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运动有利于IBD患者预后临床运动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运动有利于IBD患者预后临床运动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运动有利于IBD患者预后临床运动建议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具有青壮年好发、反复发作、终身受累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运动对IBD可能具有多种健康益处。越来越多IBD患者寻求药物和手术之外的辅助治疗,运动是其中一种方式。IBD患者参与运动的程度如何,运动在哪些方面使患者获益,何种强度和类型的运动方式适用于IBD患者,目前研究尚无定论。因此,本文就IBD患者运动的现状、运动对IBD的影响,
2、以及作为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一、运动的定义、分类和研究方法运动(exercise)的定义是以健康为目的进行的有计划的重复身体活动,而身体活动(physicalactivity,PA)是指任何需要能量消耗的骨骼肌活动,在研究中运动和身体活动常常等同使用。大部分研究的测量内容是步行、慢跑、游泳、球类等体育运动,因此本文中主要采用运动一词。此外,结构化运动是指以提高心肺耐力或肌肉力量等机体功能为目的、由专业人员指导并持续一定时长的运动项目,多用于干预性研究。运动强度指运动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可以用最大心率百分比、自觉疲劳感或者代谢当量(metabolicequiva
3、lentoftaskrMET)来表示。运动的研究方法包括自评问卷、客观测量和监督锻炼。观察性研究多采用自评问卷,常用问卷包括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physicalactivityquestionnaire,IPAQ)和戈登休闲时间运动问卷(Godinleisuretimequestionnaire,GLTQ)o不同于GLTQ只记录休闲时间的运动情况,IPAQ评估日常生活中所有时间的身体活动,包括工作、学习、家务和休闲时间等。客观测量通过让受试者佩戴计步器、加速度计等测量仪来客观记录受试者一段时间内的身体活动和能量消耗,结果客观真实。以往由于设备限制难以开展大样本量研究,但
4、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客观测量数据越来越容易获得。还有部分研究,尤其是干预性研究,采用监督锻炼的方式,包括教练指导下的跑步项目、力量训练、瑜伽等。二、运动与IBD的发病风险研究发现运动可能是IBD,特别是CD发病的保护因素。Khalili等纳入美国护士健康研究队列中647例新发女性IBD患者评估运动与IBD发病的相关性,由患者回忆过去1年平均每周步行及参与其他体育运动的时长,根据每种运动对应的MET计算总运动量,结果发现CD发病风险与运动呈负相关(代0.02),而UC中没有观察到类似结果;根据运动量分为五分位,最高分位的女性比最低分位发生CD的风险比为0.64(95%C7:0.440.94)o
5、一项纳入2项队列研究和5项病例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也得出类似结果,共纳入920例CD和1144例UC患者,发现运动与CD发病呈负相关(RR=0.63,95%C7:0.500.79),但与UC发病无显著相关性。一项近期发表的荟萃分析比较东西方IBD发病的环境和饮食危险因素,同样发现运动是CD而非UC的保护因素。三、IBD患者运动水平及影响因素IBD患者的运动水平可能低于正常人群。加拿大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纳入474例CD、637例UC和113685例非IBD对照,根据过去3个月休闲时间运动总量分为“不活跃“、“中度活跃“和“活跃”,相比于对照组照多CD患者运动“不活跃(O/?=1.34,95%U:1
6、.121.61),更少CD患者运动“活跃”(OR=0.69,95%C7:0.550.87),UC患者有类似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英国另一项研究纳入918例IB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运动水平较高,其中66%参加运动,57%每周运动,32%每天运动。客观测量能更准确地反映运动水平,但往往受限于小样本量。澳大利亚一项研究纳入49例C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采用加速度计记录连续7d身体活动量,结果显示CD患者的运动量(根据7天内的总加速度计计数)比健康对照组减少(中位数:1.3x106比2.0106,AO.01)。此外,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在诊断IBD后都倾向于减少运动量。44%66%的IBD
7、患者认为IBD影响参加运动,其中疾病活动度、疼痛、乏力、排便次数与急迫感增加是主要限制因素。Tew等研究发现患者报告的运动强度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一项客观测量运动量的研究纳入21例UC患者,发现内镜Mayo评分、粪便钙卫蛋白水平与每日步数呈负相关,与久站和久坐时间呈正相关。四.运动对IBD的健康益处从病理生理学机制来说,规律运动可减少内脏脂肪含量,抑制炎性因子释放,进而诱导抗炎微环境为运动辅助治疗IBD提供了理论支持。运动对IBD健康获益的早期证据多来自观察性研究。L。等用护士健康研究等3个大样本前瞻性队列评估诊断IBD后健康生活习惯与死亡率的相关性,发现运动是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0.00
