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及知识点.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2708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48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及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202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及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202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及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202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及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202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及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及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及知识点.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及知识点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

2、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二、教材分析1 .整体情况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声音”“呼吸与消化”和“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

3、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2 .单元概述第一单元“声音”:“声音”单元应让学生们掌握的科学概念包括: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通过声音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会对他们的不断进步感到骄傲。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

4、他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声音的理解会得到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呼吸与消化”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体内部结构及其与外界物质的联系。这个单元以“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为线索设计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3课关注呼吸与健康的关系;4飞课研究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7、8课探索食物消化的过程与变化。以此促进学生对人体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高段学习“健康生活”打下基

5、础。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将有机会体验与探索人体呼吸与消化过程,了解空气、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感受人体不同部分的器官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建立“系统化”的人体结构概念。第三单元“运动和力”:“运动和力”单元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力”为主要线索,循序渐进的安排了一些活动。如小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的力对小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与其运动情况有什么样的关系等。教学中还选择了如测量力的大小、制作小车等一些相关的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将认识物体的运动

6、与其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产生的能量也不同,能量还会以各种形式存在。三、教学目标1 .“声音”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幅度(振幅)决定的。 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耳内,引起听觉。(2)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具体现象和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

7、方面提出假设。 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3)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发展对声音调查的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

8、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并从中体会创新的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到科学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加深。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增强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 .“呼吸与消化”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 人的呼吸是在进行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十分重要。 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

9、康的一个指标,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升肺活量。 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合理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食物在口腔里的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参与人体呼吸与消化的器官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2)科学探究目标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认识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了解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协同合作。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分类的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对分类记录进行整理。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学会查阅资料,开展模拟实验,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完善并纠正自己对消化器

10、官的认识。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自身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3)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在分类、比较等活动中,参与集体的讨论和研究,学习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实验活动中,严谨细致地完成实验的设计、准备,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养成健康生活的意识与习惯。(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探究学习中,发现人体的生命活动与空气、食物的关系,感受事物与事

11、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认识呼吸系统与大气质量关系密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运动和力”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静止下来,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顿。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 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大小不同。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工程设计具有一一定的执行程序,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2)科学探究目标 会调查、了解不同类型小车的动力情况,会组装简单的不同动力驱动的小

12、车,并用轮子改装小车。 会研究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会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会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不同速度的运动物体具有不同的能量,认识能量会以不同形式存在。 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制作小车,并对作品做出评估和调整。(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 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会把实验事实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意识到体验、合作的重要性,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意识到

13、要树立细致、有步骤地工作的态度,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改变动力的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改变设计方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意识到轮子的发明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人们会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自已不断增加的需求。四、主要教学措施1 .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2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 .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

14、做好记录。5 .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6 .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五、教学进度表周次预定教学内容实际教学调整备注1始业教育课1.1听听声音2L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5声音的强与弱41.6 声音的高与低1.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51.8制作我的小乐器机动6第一单元复习第一单元测验72.1感受我们的呼吸2.2呼吸与健康生活82.3测量肺活量2.4一天的食物9期中复习期中测验102.5食物中的营养2.6营养要均衡11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2.8食物

15、在身体里的旅行12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测验133.1让小车运动起来3.2用气球驱动小车14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3.4弹簧测力计153.5运动与摩擦力3.6运动的小车163.7设计制作小车(一)机动173.8设计制作小车(二)机动18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测验19期末复习20期末复习21期末复习22期末测验教学设计声音1 .听听声音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5 .声音的强与弱6 .声音的高与低一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制作我的小乐器1.听听声音【教材简析】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

16、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描述你听到的声音”版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更多地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

17、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小组:

18、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2 .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板书课题)二、探索:倾听周围的声音(预设27分钟)(一)活动一:听声、描述声音材料准备:课件微课视频材料、作业本、班级记录表1.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要求学生:教室内保持安静;把听到的声音记录在作业本中。)3 .研讨: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预设:鸡叫声、猫

19、叫声、风声4 .描述声音: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观看)通过视频,你学会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听到的声音了吗?(预设: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5 .小组交流:看了微课后,把你听到的声音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6 .反馈交流:教师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记录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中。7 .教师总结: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刺耳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进行研究。(二)活动二,声音分类材料准备:“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1.提问:请大家看我们的班级记录表,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8 .讨论:小组内

20、讨论分类标准。9 .反馈:(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10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或问题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三、拓展:听一段乐曲(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PPT音频1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声音,请大家看大屏幕,会唱的同学可以边听边唱。(播放音频)2 .手势比划:学生根据边唱曲谱边唱边用手势比画音符的高低。3 .强弱变化: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曲子中声音的强弱变化4 .教师小结:声音有强弱变化,这些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体验。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板书设计】1.听听声音高、低、强、弱动

