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体系框架及内控应用指引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控体系框架及内控应用指引解读.docx(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内控体系框架及内控应用指引解读讲课大纲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及讲解方式1、内部控制体系框架2、新内控体系的若干理念创新3、内控讲解方式一一案例为支撑,结合具体指引条文解读具体业务应用指引速览选取其中的9个应用指引简要浏览微型企业的内控企业特点:产品或服务比较单一,管理点不多;会计停留在记账、报税的层次;业务的灵活性会产生许多账外项目,核算不完整内控办法:充分利用会计系统,会计人员必须熟悉业务并且诚实可靠。加强管理层监管。管理者或业主本人对日常业务进行频繁接触,担负起许多日常工作,尽可能少授权,“事必躬亲”,或事后尽快复核。关键的控制点:例如合同订立、收付款、重要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必须掌握在管理者
2、或业主手中。小型企业的特点客源趋于稳定,组织机构简单,制度建设刚起步;会计有了初步分工,如出纳与会计岗位;产生了采购和行政等一些职能岗位。注重业务扩张,最具权威的部门往往是市场营销部门,财务人员为之服务而难以控制,短期收益与长远发展有矛盾。小型企业的内控办法简单的财务制度和授权措施,如制定费用标准、借款限额、采购专人负责等重点考虑以下几个环节:选择关键的成本费用项目、业务活动或环节、重要的要素或资源。例如:报销审批、资金调度、银行对账单、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重要员工,管理层应熟悉其信用背景,对其表现评价、实际能力和缺点等方面建立员工档案。尽量从多渠道获得关于内控系统的报告。在重大项目上,
3、多听取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中型企业的内控企业特点:组织结构随市场扩大而壮大,资金、存货运作量变大;控制的实施仍停留在事后;会计环节上已能做到准确核算,定期核对、盘查各项资产,能够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内控办法:内控制度开始向各个工作节点上渗透,广泛参与到业务流程的事中控制,紧贴业务建立起一套控制制度。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包括适当授权、不相容职责分离、凭证和记录、独立检查等环节。注意成本效益原则。成熟期企业的内控。全面的内控体系。单独设立内审岗位或内审部门,也可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二、具体业务应用指引速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一一资金活动解读第一部分概述,加强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目的资金是企业生产
4、经营循环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金融危机中大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或者破产,说明对资金活动进行控制的必要性。发布资金活动指引的目的,是维护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防范资金活动风险、提高资金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加强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意义(一)资金活动风险控制事关企业生死存亡;企业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自动对资金活动施以有效控制。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失误,往往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中航油事件、德国发展银行事件等众多事实表明,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失效,轻则带来巨额损失,重则可能将企业的百年基业毁于一旦。(二)良好的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防范资金活动风险,维护资金安
5、全;有利于促进企业合理使用资金,提供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活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三、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一)科学决策是核心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环保要求等因素,结合本企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投融资目标和规划。而推进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将资金预算管理与资金适时监控相结合,及时准确地反映资金运行状况和风险,则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而资金管理的及时性。(二)制度建设是基础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性保障,要大力推动资金运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及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内控管理
6、。企业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涉及资金授权、批准、审验等方面。(三)业务流程是重点对资金活动实施内部控制,本质上是对资金业务的控制。企业在设计资金活动相关内控制度时,应该重点明确各种资金活动的业务流程,确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和应该履行的程序,并将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此外,由于很多资金业务是伴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而开展的,两者相互联系又互相影响,因此,在设计资金活动业务流程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特征,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流程设计合理的资金控制流程。(四)风险控制点是关键在资金活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资金内部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0因此,企业必须识别并关注主要风险来源和
7、主要风险控制点,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具体而言,是明确业务流程以后,企业应该针对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认真细致地进行分析,根据不确定性的大小、危害性的严重程度等,明确关键的业务、关键的程序、关键的人员和岗位等,从而确定关键的风险控制点;然后针对关键风险控制点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集中精力管控住关键风险。(五)资金集中管理是方向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资金管理的能力,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明显扩大,并且日益成为较大规模企业的首选资金管控模式。另外,集团公司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而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集团公司的资金内部控制,同样首推集中管控模式。企业有子
