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008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练008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师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时练008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试时间:40分钟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掷冰壶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全球约70%的冰壶球原料产自艾尔萨克雷格岛上品质独特的花岗岩,当地每十年采石一次。该岛位于英国克莱德河河口,岛上无人居住。左图为冰壶球,右图为艾尔萨克雷格岛。读图完成12题。1.该岛上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运动一变质作用一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一岩浆活动一变质作用C.岩浆喷出地表一冷却凝固一地壳运动D.岩浆侵入地球内部一冷却凝固一地壳运动2.当地每十年采石一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B.避免破坏岛屿原有地貌C.免受火山活动影响D.降低远洋运输成本1. D
2、【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艾尔萨克雷格岛上品质独特的花岗岩是由岩浆活动的岩浆侵入上覆的岩层之中,冷却凝固形成,后期经过地壳抬升,出露地表,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及2. 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无人居住,每十年开采一次可以尽可能的减小对该地生态环境的影响,A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该岛位于英国克莱德河河口”可知,该地距离英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AD错误;开采石材会破坏岛屿的原有地貌,B错误;该地现在没有火山活动,C错误。所以选A。下图示意安徽祁门县大北埠地质剖面。据此完成35题。*东南(距今约1.9亿年)3 .据图判断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有(A.1次B.
3、2次C.3次D.4次4 .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西北部的地壳运动主要是()A.下沉运动B.上升运动C.水平挤压D.张裂运动5 .该地区东南部地质剖面上存在剥蚀面说明地壳()A.沉降运动并接受堆积B.水平挤压运动后接受堆积C.隆起并受到外力侵蚀D.多次水平挤压后外力侵蚀3. C【解析】据图可知,岩层中存在斑状花岗岩、花岗岩、玄武粉岩,可推测该地曾经发生过3次大规模的岩浆活动,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4. B【解析】该地区西北部的地质剖面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形成时应深埋于地下,现出露地表可推测该地区地壳运动以上升为主,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5. C【解析】据图可知,该
4、地区东南部以沉积岩为主,有侵蚀面存在,说明曾经遭受侵蚀;地势高的地方易遭受外力侵蚀,说明该地壳隆起并受到外力侵蚀,C正确,AB错误。岩层总体呈水平状,说明并非多次挤压,D错误。所以选C。大约5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000米长的“巨人之路”。下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据此完成68题。6. “巨人之路”的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下陷B.长年海浪的侵蚀拍打作用C.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D.强大海风的吹蚀风化作用7. 构成“巨人之路”岩石最重要的特征是()A.层理构造B.气
5、孔构造C.坚硬致密D.含有化石6 .C【解析】由材料信息”大约5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可知,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是火山喷出的岩浆遇到冰冷的海水迅速冷却收缩凝固形成,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7 .B【解析】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A、D两项错误;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凝形成的,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岩浆中大量挥发性成分快速逸出,从而形成气孔构造,故B项正确;喷出岩因多气孔,一般不具有坚硬致密的特征,C项错误。故选B。威宁草海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湖泊常水水面31k,平均水深稳定在约2米。草海的形成,断层构造活动起着主导作用。草海浅湖盆中发育
6、有厚泥炭层,泥炭由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下图为草海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海拔/米8 .草海浅湖盆形成前的地质构造类型是()A.断层B.向斜C.断裂D.背斜9 .据图中泥炭层分布,推测草海浅湖盆形成后期地壳运动经历了()A.先拾升后下降B.先下降后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8 .D【解析】根据图示灰岩岩层走向可知,草海浅湖盆受到地壳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被侵蚀,形成谷地(洼地),后期地壳不断下沉,谷地(洼地)内泥沙不断沉积,形成浅湖盆,D正确,排除ABC。故选D。9 .C【解析】从材料中得知,草海浅湖盆形成后,水深稳定在约2米(沼
7、泽水浅),泥炭层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所以,某一-条泥炭层的形成过程中,海拔高度相对稳定,这样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而形成泥炭层,泥炭层与土相间分布,因此可推断该草海所在区域的地壳间歇式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哥伦比亚安第斯山区有平行于山奔线的纵向河流和垂直于山脊线的横向河流,该区域水系的演化是通过东分水岭向西迂移实现的。东分水岭的迁移是东坡的横向河流溯源切穿原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后退。图示意该区域地形和水系形态的演化。据此完成1011题。10 .推测有利于东分水岭迁移的地质构造包括()地垒D. 背斜向斜地堑A.B.C.11
8、 .该区域地形和水系形态演化的顺序是()A.地壳隆升一横向河流发育一东分水岭迁移一纵向河流形成B.地壳隆升一纵向河流形成一东分水岭迁移一横向河流发育C.纵向河流形成一地壳隆升一横向河流发育一东分水岭迁移D.纵向河流形成一东分水岭迁移一横向河流发育一地壳隆升10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分水岭的迁移是东坡的横向河流溯源切穿原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后退。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到侵蚀;地垒是两个断层之间上升的断块,地势较高,有利于河流的溯源侵蚀,正确;向斜受挤压力,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地堑是两个断层间下沉的断块,地势较低,容易受到下切侵蚀,而不是朔源侵蚀,故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11 .
