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关于治理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810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政府关于治理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省政府关于治理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省政府关于治理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省政府关于治理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省政府关于治理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政府关于治理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政府关于治理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docx(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常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常州市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积极探 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为落实全国科技 创新大会精神,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江苏省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我市总体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一、基础与形势(-)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常州市坚持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围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 科技园区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创新型企 业、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有序推进科技民生工作,科技对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彰显。1 .

2、城市综合创新实力稳步提升。截止2015年底,全社会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67%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78 件,科技进步贡献率60.8% ,高新技术企业1126家,高新技术产 品6671个,建成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154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综合监测指标位居全国53个试点城市前列,连续14年荣获“全国 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城市排名 中列第10位。2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增强。实施“十百千”创新型企业 培育工程。通过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引育国际化创新 人才团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处于行业价值链高端的 创新型领军企业23家;完善“创业孵

3、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 扶育体系,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推进股改和挂牌上市步伐, 培育科技型上市企业282家;运用高企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科 技型中小企业加大投入、提升研发能力,打造高新技术企业1126 家。规上高企及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94.2% ,规上工 业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达96.5%。3 .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明显。实施高技术发展常州方略,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业态持续提升,产值由2010年的 2370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4975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10 年的32.1%上升到2015年的43.4%。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思 路,围绕十大产业链部

4、署创新链,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装备制 造产业在全省的优势地位逐年提升,以石墨烯制备为代表的碳材 料产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新能源、新光源、新医药产业也在全 省形成了独特技术优势,创新型产业集群初具规模。4 .创新型园区发展水平成效显著。优化形成了“一核两区多 园”的区域创新布局。科教城连续3年位列创业邦中国最佳创 业园区第二名;常州国家高新区的创意基地成为国家级文科融合 示范基地;生物医药园入围中国生物医药特色园区;武进高新区 成功升格为国家级,在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方面形成产业集聚; 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获批国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并升格为省高新区;江苏中关村科技园加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

5、序 列并升格为省高新区;天宁科技园、钟楼科技园等园区形态、内 涵显著提升;创新和服务已成为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5 .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功能增强。与中科院、南京大学等国 内著名高校院所联合共建25家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其中江苏中科 院智能院入选省产研院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等 4家机构入选省产研院专业所;浙大常州工研院等9家机构获批省 产学研联合创新重大载体。推动“众创空间”建设等六大行动,激 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累计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08家,累计 孵化面积8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863家;建有众创空间47家, 累计创业面积7.28万平方米,创业项目540余个,获批省级众创 集聚区

6、2家。6 .协同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政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 开放集聚创新资源的长效机制和载体功能进一步优化。连续十年 开展“科技长征、连续十年举办“5.18”展洽会,累计展示成果4 万余项,现场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600多项,合同总金额超65亿 元 促成IOOO多个科技合作项目落户常州。推进创新国际化步伐, 面向英、以、德、美、俄等科技强国,支持国际技术转移转化、 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活动。中以常州创新 园成为两国政府间合作共建的首个科技园区,并引建中德创新 园、医疗器械国际创新园等园区。7 .创新人才团队集聚效应放大。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和杰 出创新人才“云计划面向重点产业

7、领域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 创业人才。截止2015年底,累计引进2000多名领军人才创新创业 团队,创办了 1300多家科技企业,直接带动引进3000多项专利成 果来常转化。累计争取省“双创团队”科技创新类11人,省“双创 人才创新类48人。培训科技型企业家1187名。科技部首批领军 人才创新驱动中心落户常州,9位国家级专家受聘加盟我市首批 “智库”。8 .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激励政策落实到位,企业 享受科技减免税额由2010年的661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4.19亿 元。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教城获批省科技服务示范区,武 进国家高新区和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分别获批科技部科技服务业 区域试

