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714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一、现实基础十三五时期,统筹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全省教育发展规模、 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为 十四五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出台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及实施 方案,倡导适合的教育,开启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持续开展 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如期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有效落实,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江苏学生拥有更多享受优质 教育的机会,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全省中等及以下教育毛入学 率均超过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2. 4%,均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高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平

2、均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资源短缺明显缓解,质量水平 不断提高。全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00所左右,完成1122所 城镇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 90%以上的 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 建设得到优化提升;普通高中学位明显增加,全省超过90%的普通高中 学生在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就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质 量水平继续领跑全国。部省共建打造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 展样板,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十一连冠、教学大赛获得九连冠, 2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布局结构 得到优化,质量水

3、平迈上新台阶。15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43个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88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 业建设点,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社区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继续教育 资源和平台进一步拓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 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 革取得新突破。通过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等举措,深化放管服改 革。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地方普通高校年度综合考核,推进差异化、 特色化发展。高考综合改革顺利推进,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 级学生开始实施3 + 1+2模式。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

4、作促进 条例,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成国家高职扩招任务。深化学校 体育综合改革,全面普及校园足球,大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促 进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公民同招。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义 务教育学校普遍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健全支 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举措,启动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系 统设计并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全省中外 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双边多边教育合作成效显著。教育服务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累计培养本科以上毕业生 150多万人,在省内就业创业比例超过70%,累计向社会输送职业院校 毕业生250多万人,全省每万名劳动

5、者中高技能人才数提高至929人。 全省高校共获科技经费1052. 83亿元,较十二五增长63%。全省高校 建有各类科研平台7738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9个、省部级平台1175 个,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108项, 其中获科学进步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24所高校进入中国高校 专利转让百强榜,其中位居前十的4所,进入百强的高校共转让专利 14877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贡 献了全省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L 5万亿元,其 中财政性投入12万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L 63倍和L 67倍,

6、 经费投入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全面实施15年免费特殊教育。学生资助 政策实现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教师 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多途径多形式增加教师总量,扩大高层次人 才规模,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增加13. 03万人,全省高校拥有 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超过1800人,占全国高校总量 的 10%o二、发展背景(一)现实基础十三五时期,统筹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全省教育发展规模、 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为 十四五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出台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及实施 方案,倡导适合的教育,开启现

7、代化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持续开展 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如期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有效落实,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江苏学生拥有更多享受优质 教育的机会,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全省中等及以下教育毛入学 率均超过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2. 4%,均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高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资源短缺明显缓解,质量水平 不断提高。全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00所左右,完成1122所 城镇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 90%以上的 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 建设得到优化提升

8、;普通高中学位明显增加,全省超过90%的普通高中 学生在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就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质 量水平继续领跑全国。部省共建打造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 展样板,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十一连冠、教学大赛获得九连冠, 2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布局结构 得到优化,质量水平迈上新台阶。15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43个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88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 业建设点,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社区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继续教育 资源和平台进一步拓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

9、改革的实 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 革取得新突破。通过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等举措,深化放管服改 革。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地方普通高校年度综合考核,推进差异化、 特色化发展。高考综合改革顺利推进,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 级学生开始实施3 + 1+2模式。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 条例,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成国家高职扩招任务。深化学校 体育综合改革,全面普及校园足球,大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促 进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公民同招。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义 务教育学校普遍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健全支 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举

10、措,启动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系 统设计并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全省中外 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双边多边教育合作成效显著。教育服务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累计培养本科以上毕业生 150多万人,在省内就业创业比例超过70%,累计向社会输送职业院校 毕业生250多万人,全省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提高至929人。 全省高校共获科技经费1052. 83亿元,较十二五增长63%。全省高校 建有各类科研平台7738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9个、省部级平台1175 个,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108项, 其中获科学进步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

11、24所高校进入中国高校 专利转让百强榜,其中位居前十的4所,进入百强的高校共转让专利 14877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贡 献了全省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L 5万亿元,其 中财政性投入12万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L 63倍和L 67倍, 经费投入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全面实施15年免费特殊教育。学生资助 政策实现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教师 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多途径多形式增加教师总量,扩大高层次人 才规模,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增加13. 03万人,全省高校拥有 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家

12、高层次人才超过1800人,占全国高校总量 的 10%o(二)机遇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 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新征程、新目标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 教育体系,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 活。全省教育事业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握大势,抢抓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努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 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大变局演变。复杂多变的 国际形势对教育发展带来

13、深刻影响,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不稳定性不确 定性明显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人 才培养成为国际竞争焦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以互联 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 变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世界发展 大势,把教育这一重要先手棋谋划好、布局好。从国内看,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坚持以推 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 展格局,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需要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以教育的 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社会、

14、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必须抓住新机遇、推出新举措,主动适应新时代新需求,提高各级各 类教育质量和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世界水 平的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之路。从江苏看,经济发展进入创新引领加速、质量全面提升的阶段, 民生发展进入加快品质提升、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人民群众对高质 量教育的期待更加迫切,更加追求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 方式、充满温度的教育服务。全省学龄人口将持续增长,老龄人口规 模不断攀升,外来人口保持高位。必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 群众期待,超前谋划、合理布局教育资源,打造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显著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切