8、公司的,更加应当采取合法有效措施,强化对子公司资金业务的统一监控;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应当探索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等资金集中管控模式。(六)严格执行是保障再好的制度、措施,如果只停留在纸面,不严格执行,就只能流于形式而无法发挥实效。对资金活动进行内部控制时,虽然找对了业务流程、找准了关键风险控制点,但是如果不采取具体措施,对关键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那么同样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制度的执行到位与否是事关整个内控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只有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实现资金活动决策目标。为了加强对资金活动的管控,促使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企业财会部门应负责资金活动的日常管理,参与投融资方
9、案等可行性研究;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投融资决策过程。四、重要概念资金活动:主要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资金营运活动。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就是要合理安排三类资金活动的流入流出数量、时间,恰当计算资金活动的成本效益,合理控制和防范三类资金流动在数量、时间上的风险,保证资金的有效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效益。五、资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主要风险:对于筹资活动: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对于投资活动: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对于资金营运活动: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
10、资金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第二部分筹资控制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基础。通过筹资活动,企业取得投资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从而使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企业应当根据经营和发展战略的资金需要,确定融资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安排,拟定筹资方案,明确筹资用途、规模、结构和方式等相关内容,对筹资成本和潜在风险作出充分估计。如果是境外筹资,还必须考虑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市场等因素。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不仅决定着企业能不能顺利筹集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所需资金,而且决定着企业能以什么样的筹资成本筹集资金,能以什么
11、样的筹资风险筹集所需资金,并决定着企业所筹集资金最终的使用效益。较低的筹资成本、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较低的筹资风险,能够使企业应付裕如I、进退有据,不至于背负沉重的压力,可以从容地追求长期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较高的筹资成本、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较高的筹资风险,常常使企业经营压力倍增。企业一方面要保持更高的资金流动性以应付不合理资本结构带来的财务风险,一方面要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以补偿高额的筹资成本。因此,企业如果不追求长期目标,而是过度追求短期利益,饮鸩止渴或者铤而走险,发展战略不能得到很好执行,经营活动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证,企业经营和发展难以为继,财务风险很大,企业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如巨人集
12、团案例-、筹资业务流程第一步,提出筹资方案一般由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经营战略、预算情况与资金现状等因素,提出筹资方案,一个完整的筹资方案应包括筹资金额、筹资形式、利率、筹资期限、资金用途等内容,提出筹资方案的同时还应与其他生产经营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初始筹资方案。第二步,筹资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筹资方案的战略性评估。主要评估筹资方案是否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控制企业筹资规模,防止因盲目筹资而给企业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二是,筹资方案的经济性评估。主要分析筹资方案是否符合经济性要求,是否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得了所需的资金,筹资期限等是否经济合理,利息、股息等费用支出
13、是否在企业承受的范围之内。三是,筹资方案的风险评估。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地应对。第三步,筹资方案审批通过可行性论证的筹资方案,需要在企业内部按照分级授权审批的原则进行审批,重点关注筹资用途的可行性,重大筹资方案,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筹资方案需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的,应当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审批人员与编制筹资方案人员应适当分离。在审批中,应贯彻集体决策的原则,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筹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履行可行性研究以及相关审批程序。第四步,筹资计划编制与执行企业应根据审核批准的筹资方案,编制较为详细的筹资计划,经过财务部门批准后,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筹集资金。通过银行借
14、款方式筹资的,应当与有关金融机构进行洽谈,明确借款规模、利率、期限、担保、还款安排、相关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签署借款合同,据此办理相关借款业务。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资的,应当合理选择债券种类,如普通债券还是可转换债券等,并对还本付息方案作出系统安排,确保按期、足额偿还到期本金和利息。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资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进行。(略)第五步,筹资活动监督、评价与责任追究加强筹资活动的检查监督,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确保款项的收支、股息和利息的支付、股票和债券的保管等符合有关规定。筹资活动完成后要按规定进行筹资后
15、评价,对存在违规现象的,严格追究其责任。二、筹资活动的主要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一)筹资活动的主要风险第一,缺乏完整的筹资战略规划导致的风险;第二,缺乏对资金现状的全面认识导致的风险;第三,缺乏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导致的风险;第四,缺乏对筹资条款的认证审核导致的风险;第五,无法保证支付筹资成本导致的风险;第六,缺乏严密的跟踪管理制度导致的风险。(二)筹资活动中各环节的主要风险控制点及措施三、筹资活动的会计控制对于筹资业务,企业还应设置记录筹资业务的会计凭证和账簿,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正确核算和监督资金筹集、本息偿还、股利支付等相关情况,妥善保管筹资合同或协议、收款凭证、入库凭证等资料,定期与
