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66879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一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表达作者背井离乡在重阳节对故乡对亲人的真挚思念的一首诗。学习这首古诗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字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感情。二、说学情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

2、习能力,但是总结概括能力还是较弱。要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生用多种读的方式展开教学把握全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结合新课标对该学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诗情,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难点是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五、说教法学

3、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探究法。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我将谈话法进行导入,并伴随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每逢佳节亲人相聚一堂,欢乐的气氛难得难忘。有一个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在他乡苦读。看着别人扶老携幼、开开心心地过节,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感受千古佳作的无限魅力。【板书课题】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4、趣,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堂中,为本节课的讲解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二)初步感知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2、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三)深入研读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深入研读。阅读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想完成多重关系的对话,就需要我们对

5、文本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默读,边读边展开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与讨论:1、理解首联独、异乡、为异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体会出作者孤独、无奈的情感。2、理解颔联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3、诗中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4、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四)巩固提高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我设置了思考问题:王维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乡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这是一步学以致用的做法,学生不但对本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还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巩固。至此,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

6、突破。(五)小结作业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教师总结: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IOoO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作业:搜集王维的其他诗词,研读并赏析。七、说板书设计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好的板书应该结构清晰,构思新颖,内容高度凝练。因此,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便于学生理解。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7、弟说课稿2一、说教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作为教学本诗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三年级学生对古诗已不再生疏,对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而诗人所

8、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教学本诗的难点。根据本诗的特点,通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看注释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3、能正确朗读古诗,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4、拓展积累其他几首思乡的诗和句子。二、教学理念1、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2、古

9、诗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学生喜欢古诗,并且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陶冶爱美的情趣。但是由于古诗创作的年代离学生比校久远,所以学生在理解意思,体会意境方面就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想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有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

10、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三、教学方法1、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已有一定的基础。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不理想。所以我打算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2、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四、说教学程序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一)揭题,读题,解题古诗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诗人写作视角的小结,直接揭示本课课题,学生也很明确这

11、是一首思乡诗。诗歌的学习要在课开始就先声夺人,抓住情感的基调,因此在读题上加以强化:“读诗要从读题目就开始入情入境。”题目中的“忆山东兄弟”中“山东”地理位置是个难点,采用板画形式,直观形象地画出诗人家乡蒲州、华山以东、长安的简单示意图,突破难点,同时也了解了诗人写作背景。(二)诵读,理解意境毛装日:“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鲁迅先生也指出:“诗歌是本以发抒自己的热情的,发讫即罢。”这都在说明诗是情感的载体。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

12、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本课朗读,我设计了“字正腔圆”去初读,让学生读准诗句;“有板有眼”去认真读,让学生注重节奏;“原汁原味”去吟诵,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在此诵读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走近诗人,走进古诗,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诗的意思。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通过?“诗人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入情入境。在分析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展开想像翅膀,从“独”、“异乡”、“异客”中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从“?每逢”、“倍”体会诗人的思乡思亲。通过描绘意境小结第一句诗,让学生对读诗句

13、,加深了学生对千古名句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想像王维和兄弟互相牵挂对方,更深层地体会作者思乡的伤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师生通过韵译、诗文的反复对读,充分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三)古今乡愁诗歌拓展,学以致用。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本中拓展了两首古诗:一首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另一首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对古今文人墨客诗作的欣赏,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本课中还设计了一个“古诗今用”,把千古名句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意境中,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也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四)总结课文,共勉学生课的最后,赠送一首勉励诗于学生,设计的

14、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学生学习语言之美,学习运用美之语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3第一课时一、意境渲染,课前铺垫同学们,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看不够的家乡景,念不完的家乡人,写不完的还是家乡情啊!你脑中有哪些思乡思亲的诗句呢?老师这里也有几首送给大家(播放古诗意境动画):1 .王维杂诗。2 .张九龄望月怀远。3 .杜甫月夜忆舍弟。4 .王安石泊船瓜洲。二、揭示课题,初读古诗1 .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

15、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一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2 .自由通读一遍,把诗读正确。3 .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4o抽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5 .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6 .再读古诗: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从哪里看出来,第二课时一、精读理解(一)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1 .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2 .抽读。3 .重点体会:异