8、点和行业试点单位。全市“苏科贷”风险池7400万元,累计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6亿元。累计专利申请180901件,其 中发明专利申请52971件;累计专利授权84713件,其中发明专利 授权7465件;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总体上看,常州市科技创新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成 为我省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城市之一, 为“十三五”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面临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科学技术从微观到宏 观各个尺度向纵深演进,学科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 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

9、新前沿新方向,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生 物技术、清洁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 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催生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创新战略成为各国实现再平衡、打造新优势的核心战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 新常态,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大挑战,突破资源瓶颈制约, 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 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迫切需要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能。从全省范围内来看,创新创业也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人才、 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 水平。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

10、创 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为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全国 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 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 端水平,亟需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动能。二、思路与目标(-)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常州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大力提升自 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布局、完善创新创业 生态,加快开放创新步伐,全面提升工业、农业和社会事业科技 水平,培育一流

11、的创新型企业、产业和园区,为建设全国一流的 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内领先 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强富美高”新常州提供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释放创新驱 动的原动力,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实现创新发展与协 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坚持把突破产业核心技术作为主攻方向。把握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新趋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和关 键环节的重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

12、技 术瓶颈,加强科技供给,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 系,有效支撑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坚持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关键支撑。把破解制约创新驱 动发展的突出矛盾作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市场化体制机制,让市 场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手段,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 导力量,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打通科技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坚持把人才驱动作为核心要求。以人为本,把人才资源开发 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和集聚人才,尊重创新创造价值,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加快汇聚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坚持把融入全球

13、创新网络作为重要路径。以开放创新引领开 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创 新国际化与企业、产业、人才和城市国际化互动并进的有效路径, 主动参与全球研发分工,打造有利于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开放环 境,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创新资源能力。(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创新驱动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大 幅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市场配置创新资源 的决定性作用明显增强,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 基本建立,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基本完善,部分优势领域创新水平 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科技创新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引擎,基本建成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

14、心。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建成1-2个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科 技产业园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3% ,万人 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高, 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前景的原创成果,培育形成 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300家,每万劳 动力中研发人员数180人年。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科技创新引领新产业、新技术、 新业态、新模式,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高 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 产值比重达46%。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区域创新布局不断优化,基

15、本形成适应 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集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 领军人才,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科技服务业规模达350 亿元。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50亿元。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机制更加健 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全社会基本形成尊重知识、 崇尚创新、激励创业、宽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氛围。常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主要目标序号主要指标单位2015年基数2020年目标值1全社会R&D占地区GDP比重%2.6732科技进步贡献率%60.8663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人年169.1180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8.782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 比重%

16、43.44466高新技术企业数家112613007科技服务业规模亿元20035()8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亿元4450三、主要任务(-)培育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 主体的作用,建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的生态系统。继续实施 “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形成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龙头、 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为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 集群。鼓励在常高校的学科建设,形成一批优势学科集群和高水 平创新基地。围绕重大需求,建设多种形式的集技术研发、成果 转化和产业孵化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到2020年,新建重大公共 创新平台5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0家。

17、(二)建设创新园区以列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18个园区为重点,强化 “一园一战略产业”的发展格局。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围绕园区产 业集聚资源与要素,建设一批处于世界前沿水平的重大创新平台 和研发基地。完善园区创新服务功能,鼓励园区普遍建立“公共 技术服务平台、人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和产学研合作中 心”。强化园区的辐射作用,鼓励园区与周边地区挂钩合作,实 现空间拓展、协作共赢。到2020年,国家高新区位次大幅前移, 省高新区建设全省领先,各类科技产业园区特色鲜明。(三)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 产权、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服务业

18、。 全力打造科教城科技服务示范区,推动武进国家高新区和江南石 墨烯研究院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业试点建设。发挥科技服务 业协会的作用,规范和引导各服务机构发展。培育市场主体、树 立特色品牌、创新服务模式、延展服务链条,促进科技服务业专 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到2020年,建设3-5个科技服务业 集聚区,打造10家左右高端服务机构,培育100家左右骨干服务 机构,全市科技服务业规模达350亿元。(四)推动开放创新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机遇,加强与世界创新型国 家和地区的全方位科技合作,主动参与全球研发分工,在扩大开 放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起点规划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努 力建成一流