8、1)o近些年越来越多干预性研究,尤其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发表,旨在评估结构化运动对IBD的健康作用。但此类研究样本量小、运动方式多样、主要结局不同,无法进行荟萃分析。1.运动对疾病活动度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1857例缓解期IBD患者,以GLTQ收集患者运动水平并随访6个月后的疾病活动度,发现高运动水平(问卷评分高于中位数)与CD低复发风险相关,UC有类似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性研究中,一项纳入21例儿童IBD患者的研究让受试者进行为期8周、体感游戏形式的中等强度运动,发现虽然单次运动会使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白蛋白等指标上
9、升,但长期运动能降低炎性指标。2项RCT研究结果显示瑜伽可能有减轻腹部症状和疾病活动度的作用。其他RCT研究虽没有发现结构化运动能降低疾病活动度,但至少不会加重疾病。大部分RCT研究选用轻-中强度运动,但Tew等研究中一组患者给予高强度间断训练,该组受试者12周时疾病活动度和钙卫蛋白较基线以及其他组无显著升高,说明高强度运动可能不会加重病情或导致疾病复发。因此,运动可能有助于减轻IBD疾病活动度,但至少不会加重病情。2 .运动对患者报告结局的影响:患者报告结局包括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疲乏、压力感知、焦虑抑郁水平等,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IBD患者运动水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近期也有研究发现IB
10、D患者中焦虑抑郁情绪与低运动水平和久坐生活方式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瑜伽.力量训练.慢跑和步行等运动方式能显著改善IB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疲乏症状,降低压力指数和焦虑抑郁水平。3 .运动对IBD骨代谢的影响:患者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儿童和青少年IBD患者也有同样发现,而且还存在生长发育迟缓、低体质量和身体成分欠佳等问题。早在1998年,Robinson等评估持续低强度运动对CD患者骨密度的影响,运动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低强度递增运动项目,结果显示运动组中依从性高的患者骨密度显著改善。此外,研究还发现无论成人、青少年还是儿童IBD患者,参与中高强度运动的时长与骨密度水平呈
11、正相关,而久坐行为与骨密度水平呈负相关,运动“活跃”的患者往往身体组成更好,包括高骨骼肌指数和低脂肪含量。五.IBD患者的运动建议干预性研究纳入的均为缓解期或轻度活动的IBD患者,对于这部分患者,表2中的RCT结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运动方式包括高强度间歇训练、中等强度肌肉或耐力训练.瑜伽、慢跑和步行,单次运动时长3060min,运动频率大多为每周3次,运动项目持续212个月不等。研究结果显示高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中等强度耐力和肌肉训练可改善肌肉力量和骨密度,而瑜伽、慢跑和步行等轻中强度运动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情绪评分均有益处。既往研究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未发现运动会加重疾病活动度或
12、导致复发。因此缓解期或轻度活动的IBD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参与运动的目的和喜好,从以上运动方式中选择,运动频率建议每周3次以上,单次运动时长不少于30分钟。同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的推荐意见,建议所有成年人每周进行150300min中等强度或75150min高强度运动,以及每周2次肌肉强化训练;即便达不到上述运动量,也建议减少久坐行为,代之以任何形式的运动。对于中重度活动的IBD患者,缺乏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推荐。此类患者建议积极内外科治疗,待疾病活动度得到控制后再开始运动锻炼。六、结语近些年,运动在IBD中的研究已有所进展,然而现有的研究存在不足,大部分文献将体力活动和运动混用,尤其干预性研究
13、中采用的结构化运动是指有目标有计划、以改善身体机能为目的运动项目,它与体力活动产生的生理反应不同,对骨骼和肌肉的影响不同,因此未来的研究不应再将两者混为一谈。此外,不同运动强度和不同运动类型对IBD作用的差异仍缺乏研究,未来应该让更多运动领域的专家参与运动方案的设计、执行和测量,以寻找更适合IBD患者的运动疗法,减少疾病对运动的限制。随着运动在IBD中研究证据的积累,国际炎症性肠病研究组织在最新共识指出,没有证据表明运动与IBD患者的不良结局相关;医生应询问IBD患者的运动水平,识别并解决参与运动的障碍,并建议患者根据耐受情况增加活动量。因此在未来的IBD诊疗过程中,评估患者的运动水平、与患者讨论运动方式、提出个体化的运动建议也将逐渐成为IBD专科医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旨在实现患者的综合治疗目标,不仅控制疾病活动,也能改善身体水平和情绪状态,最终提高IBD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略来源:周颖,柳惠未.运动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辅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炎性肠病杂志,2023,07(04):346-350.DOI:10.3760101480-20221006-0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