16、资金提供方进行账务核对,确保筹资活动符合筹资方案的要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筹资业务进行准确的账务处理:二是对筹资合同、收款凭证、入库凭证等应妥善保管;三是企业会计部门应做好具体资金管理工作,随时掌握资金情况;四是财务部门应协调好企业筹资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等,力争最大限度降低资金成木。第三部分投资业务企业投资活动是筹资活动的延续,也是筹资的重要目的之一。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一种盈利活动,对于筹资成本补偿和企业利润创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规划,结合企业资金状况以及筹资可能性,拟定投资目标,制定投资计划,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的数量、结构、方向与时机,慎选投资项目,突
17、出主业,谨慎从事股票或衍生金融工具等高风险投资。境外投资还应考虑政治、经济、金融、法律、市场等环境因素。如果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投资,应当严格控制并购风险,注重并购协同效应的发挥。一、投资活动业务流程投资控制可以分为如下环节:第一,拟定投资方案;第二,投资方案可行性论证;第三,筹资方案决策;第四,投资计划编制与审批;第五,投资计划实施;第六,投资项目的到期处置。第一,拟定投资方案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状况等,提出本企业的投资项目规划。在对规划进行筛选的基础上,确定投资项目。第二,投资方案可行性论证对投资项目应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可行性研究需要从投资战略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18、、是否有可靠的资金来源、能否取得稳定的投资收益、投资风险是否处于可控或可承担范围内、投资活动的技术可行性、市场容量与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三,投资方案决策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要通过分级审批,集体决策来进行,决策者应与方案制定者适当分离。重点审查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投资战略目标和规划、是否具有相应的资金能力、投入资金能否按时收回、预计收益能否实现,以及投资和并购风险是否可控等。重大投资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投资方案需要经过有关管理部门审批的,应当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第四,投资计划编制与审批根据审批通过的投资方案,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合同或
19、协议,编制详细的投资计划,落实不同阶段的资金投资数量、投资具体内容、项目进度、完成时间、质量标准与要求等,并按程序报经有关部门批准。签订投资合同。第五,投资计划实施投资项目往往周期较长,企业需要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进行有效管控。在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密切关注投资项目的市场条件和政策变化,准确做好投资项目的会计记录和处理。企业应及时收集被投资方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相关资料,定期组织投资效益分析,关注被投资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投资合同履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同时,在项目实施中,还必须根据各种条件,准确对投资的价
20、值进行评估,根据投资项目的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记录。如果发生投资减值,应及时提取减值准备。第六,投资项目的到期处置对已到期投资项目的处置同样要经过相关审批流程,妥善处置并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收益。企业应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投资收回、转让、核销等决策和审批程序作出明确规定。重视投资到期本金的回收;转让投资应当由相关机构或人员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报授权批准部门批准,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评估;核销投资应当取得不能收回投资的法律文书和相关证明文件。第三部分投资管理二、投资活动的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一)投资活动的主要风险第一,投资活动与企业战略不符带来的风险;第二,投资与筹资在
21、资金数量、期限、成本与收益上不匹配的风险。第三,投资活动忽略资产结构与流动性的风险。第四,缺乏严密的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的风险。第五,缺乏严密的投资资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的风险。第一,投资活动与企业战略不符带来的风险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投资活动、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南和方向。企业投资活动应该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正确选择投资项目,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恰当权衡收益与风险。要突出主业,妥善选择并购目标,控制并购风险;要避免盲目投资,或者贪大贪快,乱铺摊子,以及投资无所不及、无所不能的现象。第二,投资与筹资在资金数量、期限、成本与收益上不匹配的风险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需要通过筹资予以满足。不同的筹资
22、方式,可筹集资金的数量、偿还期限、筹资成本不一样,这就要求投资应量力而为,不可贪大求全,超过企业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进行投资;投资的现金流量在数量和时间上要与筹资现金流量保持一致,以避免财务危机发生;投资收益要与筹资成本相匹配,保证筹资成本的足额补偿和投资盈利性。第三,投资活动忽略资产结构与流动性的风险企业的投资活动会形成特定资产,并由此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与资产流动性。对企业而言,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一对矛盾,这就要求企业投资中要恰当处理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通过投资保持合理的资产结构,在保证企业资产适度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盈利性,这也就是投资风险与收益均衡问题O第四,缺乏严密的授权审批制
23、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的风险授权审批制度是保证投资活动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则通过相互监督与牵制,保证投资活动在严格控制下进行,这是堵塞漏洞、防止舞弊的重要手段。没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企业投资就会呈现出随意、无序、无效的状况,导致投资失误和企业生产经营失败。因此,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是投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与投资责任制度相适应,还应建立严密的责任追究制度,使责权利得到统一。第五,缺乏严密的投资资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的风险投资是直接使用资金的行为,也是形成企业资产的过程,容易发生各种舞弊行为。在严密的授权审批制度和不相容职务分