15、实将争当表率、争 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转化为江苏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 动实践。从教育领域看,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 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尚未在社会牢固确立, 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和教育评价机制尚不完善;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 不充分问题,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有待提升,教育体系、层次与布局结构有待优化,职业教育对产业转 型升级的适应性有待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契合。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与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教育运 行内向,社会参与教育不够充分,家校合作机制有待改进,教育治理 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

16、完善。三、营造良好氛围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围绕立德树人,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大力宣传正确的教育 观、成才观和评价观,讲好江苏教育的故事,强化政策发布解读,引 导全社会理解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加强与媒体等部门联系协作,合理 引导社会预期,切实展现江苏教育工作创新举措,加快推进教育媒体 融合发展,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着力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 良好舆论氛围。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和 预警、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置机制,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四、加快智慧教育建设深入推进新技术赋能教育,以新技术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 管理模式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

17、代化。1、加快教育新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教育新基建,打造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 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教育专网建设应用,优化全省教育网络枢 纽环境,加强国家主干网、省市教育网和学校校园网的衔接,实现网 络地址、域名和用户的统一管理。推动教育数据中心的规范化、集约 化建设,为全省教育机构和学校提供便捷可靠的计算存储和灾备服务。 增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支撑能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平台融 合发展,构建互联互通、应用齐备、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推进学校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按需部署千兆光 纤、5G、WiFi6、IPv6等通信基础设施和校园物联网。完善教育系统网

18、 络安全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确保全省教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 数据、业务系统和上网信息安全。2、构建智慧教育创新应用生态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促进教与学的 人机协同与减负增效。持续推进省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 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应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推 进智慧校园建设,升级建设一批智能化校园,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 开发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VR/AR、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场 景,普及新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教学,推 动学校教育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构。全面实施中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19、0,推动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不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统筹教育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建设,促进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模式。3、推进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服务统一教育数据建设标准,推进教育信息系统的深度整合和教育基 础数据的规范采集,全省教育数据逐步实现一数一源。完善省级教育 数据中心监管平台,建设全省教育数据共享平台,有序推进跨地域、 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流动,充分释放教育数据效能。推动教育行政 办公数字化,普及线上协同办公、移动办公。推动学生数字档案在评 价中的应用,全面记录学生学习实践经历,客观分析学生素养和能力, 支撑各学段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

20、全要素横向评价。推进互联 网+教育监管和决策,实现大数据支持下的实时监测、精准评估和科 学决策,为持续提升教育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 度、人机协同能力提供关键支撑。五、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以培养补充教师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引领,以保障 待遇为关键,推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引导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1、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 的首要要求,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 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

21、有道 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队伍。健全教师荣誉 制度。加快师德教育基地建设,挖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扩大 社会影响。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 的职业、令人羡慕的职业。严格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师德失 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 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2、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 0,整体推进教师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完善师范教育体系,支持高水平师范院校扩大师范生规模,鼓励高水 平综合性大学举办师范教育。扩大师范生培养规模,提高培养层次, 创新培养模式,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鼓

22、励师范专业提前批次 录取,注重入校后二次选拔。完善师范生定向培养机制,探索师范生 公费教育和优秀师范毕业生推荐就业制度。积极推进师范院校教学实 践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在读研究生到农村学校帮扶支教。构建 以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参与的 职教教师培养新格局。3、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实施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持续 实施乡村教师系列培养培训计划,每年招收定向培养师范生3000人左 右。创新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培养和补充机制,严格幼儿园教师入职 门槛,突出保教实践和课程游戏化能力,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 和待遇。做好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师资保障

23、。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 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点建设一批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教师培养 培训基地,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体 系,制订江苏省中职、高职及职业本科教育双师素质标准。规划建设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对人才的凝聚作用,搭建高校 青年教师成长和高层次人才发展阶梯。加强教师培训机构专业能力建 设,构建省、市、县、校四级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推进教师培训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培训模式,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继续教育基地 和优秀教师访学平台,促进教师终身学习。4、优化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创新教师编制管理,通过统筹调剂,确保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 按照标准核定、备案管

24、理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公办幼儿园 教师编制备案管理,备案制人员与事业编制人员同岗同酬,并按国家 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参照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水平建立年金制度,所需 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施高校人员总量管理,完善岗位设置管理, 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 制改革,强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管理权,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 岗位管理制度,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提高教师编制、岗位等使用效益。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普通高中招聘硕士及以上研 究生学历的紧缺学科教师,可先上岗后考证,职业院校可通过直接考 察的方式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深入推进减轻中小学教师

25、负 担工作,为教师安心、精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好环境。进一步保障教 师地位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增长长效联动机 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 工资收入水平。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探索 多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生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 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统筹设计各学段育人目标、教学标准、培养方 案,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着力增 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 知规律,提升教学质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把学习、 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 主探究,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 升学习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 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资料来源: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