19、的国际创新合作示范园区;大力度建设中德等其它国 际科技合作园区,努力成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载体。吸引 海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到我市设立研发机构,鼓励 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深化人才国际合作,支持科技人员参加 国际研发组织、承担国际科技项目。到2020年,基本形成深度融 合的开放创新局面。(五)打造创新人才梯队加快产业创新领军人才、产业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企业家队 伍的引进和培育。用好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常州) 建设的机遇,造就一批高水平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倡导崇尚技能、 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培养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勇 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新型企业家。实施更加积极的

20、激励和吸引 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十三五”期间,新引进500个 海归创业团队、5000名创新创业人才。到2020年,每万劳动力中 研发人员数达180人年,全市高层次人才总量超过8万人。(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创新,实现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转 变。建立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 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 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治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和整合市级科技计划 体系,梳理和细化创新激励政策。改革经费资助方式,强化绩效 评估工作,进一步明确稳定支持、定向组织和竞争择优的范围类 别。努力构建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

21、顺畅流动,创新 资源高效配置,创新管理开放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四、总体布局按照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空 间布局科学集聚、产业布局特色鲜明、功能布局协调互动的基本 原则,突出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各特色科技产业园区和相关产业 集聚区的优势功能,形成以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创新园区为主 战场、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创新发展新格局。(一)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一核两区多园”空间布局,加快创新资源的集 聚和科技成果的辐射,促进区域创新一体化步伐。“一核,即“常州科教城,。延续圈层发展、组团布局的空间发 展格局,增强科教城综合科技服务功能和国际化水平,成为常州 科技原创的主要承载区。“

22、两区”即常州国家高新区”和“武进国家高新区,突出国家 高新区优势,加速聚集各类优势发展要素,促进成规模投资,成 为创新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 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多园”即为省西太湖高新区工“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工 “金坛华罗庚科技产业园,、“天宁科技产业园,、“钟楼科技产业 园”、“常州轨道交通科技产业园,“武进国家绿色建筑产业集聚 区,着眼高端,以自身特色为基础,在空间上主动承接国际国 内相应产业转移为抓手,逐步形成多点开花、错位发展、统筹发 展、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发展大框架。(二)产业布局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的要求,抢占产业技术创新制 高点,加快形成各

23、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常州科教城”突出“智能、设计、信息”三大重点领域,加快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分别形成较为完整的创 新链和产业链,打造科技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常州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以文化科技融合为引领的创意 产业工“以新药创制为突破的生命健康产业,“以太阳能发电为 主的智慧能源产业”、”以节能、环保、通用航空为方向的高端 装备制造产业”以及科技服务业。“武进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以 机器人为引领的智能装备产业”、“以半导体照明为标志的绿色低 碳产业”、“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现代交 通等产业。“省西太湖高新区重点发展石墨烯新材料、生命健康以及文

24、 化科技等产业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及软件、健康、绿色能源等产业。“华罗庚科技产业园”重点发 展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等产业。“天宁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产业; “钟楼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电力设备、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 件等产业;“常州轨道交通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智能 电网等产业;“武进绿建区”重点开展建筑节能、节材及环境友好 技术的示范应用及推广工作。(三)功能布局促进各区域互动发展,在各具特色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功能 互补、产业衔接、均衡发展的功能布局。核心功能区。“常州科教城”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集聚高 层次人才和创

25、新要素,打造世界一流的高职教育园区、国际化产 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和科技服务示范区,承担“集聚创新资源”、“自 主研发创新,“辐射科技成果”三大功能。重点功能区。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 件为依托,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以开放合作为手段,吸 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方式,充分利用苏南国 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创新政策先行先试,配套各项改革 措施,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最大限度地把高技术科技成果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特色功能区。“省西太湖高新区”以中以国际合作为亮点,建 成产业、人才、城市发展高度融合的创新活力中心。“中关村科 技产业园,、“华罗庚科技产业园,“天

