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互联网农业走出去的焦点带动乡镇村供销社共建共享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下互联网农业走出去的焦点带动乡镇村供销社共建共享发展.docx(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下互联网农业走出去的焦点带动乡镇村供销社共建共享发展我们今天学习交流的题目:新时代下互联网农业走出去的焦点带动乡镇村供销社共建共享发展。目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丰富我们对世界先进农业发展模式的了解,更好的提升三农服务能力,指导帮助基层开展“村社共建”。时间:3小时要求:认真听讲,深入思考,真正达到学习要求一、新时代农业焦点的先进模式日本农业:第六产业说起日本农业,我们会想到日本的农产品品质、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精品农业等。但日本最厉害的还是第六产业。日本农业的第六产业模式把农业工业服务业打通,并且形成第二和第三产业服务与第一产业的创造性模式。那么“第六产业”怎么来的?“第六产业”的概念是日本
2、农业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的。传统农业属于第一产业,而现代农业是第六产业。“第六产业”才是彻底的农业产业化。搞农业的不再只搞种养(第一产业),还要加工农产品(第二产业)、销售农产品(深加工)或配套服务(第三产业),这样才能获得多环节增值价值。“1+2+3”=6,“1X2X3”=6o这就是“第六产业”的来历。那么,第六产业又有何特点呢?总的说起来就是4个特点,但这4个特点形成政策和玩法的闭环。第一,重视“第六产业”发展规划。从2008年开始,日本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以及纲要性文件来推动“第六产业”的发展。从政策高度上,布局第六产业。第二,突出提高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六次产业”的基础是农业
3、,核心是充分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与多重价值,尤其是提高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第三,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第六产业”力度。为促进农林渔业及给相关“第六产业”提供发展资金,日本持续加大了政策补助和金融支持力度。第四,注重多类型推进“第六产业”发展。日本现有“第六产业”典型案例呈现的特点,大致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发展内容多样化,二是发展主体多元化,三是发展形式混合化。在发展形式上,“第六产业”的基本形式包括加工、直销、出口、契约交易、农家餐馆、网络营销以及研究成果应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由上述多种基本形式进行2项或3项组合发展的混合型模式。因此,日本农业成为一个产业农业或工业化农业,为农业发展打开了格局。美国:大
4、农场模式一提到美国农业,我们想到的就是大农场模式。美国的现代化的大型农场:一个农民耕作上千亩土地;用飞机喷洒农药;用转基因技术解决病虫草害问题;在一个县乃至一个州都种植单一的作物,然后通过长途运输将所生产的农产品调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另外美国农业生产高度发达且极具竞争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2%,却满足了3亿美国人的食物需求,并是全球谷物出口大国,究其原因在于美国搭上了现代家庭农场的早班车。该模式具有3个特点一是经营规模化。美国家庭农场逐渐由数量优势向经营规模优势过渡,这种逆向发展模式更合乎规模经营的要求。家庭农场告别以往杂乱无序的耕作方式,改为根据不同农产品特性采用相应的生产种
5、植模式,这样既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也节约了经营成本,从而实现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二是生产区域专业化。美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但地区差异明显,矛盾凸显。为趋利避害,美国规划出十个“农业生产区域)各区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生产一到两种农产品,这种方式既规避了家庭农场因产品结构单一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元化。三是生产合作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会促进生产分工,进而推进服务专业化,农业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农场主通过合同方式,赋予农业服务机构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权利,转嫁风险,提前锁定利润,主动规避市场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美国的大型农场模式为美国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提供了保障,并
6、促进美国农业成为世界霸主的有力支撑。德国:数字农业模式德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其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德国农民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德国1个农民可以养活150人,未来,还要达到300人的目标。这个目标就需要更系统和先进的技术与人次作为支撑,这正是德国农业从机械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的重点。在数字农业推进中,德国农业对从业者素质也有具体的要求。在德国成为农民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必须进行农业教育,执证上岗,特殊岗位还需要去国外进修。除了从业者之外,就是推进“数字农业”的落地。德国推出“数字农业”解决方案,能在电脑上实时显示多种生产信息,如某块土地上种植何种作物、作物接受光照强度如何、土壤中水分和
7、肥料分布情况,农民可据此优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当然,德国的“数字农业”基本理念与“工业4.0”并无二致。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一块田地的天气、土壤、降水、温度、地理位置等数据上传到云端,在云平台上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到智能化的大型农业机械上,指挥它们进行精细作业。另外,德国在开发农业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并由大型企业牵头研发“数字农业”技术。据德国机械和设备制造联合会的统计,德国去年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为54亿欧兀O荷兰农业:高科技农业模式我们从诸多媒体中看到:荷兰农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荷兰,国土面积41864平方千米,只有我国重庆市的一半。但是这个欧洲小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额
