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这十年:行稳致远蝶变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普惠金融这十年:行稳致远蝶变创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数字普惠金融这十年:行稳致远,蝶变创新2012-2022年十年时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了较 大突破,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保险等都实现了不同程 度的发展。各省级行政区数字普惠金融平均指数由40. 00增 至341.22,呈现出翻倍增长趋势,构建起数字化、智能化、 平民化普惠金融良好生态体系;完善了数字普惠金融监管制 度,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拓展了数字金融服务的触达 范围,赋能社会弱势群体,缩小数字鸿沟,缓解了信息不对 称难题;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数字普惠金融国际合作不 断深化,积极参与普惠金融联盟(AFI).金砖国家等国际组 织和多边机制的普惠金融国际治理与合作,主导G20框架下
2、数字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l)议题改革,延续G20杭 州峰会成果,始终保持较强普惠金融国际影响力。我国普惠 金融的十年,可谓是蓬勃发展,稳中求进,惠及千家万户,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启数字普惠金融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十年来,国务院支持数字普惠金融事业,发挥了顶层设 计的关键作用。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 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1 78号)关于加 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中办发【2015】1号)等一系 列行政法规,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数字化转型发展,支持面向 农村居民提供日常消费、远程缴费、健康医疗等电子商务平 台发展,鼓励支持乡村旅游景点、酒店等开展线上营
3、销,推 动数字化在线服务模式。2016年,作为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我国政府9月在 杭州峰会上发布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第一次强 调了数字技术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开始把推广数 字普惠金融上升到政府战略层面。从此,数字普惠金融成为 国家普惠金融战略框架的组成部分,在国家金融改革与发展 战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地位。2020年9月国资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 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构建适应企业业务特点和发展需 求的“数据中台” “业务中台”等新型IT架构,建设可复用 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形成集团级数字技术赋能平台, 为业务数字化创新提供高效数据及一体化服务支撑,
4、稳妥推动国企内网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快 企业上云步伐。2021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数字中国” 转型路径,要求强化数据能力建设、推动数据有序共享、深 化数据综合应用,开展金融科技健全治理体系,促进金融与 科技更深度融合、更持续发展,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提出的新 要求,推动金融科技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国家网信办出台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国 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2022】第11号),规定了应当申报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情形,包括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重要 数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处理100万人以上
5、个人信 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以及国家网信部门规 定的其他需要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情形。十年来,全国人大致力于构建适应高质量、多层次金融 法律体系,陆续颁布了网络安全法(2017)中小企业促 进法(2018年修订)数据安全法(2021)个人信息保护 法(2021),制定了数字信息、网络科技以及个人信息保护 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补齐了数字普惠金融监管制度 短板,促进了数字普惠金融公平性和公正性,推动金融科技 标准适配数字化转型要求,划定金融机构与数字渠道合作方 的安全基线和责任边界,筑牢数字金融与科技风险防火墙, 为数字化转型在金融行业实践给出了中国方案。稳步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基
6、础设施十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 步。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 互联网普及率由2016年初的50. 3%提升到2020年末的70. 4%o 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开始运营,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 易所,分布式架构的网联清算平台上线,改造上海票据交易 所成为我国票据领域的登记托管中心、业务交易中心、创新 发展中心、风险防控中心,为票据市场的安全性、透明度, 为数字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十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农村千兆光网建设工程,全国行 政村光纤和4G通达率均从八成多提升至98%以上,支持农村 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全国27个省(