16、乡异客。同学们,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是啊,异乡异地,会是多么的不适应、不习惯啊!把这份感受带到这诗句中。出示背景材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王维,诗人十几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寂寞呢?又从哪个字看出来?4 .重点体会“独”。你对这个“独”有什

17、么体会?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指导朗读。(二)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一一(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一一(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一一(每逢佳节倍思亲)!1 .出示诗句自由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思考: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2 .口头填空: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如今面对良辰佳节,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3 .引诵: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

18、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时,远在他乡的莘莘学子,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4 .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5 .指导诵读。“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

19、?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三)感受兄弟情深。1 .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从哪里看出来?2 .朗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 .想象画面:读读这两句诗,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4 .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王维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时会怎样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会对兄弟说些什么?哪一位愿做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说些什么呢?5 .角色吟诵: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王维一组读一二三句,兄弟一组读第四句)二、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20、1 .配乐读:就让我们都来做一回王维。再次深深地想念山东的兄弟吧!2 .背诵:让我们把这份思念之情长留心中,跟着悠扬的古筝琴声一起来背一背。三、古今结合,拓展延伸过渡语:的确,思乡是古老中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缕缕情思是对家乡、对亲人割不断的片片真情啊!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走出王维时代,来到现代,来到一位台湾现代诗人身边,他的名字叫余光中,欣赏一下他为我们带来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名诗乡愁。1 .听课件录音(或出示)。2 .我们也来读一读吧,想一想诗人不同时期为谁而愁。3 .谁能在读了诗以后谈谈其中的一点?4.指导感情朗读。结束语:不知不觉间把我也带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

21、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4一、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是唐朝大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诗的内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二、教学目标:1、自主识记古诗中出现的生字。2、通过反复诵读等多种诵读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读中品味,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教育。4、拓展积累相关主题的古诗,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的秋意、诗情,激发学生

22、学习古诗的兴趣。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古诗(夜雨寄北、客中九月、梦中作、静夜思、夜书所见等)。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诗人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前诵读:静夜思夜雨寄北夜书所见(一)古诗积累,入其境1、师:听着同学们入情入境的吟诵真是一种享受。静夜思、夜雨寄北、夜书所见都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感情,这浓浓的情意深深地渗透在每句诗甚至每个字中。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此主题的诗一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学生读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师:这么长的诗题同学们能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也能将这首诗读好。(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语

23、言积淀,为下一步深刻领会古诗的意境做好语言的积累与情感的铺垫。)(二)自主诵读,感其意1、将古诗自由诵读四遍,要读出层次。前两遍要读准音一一字正腔圆,后两遍要读出节奏一一有板有眼。2、学生自由读古诗,师巡视、指导。3、指名读古诗,随机正音、读准节奏。4、师:经过努力,咱们已经将古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接着咱们该干什么啦?(生:理解诗意)。谁来说说,理解诗意有哪些方法?5、指名说,师小结。(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2)图文结合、想象情景来理解,(3)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来理解诗意,(4)联系生活实践理解诗意(5)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6、学生默读古诗,运用方法自己尝试理解诗意,并动笔写一写。(设计

24、理念:不动笔墨不读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三)、咬文嚼字,品其精1、汇报诗意,点拨引导。(1)师:诗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什么意思呢?生:借助注释。“九月九日”是指农历的重阳佳节,“忆”是想念、思念,“山东”指的是诗人王维的家乡,“兄弟”就是家乡的兄弟、亲人。诗题的意思就是诗人王维在重阳节时思念家乡的亲人。(2)师:好一个“思念”,诗中哪句明确写诗人想念亲人的?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生:抓关键字“倍”和想象。生:每当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师:今天是重阳佳节,家家户户都在热热闹闹地过节,诗人王维想到家乡的亲人们(生:插上辟邪的茱萸,登上了高处)。这真是(

25、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师:孩子们,让我们将这强烈的思念读出来。(3)师:家乡的亲人们都登上了高处,却少了谁?生:诗人王维。师:此刻,王维身在何处?(外地)哪句诗?生:独在异乡为异客。师:具体是哪些词?(生:异乡、异客)师配乐介绍写作背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近诗人,去亲历诗人的情感世界,达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来真切地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师:同学们,这两个“异”还有“独”令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这个“独”字让我想到王维是独自一人,很孤独。生:窗外热闹非凡,屋内的王维却是寂寞、孤独。其实:家乡的亲人有何尝不思念这远离家乡的游子呢!这真是(每逢佳

