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46091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名称:长安大学学位授予单位代码:10710科 ,别学别级权类权授 1授名称:机械工程代码:08020博士0硕士2022年12月31日编写说明一、本报告按学术学位授权点或专业学位授权点单独编写。博士学位授权点涉及博士、硕士内容不同部分可分别描述。二、本报告编写时应体现本学位授权点建设的基本情况,制度建设完善和执行成效。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属本学位授权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相关数据统计可以使用图表表示。三、本报告的各项内容为本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涉及过程信息的数据(如科研获奖、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统计时间段为2022年1月10-2022年

2、12月31日。涉及状态信息的数据(如师资队伍),统计时间点为2022年12月31日。四、涉及的人员,除特别注明的兼职导师外,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以及与本单位签署全职工作合同的专任教师(含外籍教师),兼职人员不计在内,同一人员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五、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应是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六、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七、本报告文本格式:文中结构层次依次使用“一、

3、(一)(1)”标注,第一层次四号加粗黑体字,第二层次四号加粗楷体字,其他层次小四号仿宋GB2312及新罗马字,行间距1.5倍,纸张限用A4。表名置于表格上方,11号仿宋GB2312及新罗马字居中,1.5倍行距,设置表号。图名置于图的下方,11号仿宋GB2312及新罗马字居中,1.5倍行距,设置图号。表号和图号文中须引用。一、总体概况1.培养目标本学位授权点服务于交通运输领域,具有鲜明的工程机械、商用车辆与公路交通等行业的特色与优势,为国家公路交通与工程机械行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机械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

4、才。本学位授权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完整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完备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本学位授权点的学位类型包括博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国际留学生(博士和硕士学位)。目前研究生培养规模12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超过120人。未来,计划通过申请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制订吸引优秀研究生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强化导师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数量。2.学位标准依据国家和学校关于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立足办学定位和特色,本学位授权点制定了长安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该标准明确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体系、应具备的

5、基础素质和学习能力,并对课程设置、学位论文等要求形成规范。根据规定,研究生应该在规定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且取得相应的学分),获得符合要求的学术成果,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二、基本条件1.培养方向长安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依托行业优势,紧跟国际前沿领域,着眼国内一流学科,长期坚持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工程机械、商用车辆及交通运输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率先在国内开展工程机械动态性能与作业质量控制研究,在筑路机械作业理论、筑养路机械设计理论、筑路机械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筑养路机械作业质量自动控制技术、机械结构强度与疲劳可靠性、工程机械整机性能匹配、工程机械液压

6、传动与控制技术、未来汽车低碳化、智能化、人一车一路系统动力学、新能源车辆理论与技术、智能车辆控制技术、车辆与道路交通安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7个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具体如下:(1)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设计及理论学位授权点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工程机械牵引动力学与动态性能、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与抗疲劳设计、机械系统动力学与系统优化以及工业机器人理论与技术。在工程机械牵引理论与动力系统匹配、工程机械动态性能与整机性能匹配、工程机械结构疲劳可靠性与延寿理论、大型复杂施工装备和工程结构动力性与安全性、工程机械智能化与机器人化以及工程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支撑

7、学位授权点发展的实验平台有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与国内多个大型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建立联合培养基地。(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位授权点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以及机械制造系统集成与自动化。重点开展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仿真与优化控制技术、产品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复杂环境下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方法、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技术、车间动态物流规划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支撑学位授权点发展的实验平台有工程机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与

8、国内多个大型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建立联合培养基地。(3)机械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学位授权点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机械自适应控制及智能化以及工程机械智能检测与故障诊断。重点开展机械、电子、流体、计算机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工程机械电液传动与控制技术、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工程机械状态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对实现工程机械自适应控制与智能化取得显著成果。支撑学位授权点发展的实验平台有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并与国内多个大型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建立联合培养基地。(4)

9、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学位授权点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工程机械作业理论与作业质量控制、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技术以及高速公路快速养护技术与装备。重点开展工程机械作业质量、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工程机械行走与作业动力学、工程机械作业质量智能控制技术、公路机械化施工与养护新技术、交通建设装备智能化、施工智能化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对提高施工机械作业质量和效率,降低机器能耗等取得显著成果。支撑学位授权点发展的实验平台包括高速公路筑养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筑路机械测试中心(CMA国家认证/CNAS国际认可)。与国内大型企业建立有“工程研究中心”、“筑养路机械研究院”和博士后

