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长王正谱最新部署+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怎么做?.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641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长王正谱最新部署+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怎么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长王正谱最新部署+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怎么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长王正谱最新部署+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怎么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长王正谱最新部署+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怎么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长王正谱最新部署+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怎么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长王正谱最新部署+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怎么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长王正谱最新部署+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怎么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河北省长王正谱最新部署: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怎么做?01王正谱: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怎么做?各级政府重要任务 就是把发展第一要务落到实处,抓发展就必须抓投资上项目。今年以 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落实“实、考、保、包、促、评”要求,通过抓 早抓实、上下协同、专班推进、完善机制、现场观摩、定期通报、鞭 策后进、奖励先进等举措,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值 得充分肯定。各市对明年投资项目工作要提前谋划布局,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坚持集群化 发展、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既要追求投资额度的 增长、也要注重项目质量的提升,既要抓当前促投资、也

2、要打基础利 长远,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做好 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一要突出“稳”,以稳项目稳投资来稳增长, 抓牢重点项目,发挥重点区域带动作用,积极对接国家部委,推进国 家和我省稳经济政策措施及接续政策末端落实。二要突出“高”,把 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项目始终,政府“有形手”和市场“无形手”同 向发力,做好产业和空间规划引导,强化政策和要素保障,谋划储备 推进一批优质项目。三要突出“快”,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加快项目 建设进度,在审批服务、土地供应等方面,提供高效服务,促进项目 尽快落地见效。四要突出“新”,创新招商方式,坚持以商招商、以 企引企,实施链式招商,每年都

3、要上新项目、多上好项目。五要突出“实力,出实招、求实效,压实省有关部门责任和市县主体责任,落 实省市县领导干部包联帮扶制度,加强督导检查和考核奖惩,在全省 形成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的良好氛围。02王正谱:如何推动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坚 持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以培育“领 跑者”企业为抓手,找准突破口,加快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在科技创新上有新突破,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实现产学研用有效对接。二要在质量品牌上有新 突破,加强质

4、量管理,强化标准引领,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和驰名商标。三要在产业升级上有新突破,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 推进数字化转型。四要在强链补链上有新突破,做精做优现有链条, 打造更多上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作的产业链条。五要在金融支持 上有新突破,做好银企对接,加强资金扶持,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企 业上市。六要在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园区 承载力和吸引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要加强组 织领导,压实省有关部门责任和市县主体责任,强化要素保障,加强 督导考核,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 合力。03王正谱:当前招商引资比的就是营商环境!我们

5、特 色产业集群数量多、基础好,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做大增量、提质 增效。产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多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察实情、 谋硬招、解难题,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产业发展快,要靠龙 头带,各市县必须发挥行业头部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大产业引导 基金等政策的支持力度,以商招商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强龙头、延 链条、壮产业。产业出题目,服务做文章,各级部门要坚持以企业需 求为导向,强化领导包联,一包到底,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激 发市场主体活力。我们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占领科技制高点,打造 业内一流领军企业。各级各部门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分门别类梳理 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搭建服务平台,一头

6、连接企业,摸清创新发展 需求,一头连接院所高校、专家院士,掌握最新技术,推进产学研对 接,助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必须在招商引资上加大力度、加快速 度,各级各部门干部齐上阵,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多出去看、 多出去学,坚持“外资、内资、国资、民资、融资”并重同弓I,大力 实施定点定向精准招商,面向央企、民企差异化招商,每个县每年都 要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落地投产。当前招商引资比的就是营商环境, 要建立项目全程协调服务机制,从招引对接、签约落户、投产达效、 后续发展等环节提供全周期服务,在用地、用电、用水、用工等方面 提供全要素保障,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04王正谱: 传统产业不是落后