8、达292.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法国,进出口总量为世界第三,净出口为全球第一。花卉生产居世界首位,年出口约50亿欧元,占世界市场的43%o我们不禁会想:弹丸之地的荷兰为何有这么大的成就?高科技。有业内专家也指出:日本是精细农业,美国是规模化精准农业,以色列是节水灌溉技术领先全球的高科技农业。而欧洲国家荷兰,它的农业特色与以色列相似,是高科技农业的典范。往前追溯70年,即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荷兰农业开始了它的蓬勃发展之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沉淀,形成了如今的高科技农业面貌,主要体现在玻璃温室农业、园艺花卉、生物防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据统计,荷兰玻璃温室面积达到16.5
9、万亩,约占全世界温室总面积的1/4,西荷兰是温室最集中的地区。玻璃温室约60%用于花卉生产,40%主要用于果蔬类作物(主要是番茄、甜椒和黄瓜)生产。我们还发现,荷兰的玻璃温室环境控制方面,实现了全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装置以及机械化采摘、监测系统等。玻璃温室全面的自动化,加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生产出的作物非常高产,且品质很高,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多出口其他国家。除了温室技术之外,荷兰的还有生物防控、检测技术、大数据运用等等“高尖端”技术,这些技术帮助荷兰农业成为世界农业的佼佼者。以色列:精准农业模式当今,中国农业经验者都在学习“以色列农业”。这可
10、能是羡慕吧。毕竟,以色列资源非常稀少,有一半的土地是沙漠,可耕地面积非常少,水资源非常缺乏。以色列的农业非常发达,农民收入相当高,人均年收入L8万美元,一个农业人口可养活90100人。而且农民对补贴依赖程度很低。另外,还有一项数据:以色列在劳动生产率达到日本3倍中国12倍美国60%(含季节性农场工人)的同时,耕地生产率是世界最高,达到了美国的近5倍,比以精耕细作著称的日本和中国还高1/3以上!这些傲娇的成绩都归功于色列农业的特色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其精准农业技术水平足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3大精准农业模式以色列的精准农业模式体现出:以小博大、以精产多、整体胜于一切1、发达的自动化温室控制技术以色列
11、的温室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完全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一个温室大约4000平米,从播种开始到收获,全过程电脑控制,基本上不需要人力,而且将滴灌技术引入温室系统,进一步提高了花卉、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截至2012年年底,以色列的温室花卉种植面积约2000平米,但其产品90%以上用来出口,以较小的产出获取了较大的收益。2、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色列政府大规模进行水利建设,将北部水源引入到沙漠纵深,将地下水抽取连成全国网络,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滴灌与喷灌是以色列的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形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七代技术,广泛运用于温室、沙漠地带、绿化带等区域,由于
12、其全国的地下水已经形成了联网,建立节水灌溉设施相对比较容易。以色列的污水处理技术也很发达,所有污水经过过滤、杀菌处理,用于非食用类作物的灌溉。目前,以色列节水灌溉率达到90%以上,水资源利用率达到了98%,位居世界首位。3、精确化的育种开发技术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以色列十分重视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开发与改变,依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高效无公害及抗病虫害农作物种子,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保证能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其良种开发技术位居世界前列。以色列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同时,还开发出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这种精准技术是建立在对土壤品质及作物生长过程的监测之上,实
13、现了节水、灌溉与平衡施肥的统一化。以上的以色列3大核心技术,让以色列农业成为世界学习的典范。法国农业:合作社服务模式法国自然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它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农业食品出口国。其农业专业化与科技化程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多人都觉得法国的休闲农业很牛逼,但根源是法国的合作社模式的成功。有蓝皮书指出:法国有L3万个农业合作社,有3800家农业合作企业,90%的农民都参加了合作社。”虽然,法国的农业合作组织形式多样,数目繁杂,但各组织均有清晰的自身职能定位,并带有半官方色彩。由于农业合作组织存在形式灵活,多数处在与农民交流的“第一线”,为法国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
14、缺的作用。目前,农业合作社已经融入到法国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不仅是法国农业和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的推广、农村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均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农业教育与培训、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农民社会保险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其中有3点服务跟关键。1、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农业合作社服务内容由传统的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为社员提供技术与信息拓展到加工、储藏、运输、贸易、金融与保险等更广阔的领域,形成了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服务,还使社员节约了