7、区、 市)13万个行政村开展宽带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引入产业 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采用物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科技为农村贫困户建档立 卡,在全国4.3万个贫困村建档立卡,开展电子商务进村示 范,初步实现了利用“万村千乡”市场网络改善农村地区电 子商务服务环境。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建成县级电商公 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12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 13.7万个,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55.9%,基本实现快递网 点乡镇全覆盖,快递直投到村比例提升至超过50%,为数字 普惠金融迅猛发展垫底了扎实的基础。筑起数字普惠金融市场规则和制度围栏2015年,中国人民
8、银行牵头制定并联合发布关于促进 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 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 施,积极鼓励平台创设、产品创用和服务创新,拓宽从业机 构融资渠道,简政放权,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 体系建设。2019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连续数年组织编写并 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要求将大数据、人 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以及VR、AR、GlS等技术与数字普 惠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 实现金融与科技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为数字普惠金融发 展提
9、供源源不断的创改活力。202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第二 次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22-2025年) (又称新发展规划),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作为目标,不 断强化数据能力建设、推动数据有序共享,实现金融科技应 用先进可控、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 升,为金融科技指明了更加普惠、绿色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方向。2020年7月开始,中国银保监会陆续发布商业银行互 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银保监令【2020】第9号)网络 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20),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 互联网贷款经营方式、业务模式、技术标准,统筹风险防控 和优化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
10、,提升了满足 群众金融需求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筑起商业银行促进 实体经济发展的法制围栏。2022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22】第2号),对银 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到2025年,数字化 金融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方式广泛普及,定制化金融服务质量 和效率显著提高,差异化数据治理更加健全,市场安全、数 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创建数字普惠金融绿色示范与创新试验十年来,在“普惠、扶贫、县域”主题指引下,我国陆 续建立了五省七地国家级普惠金融试验区,诸如河南省兰考 县、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宁德市、龙岩市、江西省赣州市、 吉安市
11、、山东省临沂市国家级普惠金融实验区,开展了各具 特色的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的试点改革;深化传统金融与数 字技术的融合发展,探索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 能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快速运用,搭建起数字化信息、网络化 分配、智能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将数字化精准扶贫作为 解决乡村振兴主导方向,用本土化设计、数字化产品、人性 化服务促进数字平台赋能农村产业,用数字普惠金融全面提 升“三农”和“绿色金融”可得性、便利性和精准性,解决 乡村落后地区市场信息缺失、农产品销售不畅、农业产业升 级滞后问题,引领数字普惠金融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为 全国各地普惠金融改革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谱写出我
12、国数字普惠金融改革示范新篇章。金融机构对数字普惠金融贡献巨大十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 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 额50. O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IOOo万元及以下的普惠 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 1万亿元,同比增速24.9%,普惠型 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5%和 14. 9%,大大高于贷款平均增速,数字普惠金融可及性显著提 高。国有大中型银行锐意进取,利用科技创新增加流向中小 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资金流量,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 可得性和满意度。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五家 大型国有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
13、额增速更是接近60%,远高于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增加30%的要求,彰显出国有大中型 银行在全面推进普惠金融事业的巨大贡献。【案例】工商银行发挥大行支柱作用,积极发挥投融资总量、结 构、节奏和定价管理功能,通过贷款、债券投资、存量移位 新增等手段,2022年前三季度为实体经济新发放5万亿元以 上投融资,助力稳住经济大盘,金融服务适应性、竞争力和 普惠性明显提升。在服务普惠金融方面,工商银行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普惠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量超4100亿元、增幅37. 6%o在 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2万亿元,增加 近6000亿元,增幅22. 6%o工商银行有序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14、助力稳市场 主体。优化分级分类贷款LPR定价授权体系,推动货币信贷 政策有效传导。加大贷款定价精准支持,引导实体经济融资 成本下降。采取多种措施,满足稳企纾困、创业就业、乡村振兴等金融需求。农业银行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守“服务乡村振 兴的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两大定位。2022年前三季度,农业银行深入实施“三农”县域、绿 色金融、数字经营三大战略,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新增贷款创同期历史新高。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全力做 好粮食安全、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 领域信贷投放,县域新增贷款超9,000亿元。加大对制造业、 基础设施建设、科创企业、民营企业