21、物发出的:悦耳、刺耳自然界发出的: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 .表格中的倾听周围的声音,需要学生边听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 .表格旁边的科学词汇供声音描述时参考的,学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描述。3 .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4 .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 .不能用来描述声音的是()A.高、低B.强、弱C.多、少2 .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声音。()A.正确B.错误3 .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A.海浪声B.歌声C.风声二、简答题食品保鲜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个食品

22、保鲜袋发出声音呢?试着写出3种方法。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简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我们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为学生提供观察发声物体振动的机会。聚焦板块围绕“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这个问题,开展全班讨论,了解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潜概念。探索板块,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实践揭示声音的本质。活动1: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初步

23、理解“振动”的含义,并初步在物体发出声音和物体的振动之间建立联系;活动2:观察钢尺、鼓、音叉等更多物体发声时的状态,进一步确认振动与物体发声的关系,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研讨版块,先通过问题引导研讨,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突出科学的本质。然后猜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振动的认识。拓展板块,以阅读资料我们的发声器官来介绍人的发声器官声带,以及声带的发声原理,拓展学生的知识。【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

24、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地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2 .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2 .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科学技术随时都影响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知

25、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概念。难点: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锣、演示台、记录单等。小组: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和1个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4分钟)1 .同学们,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2 .大家对于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有自己不同的想法,那我们先来看看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二、探索:物体怎样发出声音(预设发出声音20分钟)(一)活动一:研究皮筋是怎样

26、发出声音的材料准备: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学生活动手册1.请大家拿出橡皮筋,请大家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搓揉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3 .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4 .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请大家用对比方法研究一下,皮筋发声的是你看到了什么?将皮筋发声时的状态用文字或示意图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5 .小组活动后交流:(1)是不是只要我们对物体用力,物体就能发出声音呢?(2)同样是对皮筋用力,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3)皮筋发声时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吗?(请学生上台演示)6 .小结:

27、在力的作用下,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为振动。7 .皮筋在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那么现在你认为皮筋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们同意吗?(二)活动二: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材料准备:钢尺、鼓和音叉、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学生活动手册1 .教师出示钢尺、鼓和音叉:刚才我们研究了皮筋发出声音时在振动,那么其他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是否也在振动呢?(1)与学生一起依次演示它们的发声方法。C钢尺一一轻轻拨动(注意放在桌面的一端要压紧)J鼓-一轻轻敲击音叉一一敲击上方(2)分组实验,观察记录。(3)汇报交流:钢尺能明显观察到振动,鼓和音叉振动不明显。2 .音叉和鼓振动不明显,你打算怎样进

28、一步来收集鼓和音叉在发声时振动的证据呢?(1)教师出示水槽、栓有细绳的乒乓球、若干个泡沫粒:思考一下,可以借助以上辅助材料证明音叉和鼓在振动吗?想到了就来领取材料,并补充记录。(2)学生借助辅助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音叉和鼓的振动。(3)汇报交流:音叉、鼓在发声时也在振动。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锣、竖笛1 .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认为物体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1)教师播放尺子、橡皮筋、音叉和鼓的慢动作视频,你能说说它们在发声时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了吗?(振动)(2)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出示锣,师生合作演示:让锣发出声音,发声时锣有

29、没有在振动?如果正在发声的锣停止振动,声音会怎么样?这说明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小结:看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2 .教师出示竖笛,让学生吹一吹。3 提问: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4 小结:空气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四、拓展:我们的发声器官(预设3分钟)1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2 .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汇报交流收获。五、小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预设3分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3 .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怎么振动的?【板书设计】2.物体怎样发出声音方法敲力的作用打重复地rA物体振

30、动拨往返运动I弹I【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 .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可以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现象,也可以用图画的方式表示振动。2 .表格中“我的发现”,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其他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再研讨归纳后填写。3 .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4 .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作业设计】1 .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2 .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A.受到力B.断裂C.振动)振动引起的。A. 器B.翅膀C.触角3 .我们平常听到蚊子“嗡嗡”声,是由蚊子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材简析】声

31、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三课。教材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教材通过让同学们听鼓声,观察鼓面振动,提出今天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二部分:探究。通过对比真空和空气状态下同学们的声音体验,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通过比较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知道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通过观察音叉在水中的现象,听在水槽壁上的声音,知道声音也能在水中传播。第三部分:研讨。通过几个小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加深对于声音在物质中传播途径的掌握和理解。第四部分:拓展。通过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于声波的理解,感知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

32、,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但由于声波的不可见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仍然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同时也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虽然很多学生知道“声波”这个词,但对于真正描述什么是“声波”,“声波”的特征等,这部分概念仍然是空白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2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3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

33、传到另一个地方。科学探究目标1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2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对比实验中对条件的控制等。【教学准备】教师:鼓、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小组:音叉(敲击小锤)、水槽、声音

34、传播的观察记录、土电话(棉线、一次性纸杯)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鼓1.敲鼓,说说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鼓声是怎样传到你耳朵里去的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学习。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0分钟)(一)活动一:空气传播声音材料准备:视频,有条件的准备真空仪(闹钟、抽气机等)1.同学们,这是一个真空仪,这个是电铃,我们把电铃打开。现在我们把玻璃罩戴上,还能听到声音是吗?让我们把真空仪打开,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气,注意听。(没有材料用微课代替)2 .大家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3 .小结:声音能