15、生产经营成本。2、维护农民利益:农业合作社连接了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农民通过农业合作社以团体的力量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通过议价的方式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增强农民的市场话语权,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3、分工明确:农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之间既独立又合作的双层经营结构,实现了农工商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模式。其中,家庭农场负责农业种植和生产,而合作社则主要负责在产前、产中提供农业生产服务,产后负责运输与销售。所以,法国农业在农业体制和功能上取得了先进,这种先进的管理体制为法国休闲农业和现代化农业进行赋能。那么,站在世界看中国农业,我认为有3点值得思考:1、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用农业现代化来解决
16、农业经营问题、生产问题、销售问题。2、提高经营利润。这是经营主体生产之本。在固定面积里,生产出更多农产品或者利润才是农业“能赚钱”的出路。3、解决人才问题。农业现代化一切都归功于人,农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服务农业。否则,一切都是“虚幻”的设想。但,这些国家层面都在布局,比如乡村振兴、返现产业、农业现代化、土地改革未来,还是有所期待的。二、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以“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为抓手,助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长效机制。(一)加强系统党建,创新共建机
17、制。供销合作社始终把党建放在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具备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都设立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村社联建、区域合建等方式健全系统基层党组织,并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履职尽责、为农服务。2021年,许昌、三门峡、驻马店启动实施“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创新工程,大力推行村“两委”+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共建机制。(二)突出为农服务,推进合作共建。重点从五个领域加强合作共建:一是共办农民合作社。引导基层社和社有企业加强与村“两委”的合作,依靠村“两委”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创办农民合作社。对村集体和农民领办的合作社,由基层社和社有企业加强对接,帮助其建立长期稳定的产
18、销关系,并对合作社干不了、干不好的生产经营环节开展托管服务。二是共建生产生活服务平台。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共建两个中心:一个是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围绕农民生活需要,开展日用消费品供应、农副产品购销、农机具维修以及餐饮、幼教、养老、医疗等服务。在建设和收益分配上,或由村集体出地、供销合作社出资建设并负责经营,村社按约定比例分配利润;或由村集体投资建设,供销合作社租赁经营,定期支付村集体租赁费用。第二个是为农服务中心,围绕农业生产需要,由村“两委”引导农民通过委托承包、有序流转、服务合作等形式,把耕地集中起来,由供销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三是共上发展项目。供销合作社立足共建村的特色资源优势,
19、依靠村“两委”组织村民发展经济,共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电子商务终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利用土地托管形成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四是共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的重要任务,发挥供销合作社行业优势,通过利益联结、定向帮扶、就业安置、创业扶持等途径,将农村贫困户纳入基层社领办的农民合作社和经营服务网点,增强脱贫攻坚的实效性和持续性。五是共育干部人才队伍。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
20、展党员先锋岗、亮牌践诺等活动,引导系统党员干部深入村居为农服务、助农增收,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基层社、农民合作社、村“两委”干部交流任职或相互兼职,打造推动农村发展的干部和人才梯队。(三)坚持共建共享,强化利益联结。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明晰共建各方利益关系,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确保可持续发展。一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对领办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建立按交易额返利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加入合作社的农民除获得向合作社出售农产品或在合作社打工的工资收入外,还能在增益部分获得入股分红,在购买供销合作社商品时享受优惠。二是确保村集体的经营服务收入。村集体在共建中,通过以
21、土地、房产等入股建设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项目,可得到股金分红;通过协助供销合作社组织农民团购农资和生活资料,可获得返利;通过帮助供销合作社组织农民开展土地托管,可获得一定的服务费。三是确保供销合作社盈利。对村社共建的生产经营项目,实行基层社与村“两委”共同考察论证,并坚持经营性与公益性并重,既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群众,又保证基层社盈利,真正做到基层社、村“两委”与农民三方共赢。三、经验价值供销合作社以“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创新工程为载体,推进“村两委+供销合作社+合作社”共建机制,实现了村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优势与农民合作社的生产规模优势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村集体、供销合作