26、宁科技产业园”、“钟楼科 技产业园”、“常州经开区”和“武进绿建区”加快完善区域科技创 新体系建设,营造特色,努力成为支撑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的重要引擎。五、重点技术创新领域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立足常州科技与产业发展 基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 新型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节能环 保装备、农机和工程机械、现代农业、民生科技等领域,建设一 批科技基础设施、部署一批前沿技术研究、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 键技术,大幅提升常州科技创新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

27、务业等的融合创新,突破人工智能等一批 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建 立便捷高效的跨行业大数据生态系统。1 .发展目标建设城市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提高 文化与科技融合水平,相关技术创新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为 常州智能制造名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2 .创新载体抓好以一核三中心为重点的载体建设。推进常州科教城信息 产业园建设确立信息技术的研发核心地位推动常州创意基地、 钟楼百度大数据产业园及西太湖科技产业园3个区域创新中心的 建设,带动整个市域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3 .服务体系(1 )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努力提升常州科学与艺术融合技 术研究所”

28、等公共研发机构的研发水平,加快推进“常州市传感网 与环境感知重点实验室”等市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步伐,加强对“江苏省高可靠多媒体服务 终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的培训服务工 作,引导提升研发水平,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研发管理、创 新方法和知识产权贯标。积极筹建相关新的公共研发机构、重点 实验室和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继续发挥天天518平台、常州市数 据文献服务中心、常州市大型仪器设备协作网、专利巴巴运营平 台等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努力提升江苏常州 动画影视制作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专业科技服务平台的水平,在

29、 常州市科技服务业协会的框架下,大力培育相关科技服务机构。 发挥“创意产业基地”等专业孵化器的孵化功能,积极引建众创空 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栏1 :新一代信息技术1 .大数据关键技术: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数据 的获取、存储、管理、深度分析和可视化展现;大数据一体 机、新型架构计算机、大数据获取工具、大数据管理产品、 大数据分析软件等。2 .云计算关键技术:基础设施层高效节能核心技术、 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云计算安全 等关键技术。3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终端先进制造技术、终端硬 件平台技术、终端软件平台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应用 服务平台技术和网络安全控制

30、技术。4 .虚拟现实技术:高效快速的3D内容在线创作技术, 3D文化创意技术,快速高效的三维模型构建和处理技术等, 以及在工业设计、文化、娱乐、科研、教育、培训、医疗等 领域应用。5 .微纳电子与系统集成技术:开展下一代半导体新材 料、新器件、新工艺和新电路的前沿研究和生产技术研究, 提升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系统芯片产品市场占有率。6 .智慧城市:开展城市计算智能、城市系统模型、群体 协同服务等基础理论研究,突破城市多尺度立体感知、跨领 域数据汇聚与管控、时空数据融合的智能决策、城市数据活 化服务、城市系统安全保障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智慧城市 公共服务一体化运营平台,开展新型智慧城市群的集中应用创

31、新示范。(二)智能制造装备围绕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需求,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网络 协同制造、增材制造、高端数控装备、智能车间与智能工厂等,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打造高 端制造业基地。1 .发展目标到2020年,规模以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 初步形成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体系,在类人机器人、高 精度数控机床、智能化纺机、增材制造装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总体水平国内领先。2 .创新载体加快形成“125”的创新载体布局:(1 ) 一个核心。常州科教 城重点打造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科技研发核心。(2 )两个基 地。常州国家高新区形成以手爪、传感装置、伺