10、工作站等。(5)车辆工程车辆工程学位授权点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车路系统动力学、新能源车辆理论与技术、智能车辆技术以及车辆与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在车辆CAD/CAE技术、车辆控制技术、车辆NVH技术以及客车新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人-车-路系统动力学、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模拟再现技术以及车辆与道路交通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支撑学位授权点的实验平台包括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道路交通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辆与动力工程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有“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长安大学陕汽集团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等。(6)车辆新能源与节能工程车

11、辆新能源与节能工程学位授权点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汽车节能环保、汽车电子技术以及新能源开发与应用。开展低碳能源应用与车用技术研究,以新型燃料为对象,对低碳能源发动机的喷射与雾化、燃烧等各主要工作过程和有关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建模、数值模拟,开发与此相适应的汽车控制系统;开展节能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进行汽车节能技术检测方法与产品性能评价;以道路交通环境和汽车排放控制为重点,针对汽车常规与非常规排放污染物,开展汽车排放动态模型、城市汽车排放因子、汽车污染扩散模型、汽车排气净化控制技术研究;探索新型发动机燃烧方式(均质压燃)的运行范围拓展和排放污染物生成机理。支撑学位授权点的实验平台有交通新能源应用与

12、汽车节能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等;与陕汽集团等单位组成了“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7)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材料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工程材料机械性能及失效行为、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表面强化技术、减磨与抗磨材料设计和机械传感材料等。在钛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变形行为和界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此外,面向交通运输和装备制造复杂服役环境下的腐蚀、磨损失效,针对不同种类的复合材料开展的表面改性研究,在揭示表面强化涂层与基体的微观界面作用机理及强化涂层在近服役条件下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演化机理,改善材料电磁吸收和耐蚀性能等方面成果突出。支撑学位授权点的实验平台:教育部交通铺面材料工程研究中心。2

13、 .师资队伍本学位授权点现有专任教师209人,其中教授31人、副高级以上职称94人、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9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5人。校外兼职教授6人、兼职研究生导师80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5人,校级教学名师8人、长安大学最满意教师8人。拥有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教职工平均年龄为42岁,45岁以下的教职工占比68%,形成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3 .科学研究2022年共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

14、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军委国防科技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117项,到账经费8694.89万元。其中,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机重工集团常林有限公司、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签订横向科研项目71项,到账经费3549.72万元。本学位授权点率先在国内开展筑路机械动态性能与作业质量控制研究,并形成如下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筑路机械作业理论、筑养路机械设计理论、筑路机械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筑养路机械作业质量自动控制技术、工程机械结构疲劳可靠性、工程机械整机性能匹配、工程机械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代表性科研合作案例如下:(1)道路与桥梁多源协同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赵祥模教授

15、团队项目针对道路与桥梁智能检测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首次提出了对称式激光位移检测方法和基准传递与多传感器融合检测方法,研发了高精度、高可靠、抗干扰性强的激光位移系列传感器和多功能激光路面检测系统,实现了道路路面平整度、构造深度、车辙、磨耗、跳车、变形类病害的高速动态检测。发明了长寿命、高亮度、低功耗多路同步配光、多路聚焦LED连续配光和频闪配光系统,解决了野外复杂光照条件下的路面与桥梁表面全天候高清成像检测难题。首次研发了道路与桥梁检测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发明了具有测强、测缺、测厚功能的混凝土结构层析成像检测系统及分析算法,实现了道路与桥梁混凝土结构三维数字成像分析。提出了面向道路与桥梁几

16、何形态、结构参数、外观损伤、内部缺陷和预应力缺陷等方面的多源协同智能检测方法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开发了评价软件系统。研发了道路与桥梁质量检验、性能检测、安全评价成套技术与系列化检测装备,实现了道路与桥梁的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智能化检测。依托该技术,与企业合作开发了3种类型36个型号的道路与桥梁智能检测系列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主持和参加编写了7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完善了我国道路与桥梁检测评价标准体系。项目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6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69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在我国10多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

17、并通过合作企业出口到多个国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成果解决了行业共性难题,对我国道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该项目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道路运输网运行风险主动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该项目由长安大学主持,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6所高校,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招商局公路网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3家国内行业领头企业,以及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组建了优势互补的专业研发团队,围绕道路运输网运行风险主动防控需求,以风险演化机理-目标感知风险辨识行为干预装备集成为研究主线,着重解决风险传播与演化机理、目标智能感知、