22、社、农民共赢局面。通过“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一方面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把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优势、发展活力,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找到了以合作经济方式推进强村富民的新路子,通过村集体、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共同开展生产经营和服务,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了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实现了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和经营服务网络向村居延伸覆盖,产生了互融互促、协调共振的良好效果。除山东省外,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以“旗帜供销”工程为抓手,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23、实践证明,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和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是以合作经济方式推进强村富民的有效抓手,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有效途径,对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供销合作社积极作为,更需要组织部门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在全国具备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借鉴和推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生成、影响及其规划陈伟(2022年5月27日)我们今天学习交流的题目: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生成、影响及其规划。目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丰富我们合作社发展的了解,更好的提升三农服务能力,指导帮助基层发展合作社。时间:4小时要求:认真听讲,深入思考,真正达到学习要
24、求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约瓶颈、村级党组织自我保障和为民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增强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上级鼓励各村充分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依托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乡村治理,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一、村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一)什么是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是指村党组织书记或班子成员(代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原则上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以个人名义注册成立有法人资格的合作社,村集体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农户以土地、资金、机械设备、劳动力等入社入股,明晰村集体股权与入社群众股权,把群众组织
25、起来,村集体资产资源利用起来,建立起村集体与群众的利益共同体。合作社依法依规注册成立,收益有一定比例作为集体收入。为体现加强党支部的领导,制定合作社章程中应明确两个问题:第一:“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理事长应由村党支部成员担任,如担任理事长的村党支部成员职务终止,其理事长职务自动终止,应召开成员(代表)大会进行改选。入社担任理事长职务的村干部,需提前约定声明:若在村“两委”换届中落选或职务终止,将主动辞去理事长职务第二:虽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是合作社的原则,但这个“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约束条件的,是不以损害集体和其他社员的利益为前提条件的。比如,对没有进行土地流转的服务型合作社,社员
26、可以随时退社,但对于那些已经流转了土地,村党支部进行了连片整治、改良了土壤、更新了品种、新上了水肥一体化等设施的,这个时候退社要有约束条件,不能想退就退。(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有哪些类型领办生产经营型合作社。主要包括:种植业类合作社、林业类合作社、畜牧业类合作社、渔业类合作社、种养结合类合作社等。领办服务(劳务)型合作社。主要包括:农机服务类合作社、植保服务类合作社、劳务物业类合作社、乡村旅游类合作社、商务物流类合作社、农产品加工类合作社、其他类合作社。领办综合类合作社。主要包括:三产融合类合作社、联合社。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中集体和群众的入股方式。集体的入股方式:土地入股,资产入股,资金入股,
27、资产+资金入股,上级帮扶+村集体资金入股等;群众的入股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成员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群众多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地上附着物等入股。(三)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有哪些优惠政策(1)财税支持。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优先承接财政投资类项目。市区县可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对出资到位、组织架构规范的新注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给予启动资金扶持。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优先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2)土地政策。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的建设用