7、产业!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 创新,要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业内顶级专家开展合作,赋能 特色产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把好技术变成好产品, 以好产品塑造好品牌,让好品牌产生好效益。各地要围绕产业链大力 招引头部企业,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用好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形成 示范效应和乘数效应,助力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 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我们特色产业基础好、历史久,要遵循产业 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明晰主攻方向、发展路径、工作抓手,把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到每个行业,推动特色产业 迈向中高端。各市县各部门要转作风、提效率,深化“放管服”

8、改革, 把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到每家企业,促投资带消费增就 业,增强发展后劲。05王正谱:产业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 的关键!企业要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新技 术新模式向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拓展,加快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步 伐。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项目建设是县域 经济发展的关键。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园区打造为支撑、环境优化 为保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头部企业,推动产业调 结构、上规模、增效益,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重视 县城建设,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 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加强历史文化和生

9、态保护,提高民生保障水 平,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要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实现农村更 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06王正谱:县域如何做好产 业发展和产业帮扶? 一、重点帮扶县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中 之重,也是乡村全面振兴急需补齐的突出短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 完成后,西部地区脱贫县特别是原深度贫困县,自然条件差,历史欠 账多,自我发展能力弱,仍然是全国区域发展中的突出短板。中央作 出集中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战略安排,既是西部脱贫地区 的所需所盼,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考量。 按照中央部署,西部10

10、省区市综合考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一 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统筹考虑脱贫摘帽时 序、返贫风险等因素,结合各地实际,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 帮扶县,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已报告党中央、国务院。 这160个县,绝大部分都是原深度贫困县,都是经过多轮攻坚最后才 啃下来的“硬骨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 务十分艰巨。一是防止返贫的任务特别重。重点帮扶县数量不到全国 县级单位的6%,但防止返贫的任务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累计脱贫 人口占全国总数的近五分之一,脱贫人口收入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 但到2020年也只有全国脱贫人口平均水平的90%。据动态监

11、测,全 国易返贫致贫人口约438万,重点帮扶县占了近30%;全国易地搬 迁脱贫人口 960万,重点帮扶县占了近三分之一;全国有66个万人 以上集中安置点,其中43个在重点帮扶县。二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 较弱。重点帮扶县人均GDP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不到全国的六分之一,人均耕地灌溉面积不到十二分之一,农村人 均用电量刚刚超过三分之一。不少地方产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布 局散、链条短、销售难,产业同质化问题还比较严重,近40%的村集 体经济年均收入低于5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有106 个县不通铁路,69个县不通高速公路,万人医疗床位数仅为全国的 一半,160个县平均农村

12、低保标准均低于本省和全国水平。三是区域 相对集中,困难交织叠加。有68个重点帮扶县集中在10个市州, 四川凉山就有10个、甘孜9个,云南昭通8个,广西河池、百色各 7个,这些市州的任务相对较重。有不少县是集地质灾害高发区、革 命老区、民族地区于一体,有73个县在地质灾害高发区,114个县 在民族地区,44个县在革命老区,这些地方大多地处偏远、生态脆 弱、地质灾害频发。还有一些地方由于历史原因,社会文明程度较低, 社会发育仍然滞后,不少群众沿袭陈规陋习,自我发展动力和能力仍 然不足。这些都给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带来风险隐患,影响制约了乡村 全面振兴。二、支持重点帮扶县,需要强化政策倾斜、聚焦持续发展

13、 集中支持重点帮扶县,不仅要补短板,更要帮发展。“十四五”期间, 针对重点帮扶县发展基础薄弱的现实问题,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至 关重要。为确保拿出有含金量的政策,胡春华副总理亲自研究部署, 中央29个相关单位和部门,反复研究,想方设法,提出了一系列倾 斜支持政策。经报请国务院同意,近日将印发实施。归纳起来,这些 政策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强化投入保障。资金投入方面,中央财政加 大倾斜支持力度,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 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卫生健康和医疗救助投入等多个方面予以 倾斜,允许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政策延续到2025年,比其他 脱贫县增加了两年。金融帮扶方面,努力

