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江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皖江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2-2023学年)2023年11月目录学校概况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4(一)人才培养目标4(二)学科专业情况5(三)在校生规模5(四)本科生生源质量6二、师资与教学条件8(一)师资队伍8(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1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12(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131 .教学用房132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143 .图书馆及图书资源144 、教学建设与改革15(一)专业建设151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152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163 .强化产教融合实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17(二)课程与教材建设181 .强化项目过程管
2、理,积极推动课程建设182 .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推动教材建设20(=)教学改革211 .推进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12 .推进学习考评方式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13 .推进教学综合改革,强化结果运用22(四)实践教学231 .积极筹措建设经费,不断改善实验条件232 .严格质量标准,稳步提高论文质量243 .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强化实践基地建设24(五)创新创业教育271 .积极融入创新联盟,创建工程实践持续培养体系282 .丰富创新活动主题,强化团队协同成长283 .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9四、专业培养能力30(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30(二)专业课程体系30(
3、.)立德树人机制31(E9)32五、质量保障体系33(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33(二)质量监控体系34(三)教学评价制度36(四)教学能力提升37六、学生学习效果37(一)学风建设371 .推进学风建设,构建科学育人体系372 .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学风39(二)学生毕业与就业情况40(=)学生学习满意度41(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41七、特色发展42(一)传承校院文化,践行“德育为先、五育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421 .上善若水一在“大思政课中”融入水精神422 .智者乐水一以改革创新促乐学433 .水滴石穿一在体育中磨砺意志,淬炼品行444 .柔情似水一在陶冶中提升审美能力455 .源头
4、活水一在劳动中培育水情怀45(二)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引领,点面结合促发展461 .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先导,打造示范引领作用462 .强化教学质量标准化建设,促进专业整体质量提升473 .开展一流专业建设点年终考评,以评促建共同发展47(=)以工程师教育为主线,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481 .搭建平台,建立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482 .产教触合,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49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50(一)师资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50(二)生源质量需进一步提升50(三)教学保障能力需进一步加强51(四)教学改革工作需持续推进51附录56学校概况皖江工学院坐落全国文明城市、
5、“诗仙”流连之地,享有“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美誉的安徽省马鞍山市,毗邻南京、合肥两大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前身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于200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2018年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皖江工学院”。学校现有霍里山和郑蒲港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2.26万m2,校舍建筑面积55.93万H?。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956人。教职工1054人,其中专任教师83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41人,占专任教师88.32%;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385人,占专任教师的45.89%;“双师型”教师17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1.22%o长江学者1人,二级教授12
6、人,省级教学团队11个,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坛新秀21人。学校设有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江苏文天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皖工高新技术研究院等12个教学科研单位。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现有招生专业34个,已形成了以工科为主,水利特色,工、经、管、艺、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拥有省级及以上重点建设专业28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构建了国家-省-校三个层次的一流专业建设体系。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
7、4个,特色专业4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7个,安徽省“振兴计划”建设专业4个。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搭建科研平台。学校现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河海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各类实验室(中心)91个,其中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3个,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7个;设有研究所10个,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1个,高新技术研究院1个。主持各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577项,其中省级课题233项,市、校级课题344项;出版著作、教材115部;发表学术论文1425篇,其中SCI、EI、CSSCl检索论文238篇;取得受理、授权专利399件,其中发明专利167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经费
8、8400余万元。学校是马鞍山市首批“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研究对教学改革引领作用和科学研究对教学促进作用。近年来,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各类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600余项,其中国家奖336项,国际奖38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设有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内有创业模拟实训室和孵化室等,年均参加创新实践竞赛学生达5000余人。学校重视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工程师学院”教育,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闻天班”、“华孚工程师班”等特色育人工程,教育教学成果明显。建校14年来累计为社会输送近33000名合格本科毕业生。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9、水务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2022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20%以上。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左右。“2023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皖江工学院位列中国民办高校(主榜)第30位,省属民办高校第1位。学校规范的教学、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以及多彩的校园文化,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发展已进入了“工学为主、水利特色、多学科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办学目标:聚焦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办学定位,通过建设使学校的办学条件更加完善,师资队伍数量充足,整体水平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科研和服务地方能力较强