28、地机动指标可用于乡村文旅和农村公共公益设施。整合的农村闲散建设用地资源,优先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村庄,节余挂钩指标在满足村集体发展建设用地基础上,经批准有偿调剂使用获得的收益,优先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项目。(3)金融扶持。按照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关于发挥“强村贷”作用助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的通知要求,对提出“强村贷”申请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给予贷款贴息扶持。(4)税收优惠政策。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符合条件的可以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林
29、业、牧业、水产业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符合规定的农副产品收购合同免印花税。(5)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保证主要农作物生产所需机具和深松整地、粮食烘干、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青饲料收获、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机具实行优先补贴、应补尽补。(6)农业扶持政策。支持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参与评选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帮助争取申报国家级、省级示范社,每个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的,不定期每年通
30、过项目实施奖补8万元、5万元、3万元。开展标准化技术指导和专项培训,为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实行奖补,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最高补2万元,获绿色食品认证的最高补5万元。引导参与“一村一品”经营,发展适销对路农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分别不定期通过项目实施奖补40万元、20万元。二、农村大户领办合作社:生成、影响及其规制(一)引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1月1日实施以来,合作社在数量规模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边发展、边规范”的立法策略下,实践中的合作社形态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所无法预测和调整的问题,因而,修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
31、工作议程。从发展模式来看,合作社的类型基本上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农产品经营者自我组成的合作社,第二种则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经销商等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而在第一种合作社类型中,农村大户领办合作社的数量最多,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主体力量,完全由兼业小农自发成立的数量非常少。但是,这种兼业小农联合成立的合作社恰恰是国际合作社联盟(ICA)所倡导的,也最为符合经典合作社原则的要求。在数量最多的农村大户领办合作社的类型中,农村大户往往利用自己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优势成为合作社的核心社员,而兼业小农则被边缘化成为普通社员,产生了合作社的异化问题。(二)农村大户领办合作社的生成机制:农村大户与兼业小农合作
32、的基础。农村大户领办合作社是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所确认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2条对社员的身份进行了界定,即“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农村大户和兼业小农都符合这种社员“农户”身份的要求。但是,农村大户和兼业小农在农业产业链条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发挥的作用存在很大的不同,导致农村大户和兼业小农在进行联合互助时存在利益上的不完全一致。一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户经济地位的分化:农村大户与兼业小农。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确立,成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大大调动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业生产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33、,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之上的分散化农户在经济形态上产生了一些新问题:第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日益迅猛,这就要求大量分散的农户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参与进来,而不是游离于农业产业化之外。由于人口流动性的增强,部分农户已经退出了农业生产经营领域而成为城市就业人口的一部分,而仍在农村地区的农户则以多种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第二,农业产业化要求农户专业分工,从传统的全能型农户转变为专业化的农户。但是,由于农户资源禀赋的差异,一部分农户借助于其特有的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社会关系资源等发展成为专业种植养殖等生产大户、营销专业大户,而另外一些农户则囿于资金或技术等原因只得成为从事部分农业生产经
34、营的小规模兼业农户。农村大户成为乡村社区的先富者,在获取市场信息、参与市场竞争、与交易对手谈判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兼业小农则成为乡村社区的弱势群体。尽管在经济地位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但由于农村大户和兼业小农处于同一特定地域,彼此之间是相互熟知的,这种声誉机制大大降低了共同合作的交易成本,也为联合成立合作社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和社会信用基础。二是农村大户与兼业小农进行合作的内在经济动力。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兼业小农已经成为原子化的市场主体。家庭成为兼业小农组织农业生产、进行农产品销售的基本单位,负责生产资料购买、种养、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全程参与。但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单一的农户全