15、、普惠小微企业等金融 支持,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助力稳住经济大 盘,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着力构建多层次绿色 金融服务体系,绿色品牌底色增亮。案例来源: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公告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栉风沐雨,秉持“民生优先、 普惠共享、绿色金融”理念,砥砺前行,聚焦大数据、客户 移动终端等技术,开创授信额度内贷款随借随还的支付结算 模式,通过设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直销银行 方式,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帮助城乡经济组织恢复“造 血”功能。在新冠疫情期间,股份制银行还对受疫情持续影 响行业给予定向支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支持中小微企业 复工复产,助力“六稳”、“
16、六保”,在普惠金融市场拓展方面 交上了不俗的答卷。民营银行、中小银行、农信社系统(含农商行、农合行)、 村镇银行箪路蓝缕,立足本地,创新构建“线上+线下”深度 融合服务模式,强化对农村小微企业、新农业经营主体和农 户的金融扶植,满足“长尾客户”金融需求,帮助落后乡村 跟上互联网时代步伐。截止2021年12月份,全国1,642家 村镇银行、25家省级农信社、1,569家农商行、590家农村 信用社以及26家农村合作银行,已为近4亿农户提供了金 融服务,通过数字化普惠金融保持了较高流动性,填补了多 项乡村金融服务空白,为农村经济组织、小作坊、集体农庄 以及农村个体经济提供可负担的资金援助,充当乡村
17、振兴 “助推器”,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成为我国县 域地区服务三农的生力军。【案例】作为湖北唯一一家民营银行,武汉众邦银行充分发挥互 联网交易银行优势,着力建设全国一流的民营银行,不断提 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众邦银行坚持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深耕,把金融服务触角 延得更长、扎得更深、做得更实,将链条企业结点成链、结 链成网,让金融“活水”尽可能惠及产业链上多层市场主体, 更好稳链、保链、补链、强链。2022年众邦银行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占企业 贷款的比例超过95%,在批零、建筑和商贸服务业等领域形 成自身供应链金融服务特色。面临疫情多点散发、市场主体 困难增多等情况,众邦银行始终坚
18、持立行之初的定位,坚持 “专注产业生态、帮扶小微企业、助力大众创业”,利用区块 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着力打造三个银行,即 “打通交易与场景的互联网交易银行,致力于产融深度融合 的供应链金融银行,数字化驱动科技赋能的开放型数字银 行:众邦银行持续致力于利用科技手段推动业务和服务线 上化、智能化,抢占市场制高点,众链贷、众微贷、众商贷 三款信贷产品全部都是线上模式,自动化程度均达到90%。针对不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众邦银行 积极开展“纾困助微”,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及“万邦计划”, 践行稳经济增长、保市场主体、激发经济活力的银行使命。 截至9月末,该行2022年累计发放普
19、惠小微贷款超150亿 元,服务普惠小微15. 18万户;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2. 89亿 元,较年初增幅17.69%。案例来源:众邦银行提供消费金融公司不甘人后,借助大数据、自动化、生物识 别等数字化手段,将线上购物便捷性、商品内容丰富性与线 下购物体验感完美组合起来,从传统有形、物理消费逐步扩 展到家电、家装、旅游、职业教育、游戏和体育健身等数字 化消费,不仅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开启新生活、提升幸福感, 提高了个体居民使用消费金融总量,而且推广精准画像、智 能推介等新模式,使得多元场景下为“千人千面”用户画像 成为可能,满足了青少年、残疾人、妇女以及老年群体的特 殊金融消费需求,解决了不同地域、
20、不同群体消费偏好与消 费习惯,助力商业复苏,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打造出灵活便 捷的消费金融服务生态圈,成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先锋军。科技企业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引领与促进十年来,我国金融科技公司、小贷公司、支付机构以及 融担公司尽锐出战,在客户触达、智能风控、远程开户、线 上支付、网络转账方面提供更加简单、方便和快捷服务,从 风险分担机制、抵押担保条件、个人增信、支付结算程序上 勇于创新、精于实践,大胆解决小额信贷使用不足、效率不 高的问题,开辟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新局面。例如, 蚂蚁集团、度小满金融、腾讯金融科技、乐信科技、京东科 技、平安普惠、信也科技等不断改进服务手段和金融产品, 细分场
21、景和客户,设立了助农取款服务点、流动金融服务站 等代理机构,提供了 “投融资+信息分析+电商+物流+支付结 算” 一站式服务,发挥出网点、人才、地缘、数据和决策优 势,利用线上化、智能化服务不断降低金融产品利率,助力 商业银行投放利率更优惠的小额信贷,解决地域偏远、农户 分散、物理网点不足问题,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农户、低收入 群体的摆脱贫困并过上温饱、稳定生活,在攻坚拔寨的里程 碑上镌刻上熠熠生辉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印记。十年来,科技企业利用数字化贯穿于数字普惠金融业务 全流程。在产品端,数字化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推出针对不同 群体和企业的个性化产品,整合收入、消费、工商、税务、 电力、财务、法院等强相
