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情况汇报材料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情况汇报材料5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县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情况汇报材料5篇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情况汇报材料(一)县委县政府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台账管理,坚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合力攻坚,推动放权彻底、监管到位、服务提升,极大激发了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我中心紧扣省市要求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转职能、提效能为抓手,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主动公开权责清单,推行“全程帮办”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给权力瘦了身、企业业松了
2、绑、群众减了负,为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增添了新的动力。一、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动简政放权精准落地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清理审批事项,厘清政府权责,亮出“家底”、划出“边界”,让权力在社会的监督下依法运行。(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近年先后四次清理部门审批事项,建立县级权责清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编制并向社会公布XX县县级部门行政权力目录共6190项。对行政权力事项实施动态调整,共动态调整行权事项325项(新增33项,取消292项),所有事项的法律依据、运行流程全部上网公开。主动为?个扩权强镇试点镇下放行政权力事项87项,并编制标准办事指南和办理流程,提升放权“
3、含金量”,确保基层接得住,落得实。如食药工质局将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的餐饮服务类和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的食品销售类经营许可审批权下放到全县13个监管所,由监管所全权进行受理审查,发放许可证,办事群众感到很方便。(二)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理顺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机制。根据关于抓紧做好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市委编办关于同意XX县委编办增挂审改办牌子的批复,将县政府办公室承担的指导、协调、监督并推进全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职责划入县委编办。将原设在县政府办公室的“XX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改挂在县委编办,进一步加强对全县行政审批
4、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协调机制。二是重新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对照XX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XX年本),组织各部门认领应由县级部门行使的行政许可事项258项,印发XX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XX年本),重新明确县级行政许可事项,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三是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在20XX年完成行政审批局组建和试运行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全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精神,根据省级行政许可目录调整情况,对全县各部门拟划转的行政许可权事项进行再分析、再论证、再确认,重新确定后拟划转的事项211项,完成了XX县行政审批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
5、定(草案,并做好了人员划转等事项的准备工作,待下一步结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适时推进。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有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一是减负降压。全面清理取消村(社区)证明事项289项,仅保留13项,有效减少各类“奇葩证明”给群众办事造成的不便;按照“流程最简、资料最少、时限最短”的要求,对审批事项进行“瘦身”和优化流程再造,审批事项平均压缩法定审批时限70%以上;制定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全部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涉企收费行为(XX县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20xX).XX县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20XX)、XX县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20XX),规范中介服务,畅通举报投诉渠道,降低企业成本
6、。二是放宽准入。大幅度取消审批前置条件,统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省政府依法制定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对改为后置的审批事项,工商部门一律不再作为登记前置条件。严格落实“先照后证”、“五证合一”、“简易注销多证合一”,从去年的二十证合一到现在的三十三证合一等商事登记改革举措,大力实施简化经营场所证明、放宽经营范围登记、放宽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下放登记注册权限等工商注册便利化措施。2023年3月至今,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794户,其中企业(含农专)25XX户、个体8276户。并大力推进“互联网+工商登记”,建立程序更为便利、资源更为集约的网上办照
7、市场准入模式。上半年,全县企业通过网上申请办理营业执照40户,已通过审核办照34户。三是服务企业。根据XX县重点招商项目“服务绿卡”管理办法(试行)、XX县重点企业“服务绿卡”管理办法(试行),全面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施“绿卡服务”,对重大投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全程帮办、代办制度,实行在承诺时间的基础上再提速50%办结,专设绿卡服务室,绿卡服务窗口,综合受理绿卡项目(企业)的行政审批事项。为4家重点企业202人,办理202项公共服务事项,为7家重点企业,办理19个项目的19个审批事项,法定时间260个工作日,承诺时间79个工作日,实际用时24个工作日,办件提速70%。同时,还组建鞋服、高