26、节倍思亲)。(设计意图:虽然理解诗意不必每个字都要理解,但对于诗中的重点字词必须抓住,解决得扎实。这不仅能为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的意境奠定一个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运用诗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四)配乐吟诵,悟其情1、师:孩子们,将这份浓浓的思念融入到我们的吟诵中,用我们的声音将它表达出来。2、学生配乐自由吟诵,齐诵。3、师: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出了漂泊异地的游子的心声,成为了千古名作,尤其是诗的前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家喻户晓。这样好的一首诗,咱们怎么能不将它背诵下来呢?4、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学生尝试背诵,齐诵。5、指导写字,抄写古诗。(“插”的笔顺,“遥、茱、萸”

27、的笔画。)(设计意图:在感受了诗的意境、体会了诗的情感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进行背诵、积累,显得水到渠成、效果极佳。)(五)拓展阅读,陶其性师: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古诗词可以更好地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培养咱们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老师特为同学们留了一份文化大餐,供大家品尝。1、阅读相同主题的古诗。如:客中九月、梦中作。2、读一读王维的其他佳作:山居秋暝、竹里馆、鹿柴、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重阳思念家乡亲人独自倍孤独七、教学反思:三年级的孩子理解诗意的方法运用还不够熟练,由于理解诗意用的时间叫较多,致使抄写古诗的时间就没有了。课堂上

28、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学时间,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创设一种学习古诗词的氛围中,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5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安排了两首古诗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了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

29、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感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表达作者背井离乡在重阳节对故乡对亲人的真挚思念的一首诗。学习这首古诗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字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感情,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体会诗人的感情在教学中有时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意思与当今意思有些不同如山东,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全句全诗的意思,通过资料了解一些节日的风俗也是这首诗的重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第九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重视根据古诗学习步骤来学习,培养学习古诗的能力,为第一首诗的学习又做了一次巩固。根据教材特点

30、和课标,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得以贯彻1.在知识与技能上朗读背诵诗歌2、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课文3、在感情与态度价值观上要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针对教材,针对目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这样可为后面要学的古诗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2、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并介绍写作时的背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介绍背景时引出一个节日重阳节检查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最后课件出示教师收集的资料。这样可培养学生自己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出示了资料后,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点

31、,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给予以正确的答案。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课件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有节奏的读诗、理解字词意思、根据字词意思,理解全句全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继续有感情的读诗、背诵古诗。让学生明确学习古诗的步骤,知道这堂课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怎样去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不要盲目去学习古诗,三年级学生毕竟接触古诗较少,根据上首诗已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步骤,形成的基础,让他们小组去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够独立学懂的知识。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步:划出节奏、诵读诗句学生在自己已读基础上,听老师范读全诗,并检查标的停顿的地

32、方是否划对。读后课件出示诗中停顿的地方。根据符号让学生再次尝试读诗并敢于与老师挑战,读的好与否。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我挑战,与别人挑战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信。第四步:学习诗句、体会感情这首诗字词的意思并不难,学生学习的难度应该不大,估计在课下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学会的人应该很多。在学习古诗中,我采用的形式是扶、放、半扶半放式的学习。扶学生学习题目的山东,因为这是古今义发生变化的词。放学生解释独、异乡、异客、倍、遥因为这些词的解释基本上没有什么难点。放学生根据字词的解释来串讲全诗的诗意半扶半放教师质疑为何要登高、插茱萸,检查学生收集的资料,这样检查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提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自己去解决

33、问题的能力。对于本首诗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最后课件出示教师收集的资料,为了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以判断自己的对错。扶师介绍今天的重阳节的习俗,又是老人节,从中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懂得尊老、爱老、助老。课件出示诗中字词句的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出示字词句的意思,不是为了局限学生思考的空间,为了让学生心中有个准绳,并且为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做铺垫。体会诗人的思想的感情,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亲人。第五步:反复诵读、背诵诗歌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要使学生读好。1、学生根据所划出的节奏,根据所体会的思想的感情,去尝试的朗读。2、教师归纳,教给方法。带着含义去读、读出节奏感3、反复诵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最后全班背诵。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理解句子含义两个训练点,并突出了按照学习古诗的步骤去学习,注重了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