22、关、弱相关信息,为传统模式下无 法获得金融服务的“长尾群体”(尤其是征信“白户”)提供 有效的信用评级;在营销端,“数字化”能够打通线上和线下 的多维渠道,使得场景触达更为丰富和精准。在风控端,“数 字化”能够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筑 牢风险防线,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营销数字化、风险共摊化、 管理无感化”目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数字普惠金融贡献尤其 突出。科技企业、互金平台配合金融机构共同推动“无接触 贷款助微计划”大幅提高了首贷、信用贷款的比例,对经营 困难、生活艰难的个体经济组织提供了大量小额信贷支持, 满足了小微、小小微企业“短、小、频、急、散”融资需求, 进一
23、步扩大了对长尾客户覆盖面,让社区居民、本地商家能 够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困难。【案例】近年来,度小满持续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推出“小满 助力计划”公益助农免息贷款项目,通过科技力量,解决农 户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亟需的资金问题。“小满助力计划” 是通过企业贴息的方式,为有资金需求的农村人群提供免息 贷款,帮助发展特色种养殖、民宿旅游、农产品加工销售等 特色乡村产业,探索绿色助农新模式。精准帮扶有内生动力、 有带动效应的农户,助力致富。经过三年多的运行,度小满发起的“小满助力计划”已 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2多个行政村,间接辐 射超15万名农户。“小满助力计划”扶持的产业已涵盖了
24、 60 多个种植业、20多个养殖业,及乡村民宿、乡村电商等多个新兴产业。在提供免息贷款资金扶持的同时,度小满联合友成基金 会启动“乡村振兴领航员人才培养计划”,选取县域产业带 头人、合作社负责人、返乡青年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为这 些创新创业带头人进行培训指导,提升专业技能。从技术、 生产、销售、金融等多方面为乡村带头人提供培训指导,助 力乡村的人才培养。2022年内,度小满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的“可持续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也在多个县域落地,在县域层面搭 建“可持续发展创新服务中心”,通过数字化产业服务平台, 为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提供有效支持,引导当地农村产 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5、度小满的乡村振兴行动有望进 入新的阶段。案例来源:度小满提供今天,数字普惠金融已经形成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互联网巨头、科技企业等为服务主体,从电商、餐饮、商超 到地摊小贩,从教育、医疗到交通、文旅,数字支付融入了 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供应链金融、智能投顾、消费金融、 普惠保险、数字银行为服务途径,以乡村振兴、绿色普惠金 融、小微企业融资、社会低收入人群和新市民为服务对象, 以支付体系、信用体系、资本市场等为基础设施,以政策体 系、法律体系等为制度保障的生态系统,成为中国数字经济 蓬勃发展的关键枢纽,演绎出普惠金融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的时代旋律。数据空间与监管规则的映射融合十年来,数字普
26、惠金融监管原则正在建立审慎和包容并 重原则,开始注重对普惠金融领域创新业务的包容,也关注 监管规则与市场契合度、百姓认可度、机构融合度。比如, 对于合法稳健经营、服务成效显著的供给主体,设置适当的 风险容忍度安排;对于希望获得更多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 个体经营户的需求主体,普及好其对金融风险、信息安全认 知,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避免出现过度供给、过度负债而 带来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提高合规审查机制的科学性。十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监管视角正在从物理网点转为物 联网、区块链、网页、APP和APl的远程数据治理,通过算 法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普惠金融机构和个人的针对性监管,不 断扩大监管辐射面,努力实现监
27、管规则与数据空间的映射融 合。十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方式正在从机构监管逐渐转 向功能和行为监管,从单一机构为核心、全面承担金融链风 险转向多维度的数字化监管科技体系,包括行业协会授信系 统、互联网金融信息科技平台,既可以通过合并报表,表外 回表内、“穿透”等技术为主的监管,也可以建设专业化的非 现场数字化监管系统,利用丰富、多维的数据资源开展风险 监测分析,开辟了数字普惠金融监管创新实验模式,有效预 防金融风险外溢性。比如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o 今天,作为一种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监管大胆尝试,监管 沙盒正在受到国内监管机构越来越多的认可,一定程度保证 每个参与主体
28、责权利对等,有效应对金融分工化、网络化和 数字化进程。数字技术有效保证金融消费者权益十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均 设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部门,积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普及教 育,让更多金融消费者参与“互联网+公共教育+普惠金融” 活动,比如利用个人电脑和手机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获取金 融知识,运用微电影、微动漫和动画片等数字化普及材料增 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克服社会、经济、地理和文化障碍,提 高了金融消费者接受度,享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数字红 利、文化红利和教育红利。十年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运用爬虫技术、SDK技术、 数字隐形技术、分工采集技术和终端采集技术等手段,地毯 式抓取普惠
29、金融市场违规行为线索,对投诉数据深度挖掘, 及早识别、发现、预警和处置普惠金融市场风险,建立了金 融机构内部与外部的数据安全协同治理体系,有效降低个人 隐私数据、机构商业数据泄露风险,提高了数字普惠金融科 技监管和信息治理水平。十年来,互联网法院、互联网仲裁院相继成立,数字信 息技术在解决网络交易而产生的金融消费争议突显优势,通 过电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渠道,24小 时受理处理金融消费投诉案件,打造“三位一体”金融消费 者数字化投诉管理系统,在线纠纷解决方式(OnIine Dispute Resolution, ODR)逐渐成为解决巨量金融消费争议的新方法 和大趋势,包括在线仲裁(OnIine Arbitration) 在线调解 (Online Mediation)和在线和解(Online Negotiation)等, 建立了覆盖数据治理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纠纷与案件保护机 制,深受金融消费者和互联网机构认可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