8、端装备制造、麦冬大健康、三产、投资服务类等五大专业小组,定期进入一线了解企业需求,切实解决企业难题。协调解决企业员工招聘200余人,采取项目倒逼机制协调帮助4家鞋材企业新装630KV变压器三个,解决5家企业员工子女入学20余人。四是在银行设立小微企业开户绿色通道。按照“分类处理、提升效率”的原则,对小微企业开户开通绿色通道,银行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小徽企业的开户申请。明确提出要实现小微企业“2+2”限时开户,即对于小微企业在连续4个工作日内完成银行开户审核和人民银行许可。三、优化政务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一)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县政务服务实体大厅面积超12000平方米,搭建起规范
9、的网上办公系统平台、电子监察系统平台和考勤系统平台;提升优化大厅功能,新建食品经营许可申请自助服务区1处,对已建成的2处自助服务区进行改造升级,安装自助受理机、智能引导终端机、自助服务终端机等各类自助设施设备20余台套梳理行政许可事项760项、公共服务事项640项、行政处罚等9类行政权力事项5673项,逐条规范每个事项的审查标准、办结时限等要素,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服务指南、受理审查、服务流程“四个”标准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总面积约XXOO平方米,功能齐全,标准化管理,能有效满足各类交易活动对场地、设施的要求。夯实基层便民服务平台基础。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推进村(
10、社区)便民服务室标准化建设,对设施设备、办事流程、标识标牌等进行统一规范,狠抓示范带动,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全县63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932个行政村、110个社区均成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已全面形成。(二)深入实施“三集中、三到位”。强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实现所有项目“应进必进”,目前入驻中心25个部门单设窗口,窗口人员154人,纳入中心集中办理的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确认和其他行权事项达431项,均实行“一窗受理、受办分离”审批模式。全面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制度,对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逐项编制办事指南、格式文本、示范文本
11、,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1-6月,共受理许可和其它事项32.9万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评议满意率100%。(三)强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根据中办、国办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等精神,研究出台XX县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着力推进“只跑一次,“全程网力、,改革,全力构建“综合服务窗口”,打造“前台统一受理、后台网上智能分拨分类审批、统一反馈、全程监督”新模式。创新推行“3550”“限时办”(即办理企业营业执照3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园区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等系列改革措施。目前,已梳理第一批“最
12、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30项。预计今年8月底,将清理公布第二批“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确保年内实现8096以上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目标。(三)大力度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是健全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网上运行和监督机制,完善行政权力运行基础平台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对权力行使实行全程监控、预警纠错和效能评估,20XX年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案件受理数量达30余万件,居全市第一;二是开展特色服务。开启登记准入绿色通道,为企业急办特办执照232人次;坚持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自助服务等特色服务,实行周六延时服务(9个县级部门33个政务服务事项,含民政局婚姻登记大厅、人社局办事
13、大厅),已为群众提供近3000次满意服务;三是全面排查梳理“省审改办暗访反馈系列问题”,26个县级部门整改落实7大类59个具体问题。又针对“人民群众烦心事”,整改5大类7个具体问题。同时,在全面清理取消村(社区)证明事项289项基础上,继续开展不合法不合理证明和手续清理取消工作,有效减少各类“奇葩证明”给群众办事造成的不便。四是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并联审批,扎实推进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反馈,实现办理进度、结果网上实时查询。规范运行“XX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将全县投资项目纳入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接收平台的全过程电子监察,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大幅
14、提升并联审批效率。6月,共在线受理投资项目(附码项目)258个,同比增长9096;全面完成XX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版的事项认领、编辑、审核、上报,并成功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延伸至63个镇乡。四、注重事中事后监管(一)“管而有序”,监管职责更加清晰规范。全面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建立健全”一单两库一细则实施“红盾春雷”、“重点工程特种设备”、“电梯安全大会战”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80余项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45561户次,确保市场竞争有序。全县共有503户企业被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全县27家企业轻微违法提前警示约谈负责人。对涉安、涉危、涉农领域的重大违法案件坚
15、决查处绝不姑息,查处各类违章违法典型案件138件。(二)“服务到家”,政策优惠,市场主体显活力。多举措帮扶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品牌兴县”战略,近年出资9.6万元为47家企业送商标47个。着力实施“维权兴企”合力共建诚信XX,帮助30余家商业服务企业打造“12315维权服务站”,指导企业化解与消费者纠纷10000余起。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情况汇报材料(二)我市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现将落实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