24、离制度以外,是否有严密的投资资产保管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也是避免投资风险、影响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企业应建立严密的资产保管制度,明确保管责任,建立健全账簿体系,严格账簿记录,通过账簿记录对投资资产进行详细、动态反映和控制。(二)投资活动的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提出投资方案环节的风险;审批投资方案环节的风险;编制投资计划环节的风险;实施投资方案环节的风险;投资资产处置控制环节的风险。(上述各环节具体风险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见下表)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准确进行投资的会计处理。根据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合理确定投资业务适用的会计政策,建立投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投资对象、金额、期限、收益等事项,
25、妥善保管投资合同或协议、出资证明等资料。对于被投资方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市价当期大幅下跌等情形的,企业财会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具体包括:一是企业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投资项目进行准确地会计核算、记录与报告,确定合理的会计政策,准确反映企业投资的真实状况。二是企业应当妥善保管投资合同、协议、备忘录、出资证明等重要的法律文书。三是企业应当建立投资管理台帐,详细记录投资对象、金额、期限等情况,作为企业重要的档案资料以备查用。四是企业应当密切关注投资项目的营运情况,一旦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市价大幅下跌等情形,必须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计提减值准备。
26、企业必须准确合理地对减值情况进行估计,而不应滥用会计估计,把减值准备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0第四部分资金营运资金营运活动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一是保持市场经营各环节资金供求的动态平衡;二是促进资金合理循环和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确保资金安全完整。一、资金营运活动业务流程第一,资金收付需要以业务发生为基础。企业资金收付,应该有根有据,不能凭空付款或收款。所有收款或者付款,都由特定的业务引起,因此,有真实的业务发生,是资金收付的基础。第二,企业授权部门审批。收款方应该向对方提交相关业务发生的票据或者证明,收取资金。资金支付涉及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应严格履行授权分级审批制度。不同责任人应该在自己授权范
27、围内,审核业务的真实性,金额的准确性,以及申请人提交票据或者证明的合法性,严格监督资金支付。第三,财务部门复核。财务部门收到经过企业授权部门审批签字的相关凭证或证明后,应再次复核业务的真实性,金额的准确性,以及相关票据的齐备性,相关手续手续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并签字认可0第四,出纳或资金管理部门在收款人签字后,根据相关凭证支付资金。二、资金营运活动内部控制关键点及控制措施(一)审批控制点把收支审批点作为关键点,是为了控制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审批权限的合理划分是资金营运活动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审批活动关键点包括:制定资金的限制接近措施,经办人员进行业务活动时应该得到授权审批,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不
28、得办理资金收支业务;使用资金的部门应提出用款申请,记载用途、金额、时间等事项;经办人员在原始凭证上签章;经办部门负责人、主管总经理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并签章。(二)复核控制点复核控制点是减少错误和舞弊的重要措施。根据企业内部层级的隶属关系可以划分为纵向复核和横向复核这两种类型。前者是指上级主管对下级活动的复核;后者是指平级或无上下级关系人员的相互核对,如财务系统内部的核对。复核关键点包括:资金营运活动会计主管审查原始凭证反映的收支业务是否真实合法,经审核通过并签字盖章后才能填制原始凭证;凭证上的主管、审核、出纳和制单等印章是否齐全。(三)收付控制点资金的收付导致资金流入流出,反映着资金的来龙去
29、脉。该控制点包括:出纳人员按照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收付款,并对己完成收付的凭证加盖戳记,并登记日记账;主管会计人员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相关账簿中,定期与出纳人员的日记账核对。(四)记账控制点资金凭证和账簿是反映企业资金流入流出的信息源,如果这个环节出现管理漏洞,很导致整个会计信息处理结果失真。记账控制点包括:出纳人员根据资金收付凭证登记日记账,会计人员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有关明细分类账;主管会计登记总分类账。(五)对账控制点:对账是账簿记录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报表生成前的环节,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起到重要作用。该控制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等。(六)银行账户管理控制点:企业应当
30、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银行账户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包括: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和撤消是否有授权,下属企业或单位是否有账外账。(七)票据与印章管理控制点印章是明确责任、表明业务执行及完成情况的标记。印章的保管要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印章要与空白票据分管,财务专用章要与企业法人章分管。(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控制目标及控制措施见下表)为了加强营运资金风险管控,企业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资金预算管理,保证资金整体平衡。资金营运管理必须与企业的全面预算
31、管理相一致,服从并服务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企业应认真做好营运资金预算和计划,以销售预算、采购预算、投资预算、人工预算、费用预算等为基础,构建全面的资金营运预算体系,事先掌握各流动项目和资本支出的变动趋势,预先消除影响营运资金状况的消极因素,提高企业营运效率。在预算基础上,建立并强化资金营运管理考核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二是,灵活调度资金。资金调度不合理会带来资金冗余、筹资成本偏高或者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等问题。通过资金在企业集团内部的灵活调度,可以调剂母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效益。实行资金集中调度管理,推行主办银行制和统一银行授信的方式对外进行筹资,可以提高企业集团与银行的
