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验收评价(二)群落及其演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末验收评价(二)群落及其演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章末验收评价(二)群落及其演替一、选择18(本题共20小题,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生活在树下B.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C.一般来说,群落所处的纬度越高,物种丰富度越大D.不同森林群落,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完全相同解析:逸C森林中不同种群对于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筋生活在树下,A正确;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带点,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B正确;一般来说,群落所处的纬度越高,物种丰富度越小,C错误;森林群
2、落中的群落结构复杂而且稳定,有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种类繁多的动物,不同森林群落中的生物都有其适应环境的方式,D正确。2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物种丰富度有重要作用解析:选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常绿阔叶林中有多种植物,它们属于多个种群,B错误;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捕食、竞争关系对维持群落物种丰富度有重要作用,D正确。3 .草原是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形态,长爪沙鼠和大仓鼠是主要的草原鼠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3、()A.草原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是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大仓鼠种群的个体表现出集群分布,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C.草原上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农田和草原均以草本植物为主,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同解析:选D长爪沙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A正确;种群的空间特征体现的是同一种群的生物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大仓鼠种群的个体表现出集群分布,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B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草原上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农田和草原均以草本植物为主,但生物种类不同,因此群落物种组
4、成不相同,D错误。4 .甜菜夜蛾幼虫啃食玉米叶片后,玉米会释放出咧噪和菇类物质吸引小茧蜂在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产卵寄生。为降低甜菜夜蛾幼虫对玉米产生的危害,人们喷施有机磷农药消灭甜菜夜蛾幼虫,但几年后药效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玉米和小茧蜂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B.有机磷农药的使用,使甜菜夜蛾个体中更容易产生抗药性突变C.甜菜夜娥种群抗药性增强,说明已经形成抗有机磷农药新物种D.甜菜夜蛾幼虫、玉米和小茧蜂之间的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解析:逸D小茧蜂寄生在玉米的天敌甜菜夜蛾幼虫体内,因此玉米和小茧蜂之间不是种间竞争关系,A错误;甜菜夜蛾种群本身就有抗裕性的突变存在,不是农药诱导产生的突变,有机
5、碟农药的使用起到选择作用,使得甜莱夜蛾种群中抗药基因频率增大,B错误;甜菜农蛾种群抗药性增强,只能说明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种群发生了进化,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C错误;玉米、小茧蜂、甜菜夜蛾幼虫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物种相互影响、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5 .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B.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有些小动物可借助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D.季节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会不同解析:选A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6、A错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虢计方法可以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B正确;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可借助放大铳、体视显微镜,C正确;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会因为季节、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改变,D正确。6 .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B.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征,它们以独特的生活方式适应缺少水分的环境C.荒漠植物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夜间开放D.沙漠动物往往是恒温动物,以适应沙漠温度较大幅度的变化解析:选D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A正确;由于年降水量稀少,荒溪中的生
7、物具有耐手的特性,它们以独特的生活方式适应缺少水分的环境,如荒溪中植物的根系发达,有利于水分的吸收,抵抗干平,B正确;荒漠中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夜间开放,有利于保持水分,C正确;沙浜动物往往是变温动物,如蜥蜴、蛇等,D错误。7 .某果农在气候适宜的某地用心经营了多年的紫叶李果园,因租金分歧,该果农如今不再续租,此果园被荒废。与果农用心经营时相比,此果园荒废后()A.物种丰富度降低B.紫叶李的K值不变C.群落的营养结构变复杂D.土壤小动物的种类不变解析:逸C果园所在地气候适宜,荒废后会逐渐向草本灌木-森林的方向演替,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A错误;果园荒废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
8、种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紫叶李与其他植物的竞争会加剧,紫叶季的繁殖会受到一定限制,K值会降低,B错误,C正确;杲因荒废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土城小动物的种类增加,D错误。8 .貂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成年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掌、掌面较大。它经常吃狼、癌我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还能捕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A.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B.足掌面积大有利于貂熊在积雪上奔跑C.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D.貂熊、狰荆、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解析:B貂熊和狼都可以捕食小型动物,说明狼和韶熊之间为种间竞
9、争关系,A错误:匏熊的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其在积雪上奔跑,B正确;耳小、尾短、毛长利于保温,减少散热,以适应累冷环境,C错误;貂熊、癌痢、狼占有不同的生态位,D错误。9 .冰岛是一个岛国,由火山活动形成,拥有多座活火山以及丰富的地热资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岛上最初出现植被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岛上某处群落演替到乔木阶段,群落中就没有地衣、苔碎、草本植物和灌木了C.冰岛上人的活动会使该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有效利用岛上的地热资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解析:选B冰岛最初由火山活动形成,没有被植物覆*,因此在冰岛形成后,岛上最初出现植被的过程属于
