系,尤其应加强对首诊和连续性等相关特征维度的考核。其二,从医方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性、持续性出发,将内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内部管理的现状。以上是关于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建议。单位:联系人: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