32、谈判能力。三是,加大资金管控力度。有子公司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要强化对成员企业资金业务的监控。企业(集团)组建资金管理中心或者财务公司后,应统一管理成员企业的银行账户,实施收支两条线的资金集中管理,将收入与支出两个资金流分开,防范成员企业坐收坐支行为,堵塞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从而加强对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内控应用指引第7号一一采购管理解读采购业务管理目标: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防范采购环节的舞弊风险。定义: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主要风险:(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二)供应
33、商选择不当,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采购业务主要风险及其关键控制主要业务流程: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详见流程图购买环节关键控制点一、集中采购理念二、采购人员定期岗位轮换制度三、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四、请购制度:归口管理部门、请购和审批程序、采购需求进行审核、采购预算比对、采购计划五、供应商评估准入六、采购方式选择七、定价机制:最高采购限价八、采购合同签订与跟踪报告九、验收制
34、度十、采购业务记录付款环节关键控制点票据、单证与合同审核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会计系统控制: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函证往来款项退货管理付款作业控制目标:及时组织资金,严格审查付款手续,降低付款风险,按照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真实、准确、完整地核算采购物资价值及相关债务债权,核算记账符合国家、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控制风险:核算记账不符合国家、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罚款,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准确,加大管理成本。资金分散使用、付款时间、付款方式、付款金额不恰当造成资金效益的流失。多记、错记、漏记物资入库或应付账款,导致财务报告失真、不准确、不完整。付款作业的组织和岗位控
35、制应付账款控制与付款控制涉及到供应商、采购部门、验收部门、仓储部门、财会部门等组织。在这些组织中付款人员岗位与应付账款记录人员岗位是分离的,而他们各自又与采购人员岗位、验收人员岗位、仓储人员岗位、核算人员岗位相分离。付款作业的流程控制企业应对付款的流程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付款业务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具体说,企业付款的流程包括应付账款的审核和记录、债权人请款、负责人审批、财会部门主管审核、会计记录、与供应商对账、出纳付款等环节。企业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安排适合企业经营管理特色的合理有效的流程,并控制该流程的有效实施。内控应用指引第8号一一资产管理解读第一部分资产管理概述一、目标与定义目标:提高资产
36、使用效能,保证资产安全。定义:本指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二、资产管理主要风险企业资产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三)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资产管理总体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并关注资产减值迹象,合
37、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不断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各项资产的投保工作,采用招标等方式确定保险人,降低资产损失风险,防范资产投保舞弊。第二部分存货控制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周转材料等;企业代销、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货,虽不归企业所有,也应纳入企业存货管理范畴。本部分内容一、存货控制要求二、存货业务流程三、存货业务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一、存货控制要求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存货业务特征和管理模式;即使同一企业,不同类型存货的业务流程和管控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O企业建立和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针对业务流程中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
38、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二、存货业务流程(一)生产企业存货业务流程一般生产企业的存货业务流程可分为取得、验收、仓储保管、生产加工、盘点处置等四个阶段,历经取得存货、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原料加工、装配包装、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主要环节。具体到某个特定生产企业,存货业务流程可能较为复杂,不仅涉及上述所有环节,甚至有更多、更细的流程,且存货在企业内部要经历多次循环。比如,原材料要经历验收入库、领用加工,形成半成品后又入库保存或现场保管、领用半成品继续加工,加工完成为产成品后再入库保存,直至发出销
39、售等过程。也有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较为简单,其存货业务流程可能只涉及上述阶段中的某几个环节。见下图:(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业务流程作为商品流通企业的批发商的存货,通常经过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和销售发出等主要环节;零售商从生产企业或批发商(经销商)那里取得商品,经验收后入库保管或者直接放置在经营场所对外销售。比如,仓储式超市货架里摆放的商品就是超市的存货,商品仓储与销售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见下图:三、存货业务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是其共有的环节。以下对这些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加以阐述。
40、(一)取得存货存货的取得有诸如外购、委托加工或自行生产等多种方式,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生产经营计划和市场因素等综合考虑,本着成本效益原则,确定不同类型的存货取得方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存货管理实务中,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考虑到存货取得的风险管控措施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和采购环节,将由相关的预算和采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加以规范。(二)验收入库不论是外购原材料或商品,还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必
41、须经过验收(质检)环节,以保证存货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合同等有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主要管控措施:L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2.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经验收合格的存货进入入库或销