10、初生演替,A正确;岛上某处群落演替到乔木阶段,群落中仍然有地衣、苔薛、草本植物和灌木,只不过这些物种不是优势物种,B错误;冰岛上人的活动会使该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有效利用岛上的地热资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D正确。10 .江河沿岸垮塌,会形成堰塞湖。假设甲地是堰塞湖形成前河段沿岸的一片无人区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堰塞湖形成后,甲地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受影响B.有一片草地泄流时被冲刷为裸露的土地,在其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C.若甲地没有出现大量动物被淹死的现象,则甲地原有的群落结构不受影响D.堰塞湖的形成可能
11、会改变甲地群落演替的方向解析:选D堰塞湖彩成后,原来是地面的地方可能变成了湖面,甲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可能会受到影响,A错误;草地虽然被冲刷为裸露的土地,但原有的土壕条件得到保留,在其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虽然甲地没有出现大量动物被淹死的现象,但堰塞湖的形成可能会促使动物迁出甲地,导致物种数目减少,对群落结构造成影响,C错误;堰塞湖的形成改变了地理环境,可能会改变甲地群落演替的方向,D正确。11 .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年份14152540乔木0001423灌木0341219草本植物2827263034总计28303026
12、76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群落中已经不能找到苔碎和地衣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的水平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解析:选C弃耕的农田能否演替为森林,不只和时间有关,还和气候环境有关,如果环境干旱,即使时间允许,也不能演替为森林,A错误;群落的演替是指优势种的取代,故群落中仍能找到苔葬和地衣,B错误;据表可知,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类不断增多,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越来越强,则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C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D错误。12 .在森林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
13、影响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猎物种群数量/相对值捕食者种群数量/相对值A.图中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8. P点时对应的数值就是甲种群的K值C.图中两种群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去除乙后,短时间内甲的数量会增加解析:逸B在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趋势,捕食者呈现“后增加者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图中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A正确;种群的数量应该在K值上下波动,所以甲的K值接近P点和最低点之间一半对应的数值,B错误;图中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出现此消被长的趋势,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C正确;去除乙后,甲的天敌减少,所以短时间内甲的数量会增加,D正确。13 .一个物种所能占据的
14、生态位空间,是受竞争和捕食强度影响的。一般来说,没有竞争和捕食的胁迫,物种能够在更广的条件和资源范围内得到繁荣。这种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即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而一种生物实际占有的空间叫作实际生态位。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蝙蝠栖息在不同的树洞中,这是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B.棕蝙蝠比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三种蝙蝠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活动有利于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如果气候适宜、空间充足,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为基础生态位解析:选C一种生物实际占有的空间叫作实际生态位,三种蝙螭的
15、实际生态位不仅仅是它们所分别占据的树洞,还和它们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有关,A错误;由图可知,银毛蟾螭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更晚,因此银毛螭蝠、蓬毛螭蝎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处果,B错误;三种蝇螭之间属于种间竞争关系,三种蝙蝠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活动,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有利于对当地资源环境的充分利用,C正确;由题意可知,一般来说,没有竞争和捕食的胁迫,物种能够在更广的条件和资源范围内繁荣,这种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如果只是气候适宜、空间充足,则三种螭蟠之间仍存在种间竞争,且可能会有捕食的胁迫,因此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住不是基础生态位,D错
16、误。14 .下图为寄生、捕食关系对某地区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影响,不考虑迁移,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影响一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捕食B.影响五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寄生C.影响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生物因素除寄生、捕食关系外,还有种间竞争等D.总死亡率大于50%时,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一定下降解析:选D一龄期二代棉钵虫寄生率约为0,故影响一龄期二代棉钵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捕食,A正确。五龄期二代棉钵虫捕食率约为0,故影响五龄期二代棉怜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寄生,B正确。影响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生物因素除寄生、捕食关系外,还有种间竞争等,C正确。种群数量的
17、增加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总死亡率大于50%时,二代棉性虫种群数量不一定下降,D错误。15 .下图表示我国池塘中四大家鱼混养时各种鱼种群的分布情况以及食物的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池底水草、螺蜻等水层及优势种A.调查雏鱼和螺期的种群密度都宜选用标记重捕法B.四大家鱼分布在不同的水层可充分利用池塘的空间环境和食物C.各种鱼之间存在着竞争会导致鱼的总产量下降D.池塘中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体现了种间的捕食关系,不利于各种鱼的进化解析:选B螺蟒个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弱,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四大家鱼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充分利用池塘的空间环境和食
18、物,B正确;蛀鱼和青鱼、草鱼的食物及生活的水层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且竞争关系不一定会导致鱼的总产量下降,C错误;捕食关系的存在有利于各种鱼的进化,D错误。16 .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从地衣群落演替到草本植物群落是草本种群取代地衣种群的过程C.阔叶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D.自然状态下,凹谷地带演替达到阔叶林群落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解析:选A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群落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地貌、士城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A正确;从地衣群落演替到草本植物群