32、服/步进电机、 机械铸件等零部件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武进国家高新区重点打 造整机产品及核心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3)五个特色区。天 宁区形成以直线导轨、伺服/步进电机、喷丝板为主的特色产业 区。钟楼区重点形成以伺服/步进电机、数控机床零部件为主的 特色产业区。常州经开区形成以丝杆、刀架、罗拉、摇架等零部 件为主的特色产业区。漂阳市形成以数控机床零部件为主的特色 产业区。金坛区形成以数控机床与智能纺织机械整机、智能检测 为主的特色产业区。3 .服务体系(1 )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江苏中科院智能科 学技术应用研究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机械科学研究总 院江苏分院、常州数控技术研究所

33、”等相关公共研发机构的建设, 努力提升常州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培育创新 源头,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对“江苏省多轴向产业用经 编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的培训和服 务工作,引导提升研发水平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研发管理、 创新方法和知识产权贯标。积极筹建相关新的公共研发机构、重 点实验室和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继续发挥天天518平台、常州市数 据文献服务中心、常州市大型仪器设备协作网、专利巴巴运营平 台等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在常州市科技服务 业协会的框架下,大力培育相关科技服务机构;努力提升常州 市数控机床精度检测

34、与维修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科技服务平台 的水平。发挥“常州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专业孵化器的孵化功能, 积极引建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栏2 :智能制造装备1 .机器人:重点研发基于有限元及多体动态仿真分析的 机器人部件轻量化设计与标准化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 人机协同技术,提升控制器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能力、机器 人的智能化水平以及机器人在人机共存环境下完成复杂任 务的能力。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推 广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在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 子电气行业、饲料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纺织工业等领 域的应用;着力研究服务机器人技术,逐步推进护理机器人、 康复

35、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在常州地区的示范应用,培育服 务机器人产业,使常州机器人技术保持国内技术领先水平, 并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 .数控机床:重点研发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全流程 建模与仿真技术、高精度机床可靠性与高精度保持技术和复 杂型面与难加工材料成形技术,提升高档数控机床的智能化 程度、可靠性和适应性。重点发展中高档数控车床、车削中 心、四轴以上联动的加工中心、五轴车铳复合加工中心、大 型高精度数控龙门机床和五面体龙门加工中心,着力进行中 高档数控系统、高性能伺服驱动单元和高性能主轴驱动单元 等核心功能零部件的产业化,推进智能化、复合化高效加工 机床、柔性单元和成套技术的创新研究,实现

36、数控系统结构 的模块化、系列化和通用化。3 .智能纺织机械:重点研发纺织成套设备智能化与制造 技术、染整及织物后整理绿色化技术和新型纤维三维织造成 形技术,提升纺织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和绿色化程度。重点发 展多轴向复合材料经编机、多梳拉舍尔高速经编机、塑料编 织机械、剑杆织机,提升纺织机械的智能化水平。建设染整 及织物后整理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提升染整后整理 过程的绿色化水平。着力推进新型纤维三维编织物的织造工 艺技术、预制件的固化工艺技术和编织成套装备的研发,抢 得未来智能纺织机械领域的先机。继续巩固、提升既有的纺 机配件一钢箝、罗拉、喷丝板等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分额,将 传统纺机配件优势产品

37、做成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特色 纺机配件。4 .增材制造装备:重点突破具有系列原创技术的高强合 金钢、高强铝合金、高温合金、非金属工程材料与复合材料 等高性能大型关键构件高效增材制造工艺、成套装备、专用 材料及工程化关键技术,发展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及其它 能源驱动的主流工艺装备;攻克材料制备、打印头、智能软 件等瓶颈,培育增材制造产业链。(三)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发展新能源、高效能、高安全的系统技术与装备,完善我市 现代交通运输核心技术体系。发展轨道交通的安全保障、智能化、 绿色化技术,研发运输管理前沿技术;发展电动汽车智能化、网 联化、轻量化技术及自动驾驶技术 泼展通用航空飞机整机生产、 无