42、售环节。仓储部门对于入库的存货,应根据入库单的内容对存货的数量、质量、品种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入库;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办理退换货等相关事宜。入库记录要真实、完整,定期与财会等相关部门核对,不得擅自修改。(三)仓储保管一般而言,生产企业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需要对存货进行仓储保管;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从购入到销往客户之间也存在仓储保管环节。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仓储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主要管控措施:1.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2.存货仓储期间要按照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贮存,做好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
43、、防变质等保管工作,不同批次、型号和用途的产品要分类存放。生产现场的在加工原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要按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摆放,同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3.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4.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5.仓储部门应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每日巡查和定期抽检,详细记录库存情况;发现毁损、存在跌价迹象的,应及时与生产、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沟通。对于进入仓库的人员应办理进出登记手续,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存货。(四)领用发出生产企业、生产部门领用原材料、辅料、燃料和零部件等用于生产加工
44、;仓储部门根据销售部门开出的发货单向经销商或用户发出产成品;商品流通领域的批发商根据合同或订货单等向下游经销商或零售商发出商品;消费者凭交款凭证等从零售商处取走商品等,都涉及存货领用发出问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领用发出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货物流失。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确定适用的存货发出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存货准出制度,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健全存货出库手续,加强存货领用记录。通常情况下,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仓储部门应核对经过审核的领料单或发货通知单的内容,做到单据齐全,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准确;符合条件的准予领用或发出,并与领用人当面核对、点清交
45、付。在商场超市等商品流通企业,在存货销售发出环节应侧重于防止商品失窃、随时整理弃置商品、每日核对销售记录和库存记录等。无论是何种企业,对于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均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五)盘点清查存货盘点清查一方面要核对实物的数量,看其是否与相关记录相符、是否账实相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实物的质量,看其是否有明显的损坏。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不完善、计划不可行,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查清存货真实状况。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工作规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盘点方法等相关内容,定期盘点
46、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盘点清查时,应拟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相关人员,使用科学的盘点方法,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以保证盘点的真实性、有效性。盘点清查结果要及时编制盘点表,形成书面报告,包括盘点人员、时间、地点、实际所盘点存货名称、品种、数量、存放情况以及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账实不符情况等内容。对盘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多部门人员共同盘点,应当充分体现相互制衡,严格按照盘点计划,认真记录盘点情况。此外,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的存货盘点清查,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将盘点清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六)存货处置存货销售处置是存货退出企业生产经营
47、活动的环节,包括商品和产成品的正常对外销售以及存货因变质、毁损等进行的处置。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存货报废处置责任不明确、审批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主要管控措施:企业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及时、充分了解存货的存储状态,对于存货变质、毁损、报废或流失的处理要分清责任、分析原因、及时合理。第三部分固定资产控制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分析、归纳、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运行。一、固定资产业务流程固定资产业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取得、验收移交、日常维护、更新改造和淘汰处置等环节,如下图所示。二、固定资产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一)固
48、定资产取得环节固定资产取得涉及外购、自行建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等方式。生产设备、运输工具、房屋建筑物、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有不同的验收程序和技术要求,同一类固定资产也会因其标准化程度、技术难度等的不同而对验收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通常来说,办公家具、电脑、打印机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固定资产验收过程较为简化,对一些复杂的大型生产设备,尤其是定制的高科技精密仪器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需要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新增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不符要求、进而影响资产运行效果;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主要管控措施:1 .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编制验收报告。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