19、落是草本种群成为新的优势种群的过程,B错误;植物的垂直分层有助于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能提高对环境等资源的利用率,C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受环境条件及迁入和迁出的影响,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变化,D错误。17.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Oa,物种种群密度上升,原因是适宜条件下物种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 ab,物种和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物种的出现是初生演替C. b
20、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与它们对光照的适应性有关D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解析:选B分析题图可知,O-a,物种种群密度上升,所以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出生率死亡率,A正确;a-*b,由于存在原有的植被和土填条件,物种的出现是次生演替,B错误;b-c,灌木增多,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减少,由于物种能耐受弱光,而物种不时受弱光,所以物种逐渐消失,物种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这与物种对光照的适应性有关,C正确;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乔木,D正确。18.下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
21、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X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C.图中X从上到下、Y从左到右构成生物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增多D.影响图中X所示结构的因素只有温度,影响图中Y所示结构的因素只有光照解析:选DX表示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不属于垂直集构,Y表示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分布,Y属于水平每构,A正确;该山体在垂直方向上的群落分层现象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为植物的种类相似,B正确:图中X从上到下、Y从左到右生态系统越来越复杂,构成群落的物种丰害度
22、逐渐增大,C正确;影响图中X高山植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影响图中Y水平结构的因素主要是温度,还有水分、光照、地形、人与动物的影响等,D错误。19.某研究小组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口禾本科口豆科低度中度高度 甲放牧草地0 5 0 5 0 5 03 2 2 1 1(Z-UM)、曲群WL球灌木目1、2年生In其他GUI B)、唱舞+T朵A.在放牧草地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B.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都呈下降趋势C.放牧牲畜会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
23、变D.放牧和割草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逸B据图甲与图乙可知,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A正确;分析图乙可知,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图中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B错误;低度、中度强度的放牧草地与割草草地相比,放牧草地中禾本科和豆科植物明显减少,则牲畜喜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会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C正确;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集构,D正确。20.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种群个体
24、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A.甲、乙两种群均为“S”形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时刻甲种群可能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甲种衅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甲、乙是两个物种。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乙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时刻降为0,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甲被淘汰,因此甲、乙种群为竞争关系,B错误,C正确;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乙种群最终呈“S”彩增长,甲种群先增后减,最后被淘汰,A错误;草
25、原中的兔子和牛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不会出现被淘汰的现象,则不能用甲、乙种群代表,D错误。二、非选择鹿(本题包括5道小题,共55分)21.(10分)水稻栽培离不开施肥、除草和治虫等管理,在稻田中稻飞虱和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农田一旦弃耕,将演替变成新的生物群落。请回答下列问题:(1)紫云英是一种豆科植物,其根部常有根瘤菌生长。水稻收割后常种植紫云英,第二年就可以减少稻田中氮肥的施用量,主要原因是O(2)农业生产上需要除去稻田中的杂草,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目的是:生产中常采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交替使用来防治稻飞虱、卷叶螟,其目的是.农田弃耕后所发生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若
26、弃耕的农田最终演替成森林,则该过程中体型较大的乔木逐渐取代草本和灌木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是。解析:(1)紫云英是一种豆科植物,根瘤菌与紫云英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根疝菌可将空气中的氮(N转变为含氮的养料,增加土壤肥力,第二年种植水稻可减少氮肥的施用量。(2)水稻和杂草都属于生产者,两者表现为竞争关系,将稻田中的杂草除去,可以减少杂草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从而有利于水稻更好的生长。使用杀虫剂进行害虫的防治属于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的缺点之一是提高害虫抗药性比例,因此采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交替使用来防治稻飞虱、卷叶螟,可以增强杀虫效果,延缓稻飞虱、卷叶蝶抗药性的增强。(3)弃耕的农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
27、保留,可能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由于体型较大的乔木在竞争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过程中占有优势,因此会逐渐取代草本和灌木成为优势种。答案:(1)紫云英与根瘤菌互利共生,根瘤菌可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养料,增加土壤肥力(合理即可)减少杂草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合理即可)增强杀虫效果,延缓稻飞虱、卷叶螟抗药性的增强(合理即可)(3)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可能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体型较大的乔木在竞争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过程中占有优势(合理即可)22. (10分)为研究马尾松的生长状况,科研人员调查了某地区一个以马尾松和黑松