35、程参与的经济效率是比较低的。首先,兼业小农缺乏对农业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很容易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进行盲目的生产经营,导致农业生产资料买难和农产品卖难问题交替出现。其次,兼业小农受制于市场谈判力的不对等,很容易受到中间商的盘剥,获利空间受到限制。在这些不利条件下,兼业小农具有先天的经济动力,通过联合互助的方式借助集体力量解决共同面临的生产经营问题。但是,兼业小农的自组织能力是孱弱的,无法自动把朴素的合作需求转化为秩序化的合作行动。合作秩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市民社会基础,社员需具备一定的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民主治理精神。尤其是在合作社发展初期阶段,社员提供志愿服务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而
36、在这方面,兼业小农无法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直接关系其基本生存问题,还不具备为合作社提供志愿服务的基础和条件。另外,兼业小农因其尚不具备农村大户的市场参与能力,即使组建合作社也无法推动合作社快速发展,需要在多次市场实践的试错后才能培养其管理能力,而至这时,合作社早已经丧失了吸引社员加入的组织优势。农村大户市场优势在于其生产规模、资金和信息等方面,是在农产品生产市场化、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大多从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化生产经营。农村大户在参与农业产业化中也面临着一些制约条件,导致与兼业小农进行合作成为消除制约条件的有效方式,并能够获得政府部门提供的扶持政策。首先,农村大户多是
37、从原来农户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而形成的,对农业市场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优势,但是单一的农村大户仍然无法与龙头企业等中间商进行对等的市场竞争。其次,单一的农村大户的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农村大户可以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联合同行业的兼业小农形成规模经济。农村营销大户为了获得稳定的农产品来源,通过合作社控制兼业小农的产品供销,不仅解决了兼业小农的销售难题,同时也降低了农产品来源不稳定的风险。最后,农村大户可以通过发起成立合作社的方式获得政府部门提供的优惠政策。政府部门为了扶持合作社的发展,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的形式以及减免税收等方式为合作社提供了优惠政策。农村大户只能通过组建合作社才能获取政府部门提供的优惠政
38、策。三是农业市场竞争对农村大户与兼业小农进行合作的外部影响。如果说兼业小农具有合作的天然倾向,农村大户拥有成立合作社的经济诱因,那么,市场竞争程度则是农村大户领办合作社的加速器。农业市场的参与者除了兼业小农和农村大户之外,还存在龙头企业等主体,并且市场竞争程度日益激烈。较之于农村大户,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加工及提供农产品、出口创汇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这也是龙头企业获得政府部门扶持的主要原因。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纵向一体化的组织形式,通过与农户的联结把生产一加工一销售整合为一体,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纵向一体化方式中的第一选择,并已经被纳入地方政府首要的“招商引资”任务之内,成为地方政府干部根据量
39、化GDP增长率来审核“政绩”的一个关键部分(黄宗智,2010)o农村大户和兼业小农在农产品供应和销售方面与龙头企业进行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对等的地位,龙头企业这种产业资本对农业生产的支配力是农村大户和兼业小农所不及的。尽管龙头企业也会领办合作社,但作为社员的兼业小农和农村大户已经成为龙头企业稳定的农产品供应来源和生产车间,农户实际上是龙头企业的合同工,而不是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苑鹏,2012)o在这种市场竞争条件下,农村大户作为领办人组建合作社也会通过团体力量与龙头企业开展竞争。即使是兼业小农是被合作的情形下,兼业小农也会因其社员身份改善了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状态。由此
40、可见,中国农村经营体制在经历了由人民公社转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一分”之后,农业产业化又要求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合作经济,体现了“分一合”的农村转型的发展趋势。而在这一进程中,先富的农村大户和急需致富的兼业小农有发展合作经济的客观需求,而农业市场竞争结构又进一步推动了先富带后富组建合作社的速度。从这方面来看,农村大户领办的合作社属于外生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与兼业小农自发成立的内生型合作社存在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农村大户为主导力量推动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农村大户和兼业小农如何通过合作社社员身份建立一种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这种合作社制度安排效率的关键之处。(三)农村大户领
41、办合作社的影响:农村大户与兼业小农的利益之争。分散化的兼业小农与专业化的农村大户进行合作的基础是不同的:兼业小农主要提供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而农村大户则在提供劳动的同时,还提供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本要素。这就导致农村大户与兼业小农在合作社中的角色差异。一是农村大户与兼业小农的利益之争。农村大户和兼业小农在社员资格上同为自然人社员,这也是经典合作社对社员资质的要求。至今仍然有不少国家的合作社立法禁止法人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或者仅仅允许非营利法人加入合作社,而营利法人则是被绝对禁止的。采取前者立法例的国家占多数,而采取后一种立法例的主要包括伯利兹合作社法、哥斯达黎加合作社法、匈牙利合作社法、