10、,优势和特色学科明显,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办学类型定位: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工程、管理、服务一线,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拥有就业创业能力,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25年,高水平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再通过5-10年的建设,学校的综合竞争力、社会影响力、科技开发和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具备培养应用型硕士的能力。优势和特色学科更加
11、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前列。(一)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现招生本科专业34个,其中工学占61.76%、经济学占2.94%.管理学占23.53%、艺术学8.82%、农学2.94%。艺术学8.82管理学23.53医学O农学2.94工学61.76理学0.00历史学0文学0.00教育学0法学0经济学2.94哲学001040506070图1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三)在校生规模2022-2023学年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6790人(其中,2022级5106人,2021级4797人,2020级3488人,2019级3399人)。截止到2023年9月底,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为16956人,本
12、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9.98%o目前各类在校生的人数情况如表1所示(按时点统计)。表1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普通本科生数16953普通高职(含专科)生数3夜大(业余)学生数82(四)本科生生源质It2023年,学校计划招生4200人,实际录取考生4200人,实际报到4072人。实际录取率为100%,实际报到率为96.95%。招收本省学生3556人,占比84.67%。学校面向全国19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11个,文科招生省份3个。生源情况详见下表。表2生源情况省份批次生型招类录取数(人)批次最低控制线(分)当年录取平均分数(分)平均分与控制线差值安徽省第二批次招生B文科981440
13、454.5514.55安徽省第二批次招生B理科2401427435.438.43江苏省本科批招生历史26474481.587.58江苏省本科批招生物理186448467.3419.34福建省本科批招生物理10431462.931.9甘肃省第二批次招生B理科18337.0354.5117.51广东省本科批招生物理5439485.246.2贵州省第二批次招生B理科15371387.7516.75河北省本科批招生物理33439459.720.7黑龙江省第二批次招生A理科10287332.4645.46湖北省本科批招生物理10424452.328.3湖南省本科批招生物理10415440.725.7江西
14、省第二批次理科15445462.8217.82省份批次生型招类录取数(人)批次最低控制线(分)当年录取平均分数(分)平均分与控制线差值招生B辽宁省本科批招生物理5360425.465.4山东省本科批招生不分文理30443472.929.9山西省第二批次招生B理科17344369.8925.89陕西省第二批次招生B理科1933638751四川省第二批次招生B理科30433442.949.94浙江省本科批招生理科10488530.042河南省第二批次招生B理科27409446.1537.15河南省第二批次招生B文科5465493.9228.92吉林省第二批次招生A理科11292319.9627.9
15、6吉林省第二批次招生A文科4341388.8547.85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39人、外聘教师134人,折合教师总数为906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16。按折合学生数16981计算,生师比为18.74:Io近两学年教师总数详见表3。表3近两学年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外聘教师数折合教师总数生师比本学年83913490618.74上学年8449088918.89注:生师比二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二专任教师数十外聘教师数*05+临床教师*0.5)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7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1.22%;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8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
16、为45.89%;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74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8.32%o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的结构详见表4o近两学年教师职称、学位、年龄情况见图2、图3、图4。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为此实施产教融合,首要的是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教师队伍。学校出台皖江工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修订皖江工学院教师实践锻炼实施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同时聘请企业高管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担任兼职教师,与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表4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项目专任教师外聘教师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总计839/
17、134/职称正高级9811.682014.93其中教授8810.491712.69副高级28734.215541.04其中副教授26030.994533.58中级24529.205742.54其中讲师21926.103929.10初级728.5800.00其中助教708.3400.00未评级13716.3321.49最高学位博士15118.006145.52硕士59070.324735.07学士9811.682619.40无学位00.0000.00年龄35岁及以下30536.352820.9036-45岁23928.495541.0446-55岁13516.093425.3756岁及以上160
18、19.071712.6970.120.12图2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图3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学校目前有近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学校现建设有省部级教学团队11个。(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575,占总课程门数的53.04%;课程门次数为1720,占开课总门次的47.54%。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课程门数为144,占总课程门数的13.28%;课程门次数为260,占开课总门次的7.19%。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37,占总课程门数的12.64%;课程门次数为250,占开课总门次的6.9
