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路径探索.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32561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路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路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路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路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路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路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路径探索.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路径探索摘要:探索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和运行模式,能够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供可靠而有效的论据与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真善美品德的培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工作者应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探索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切实有效地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传承,对思想政治教

2、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课程思政”语境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功能,探索中文类课程有效的教学路径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要想实现价值引领作用,就既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又要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者都强调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历史性,而前者更重视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后者更侧重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基础上的创新和创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3、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应“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换言之,“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应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和传播的价值导向,起到引领作用。因此有学者提出,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文明的根柢和核心价值是什么”,并总结出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如“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惟邦本与选贤任能的政治伦理”“以义制利和以道制欲的经济伦理“以中为体以和为用的社会伦理”“德性普施天下文明的世界伦理”等。这些核心价值是中国崛起、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和动力之源

4、。也有学者从六个方面总结“中华人文精神”,分别是:人文化成的创造精神、刚柔相济的辩证精神、究天人之际的探索精神、厚德载物的道德人文精神、和而不同的文化会通精神、经世致用的责任精神等。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安顿人心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儒道思想都强调身心和谐,孔子对待物质财富重视义利的调适,老子道德经重视保身养神,反对过分追求名利以致失去自我;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提倡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渔猎以时;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倡以仁爱来连接人际,以推己及人的“忠恕”思想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以立人的精神来培养君子人格,承担家

5、国责任。当前,面对各种诱惑,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身心分离、心态失衡的情况,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参与到当代价值观的建构和创造之中,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融汇古今中外和合创生的文化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创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当代文化建构中焕发着蓬勃生机,在文学艺术、文创产业等领域,我们不但能看

6、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更能看到传统文化在当代文艺作品和文创产品中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这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对时代生产的哺育和培植。比如故宫文创产品,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结合,文创产品使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生活,也使文化助力经济发展,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费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为解决时代问题提供了传统的智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造就了新的时代精神,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精神潮流,成为推动中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并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从而承担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使命。因此,课程思政应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与国家的前途、民

7、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体的生命价值融入国家崛起、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中。二、“知行合一”的课程思政路径探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的课程思政路径。学习是社会实践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独立的行为,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进行才能突显其本质。学习是一种实践行为,也是社会实践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探索“知行合一”的课程思政路径更有助于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一)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整合和凝炼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建构、设计一系列自然巧妙的课堂教学育人结合点和切入点1 .发掘课程思政内容,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批判性继承和学习,引导学生深

8、度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引发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审美能力。2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辅相成,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在继承和学习中创新、创造,在创新、创造中继承和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其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3 .推动课堂改革,提倡探究式、研讨式、情境式以及混合式教学方法,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教学模式。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和意识融入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深挖专业知识中的人文精神,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内容的契合点,使课程设计更接地气,更有针

9、对性,改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印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和文化创造能力。(二)持续推进三全育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营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环境,地校联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学习和教育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学习受环境的影响,同时学习实践也影响环境。人的思想和行为深受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应重视发挥环境这个隐性课堂的作用,于润物无声中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具体来说,应以课程思

10、政为引导,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和社会实践的指导,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通过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多种实践形式的探索,提炼更多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第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经典诵读写”慕课,引导学生动手、动口与动脑,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二,鼓励学生组建多种多样的文化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和文化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开拓经典品读第二课堂,创造情境化学习环境,实现传

11、统文化创新性实践和传承,开拓文化调研、创作、展演进社区、进乡村的多种路径;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原则,做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提高协同育人实现程度,提高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发掘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地方文化建设。第三,校内外各组织协同合作,挖掘地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到本地区爱国教育基地、文化名人纪念馆进行学习,促进地域人文精神的内化,激发社会正能量。总之,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指导原则。因此,探索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和运行模式,能够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供可靠而有效的论据与论证,从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传播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教育工作应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探索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切实有效地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