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安全生产标注化考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掘进安全生产标注化考试卷.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A、必须停止工作B、严禁装药、爆破C、严禁使用电气设备2、井下探放水应坚持()的方针。A、预测预报,有疑必探B、有水必探,先探后掘C、有疑必探,边探边掘3、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得低于()oA、18%B、19C、20%4、在瓦斯防治工作中,矿井必须从采掘安全生产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A、瓦斯积聚超限B、瓦斯生成C、瓦斯涌出5、岩石乳化炸药适用于()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岩石工作面和深孔爆破等。A、有B、无C、各类6、当溜煤眼和煤仓堵塞时,可用()进行爆破处理。A、铁梯炸药B、岩石乳化炸药C、煤矿许用刚性被简炸药7、铁梯炸药是以硝酸较为氧化剂,梯恩梯为敏化剂,木粉为可燃剂和松散剂组成的爆
2、炸性物质,其中梯恩梯为()物质。A、有毒性B、无毒性C、非爆炸性8、采掘工作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面时,在煤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得小于()。A、0.2mB、0.3mC、0.4mD、0.5m9、执行三人连锁放炮制时,警戒牌由()携带。A、班组长B、瓦斯检查工C、爆破工D、安全检查工10、当两个掘进面贯通时,只有在两个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时,掘进工作面方可爆破。“学标准、懂标准、用标准”专项活动掘进专业标准化知识考试试卷(A卷)部门: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2019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是、遇事故。2、煤巷、半煤岩巷综合机械化程度不低于O3、掘进工作面应悬挂规范的巷道平面布
3、置图、施工断面图、图、爆破说明书(断面截割轨迹、图和路线图等。4、各施工地点作业规程应每个月至少组织1次复审,并及时贯彻。5、各施工地点作业规程应进行排查,并实行管理。6、掘进工作面应有检查验收记录。7、架棚支护巷道应使用或,炮掘工作面距迎头m内应采取加固措施。8、掘进工作面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出现、现象。9、巷道坡度等符合GB50213-2010的要求,掘进坡度的偏差不得超过。10、煤矿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是、11、材料、设备应采用机械运输,人工运料距离不应超过I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时,()。13、对于临时停风地点可以不撤人。()14、扒装机装讦时,司机操作侧,至
4、巷壁的距离必须保持足够500毫米。()15、掘进工作面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可不需切断电源。()16、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17、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应安设风流净化水幕。()18、制作引药时,电雷管只能由药卷的顶部装入,并且要全部插入药卷内。()19、检修掘进机时,严禁其他人员在截割臂和转载桥下方停留或作业。()20、开动掘进机前,必须发出警报。只有在铲板前方和截割臂附近无人时,方可开动掘进机。()四、简答题(20分)1、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掘进部分基本要求中,技术保障应符合哪5条要求?A、都在O.5%以下B、都在1%以
5、下C、掘进面在1%以下、停工面在1.5%以下D、都在1.5%以下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工人无权制止他人违章作业。()2、在专业技能中,建立并执行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种检查有现场记录;有班组检查验收记录。()3、属于重大事故隐患:未配备负责掘进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4、在工程质量与安全中,要杜绝失修巷道。()5、作业场所卫生整洁;工具、材料等分类、集中放置整齐,有标志牌,且巷道中有醒目的里程标志。()6、在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建立工程质量考核验收制度,验收记录齐全。()7、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掌握掘进作业规程的内容,作业人员熟知本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相关内容。
6、()8、“一炮三检”是指装药前、装药后、放炮前检查放炮地点瓦斯浓度。()9、掘进机械设备完好,装载设备照明、保护及其他防护装置齐全可靠,使用正常。()10、作业人员操作规范,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以下简称“三违”)的行为。()11、推车过风门时,如果人员较少,可以将两道风门同时打开,待车过去后,再将两风门关闭。()12、打锚杆眼时,应从外向里进行,同排锚杆先打顶眼,后打帮眼。()一、1、防风除、除隐患2、50%3、炮眼布置正规循环作业避灾4、25、隐患闭合6、班组7、拉杆撑木108、空帮、空顶9、1%10、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1、300二、1-5BBCAB6-10CADCB三、l-56-1010-1516-20四、1、(1)技术管理体系健全,有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2)按规定设置机构和人员,配齐仪器仪表;(3)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审批手续完备,贯彻、考核和签字记录齐全,作业规程每2个月至少组织1次复审并有复审意见;(4)作业场所有规范的施工图牌板;(5)在支护、生产组织等方面应开展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