19、1%o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课程门数为486,占总课程门数的44.83%;课程门次数为1464,占开课总门次的40.46虬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440,占总课程门数的40.59%;课程门次数为1321,占开课总门次的36.51%。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81人,以我校具有教授86.17职称教师94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86.17%。90BO7060504010201002223年2122年图6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我校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9人,本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8人,占比为88.89%。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19人,占授课教
20、授总人数比例的22.89%。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65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50.78%o(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2022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4200.58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510.91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338.93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473.75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30L37元,生均实习经费为199.92元。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图7。2021年2022年图7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元)(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1.教学用房根据2023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112.26万nA产权占
21、地面积为94.73万nA学校总建筑面积为55.93万in?。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30.17万11其中教室面积7.894万1(含智慧教室面积0.048万I/),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IL547万in?。拥有体育馆面积L75万in?。拥有运动场面积7.85万而。按全日制在校生16956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66.21(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32.98(in?/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7.79Im?/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6.81(a?/生),生均体育馆面积L03(in?/生),生均运动场面积4.63(in?/生)。表5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类别
22、总面积(平方米)生均面积(平方米)占地面积.8766.21建筑面积559250.2932.98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01702.1117.79实验、实习场所面积115470.766.81体育馆面积17539.611.03运动场面积785004.63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0.89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0.52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53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2.06%o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1728台(套),合计总值0.746亿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61台(套),总值3097.46万元,按本科在校生1695
23、3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4400.4417Go学校有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3.83万布,阅览室座位数3721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48.77万册,当年新增6217册,生均纸质图书87.61册;拥有电子期刊70.14万册,学位论文422万册,音视频493小时。2022年图书流通量达到5.12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38.20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12.91万篇次。三、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专业建设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国家、省、市重点发展战略及区域经济
24、社会发展需求,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不断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主动对接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安徽省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开展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专业建设。一方面对接安徽“十大新兴产业”战略布局,培育和新增新专业,另一方面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手段,升级改造传统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为传统专业注入新的元素。本学年,新增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设计3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数达34个,涵盖了经、文、工、管理、艺5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我校专业现有1个入选国家
25、级一流专业、5个入选省级一流专业。4个入选“卓越工程人才”计划。我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3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4人,获得博士学位的16人。2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系列文件要求,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安徽省加快工业调整振兴计划,以及安徽省作为“一带一路”支点城市战略需求,制定专业群建设规划,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开展专业群建设,基本涵盖学校全部专业,实现专业群内全方位融通,形成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特色鲜
26、明的学科专业结构,突出深化了核心专业特色,彰显了专业建设的“和弦效应”,切实有效推进学校专业群建设向高水平发展。一是传统优势专业改造工程。以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带动专业结构调整和内涵提升,一方面加强对传统优势专业的改造,如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促进专业内涵拓展、培养目标提升、培养模式改革等;另一方面,促进不同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程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如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形成新的智能制造类专业。二是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工程。专业集群是与产业集群紧密对接、与产业链上若干个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具有较高契合性和对应性的、存在内
27、在密切联系的专业组合。积极构建与安徽省及长三角一体化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紧密对接的、学科与专业交叉发展的学科专业集群,精心研制专业集群建设的指导意见或专业集群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通过论证会等形式进行论证、指导。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梳理地方政府、产业形态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的内在关联,明确校企、校地合作和产学研融合在学校转型和专业集群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对接的符合度、依存度和贡献度;立足学科专业发展优势,以与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关联度较高的核心(优势、特色)专业为主体,充分融合具有内在关联的相关专业,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