18、交通行为辨识、预测与风险评估、高风险交通行为自助矫正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发视觉与雷达一化传感装置,建成高风险交通行为自助矫正与运行风险自主评估系统,实现风险实时监测与主动防控一体化装备集成,研制道路运输网运行风险主动防管控装备,形成新一代道路运输网运行风险智能感知与主动防控技术体系。项目总经费为8528万元,其中国拨经费为2528万元,项目研制周期为36个月。(3)陕西省智能制造重大专项:机加产线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维护平台研发惠记庄教授团队研发的机加产线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维护平台,对加工质量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溯源分析,实现加工精度的自愈控制和机床装备健康状态评判。并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咸阳

19、精密机械公司的齿毂4、5单元线产线开展应用。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率100%。在产线设备状态监测方面,具有信号采集、存储、监测功能;单台设备采集系统通道数多0;生产设备联网率100%。升级改造后的汽车同步器核心零部件智能生产单元,年生产能力可达12万台/年;相较于现有产线产品质量提高30%,综合效率提升20%,能耗降低10%。通过发挥法士特公司的行业龙头示范效应在变速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可为地方新增工业产值5000万元/年左右,新增就业岗位40个,并带动当地相关配套产业发展。(4)陕西省交通厅项目:桥隧建设BlM协同管理系统王海英副教授团队研发的桥隧建设BlM协同管理系统,融

20、合了工程BlM模型+施工过程信息+GIS卫星影像+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实景模型,建立了BIM模型轻量化算法和高性能引擎,使构件数量巨大的BlM模型能够在WEB网页操作展示,实现共享与协同管理。荣获度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lM工程创新奖”一等奖。“桥隧建设BlM协同管理系统”已经在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项目的白鹿原隧道、陶峪河大桥、蓝田南立交三个重点工程全线17个合同段推广应用,应用期间在桥梁预制梁生产、隧道视频监控、项目协同管理方面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经计算,项目创造的经济效益每年约998万元,在整个项目建设期4年,预计可节省投资达到3992万。另外,项目电子数据资料

21、为施工和管理部门提供施工依据,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可追溯性,也可以为其他项目管理平台的搭建提供参考,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5)砖混固废就地再生振动搅拌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开发姚运仕教授团队针对砖混固废存量大、难消纳、杂质多、强度低等难题,按照“路线创新-技术突破-装备成套化-应用规模化”的思路,形成了“破碎/筛分/精细整形分级/分类/级配调控振动搅拌按需再生”工艺,攻克了粗骨料精细整形、现场再生级配调控和振动搅拌等核心技术,研发了具有自动去杂的破碎和筛分一体机、自行式精细整形配料机、连续式振动搅拌机等核心设备,实现了装备系列化。该成果已应用于河南省许昌宏腾大道、许州路、劳动路等市政、河北正定机场

22、、山西朔神高速、雄安新区奥威尾矿治理、云南楚大高速等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也为隧道洞渣、各类尾矿再生各类建筑材料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支撑。项目成果被纳入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JTG/T23212021),河南卫视、学习强国等媒体广泛报道;年新增设备销售3600余万元;消纳固废50余万吨,减少存放土地,降低了新材料消耗,社会效益显著。(6)工程专用车辆动力系统传动效率和节能降碳研究宋永刚教授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工程专用车辆动力系统传动效率和节能降碳研究,其研究团队注重科研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取得了动力解耦和单动力源与多系统精准匹配方案,并成功开发了可以取代众多工程专用车辆副发动机

23、的全功率取力分动解耦箱,使单发动机专用车动力系统的传动效率比同规格的传统双发动机动力系统的传动效率提高30%左右,从而使工程专用车辆的燃油消耗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大幅度减少。以一辆普通环卫车辆为例,每天可节省柴油15升计算,每年可节省柴油5475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4吨。此类专用车辆的全国拥有量按50万辆计算,每年将减少碳排放820万吨,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做出巨大贡献。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大幅度节能和降碳的目标,同时,由于实现了动力完全解耦,保证了专用车辆各个动力系统的精准匹配,作业装置均能发挥最大和最优效能,从而使整车作业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所以,该技术使得我国工程专用车