38、人机、发动机、航空深度保养和大型维修、改装业务、航空服 务业;培育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1 .发展目标到2020年,争取全市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产业产值规模达 2000亿元。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全国领先,新能源汽车及通用航空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 .创新载体轨道交通以科教城作为重点研发集聚区,以常州经开区和武 进高新区作为创新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以科教城及钟楼区作 为重点研发集聚区,以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钟楼区、华罗 庚科技园作为创新产业集聚区。通用航空以空港产业园为重点, 发展改装机、机载系统航空材料及航空服务产业;以常州科教城 为重点,发展无人机产业。3 .服务

39、体系(1 )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加快推进“常州西南交通大学轨道 交通研究院、常州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常州湖南大学机械装 备研究院、(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风度(常州)汽车研究 院”等相关研发机构的建设,努力提升常州市新能源汽车控制与 运用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培育创新源头,促进科技成果转 移转化。加强对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的培训和服务工作,推动 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研发管理、创新方法和知识产权贯标。积极 新布局相关公共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 构。(2)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继续发挥天天518平台、常州市数 据文献服务中心、常州市大型仪器设备协作网、专利巴巴运营平 台等综合性科技

40、服务平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在常州市科技服务 业协会的框架下,大力培育相关科技服务机构。发挥“常州新能 源汽车研究院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专业孵化器的孵化功能,积极 引建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栏3 :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1 .轨道交通(1 )车体及转向架:重点开展车体材料的专业开发和定 制、轨道交通齿轮传动系统制造技术、转向架齿轮高速传动 技术、转向架轻量化技术、齿轮低噪音技术、制动盘主要技 术,制动闸片的关键技术、车钩缓冲装置的关键技术、弹性 车辆主要技术等。(2 )牵引传动系统:重点开展牵引电机PWM控制策略技 术、牵引电机传动控制技术(转差电流控制、矢量控制技术)、 绿色节能减排控

41、制制造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永磁驱动的关 键制造技术、无速度传感器控制重要制造技术、高压大功率 晶闸管的功率模块集成化制造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3 )制动系统:重点开展轨道交通车辆再生制动系统制 造技术、空气制动控制单元的制造技术、制动控制策略的关 键技术、空气制动滞后控制关键技术等核心技术。(4 )内装饰及其他辅助设备:重点开展车内扶手的制造 技术、内装、侧拉门机构、厨房、座椅等产品制造技术。(5 )安全系统:重点开展轨道交通流分析及控制理论、 轨道交通安全保障运输组织理论及方法、轨道交通运行控制 系统分析与集成、轨道交通专用移动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6 )通信系统:重点突破列控系统车载ATP

42、、车载ATO、 地面RBC/ZC、地面列控中心、地面联锁设备以及无线通信 宽带等关键技术,研制覆盖高、中、低速的自主化轨道交通 通信信号装备。2.新能源汽车(1 )新能源汽车驱动技术:重点发展高性能车用驱动 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微型智能纯电动汽车整车设计及控制技 术。(2)新型节能汽车车灯技术:重点发展汽车注塑件加 工技术、HID车灯技术、高亮度LED车灯技术以及AFS前照 灯自适应控制技术,同时研发汽车激光照明技术。(3 )汽车车身轻量化综合技术:重点发展汽车新型结 构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技术、汽车合金铸锻复合成型关键技 术、以及汽车大型覆盖件冲压技术及汽车大型冲压模具的加 工技术。(4)自主品

43、牌节油柴油机开发与量产:在现有柴油机 研发基础上,重点发展高性能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 以及电控节油柴油发动机技术。(5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重点发展动力锂电池技术 与超级电容技术,开发高端锂电池关键材料的合成与生产技 术,开发超级电容新型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研究锂电池、 超级电容等储能器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及控制方法。3.通用航空(1 )改装技术:重点开展高质量的商务飞机内部总装 和内部改装设计技术、飞机控制系统的升级,包括地、空数 据传输装置的高效、自动化,机上航电系统、飞行安全监视 器及机上娱乐等电子设备的升级研发设计,根据客户要求, 结合飞机飞廷标准定制飞机内部环境设计方案、