9、C【解析】据图可知,在东分水岭迁移之前,就已经有了纵向河流和横向河流,因此,东分水岭迁移应该在纵向河流形成和横向河流发育之后,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下图示意欧洲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及海岸线变迂。据此完成1213题。12 .从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推知,阿尔卑斯山附近的板块挤压方向主要是()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东北西南向D.西北东南向13 .相对于第四纪冰期,现代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扩展B.向海洋方向退缩C.向北推进D.向南推进12 .【解析】根据阿尔卑斯山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可知,阿尔卑
10、斯山大体是东西延伸的,东西方向延伸的山脉,是板块在南北方向挤压抬升的结果。故选A。13 .A【解析】根据图中第四纪冰期海域分布和现代海域分布信息,图中不少区域第四纪冰期的海岸线离现代陆地较远,说明相对于第四纪冰期,现代的海岸线是向陆地方向扩展的。故选A。板块碰撞挤压是板块构造运动的重要形式,下图示意板块碰撞挤压的四个阶段,其中甲示意一个大洋板块和另一个大洋板块的碰撞,丙示意一个大洋板块和一个大陆板块的碰撞,乙和丁示意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据此完成1415题。14 .图甲中组成岛屿的岩石主要为()A.花岗岩B.大理岩C.玄武岩D.石灰岩15 .按照板块碰撞挤压的演变过程,四幅图的正确排序是(
11、)A.甲、丙、丁、乙B.丙、甲、丁、乙C.丙、甲、乙、丁D.甲、丙、乙、丁14 .C【解析】读图可知,图甲中的岛屿是由岩浆喷出形成的,主要由喷出岩组成,故最可能是玄武岩。花岗岩为侵入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石灰岩为沉积岩,ABD错误,C正确。故选C。15 .D【解析】随着大洋板块碰撞挤压(甲)的持续,大洋板块会逐渐和大陆板块挤压(丙),直到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遇碰撞(乙),最后大陆板块俯冲到了大陆板块的下方(丁)。排除ABC,故选D。第11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褶皱山系,该山系的北美部分称为落基山脉。由
12、一系列平行山脉、山间高原和盆地组成。构造极为复杂,由一系列褶皱断层组成,多火山、地震,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高大山系的崛起和屏障作用,对美洲大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带来了巨大影响。(1)说出A、B两板块的名称并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图示山系的形成过程。(8分)分析图示山系形成后对该区域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6分)(3)简述图示区域西海岸多火山、地震的原因。(4分)【答案】(D板块名称:A:太平洋板块(2分)B:美洲板块(2分)形成过程:太平洋板块向东移动受到美洲板块的阻挡(2分),美洲板块受到强烈挤压隆起形成一系列褶皱山系。(2分)(2)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难以深入内陆,内陆地区降水减少
13、(2分);沿海地区气候扩展受限,范围局限于山地西侧(2分);山地相对高度大,气候多样性增加(2分)。(3)地处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剧烈,岩浆喷出形成火山(2分)。岩层受到挤压,发生断裂以及火山喷发引发地震(2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可知,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北部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故A板块是太平洋板块,B板块是美洲板块。读图可知,图示山系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美洲板块褶皱隆起形成的。第(2)问,图示山系形成后,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是水汽深入内陆,使内陆地区形成大陆性气候,降水减少;阻碍了沿海地区海洋性气候向东延伸,仅分布在沿海地区的狭长地带;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14、。第(3)问,图示区域西海岸,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喷发可能引发地震;岩层受挤压断裂也会引发地震。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截至2017年初,阿尔伯特盆地发现油气田18个。盆地下层以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为主,形成于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早期,其间气候温暖湿泗,河流水系丰富,该层具有盆地形成油气资源所需的最重要的泾源岩(指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其形成需要具备的是含有大量有机质并达到转化成油气的温度条件);盆地上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一更新世早期,由于这期间湖面升降频繁,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