24、辆的整车作业性能得到很大提高,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技术升级。该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工程专用车辆的最终用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仅以每年节省的柴油费用计算,每一辆单发动机专用车辆可为用户节省运营成本36135元人民币。(7)基于微波加热的绿色环保再生沥青拌合站关键技术研究马登成教授团队联合山东高速、陕西中霖集团等多家单位开展了基于微波加热的绿色环保再生沥青拌合站关键技术研究,研发的微波热再生拌合站打破传统加热模式,创新的采用多维立体低温热风与封闭式微波协同加热方法,实现了将大功率微波与热风多层立体加热应用于加热RAP料,并成功研发出微波-热风协同加热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核心设备,实现了高掺量RAP(不低

25、于85%)的热再生,研究成果在山东省省道102青州段、临沂方城养护基地以及陕西商漫高速等养护工程中成功应用。成果经过了中国公路学会鉴定,结果为:该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微波加热在大型搅拌站应用相关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为国内首次利用密闭式微波加热的方式加热RAP料,为大掺量RAP料的生产奠定加热基础条件,可以生产任意掺配比例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从根本上克服了由于RAP料温度原因造成的其掺配率低的问题,对沥青再生拌合设备的研发和提升具有重大意义。相比传统沥青拌合站,厂拌沥青微波再生拌合站具有绝对的经济优势,该技术能够大幅提高RAP料的掺配比例,不仅集料成本大幅减少,同时通过再

26、生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沥青的使用,节约沥青成本。通过实际测试对比,掺配率为30%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相比新沥青混合料每吨的综合成本降低约58元,当掺配比例达85%时,每吨再生沥青混合料相比新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成本降低达112元。因此,在满足相应质量标准的的前提下,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经济效益显著。根据测算,每再生利用一吨沥青路面废旧料可减少0.2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仅利用微波再生技术即可减少37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符合国家有关节能减排及双碳战略要求,社会效益显著。4 .教学科研支撑本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的科研平台见表Io表1机械工程学位授权点科研实验平台级别名称所属

27、学位授权点国家级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工程机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省部级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设计及理论高速公路筑养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机械设计及理论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重点实验室工程机械交通新能源应用与汽车节能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车辆工程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车辆工程陕西省道路交通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辆工程车辆与动力工程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其它长安大学-陕汽集团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车辆工程本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设施,无论在主导设备的技术水平上,还是在配套设备的完

28、善性上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通过购置、自我研发等方式不断更新设备,形成了筑养路机械液压底盘模拟试验台、大型筑养路机械多功能综合试验平台、筑养路机械智能化电液控制试验系统、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与快速维修模拟实验系统、汽车底盘综合试验系统、电动汽车性能检测系统、汽车ABS整车检测试验台及测试分析系统、商用车辆运行安全试验平台等一批综合性实验平台,不但完善教学、科研条件。本学位授权点部分科研设备见图Ioa)大型筑养路机械多功能b)筑养路机械液压底盘性c)筑养路机械智能化电液,综合试蛤平台能模拟试险台控制试蛉系统“d)疲劳试蛤机e)工程机械路面摊铺综合试验台f)FblOO泡沫沥青试筠机Pg)汽车综

29、合性能试险场h)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i)汽车ABS整车检测试蛤台, 及测试分析系统“J)汽车底盘综合试脸系统k)电动汽车性能检测系统1)整车侧翻试验台,图1机械工程学科部分科研实验平台此外,本学位授权点和国内数十家著名大型工程机械、车辆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例如:与中交集团西安筑路机械公司建立了“筑养路机械研究院、与三一重工集团建立了“工程研究中心“、与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成立了“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与陕汽集团等单位组成了“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另外,与徐工集团等十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博士后工作站,与企业组建联合培养基地32个。5 .奖助体系学

30、校坚持激励性奖励与公平性补助并重的原则,建立了由研究生助学金、奖学金、“三助一辅”、困难补助、社会奖学金等组成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求,认真落实中共长安大学委员会长安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修订完善了长安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长安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长安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长安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确保奖助学金的管理公平公正公开。助学金:硕士生每生6000元/年,博士生15000元/年。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见表2。国家奖学金:博士生3万元/人,硕士生2万元/人。表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单位:

31、万元/年生层次年级等级标准比例博士基本学制内的所有年级一等1.840%二等1.260%硕士一年级一等1.020%二等0.680%二、三年级一等1.020%二等0.740%AZr二等0.440%与本行业内大型企业积极开展合作,设置多种具有资助、激励和导向功能的社会奖助学金。社会奖学金情况统计表如表3。表3社会奖学金情况统计表奖学金标准孙祖望基金本科生每年30名,0.3万/人冯忠绪奖学金研究生每年2名,2万/人临工奖学金研究生每年3名,0.35万元/人铁拓奖学金研究生每年1名,1万元/人南阳亚龙奖学金研究生每年1名,0.3万元/人柳工无锡奖学金研究生每年2名,0.5万元/人卫华起重奖学金研究生每年

32、2名,0.3万元/人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奖助金实现了全覆盖,统计情况如表4所示。2022年奖学金总量为437.2万元,资助人数为507人,生均额度为0.86万元;助学金总量为402.6万元,资助人数为520人,生均额度为0.77万元。表42022年奖助金,青况统计表资助年度资助类型总金额(万元)资助人数平均额度(万元)2022奖学金438.25070.862022助学金402.65200.77三、人才培养1.招生选拔根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和长安大学长安大学选拔以硕博连读、直接攻博方式攻读博士学位实施办法,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分为普通招考、申请考核、硕博连读、直

33、接攻博四种方式。实行弹性学制(45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选拔包括统筹普通招考、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等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培养。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针对硕士生招生,学校在普通招考、本硕连读、接收优秀推荐面试生方式的基础上,实施长安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接收优秀本科推免生专项计划,进一步吸弓1“双一流”高校学生报考我校硕士推免生。表5为2022年博士研究生的录取情况。表6为2022年学硕研究生的统考招生人数及生源比例。表5博士研究生的录取情况年份录取情况录取人数统考硕博连读申请考核直博202229101702表6学硕研究生的统考招生人数及生源H匕例年份报考人数统考录取人数推免人数录取报考比211/9

34、85生源比例2022568964316.9%35.9%2 .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本学位授权点着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根据2021年出台的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全面推进协同育人工作实施办法,紧抓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一主线,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调查研究,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将“十大育人”体系细化为具体任务纵深推进。一是立足学科特色,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学科发展为引领,出台相关文件,全力推动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通过师德建设、研讨交流、课程育人“大练兵”等措施,开设机械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概述微党课,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实施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

35、学名师,构建课程思政示范群。2022年,获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项,其中课程思政建设课程3门,如表7所示;狠抓师德建设,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工程机械学院荣获校级师德建设示范团队,工程机械系荣获校级先进集体,1名教师荣获校级师德标兵称号。表7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年度项目名称项目类别金额(万)负责人2022智能制造理论与技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刘清涛2022工程机械构造拆装实践在线课程建设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3史妍妮2022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全英文教材建设研究生教材建设4杨人凤2022工程机械测试方法与性能评价教材建设研究生教材建设4赵利军2022机器视

36、觉全英文课程建设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2夏晓华2022疲劳与断裂全英文课程建设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2董渊哲2022“机器视觉”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2杨羽2022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建设2陈佩二是加强第二课堂思政实践与探索,扎实推进实践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环节中,开展了“重温红色历史,弘扬经典文化”等多种活动,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整合实践资源,依托行业学科特色,建设一批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育人平台。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推广微公益理念,广泛开展“学雷锋三下乡“支农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创新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式

37、,全年开展“品读经典,锤炼党性”读书分享会20期,“观影忆初心,弘扬爱党情”主题观影41期,为山区小学线上开讲科技小课堂4次;在学生党支部广泛开展“学业就业双指导,朋辈帮扶正学风”主题党日活动,着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出台、修订多项制度文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及相关规范,经常性开展教师个人谈话,强化师德教育,严肃课堂纪律,建立完善的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强化阵地意识,建好、管好、用好各类宣传思想阵地,充分运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打造“榜样的力量等一批有亮

38、点、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和校园故事。2022年,各研究生党支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劳育美育、我为师生办实事系列开展党员讲党课、学习二十大会议精神、学习分享、志愿服务等党建活动180余次;学生独立制作的“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短视频获得全国二等奖,机械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获得优秀团属媒体运营团队。四是党建引领聚合力,结对共建促发展。制定党支部工作规范系列文件,坚持师生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工作,创建党员示范岗,推进了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创新党支部设置和活动方式,将以往按照年级划分改为按照专业划分,积极推进教师党支部与相近专业的学生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帮扶,定期开展经验交流等活动。积极开展研究

