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布丁学书法史》110:文艺鼎盛——盛中唐书法的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跟着布丁学书法史》110:文艺鼎盛——盛中唐书法的转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书法史:文艺鼎盛盛中唐书法的转变原仓I2023-11-2719:35谈艺录韩愈的平淮西碑里说:“高祖、太宗,既除既治;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极炽而丰。”也就是说,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时期,国家一边清除阻碍一边开创治理的时期,而高宗、中宗、睿宗时期,是国力得到休养生息的时期,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他收获了前代的积累,成就了国力强盛,物资“极炽而丰”的“开元盛世”的大唐,杜甫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縻俱丰实。”由于物质的极度丰饶,大唐的文化也随之鼎盛。我们来看一下盛中唐时期,涌现出了多少艺术家吧,图中所列只是其中的“知名者”和“著名者”。
2、厂李白,杜甫L孟浩然武则天一李治诗歌- -岑参J费知章一李旦厂吴道子L李思训L王维L张董周昉J张继厂李华一陈子昂书法J散文-贾至J萧颖士J颜真卿,姜皎-李隆基 厂帝王一J李亭J李豫J李适I李忱J史惟则L李潮L行书李崔I书法家-一楷书工杨惠之徐浩颜真卿J箓书李阳冰L草书张旭怀素J帏滉Ki(盛中唐的文艺人物)是的,我们看到了太多熟悉的人物。细细思量,这个时期,真的是朱关田先生所记,是“中国封建文化发展的高峰时代!”其实,其中影响后世最为深远的,是诗歌和书法。书法史嘛,我们只讨论书法人物。唐代的帝王,受李渊、李世民影响,大都善书,这对书法的繁荣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李渊、李世民而下、武则天、睿宗
3、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宣宗李忱,皆并称于后世。其中享有盛名者,以武则天和玄宗李隆基为代表。武则天(624-705),即武矍,前后当政四十余年(其中君临天下二十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所开创的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亦是唐代的鼎盛时期。像后皇天如I(明代的武则天画像)在武则天执政期间,“顺天经而永保先业”,收集二王法书,摹拓把玩,又广揽能书才士,擢用激赏,并见贞观遗风,前一篇文章提到的殷仲容、王知敬、欧阳通、锤绍京以及薛曜、薛稷兄弟无不侍从左右,她存世的书迹有升仙太子碑,如图:(升仙太子碑局部)该碑行草书,婉约有章草遗意,气势开张
4、却无悍戾之气。更有飞白题额,更见飞举之意,如图:(升仙太子碑题额)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他是睿宗第三子,唐朝的第七个皇帝,从小受父亲影响,“规模尚古”,偏重隶书,他身边的内廷侍书供奉,也多是隶书名家。(唐玄宗画像)唐玄宗的隶书书法,我们已无法见到真正的书迹了。但其风格却可从其他碑碣中体味,如述书赋所称:“开元中,八分书北京义堂、西岳华山、东岳封禅碑,虽有当时院中学士共相摹勒,然其风貌大体,皆出自圣心”。我们看这些名碑时,应当都能体会到他的书法用心。唐初的隶书,包括欧阳询、殷仲容等人的隶书,都古雅幽深,大有汉魏遗意。经唐玄宗的倡导,唐代的隶书,规模虽仍出魏碑格局,严整警策,却丰丽圆厚,
5、则一改初唐意趣。唐隶新体,以蔡有邻、韩择木、史惟则及李潮最为著名,这四人,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称为有唐“隶书四家”。宗派所变,流风陶染,开元、天宝年间,其他书体,无论行、楷、篆、草,也并趋适从,自精谨而茂逸,变清健而圆劲,不数年而形成盛唐气象。行书,以李邕为典型,其欹侧之行书,所以能厕身于时,抗行隶书者,虽于豪笔凌厉,更见格力,然亦功在丰体,能适时趋变。简言之,李邕的行书,是受盛唐隶书气息影响改变了体制变得丰润了的行书(盛唐的审美,是趋向丰润的),不然,天下风行隶书,只有他写行书,怎会有盛名流传。(李邕画像)唐初的楷书,用笔劲挺,大抵用二王行法。到了盛唐,始参见篆隶笔势,渐见雄健,尤其是徐浩、
6、颜真卿一出,始见唐代楷书气象(中国书法,在颜真卿这里发展出了另一个重要分支,其实也与丰润有关)。(颜真卿画像)篆书,唐代名书家要数李阳冰,他的篆书出自曹喜的“悬针篆”,不及李斯的“玉箸篆”丰劲,李阳冰的篆书,我们称为“小李”,对后世影响很大,舒元舆玉著篆志称:“其格峻,其力猛,其功备,光大于秦相有倍”者,直宜其独步天下,而为有唐一代之“字宝”。颜真卿所书之碑多请他篆额,可见他篆书的影响力。代表作有三坟记城隍庙碑易谦卦等。像公*财侯邑还有一点值得一说:我们的说文课程里,无数次提到他,李阳冰同时还是文字学家,许慎原版的说文曾被李阳冰一意改动,致使李阳冰后,许慎的说文原本几尽消失(这其实是文字学极大
7、的损失,因为他的学力和资料积累都不够渊厚)。直至宋初徐铉奉诏校订说文,才大致恢复许慎说文原貌。盛中唐草书,以张旭、怀素为代表。但张旭的楷书也要强调,朱关田先生称:张旭真、草并为绝伦,其楷书,简远精妙,出自虞世南、陆柬之而更加丰逸。徐浩、颜真卿并出其门下,徐取其劲,颜得其逸。晚唐楷书,大都受其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了一段韩方明授笔要说里的话,似乎揭示了张旭对王羲之笔法的传承线索,即“八法”“五势”“九用”的来龙去脉,因此较为重要。至张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于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也。张旭的草书,“就王之内弥更减省,或有百字、五十字、字所未形,雄逸气象,是为天纵。又乘兴之后,方肆其笔,或施于壁,或札于屏,则群象自形,有若飞动。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也”。唐文宗时,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张旭画像)怀素,是张旭的再传弟子,先得郭彤传授,又经颜真卿启悟,遂以狂继颠,成为草书大家。(怀素自叙帖局部)那么,张旭、怀素其实也是王羲之体系的书法家。最后是一句总结:唐代真、草之嬉变,自劲拔而趋厚硕者,启之于张旭。李阳冰之圆劲,或亦受张旭草书之影响。(【跟着布丁读书法史】之110,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