14、实现银行保险机构全覆盖, 支持异地设立证券基金经营分支机构。督促将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用于 当地,提高信贷资金适配性。继续实施小额信贷,确保应贷尽贷。对 企业申请首发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融资 的,即报即审、审过即发,免征新三板企业挂牌初费。优先支持开展 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险+期货”等项目。土地政策方面,过渡 期内为重点帮扶县每年每县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0亩,专项用于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明确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调剂使 用、规划审批、土地利用、耕地保护等政策延续实施并予以倾斜。人 才支持方面,适当放宽人员招录条件,在待遇职称、“三支一扶”计 划等方面予以倾斜

15、支持。围绕乡村特色产业,按照“一县一业”模式, 选派科技特派团。二是突出产业就业。产业帮扶方面,倾斜支持建设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园、认定龙头企业,优先支持品牌培育、 冷链设施,对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实行费用减免。试行农技推 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新机制,推动完善产业技术顾问制度, 倾斜支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支持打造优质乡村旅游品牌,支 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建设。就业帮扶方面,对打造区域性劳务品 牌予以倾斜支持。统筹用好公益岗位,按规定促进符合条件的弱劳力、 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在开展职业技能帮扶中予以倾斜支 持。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稳定生态护林员队伍

16、。社会帮扶 方面,结合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政策调整优化,在帮扶资 源安排上予以倾斜,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大产业、劳务协作 力度。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予以优先规划布局,在推进能源资源开发、输 电通道、交通运输、铁路机场等重大项目,以及中小型水库、电信普 遍服务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上予以倾斜。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 管理,管护经费予以倾斜支持。公共服务方面,启动实施并倾斜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未达到二级甲等医 院水平的县医院为重点,开展针对性帮扶。倾斜支持基层应急能力建 设。优先推进“快递进村”和文艺下

17、乡。支持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 障碍改造等项目。落实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需要强调的是, 除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建 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政策适用特定区域外,支持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对西藏、新疆同样适用。三、推动 帮扶取得实效,关键要协同用力、狠抓落实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胡春华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央统筹、 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协调指导, 全面抓好落实。一要转变思路观念。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脱贫地区特 别是重点帮扶县,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 振兴上来

18、。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要确保工作平稳过 渡,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首要的是根据形势变化, 转变思路观念。一是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转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这是目标任务的调整。通过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全 面解决,为实现全面小康补齐了突出短板。接下来的目标是实现现代 化。为达到这一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是基础,推进农业、农村、 农民的全面振兴是保障。也就是说,过渡期,对160个县的倾斜支持, 重点是帮发展、促振兴。二是从突出到人到户转向推动区域发展。这 是工作方式的转变。脱贫攻坚强调因人因户精准施策,乡村振兴的目 的不仅是农民富,还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关注

19、的是一个村、一个 镇、一个县的全域发展。重点帮扶县要强化区域统筹、系统发展的思 维,规划产业、使用资金、落实政策,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底线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区域整体发展。三是从 以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政府市场有机结合。这是政策机制的转变。脱贫 攻坚中,政府投入是绝对主力,不仅有各级财政的真金白银,还有国 有企业、部门单位的倾力支持,绝大部分都是无偿的。推进乡村振兴, 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政府投入必不可少,但继续要 求无偿援助,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支持重点帮扶县,政策倾斜是基 础,财政投入是引导,市场的作用要更加突出。各地要积极探索有效 机制,利用好国家政策倾

20、斜,通过市场手段,引导社会资源和各方力 量,持续支持重点帮扶县全面发展。二要压紧压实责任。支持重点帮 扶县,不仅要充分发挥帮的力量,更要压实各地干的责任,推动上下 齐心,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农办、农业 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积极协调配合相 关单位和部门,细化政策举措,制定实施方案,反馈落实情况,及时 解决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二是强化省负总责。各省要借鉴脱 贫攻坚经验,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 抓到底的工作体系,为支持重点帮扶县强化组织保障。对工作推进情 况,各省要建立台账,掌握进度,研究解决突出困难问题,督促推进 政