39、生思政教育创新示范项目,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如表8所示,2022年,学位点承担3项研究生思想政治创新示范项目,进一步强化了研究生思政教育;教工第六党支部顺利通过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验收,学院党委顺利获批第三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领航先锋研究生党支部获批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表8研究生思政教育创新示范项目时间项目名称类别金额(万)负责人202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第一责任人的实践与探索以工程机械学院为例学院党委类2于丽娟2022教育爱视角下研究生导师师德提升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现路径研究导师类0.5沈建军2022在研究生中开

40、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一以工程机械学院为例辅导员类0.2雷剑五是健全思政队伍建设,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建立由本学科相关学院党委委员、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思政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分工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把思政教育贯穿到学生培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依托“朋辈互助学习工作坊”、专业认知讲座、机械讲坛等特色活动,构建了“一重、二筑、三谈、四学、五讲”的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带动学生工作。2022年,充分发挥党建育人功能,学院荣获“三全育人示范院系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5个团队分别荣获课程、实践、心理、资助和组织育人先进团队;发挥学院心理教育资源优势,获得第四届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41、评选二等奖和第二届陕西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赛优秀奖。3 .课程教学本学位授权点培养的研究生应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爱党爱国,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勇于开拓创新;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有针对性地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备获取知识、学术鉴别、科学研究、学术创新与交流等基本学术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国际视野、良好的社会适应及一定的规划、组织、协调能力。学位点

42、研究生主要采取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进行培养。在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全英文课程5门、双语课程5门、前沿/核心课程6门、学术伦理道德课程1门(见表9)。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直博研究生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其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16学分,公共基础课(学位必修课,6学分);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至少选8学分);专业选修课(非学位选修课,至少选2学分);公共选修课(在全校开课范围内选修)。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全英文课程5门、双语课程5门、前沿/核心课程15门、学术伦理道德课程1门(见表10)o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因创业

43、休学的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公共基础课(学位必修课,8学分);专业基础课(至少选12学分。其中,硕士数学基础课选4学分,核心基础课程至少选6学分,且至少包含1门全英文课程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至少选6学分);公共选修课(在全校开课范围内选修,至少选修2学分)。表9学位点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课程类型备注b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36公共基础课b高级学术英语写作364公共基础课b英语口语(博士一外)116公共基础课b科技论文写作(机械)232专业基础课必修,按所在学院选择b科技论文写作(汽车)232专业基础课b科技论文写作(材料)232专业基础课b矩阵论240专业基础

44、课S偏微分方程理论360专业基础课b人工智能控制系统232专业基础课h智能网联汽车技术232专业基础课bY新能源汽车NewEnergyVehicle232专业基础课全英文课程b汽车测试理论与控制232专业基础课b系统控制技术与理论232专业基础课核心基础课程b汽车电控系统控制理论232专业基础课跨一级学科课程b多刚体系统动力学232专业基础课核心基础课程bY地面车辆理论TheoryofGroundVehicle240专业基础课全英文课程b工程机械智能化施工技术232专业基础课h高等液压流体力学232专业基础课核心基础课程b车辆电液控制理论及应用240专业基础课bY现代机械振动ModernMec

45、hanicalVibration232专业基础课全英文课程bY断裂力学FractureMechanics232专业基础课全英文课程b高等弹塑性力学240专业基础课核心基础课程b现代优化设计理论240专业基础课核心基础课程b机械加工理论与技术232专业基础课b高等机构学240专业基础课核心基础课程b能源与环境新材料240专业基础课bY有色金属及应用232专业基础课全英文课程NonferrousMetalsh车用动力电池材料与技术240专业基础课b汽车轮胎力学232专业选修课b计算机图形学232专业选修课b人-车路系统安全学232专业选修课b虚拟现实技术232专业选修课b机器视觉240专业选修课b仿生机器人自主控制技术232专业选修课b工程机械作业过程力学分析240专业选修课b现代疲劳强度理论240专业选修课b先进制造技术及应用240专业选修课b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240专业选修课b材料物理与性能240专业选修课S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I20公共选修课S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保护研究236公共选修课S交通强国战略下公路法研究118公共选修课表1()学位点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