15、相泥页岩互层形成良好的储盖匹配。下图为阿尔伯特盆地岩层垂直剖面图。图例一岩层界线断层线L油气矿藏凝泥页岩霎砂岩II夹砂岩泥页岩(D分析夹砂岩泥页岩发育成阿尔伯特盆地主要燃源岩的优势条件。(6分)(2)说明阿尔伯特盆地油气矿藏主要储存于砂岩层中的原因。(4分)(3)推测阿尔伯特盆地油气资源富集成矿的过程。(6分)(4)解释阿尔伯特盆地油气成藏过程中内力作用的重要性。(6分)【答案】(1)夹砂岩泥页岩形成于阿尔伯特盆地发育初期,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水系丰富,为其带来充足的营养物质(2分);湖泊内动植物、淡水藻类等大量繁殖,使得湖泊沉积物中富含有机质(2分);埋藏深度较大,容易达到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温
16、度要求。(2分)(2)砂岩层为三角洲相沉积,颗粒较大(2分);埋藏较浅,压实较弱,形成孔隙发育的油气矿藏储层(2分)。(3)下层燃源岩形成油气后,油气开始沿着断层运移至砂岩上部聚集(2分);由于砂岩上部是细粒湖相泥岩,岩层封闭性好(2分);油气受封闭性好的泥岩阻挡,难以再向地表运动,最终富集成矿(2分)。(4)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地壳沉降幅度较大;盆地接收的沉积物多,形成较厚的沉积层,为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储藏提供了条件;(2分)裂谷内断裂发育为油气资源的运移提供了路径;(2分)地壳运动导致了岩层的弯曲,形成的背斜构造有利于油气资源的保存。(2分)【解析】第(D问,由材料可知燃源岩是指大量
17、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其形成需要具备的是含有大量有机质并达到转化成油气的温度条件,因此夹砂岩泥页岩发育成阿尔伯特盆地主要燃源岩的优势条件要从有机质的形成、温度条件和储藏条件等角度分析。由材料“形成于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早期”可知夹砂岩泥页岩形成于盆地发育初期,期间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水系丰富,为其带来充足的营养物质;由于环境条件较好,湖泊内动植物、淡水藻类等大量繁殖,使得湖泊沉积物中富含有机质,为后期燃源岩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由于地层形成时间早,夹砂岩泥页岩埋藏深度较大,容易达到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温度要求。第(2)问,读阿尔伯特盆地岩层垂直剖面图可知该地垂直方向上有泥页岩、砂岩和夹砂岩泥页岩,
18、其中油气矿臧主要储存于砂岩层中,其中砂岩层相对于其他两种颗粒物较大,该地区有砂岩层为三角洲相沉积,颗粒较大,与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形成良好的储盖匹配;由材料可知盆地上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一更新世早期,由于这期间湖面升降频繁,使得砂岩层的埋藏深度相对夹砂岩泥页岩较浅,压实较弱,形成了孔隙发育的油气矿藏储层。第(3)问,由材料“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和结合图片可知该地断层分布较多,下层堤源岩形成油气后,由于密度的原因,油气开始沿着断层运移至砂岩上部聚集;读图可知砂岩上部是细粒湖相泥岩,岩层封闭性好,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形成良好的储盖匹配;油气受封闭性好的泥岩阻挡,难以再向地表运动,并
19、最终富集成矿。第(4)问,由材料可知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该地区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地壳沉降幅度较大,易于形成盆地或谷地地形;盆地由于地势较低,接收的沉积物多,利于形成较厚的沉积层,为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储藏提供了条件;结合上一问可知油气会沿着断层运移至砂岩上部聚集,因此裂谷内断裂发育为油气资源的运移提供了路径;在油气资源的储存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结构,而地壳运动导致了岩层的弯曲,形成了背斜构造。免费增值服务介绍V学科网(https:V网校通合作校还提供学科网高端社群出品的老师请开讲私享直播课等增值服务。组卷网V组卷网(https:ZUjU)是学科网旗下智能题库,拥有小初高全学科超千万精品试题,提供智能组卷、拍照选题、作业、考试测评等服务。扫码关注组卷网解锁更多功能扫码关注学科网每日领取免费资源回复ppt免费领180套PPT模板回复天天领券”来抢免费下载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