42、肯尼亚合作社法等。从社员资质的要求来看,农村大户和兼业小农作为自然人要求加入合作社是应该被接纳的,不应因为其经济实力的差异而给予拒绝。从这一层面来说,农村大户和兼业小农同时作为社员是不应该存在歧视性对待的。但从合作社领办人的角色来看,农村大户与兼业小农组建合作社的经济激励和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农村大户除了经济合作上的要求之外,还存在提高自身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特殊要求。作为社员,农村大户的行为偏好与兼业小农存在一定的差异:1 .农村大户作为社员对合作社资本控制的倾向。农村大户是合作社的主要出资者(崔宝玉等,2011),这就导致农村大户依据其较大比例的出资形成对合作社的实际控制。农村大户根据其出
43、资比例控制合作社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第一,农村大户借助出资额而享有较多的投票权。实行社员一人一票是经典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17条确立了一人一票的民主原则,但同时允许出资额或者交易量(额)较大的社员享有附加表决权,只是在数量上不得超过总数的20%。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农村大户发起的合作社多采用以出资额作为附加表决权确定的基准,从而使得农村大户社员享有相对多数的投票权。在兼业小农社员存在严重搭便车倾向、对合作社事务表现理性的冷漠不参与时,农村大户就已经形成实际控制社员的地位。第二,农村大户社员在盈余分配方面可以依据其出资额的比例享有较大的收益。经典合作社实行股金资本收益受限原则,
44、社员依据其出资额享有的股利受到严格的限制,甚至部分国家立法禁止向社员分配股金红利。而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37条采取了非常宽松的分配方式:最高40%的可分配盈余可以由农村大户根据其出资额比例而享有。这与农村大户可以享有较高比例投票权的制度安排是一致的,实际上是对农村大户通过资本领办合作社的特殊地位给予确立和鼓励,在劳动合作的基础上实行资本合作。但不可忽视的是,兼业小农的劳动与农村大户的资本之间的合作并不是自发形成的,人的劳动存在着易受资本控制的天然倾向。从生产要素合作的可替代性来看,劳动是兼业小农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能够提供的合作要素,而农村大户则可提供多种合作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管理技能、营销
45、网络等,同时也包括劳动。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较大选择空间的兼业小农为了获得农村大户的帮扶或者借助农村大户的资源优势解决农产品加工营销问题,只得受制于农村大户,自觉接受资本的控制。另外,从农业产业链来看,兼业小农处于产业化的最底端,主要从事农产品的小规模生产,而农村大户则处于农业产业的中上游,主要进行农产品的加工或者营销。即使部分农村大户也是生产大户,但在加工或者营销方面也同时处于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大户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环节的控制直接影响着兼业小农的生产行为及其经济利益的实现。2 .农村大户作为社员对合作社经营管理权的控制倾向。合作社实行封闭式的民主管理,经营管理人员来自社员。兼业
46、小农受制于自身的资源禀赋而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特别是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兼业小农留在原有乡村从事农业生产也是不得已的选择。而农村大户在经营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对兼业小农而言具有示范带动效应。同时,政府部门在为合作社提供技能培养服务时,农村大户则是优先享受到这一政策优惠的。从现实情况来看,没有农村大户的领办带动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合作社(张晓山,2009)o同时,农村大户通过合作社可以抢占政府部门提供的专项资金扶持、税收减免以及其他优惠政策。另外,农村大户作为高管人员还可以获得一定的薪酬收入。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村大户为了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和经济利益而带动合作社,兼业小农缺乏与农村大户的谈判
47、能力和谈判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兼业小农和农村大户共同作为社员实行民主治理的社会功能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农村大户对合作社的控制程度也是有限度的。合作社不同于股份制公司的一个制度特征是社员有权利退出合作社。这就为兼业小农社员提供了双重选择机会:如果加入农村大户领办的合作社所带来的收益较之不加入合作社而带来的收益大,那么兼业小农就会选择加入合作社;如果兼业小农社员发现自己在合作社中的收益还不如没有加入合作社所产生的收益大,那么兼业小农社员则会选择退出合作社,不参与农村大户制定规则的游戏。理性兼业小农的自由退社权形成了对农村大户社员的一种可信的威胁。这种可信威胁实际是兼业小农作为社员享有剩余索取
48、权的核心部分,这是理解合作制企业剩余索取权存在价值的关键(EUgene等,1983)o剩余索取权的赎回可基于兼业小农社员的个人直接行使,其经济功能是部分接管或者清算。兼业小农行使赎回权退出合作社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财产脱离农村大户的控制之下,这是合作社有效的监督机制之一,同时也确立了农村大户盘剥兼业小农的限度。但是,农村大户社员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利益损失,至少从获得政府部门提供的优惠政策上来看,农村大户可以凭借合作社之名获得政策租金,这是农村大户不组建合作社或者组建公司制企业所不能享受到的。三是农村大户的角色定位:特殊的社员。农村大户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而在合作社中处于控制地位,与兼业小农
49、社员形成不对等的关系。这种不对等是存在一定的现实基础的。欧洲经典合作社在发展时要求社员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平等原则,而不论社员拥有的财产状况、管理技能、教育程度等存在的差异。但是,中国合作社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并不具备欧洲合作社发展初期所具备的市民社会基础、农业市场环境和政策基础。中国启动经济改革的方式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富裕。这种改革政策也奠定了农村大户获得快速发展的基础。农村大户带动兼业小农的方式可以选择多种,其中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农业订单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但是这种契约关系对于农村大户而言不是最优的选择。农村大户面临着龙头企业等产业资本的竞争压力,在龙头企业为兼业小农提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