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汉民间服装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以脂评本《红楼梦》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满汉民间服装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以脂评本《红楼梦》为例.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清代翻民间I滕文化的阴屿交融一以三F本红楼梦邠!1清代以前,满汉两族的服装肯定是不同的,现存脂评本红楼梦后八十回在清代严酷的书籍检查中就此失传,但留存下来的部分揭示了清代早期满族对汉族在民俗服装上的政令,间接反映了清代早期汉族女性服装的保留状态。红楼梦中的服装描写非常独特,书中对女性服装大多描写得非常细致,但对男性服装和满汉女性服装的差异含糊其词1。曹雪芹的原著石头记写成于清代乾隆年间,作为汉军旗人的曹雪芹,在他的作品中隐晦地表达r他作为汉族人最后的立场。在清代中期,以手抄形式传播的红楼梦保留了清代满汉服装的真实写照,现在通行的版本是程高本红楼梦,书中删去了一些在清代犯忌讳的地方,正是清代真实
2、的民风民俗。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可分为满族和汉族两类,其中,穿满装的代表人物为王熙凤、贾宝玉等贵族,穿汉装的代表人物为尤氏姐妹、晴雯等平民Y鬟。1脂评本红楼梦中的满汉服装隐喻1.1 红楼梦中的满族服装与人物形象塑造1.1.1 王熙凤的服装与形象塑造在红楼梦中,一出场就吸引了贾府群芳目光的人就是王熙凤,穿的是窄幅袄,采用的是刺绣、缕金、丝绸等工艺,极度奢华;外罩银鼠褂,采用绛丝工艺,是清代的顶级奢侈品;下着洋约裙,是极其精细高级的材质(图1)2。当然,重点并不是王熙凤的富贵,也不是贾府的奢华,而是王熙凤的服装一窄根袄、银鼠褂、洋绐裙等,这些都是清代流行的服装样式,康熙、雍正、乾隆都穿过银鼠皮行服褂
3、,由此可见.王熙凤的光彩夺目。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代后宫高阶妃嫔的吉服(图2)与曹雪芹描绘的王熙凤的服装非常相似。清代服装等级森严,服装的规格、色彩、刺绣花样都有严格的讲究。当然,仅凭这些确实不能断定王熙凤就是旗人。红楼梦第十一回写到凤姐到天香楼看戏一“凤姐听了,缓步提衣上了楼来”,清史学者俞平伯先生指出,“提衣”“缓步”是旅人妇女特有的动态,因为她们身着旗装、脚踏花盆底。在对王熙凤服装的描写上,曹雪芹运用了史笔,因为作为旗人的曹雪芹对旗人贵族妇女服装司空见惯,所以才可以描写得这么细致。1.1.2 贾宝玉的服装与形象塑造首先,贾宝玉的箭袖在书中多次出现,清代箭袖继承了明代箭袖的样式,发展成了马蹄
4、袖,特点就是方便骑射,在清代慢慢发展为常服,任何服装都可以搭配箭袖与马蹄袖(图3)。其次,满族人爱穿褂和靴,在书中贾宝玉有许多这样的服装配饰,出场穿着多为“海龙小鹰膀褂子”等各式各样的褂子,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方便骑马,也是民间常见的马帮在红楼梦中,贾宝玉首次登场就穿了一双“清缎粉底小朝靴,只有清代男女才将靴子作为日常鞋子,这些都与满族等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3。最后,通过人物亲属关系脉络可以推测贾宝玉是汉人还是旗人。贾元春在书中被封为贵妃,而在清代,只有旗人女性才可以入宫选秀,所以可以推测出贾宝玉是旗人。红楼梦的服装描写在不经意间影射出清代服装文化民俗,读来虽略显混乱,但的确是清代服装的真
5、实写照。1.2 红楼梦中的汉族服装与人物形象塑造1.2.1 尤氏姐妹的服装与形象塑造在曹雪芹的红楼梦原文中,尤二姐和尤三姐虽然不是主要角色,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汉人女性。书中明里暗里提到了尤氏姐妹的汉人身份。尤二姐进贾府面见贾母时,贾母首先打量了一下尤二姐,对尤二姐的相貌比较满意,然后命尤二姐走近,让鸳鸯等Y矍提群看足,之后贾母说尤二姐是个齐全孩子,还调侃凤姐说尤二姐比她俊些。贾母看的是尤二姐的小足,在清代,汉人女性并没有服从“放足令,女子到年纪后依旧在缠足,在汉人的审美观里,小足才完美,民间称之为“三寸金莲”,汉人对女性小足比容貌身形更加重视。贾母这样评价,一定是因为尤二姐的小足缠得非常完美。在