28、为主的群落。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者对乔木进行尺检,测定等特征,据此对乔木的树龄进行划分,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某群落中的马尾松和黑松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如下图。数目/株数目/株图1马尾松种群年龄结构图2黑松种群年:龄结构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马尾松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上层林冠茂密,林下,使得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马尾松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o由图2结果可知,黑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型。综合上述分析,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3)若
29、该地区发生火灾,则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o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解析:(1)对乔木进行尺检,测定陋径(或林高)等物征,据此对乔木的树龄进行划分,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熬、过落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蛆。(2)由图1分析可知,马尾松1020年生的数目校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上层林笈茂密,林下光照不足,导致幼龄林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马尾松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由图2可知,黑松幼年个体多于成年个体,成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综合
30、上述分析,黑松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3)该地区火灾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逐渐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所以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增加。答案:(1)胸径(或株高)(2)光照不足幼龄林数量逐渐减少增长黑松(3)次生演替增加23. (10分)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随着时间的推移,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在从IW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O(3)若人类
31、参与了该群落演替过程,则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4)在第I阶段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第11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解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祓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2)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该地基本保留着原有的上填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在从IW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物种丰富度上升(3)如果人类参与了该群落演替过程,那么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
32、)演替的实质是物种间的优势取代过程。在第I阶段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第11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答案:(1)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2)次生提高(或增强)(3)速度方向(顺序可颠倒)(4)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24. (13分)如图是距大陆同等距离的大、小岛屿物种数目变化的研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岛屿群落研究首先要分析群落的。调查岛屿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常采用法,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用法统计丰富度。(2)岛屿上物种数目因受陆
33、地迁入和岛屿上物种灭亡的影响而不断变化,迁入率为O时,物种数目下降的最可能的原因是o图示表明岛屿上物种数目与面积的关系是.(3)对甲、乙两个新迁入的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工值G=当年末种群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结果如表。时间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甲种群).值2.12.12.12.1乙种群2值1.72.31.50.3从表中数据可推知,甲种群4年来的数量增长曲线为形。若NO表示种群起始数量,用表示,年末种群数量,则甲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表示为.甲、乙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解析:(1)不同群落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物种组成的不同,所以岛屿群落研究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
34、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对于个体校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由题图可知,迁入率下降时,物种数目下降,迁入率为0时,物种数目下降的最可能的原因是物种灭亡率增加。图示表明岛屿上物种数目与面积的关系是岛屿面积越大,岛屿上物种数目越多。(3)从表中数据可推知,甲种群久大于1且保持恒定,则4年来的数量增长曲线为“J”形。若M表示种群起始数量,M表示,年末种群数量,则甲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QX27。甲、乙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种间竞争。答案:物种组成取样器取样记名计算(2)物种灭亡率增加岛屿面积越大,岛屿上物种数目越多(3)“JN,=N02l种间竞争25.(1
35、2分)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有时并不是直接的。一个物种会通过与第三个物种的作用而影响第二个物种,这种效应称为间接效应。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下图表示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的啮齿动物的数量变化对蚂蚁相对数量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604020一蚂蚁一哂齿动物604020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取样时间(1)由图可知,该实验区域中蚂蚁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从种间关系的角度考虑,在第1年中,蚂蚁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2)生态学家对蚂蚁相对数量减少的原因做了进一步探究。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则偏爱小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与小粒
36、种子植物相比更具有生存优势。据此,尝试用间接效应的观点解释蚂蚁种群相对数量下降的原因:O(3)以上材料体现的种间关系有和。解析:(1)由图可知,该实验区域中蚂蚁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从种间关系的角度考虑,在第1年中,蚂蚁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和其竞争的啮齿类动物减少,竞争压力或小。(2)用间接效应的观点解释蚂蚁种群相对数量下降的原因为与其竞争的啮齿动物减少,使得大粒种子植物增加,大粒种子植筋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占有优势,使得供蚂蚁食用的小粒种子减少,蚂蚁食物减少。(3)题中材料体现的种间关系有植物种子和蚂蚁以及植物种子和啮齿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答案:(1)后减少,再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啮齿类动物减少,竞争压力减小(2)啮齿类动物的减少,导致大粒种子植物增加,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占有优势,使得供蚂蚁食用的小粒种子减少,蚂蚁食物减少(3)捕食种间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