44、飞机外部涂 装技术、对各种飞机的深度维护、维修和检查技术、再制造 技术,如接近服役寿命的航空发动机改地面燃气机,用于发 电,轮船等动力装置的设计与研发。(2)无人机技术:重点开发无人机的整机设计制造技 术,包括采用先进的“整体壳承力结构”来压缩飞机的零件数 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机体上的应用,最大程度减轻裸机重 量;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轮轴动力系统,性能较同等 级别活塞发动机有大幅度提高;简单易用、控制精确的自驾 系统研发;针对不同行业需求提供多种载荷/航程配置方案、 多类别地面指挥系统,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要。(3 )机载系统:重点开展紧固件、密封件、操纵件、 轴承、电线电缆和电气通用元器

45、件等航空用标准件的研发设 计;地、空数据传输装置的高效、自动化设计;飞行控制系 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机载核心 设备的升级;满足客户需求的机上娱乐等电子设备的研发与 设计。(4)服务性技术:航线维修和各种深度维修、特种维 修等航空深度保养和大型维修技术;航空物流、航空快递分 拨中心、航空旅游、应急救援、通用航空器飞行模拟训练中 心等航空服务业的管理技术等。(5 )航空材料:根据航空产业“一代材料,一代飞机” 的特点,主要研发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轻合金、高温合 金等航空材料的研发;难加工材料复杂曲面关键构件精密、 高效、低成本电化学制造技术等的研发。(四)新型电力装备常州

46、是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主要生产包 括特高压、超高压电力产品;与特高压、超高压产品配套的新型 原材料,新型智能电网产品;与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动汽车配 套的专用智能电网产品;新型控制类电器。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 接入系统、微电网系统以及以非晶合金变压器为代表的节能型新 产品,开发第三代核级电缆、核电专用数控遥控吊车、电动执行 机构等核电装备。L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输变电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 上,技术创新水平省内领先。2 .创新载体加快形成3大集聚区:(1 )钟楼特高压输变电产业集聚区。 以常州西电、常州东芝变压器为龙头,进一步集聚相关配套厂商, 努力构建常州国家

47、输变电产业基地的核心区。(2)漂阳输变电 产业集聚区。以上上电缆、华鹏变压器为龙头,大力集聚相关企 业50家,主要生产各种电力变压器和电力电缆。(3)天宁输变 电产业集聚区。以江苏上能、常州西电帕威尔、伊顿电力等为龙 头,重点发展智能化组合电器和机械关键零部件,争取成为国际 成套电器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采购基地。3 .服务体系(1 )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努力提升江苏省输配电及节电高 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培育创新源头,促进科技成果转 移转化。加强对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培训和服务, 开展绩效评估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研发管理、创新方 法和知识产权贯标。努力新布局相关高技术研究重点

48、实验室和省 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继续发挥天天518平台、常州市数 据文献服务中心、常州市大型仪器设备协作网、专利巴巴运营平 台等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在常州市科技服务 业协会的框架下,大力培育相关科技服务机构;努力提升“江苏 省漂阳输变电装备工程复合材料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专业科技 服务平台的水平。发挥“深阳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专业孵化器的孵化功能,积极引建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题4 :新型电力装备1 .变压器:重点发展特高压变压器,其核心技术包括 变压器主从绝缘设计校核方法,特高压变压器绝缘材料国产 化,特高压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特高压变压器设备节能技术 等;节能型变压器研发,通过节能技术使变压器的损耗参数 在运行可靠性不变条件下达到较低值;智能变压器,智能化 接口技术,基于电力电子的多功能变压器技术等核心技术。2 .电力开关设备:电力开关设备重点开发以高度集成 软件为核心的CAD / CAE / CAM敏捷设计、工艺和制造技 术;以ClMS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等核心技术。3 .电线电缆:电线电缆的核心技术包括高温超导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