6、书中,尤三姐是尤二姐的亲妹妹,尤三姐的服装与尤二姐应该并无二致,而脂评本红楼梦中描述:“身上穿着大红小袄,半掩半开的故意露出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一对金莲,或翘或并,忽起忽坐,忽喜忽嗔,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就和打秋千一般4在这段描写中,曹雪芹明确写到了尤三姐的金莲”,但在程高本红楼梦中“一对金莲”被删去了,更加坐实了尤氏姐妹的汉人身份。在红楼梦中,尤三姐与晴雯都有身着大红小袄的描写。旅人妇女穿的是旗装长袍,所以在红楼梦中尤氏姐妹应该是穿的汉装。1.2.2 晴雯的服装与形象塑造在红楼梦中,作者对晴雯的缠足进行了描写,第七十八回晴雯离世后,贾宝玉特别难过,在芙蓉女儿诔中写道:
7、捉迷屏后,莲瓣无声。5在七十回,还有对晴雯描写:“只穿葱绿杭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这里的莲瓣与睡鞋都是与缠足妇女三寸金莲相对应的描写。睡鞋(图4)是中国古代缠足妇女睡眠时穿的软帮软底鞋,可以使小脚绑在密闭空间里,防止恶臭外漏。所以晴雯必然是一位裹着小脚的汉族女性,相信晴雯并不是贾府中的特例,与晴雯差不多的Y鬟应该也是汉人居多。书中晴雯穿着“葱绿色小袄,汉族妇女穿披风、袄裙等服装。小袄是汉族妇女的贴身内衣,所以书中的清代人物并不是只穿一种民族的服装,在外面跑的满人和汉人的男性都身穿旗人服装,在家中足不出户的妇女就要区分两种情况,满族女性的日常服装是满装,汉族女性的日常服饰是汉装,有些汉军旗妇女也
8、出现满汉两族服饰混穿的现象。如果按照曹雪芹所处的朝代,书中描绘的应该成年男性穿着满装、旗人女性穿着满装、汉人女性穿着汉装的奇特景象。2清代满汉民间服装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红楼梦中,描写最多的就是女性服装,但是书中的服装并没有对应具体的朝代,会让读者以为是戏服,与曹雪芹生活的现实环境并不相符,应该是作者运用了限知叙事的手法,对人物服装进行了艺术加工。清代初年曾经颁布过剃发令叫奂装令“放足令”等政令,用法律规定来强制要求汉族人剃发改装,使两族思想观念与历史传统产生了强烈碰撞6。这样的民族冲突对清代初年的统治十分不利,本来汉族人民对明王朝的统治已经很失望了,对改朝换代还有一些期待,但由于清代初年剃发换
9、装的强制政令,给服装增添了许多隐晦之处,所以曹雪芹并不敢具体地描写服装的区别,清代文字狱也对曹雪芹的创作造成了束缚。在清代初年,明代遗臣金之俊与多尔衰商定了“十降十不降,其中前三条是这样描写的:“男降女不降、老降少不降、生降死不降。”含义一目了然,清代汉人男性要改穿族人服装,女性不需要;老人要改穿旗人服装,小孩不褥要:活着的时候要改旗装、习满俗,死了可以穿汉服刀。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时两族服装的描写模棱两可。在康乾时期,民族关系逐步缓和,两族服装也出现了交融的现象。乾隆皇帝有许多身穿汉服的画像,由此可见,满汉服装在此期间也没有那么尖锐了,所以曹雪芹的红楼梦稍微出现一点服装描写也无妨,但是为了掩盖清代初年血腥镇压汉人的历史,也为了让百姓认为与皇帝是同一民族,慢慢地,汉族服装就成了忌讳。3结语在红楼梦中,作者隐晦地记录了清代初年满族统治者因民俗习惯、服装文化、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对汉人的血腥镇压历史。在文章的细枝末节中,表明了曹雪芹对汉族文化的认同及满汉习俗的相互渗透。随着清代的发展和汉化政策的实施,两族文化逐步相互影响,旗人也开始写汉字、说汉语,共至有旗人女子也开始缠足,到清代末期,汉人基本都接受了旗人的服装,辛亥革命让人们剪辫子,又出现了抵触情绪,汉人却将旗袍作为民族服装,这正是从服装习俗冲突到互相影响再到水乳交融的历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