28、、专业基础较好、能够有效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专业集群,每个专业集群构建若干专业群,每个专业群明确12个核心专业和若干个支撑专业,全面带动集群发展,同时按照专业集群的发展要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3 .强化产教融合实践,推进专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行校企合作,产教协同育人实践。水利水电工程学院结合安徽省水利资源丰富、水利工程规模大、类型多的优势,在实践基地运行基础上,将行业企业研发中心、实验室、设计中心等搬到校内,方便学生实践教育同时,补充丰富教育资源,实现了民办教育事业共建、共促,企业发展共推、共进;艺术设计学院坚持“艺工融合,应用见长”的专业建设思路,坚持服务行业,聚焦产业,坚
29、守本色,凸显特色,积极探索与人工智能、水利水电等工科专业和设计学自身专业的融合,实现学科交叉发展走出一条融合发展之路;机械工程学院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成功设置了“华孚工程师班”,每年为当地企业输送一定数量的本科专业人才,通过加强与周边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资源,以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二)课程与教材建设1.强化项目过程管理,积极推动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性保障。为持续丰富高质量课程资源,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学校根据“
30、新时代高教40条”“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四新”建设等要求,以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推进课程内涵建设。一是以国家、省和校三级质量工程项目为中心,“四层”递进与专创融通构建大学生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即理论与应用融通、创新与专业融通、创新与实践融通、项目与成果融通等。二是,学校依托工程师学院协同育人平台遴选实际工程案例、技术转化成果和创新创业项目,融入专业学习和知识应用,结合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方法运用进行课程化改造,按照“创新工程实践见习一创新工程实践基础一创新工程能力提升一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层次递进与专业课程教学、学科竞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毕业实习融通贯穿四个学
31、年。通过真题、真景、真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和创新实战能力。在不断加强政策保障和资源投入的前提下,认真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完善校院两级建设培育机制;主动对照“金课”建设标准,以量大面广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建设为重点,并着力加强服务管理与跟踪评价;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积极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格过程考核,不断加大过
32、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探索建立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目前,“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和拥护,具有皖江工学院特色的质量文化正在逐渐形成。我校已建设MOOe课程36门。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1084门、3618门次。表6省部级课程建设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项目级别1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部级2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部级3工程制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省部级4环境建筑设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部级5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设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部级6财务管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部级7电力电子技
33、术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部级8测量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部级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部级10大学物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部级11立足创新的创业四步训练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省部级12信号与系统线下一流课程省部级13水利经济线下一流课程省部级14水利工程施工线下一流课程省部级2.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推动教材建设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学校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学校教材管理,切实提高教材选用和建设水平,修订了皖江工学院教材建设工作管理规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
34、办学方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思政教育大格局。学校教材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制度。学校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统筹全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校党委书记和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主任,教务部、资产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各二级教学单位负责人担任委员,教务部为委员会秘书单位,执行教材建设委员会关于教材建设方面的决定。开展教材建设立项及教材建设结题工作,依据学校精品本科教材建设工作量计算办法,对教材建设结题优秀项目进行工作量认定及奖励,鼓励教师投入教材建设的积极性。按照教育厅关于教材专项排查工作相关要求,组织积极开展相关教材专项排查工作。加大对优秀教材的建设支撑力度,集中学校优秀学科专业优
35、势,合理规划建设布局。本年度我校教师参与编写出学校始终把使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作为落实党对高校领导的具体措施和政治任务,及时根据教材内容更新教材选用。积极组织“马工程”教材开课教师参加教材专题培训,确保吃透教材内容。扎实推进二级学院“马工程”教材覆盖率100%的任务要求,坚持执行基层教学组织统一备课、集中研讨制度,充分发挥好选用教材对课程的支撑作用,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三)教学改革1.推进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深入开展以合作性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改革,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体验式、案例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36、、综合训练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内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逐渐改进授课方式,提高课堂师生共同讨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从多视角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会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关注每一位学生,这个过程也会给教师带来启发,从而促进其科研工作,实现教研相长。2 .推进学习考评方式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落实课程考试考核改革办法,逐步将教学的全过程纳入课程考核范畴,调整学业成绩计分办法,提高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提倡课程考核多元化,鼓励教师探索考试方