35、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通过空气这个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二)活动二:声音在固定中传播材料准备:无1 .教师敲击桌面,听到桌面的敲击声了吧。敲击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现在请我们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实验。(实验要求通过课件出示)(1)同桌之间保持安静,一个同学抓挠桌面,一个同学听,抓挠桌面的声音。(2)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3)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4)同学之间互换角色,再进行上述实验。2 .学生分组活动,并填写记录单。3 .汇报交流: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和不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6、4 .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更加容易。(声音通过桌面这样的固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三)活动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准备:每组1根音叉、水槽1.声音能够在空气中,固体中传播,那么在液体中能传播吗?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探究呢?2 .实验指导,通过课件出示:(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2)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4)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3 .讨论:水是怎么传播声音的?(指向声波)4 .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

37、。(声音通过水这样的液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5 、研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8分钟)1 .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2 .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呢?3 .为什么听铁轨就能判断火车有没有开来?4 .钓鱼时,我们可以大声说话吗?为什么?5 .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水中传播,没有媒介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四、拓展:做个“土电话”(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土电话材料,包括纸杯两个、绳子一根1.出示一个土电话。请同学试试效果,然后制作。6 .分组实验:玩土电话游戏。(1)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以

38、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3)两人彼此交换听和说。7 .交流现象,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8 .用“妙妙圈”模拟声音波的传播。(微课)9 、总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分钟)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效果不同。声波f物体振动f声音【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 .倾听声音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保持安静。2 .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3 .活动后小声

39、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给出自己的解释。4 .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5 .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作业设计】1 .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A.波B.气流C.直线2 .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钟铃声()。A.越来越轻B.越来越响C.不变3 .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我们能听到“砰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够证明()。A.水不能传播声音B.水能传播声音C.无法确定【资料阅读】有趣的自来水管敲击实验在水管的一端敲击水管,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两次或者三次的敲击声,这是由于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导致的,另一端的人听到的是声音通过

40、钢管、水、空气分别传来的声音。声音在钢铁中每秒传播5200米,在水中每秒传播1500米,在空气中每秒仅能传播340米。可见,如果水管中无水,敲击水管另一端,传播介质是空气、水管,我们就可能听到2次声音。如果水管中有水,传播介质为空气、水、水管,我们就可能听到3次声音。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水管中是否有水。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材简析】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本节课要研究耳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聚焦板块,通过“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这一问题地思考讨论,从而了解学生原有的认识。探索板块,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让学

41、生推测耳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它们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通过学生的活动了解耳郭的作用,及模拟记录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通过研讨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对耳郭和耳膜结合实验说出他们的理解。通过观察听诊器,了解其工作原理。【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2 .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

42、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导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2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郭的作用。3 .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来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科学态度目标1 .能对自制鼓膜表现出探究兴趣。2 .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实验时得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对于鼓膜的保护。【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难点:耳的各部位结构及功能。【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43、耳的结构”挂图或耳的结构模型,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听诊器。小组:A4纸、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呢,这主要和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有关?(耳朵)2 .提问:对于耳朵,你想了解一些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呢?(预设: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二、探索:耳的结构及作用(预设22分钟)(一)活动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材料准备:“耳的结构”的挂图或模型等。1.

44、出示挂图或模型,提问:你发现耳有哪些结构呢?谁来说说看?4 .学生交流耳的结构。5 .追问:那么你认为这些耳的结构有什么作用呢?6 .小结:是呀,耳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它们是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关键所在。(二)活动二:感受耳郭的作用材料准备:A4纸或大书本等。1 .学生小组活动:通过用纸卷成“喇叭”的活动了解耳郭的作用。2 .交流:借助“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更响亮。3 .小结:耳郭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收集声音。(三)活动三: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材料准备: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活动手册等。1 .学生用气球皮、

45、塑料杯、橡皮筋等制作鼓膜模型。2 .观察1:当保持音叉与气球皮距离不变时,用强弱不同的力敲打音叉,观察气球皮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内。3 .观察2: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打音叉,改变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观察气球皮的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内。4 .交流:发现用力强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距离近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5 .小结:声音能够引起气球皮的振动,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明显,距离越近,振动幅度越明显。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一)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1 .学生反馈交流:我们对耳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还了解了鼓膜的作用。2 .小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导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二)研讨二: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材料准备:听诊器1 .交流:耳郭与纸喇叭能帮助更好的收集声音。2 .观察听诊器,了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3 .小结:听诊器头的薄膜能够帮助收集声音,胶管和听筒起到更好的传播声音的作用。四、拓展:兔子的耳朵(预设2分钟)兔子有着长长的耳郭,能收集到各方面的声音,只要有风吹草动,立刻撒腿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