21、策全面落实。三是压实市县乡责任。有重点帮扶县特别是比较集中 的市州,要和县里共同研究,指导各县拿出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帮 助县里争取更多资源。重点帮扶县要强化主体责任,认真组织研究, 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乡镇和村级工作任务,细化具体要求,确保 责任层层压实到乡到村。三要吃透用好政策。国家层面和各省出台的 一系列支持政策,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还有一些政策比较专业,要用 好用活,我们需要下一番功夫。一是梳理研究政策。各地要结合实际, 把本地用得上的政策掌握全、梳理清、研究透,建立政策清单。各省 要结合实际,参照国家的做法,出台省级的支持政策。在此基础上, 要以省为单位,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县乡有关干

22、部开展培训,帮助他 们学习领会好支持政策。二是把政策变成项目。政策要落地,项目是 最好的承接载体。要深入分析各县的短板弱项和独特优势,结合乡村 需求,聚焦监测帮扶、产业就业、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论证 设计一批乡村振兴项目,进一步完善县级项目库建设。要充分考虑发 展阶段、承受能力,排出优先顺序,统筹推进、稳步实施。三是做好 沟通协调。各地要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请教政策,争取支持。 也请相关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全面解读支持政策,跟踪了解落实情况。 我们将采取适当方式,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政策培训,帮助基层精准把 握,防止执行走偏,推动政策发挥最大效益。四要突出县级主体作用。 160个县,既是被

23、帮扶的对象,更是落实集中支持政策的主体。引导 重点帮扶县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利用后发优势,尽快迎头赶上,尤 为重要。一是充分授权。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直接到县,涉农资金 可以继续整合使用,每县每年安排600亩建设用地指标,人员招录可 以适当放宽条件等等,这些政策都给了县级自主权。在具体操作中, 除了必要的监督,省市要充分放权,也要指导县级向乡村放权,确保 县一级能够调配更多的资源,乡镇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权。二是做好规 划。5年过渡期,每个重点帮扶县干些什么、怎么干,哪些先干、哪 些后干,目标是什么,资金怎么整合,产业怎么布局,项目怎么安排 等等,不仅要有总体安排,每年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这样才

24、能有 的放矢。对每个重点帮扶县的工作规划,建议省上进行技术指导,安 排有关方面专家参与规划编制,提升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三是跟 踪问效。政策落实怎么样,各部门要跟踪评估,及时指导各地调整完 善实施方案,改进工作方式。省市两级要根据既定规划目标,定期调 度工作,开展监测评估,强化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引导县委书记当好 一线总指挥。四要两手抓两不误。集中支持重点帮扶县,底线任务是 防止返贫,重要目标是乡村振兴,主要手段是加快发展。巩固成果和 乡村振兴两大任务,是辩证统一的,需要统筹抓好,一体推进。一方 面,要把防止返贫作为重要基础。这一任务在重点帮扶县不仅重要, 而且特别繁重。要抓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

25、帮扶,凡是有返贫风险的, 都要及时掌握,精准帮扶;要强化易地搬迁后扶工作,聚焦大中型集 中安置点,多渠道促进增收,强化社区治理,促进社会融入;要持续 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扶持办好就业帮扶 车间,深入抓好劳务输出,稳步提升脱贫人口就业数量和质量。另一 方面,要稳步有力推进乡村振兴。160个县基础较弱,推进乡村振兴 难度更大,现实需要和群众期盼更为迫切。要立足实际,科学谋划, 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要狠抓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体 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要积极推进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推 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要抓好农村厕所革命,一体推进污水和垃 圾整治;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乡村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实现产业每年都有新发展,乡村面貌每年都有新变化,农民生活 每年都有新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