37、法改革,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特点、学生情况等,采用期中考试、平时作业、小论文、小测验、调查报告、读书报告、实践操作、小组辩论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或符合课程内容和特点的多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使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从单纯注重知识评价向知识与综合能力评价相结合转变,从注重结果评价向注重过程性评价转变,把对学生能力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建立与完善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的科学评价体系,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3 .推进教学综合改革,强化结果运用为落实全国和省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
38、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精神,制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遵循立德树人、师生为本、质量第一、问题导向等原则,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现代大学教育的治理架构,提升教师的卓越教学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创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制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和课程体系,完善科教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和开放办学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本科教育的水平,建立健全学生、教师、社会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及多媒体教育技术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评比活动,推动教学
39、方法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奖的评选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包括各二级学院推荐候选人、整个学年的督导随机听课评价、集中讲课比赛等环节,不仅重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更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四)实践教学1.积极筹措建设经费,不断改善实验条件2022-2023学年,学校按照优先保证教学、使用量大面广、专业急需程度、实验场地具备等原则,逐步完善各实验室软硬件条件。2023年度学校筹措IlOO万元,完成了水工渗流模型实验室、水分析化学实验室、土木工程专业仿真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验室等的新建,更新了数字电路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等14间实验室的核心设备
40、。与安徽工业大学签订了防火防爆技术课内实验技术服务合同。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122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75门。学校有专职实验管理人员12人,实验岗位的技术人员22人。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设。对已经立项的15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进行中期检查;以物理实验室为试点,逐步探索开放实验室的建设;拟继续发文立项实验室建设专项教改项目,开放实验室、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虚拟仿真实验等;制定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系。2 .严格质量标准,稳步提高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日常规范化管理,采用新的毕业设计系统,对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系统化管理,加大毕业设计选题审核,安排督导对毕业设计过程及答辩
41、督查,组织专家对上一届毕业设计进行校内抽检,从论文质量与规范上进行形式审查和质量审查,找问题、找差距,吸取教训,为下一届毕业设计工作做示范。本学年共提供了4644个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我校共有368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约占51.36%,学校还聘请了154位校外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8.9人,其中工科类教师指导学生数小于8人,经管类教师指导学生数小于IOAo学校实行毕业设计(论文)三级审查制度,指导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对论文质量负责,系主任负责论文形式和内容审查,院级督导审核全部论文质量,校级督导抽查各
42、专业毕业设计(论文)30%比例,院级审查合格率达到100%。3 .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校不断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学校构建了“课程实验教学、校内双创教育、校外实习实训”三位一体高层次、立体化实践育人体系。学校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06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21547人次。部分主要实习基地见表7。表7部分校外主要实习基地序号单位名称面向专业签订时间1安徽华林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学、财务管理2022马鞍山慧和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会计学、财务管理20212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20223安信证券股份安徽分公司财务管理20224马鞍山综
43、合保税区管委会国际经济与贸易20205南京四海商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国际经济与贸易20226安徽鼎信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20237安徽飞达消防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安全工程20198马鞍山京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境工程20239马鞍山市金禾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测绘工程2013IO马鞍山靓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测绘工程202111江苏拓嘉工程设计研究院测绘工程、地质工程202312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2地质队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202313华东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马鞍山分院地质工程202114安徽化工地质工程勘察院地质工程202215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给排水科学与工程201616安徽华梦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给排水科学与工程202317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通工程202018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工程202019安徽建工路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交通工程202320中电能(安徽)勘测院有限公司测绘工程、土木工程202121安徽十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土木工程202322南京工大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土木工程2023序号单位名称面向专业签订时间23响洪甸水库水利水电工程202324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利水电工程202125安徽省长江河道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202126安徽省郑蒲港务有限公司水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