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红树林之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边的红树林之梦.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海边的红树林之梦“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红树林对环境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引种红树林?”12月17日,在上海陆缘最东南的南汇嘴观海公园里,复旦红树林科普驿站迎来又一批市民游客。小小的红树林科普驿站启用不过一周,但红树林背后的那个梦却已种下了15年。驿站里的一幅幅画面向人们讲述着红树林来到上海的“坎坷”历程。引种红树林,许上海一个美丽海滨,是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生前的心愿。更准确地说,红树林来到上海,是来自他的一个“奇思妙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许多植物也会伴着温度的上升而出现北移。钟扬随即想到,生长在南方的红树是不是也可以在上海生长。红树是能在海水里生长的木本植物,但生长速度
2、缓慢,要50年才能成林。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的作用,红树扎根的滩涂能够形成特殊的生态系统,养活各色底栖动物。在此之前,红树在我国存活的最北城市是浙江省温州市,要让红树生长在上海,没人敢想。2008年,钟扬启动红树北移项目,将秋茄和桐花树引种到上海,在临港南汇嘴的海堤内侧进行试种。2011年,秋茄、桐花树正常开花结果。2013年,桐花树第一代种苗繁殖。2015年,桐花树二代、秋茄一代繁殖2016年,由于引种基地的用途改变,红树林不得不搬迁,只剩为数不多的种苗被临时保留下来。2017年9月,钟扬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浩明告诉
3、记者,钟扬离去后,红树林引种工作一度陷入低谷。2018年5月,在浦东南汇新城镇政府、港城集团的支持下,占地50亩的红树林育苗基地落户临港新城。红树林基地终于重新开张!这一次,规模更大,品种更多。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南蓬等钟扬团队成员对红树林进行了系统引种。如今,复旦临港红树基地已被浦东新区纳入湿地公园规划,在海堤外建设科研苗圃也已申报立项,基地持续开展红树植物耐寒品种的驯化筛选,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暑假,复旦大学“走进红树林”行走实践课程开课。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珂介绍,课程接续钟扬不畏艰辛、逐梦创新的精神,将服务实践与科研创新融入课程内容,支持生态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首期反响良好。学生们
4、表现出令人欣喜的创造力,复旦红树林科普驿站中部分展板和手绘画册就是选修课程的学生作品。大学生与高中生合作完成探究型小课题,也成为探索基础教育与大学“贯通式”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新途径。12月9日,复旦红树林科普驿站正式启用,成为红树林引育保护的特色品牌活动,在促进学生劳动实践、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这里是游客的心灵驿站,也是复旦大学强国之路思政大课的实践基地。”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说,钟扬已经离开的六年多来,学校持续宣传钟扬先进事迹,校园里涌现了一批“钟扬式”好党员、好老师、好团队。钟扬曾说,“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关于红树林之梦,他这样写道:“我的愿望是,50年甚至100年以后,上海的海滩也能长满繁盛的红树,人们提起上海的时候,会毫不吝啬地称其为美丽的海滨城市。虽然我不一定能看到这一幕,但上海的红树林将造福子子孙孙,成为巨大的宝藏。这是我们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记者颜维琦)(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