16、、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环节,开办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到0.5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由原来的25份缩减到线上一表申请、线下一套5份材料;市住建局牵头将办理建筑许可的填报表单从原来的10份缩减到4份,申报材料从原来的151份压缩到Ill份,一般投资类工程项目的审批时间由原来的105个工作日压缩为40个工作日,实现了每一阶段“一家牵头、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张表单、并联审批;财产登记、获得电力、获得用水、获得用气、获得信贷、纳税等指标在办理环节、办理时间、办理材料方面均达到自治区、来宾市目标要求。二是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市市场监管局不断降低企业开办
17、成本,新印发了免费奖励4枚公章和税控盘的奖励办法。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的使用范围、企业开办各部门平台等3项任务需要上级统筹整合和优化来推进;获得用水方面,目前我市的供水管网已经延伸至乡镇和村屯,安装成本进一步降低;落实减免社保费政策。合山市免征中小微企业和以用人单位身份参保缴费的个体工商户三项社会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达到2152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2019万元,失业保险67万元,工伤保险66万元;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1191.5万元,受惠职工人数达到8297人,三是政务服务质量不断优化。目前,我市共完成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28个,数据库数据上传总量共计65485
18、6条,完成公共数据开放目录编制共17个,完成数据库数据上传总量共计514976条;全面开展互联网+监管系统信息保障工作,共计认领监管事项实施清单943条,事项认领完成率100%,实施清单信息完整率为98.50%;行政许可即办件为210项,占比53.03%;全市31个部门1389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其中行政审批事项有253个。并联审批专窗1个。市政务服务中心日均办理各项业务327件。二、工作成效和亮点(一)提前服务,为企业提供优化营商环境审批指标一条龙服务。为能够使联系服务企业的市处级领导,代办局长简单明了的掌握为企业服务的事项、内容和步骤,并且通过提前为企业服务,增加办理优化营商环境指标的
19、企业数量,我市把招商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三项工作融合共同推进,制定了合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指南,在营商环境方面为企业提供健全的服务指南和办事流程,为企业顺利在合山落地提供一条龙服务。(二)奖励新设立企业。对新设立的企业同时办理设立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三个环节,并在0.5个工作日完成的,对企业给予4枚印章和税控盘费用的奖励。有164家企业申请,奖励经费129430元。通过奖励促进了企业开办能够在0.5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银行开户、企业社保、医保备案登记、企业公积金缴存开户登记七个事项,同时满足7个事项的样本有27件。(三)防疫审判两不误,多措并举抓
20、执行。目前合山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方式,加强诉源治理,通过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对案件进行诉前委派调解及诉讼委托调解,调解案件274件。一审审理涉企商事纠纷案件109件,审结95件,未结14件;一审生效且申请执行并执行完毕的商事案件7件,涉案执行标的额总和50万元,诉讼费用(含执行费)总和2万元,解决商事纠纷费用占索赔比为4%0(四)办税服务优质高效。合山市税务积极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模式,通过在业务网上办、办税(费)“不见面、发票“送上门、政策“云上送、进厅错峰办、允许“容缺办等方面发力,着力铺好智能办税、非接触式、零成本领票、施策解困、高效安全、便民办税六条办税路,构建优质高效的办税
21、服务环境,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五)采取新措施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一是重视前期摸排,为企业了解情况和申报赢得宽松时间。二是对于部分不会申报排污许可证的个体户和业主,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亲自帮企业办理。三是重视事中服务,在企业申报环节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四是重视事后监管,要求企业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污染物的监测、执行报告的上报。通过多措并举,目前我市完成网上排污申报登记59家和18家排污许可证的申领工作。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企业数量少,办理相关业务的样本数量少。办理开办企业、建筑许可、获得用电(高压)、获得用气、获得信贷、不动产登记中的企业样本均较少。(二)信息共享程
22、度不高。各部门之间未能全部实现信息共享,如:水电气综合业务办理无法连接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内网数据库,无法实现信息同步共享。(三)部分单位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够重视。当前我市仍有部分单位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够重视,未认真研究目标任务,未按要求上报营商环境工作材料。四、下一步解决对策和建议(一)进一步精简审批。大幅精简准入管理措施,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项目审批平台建设步伐等,提高审批效率。(二)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三)进一步促进公平竞争。清理纠正歧视性或没有法律依据的差异性规定做法,强化政务失信责
23、任追究,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全面落实产权保护制度。(四)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不打烂数字政府,逐步实现政务信息在广西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和各部门业务审批系统之间规范流转。(五)持续减税降费。围绕让企业轻装上阵,再释放一批有分量、有温度的政策红利。探索制定国家、自治区及我市惠企政策的兑现方案,集结我市各方力量加大走访、服务企业工作力度,及时掌握、分析、协调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与需求,为企业提供更精准化的营商环境服务。(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对各部门贯彻落实政策措施、工作成效、好经验好做法等进行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情况汇报材料
24、(三)今年以来,*县紧紧围绕“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要求,以问题整改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赋能为牵引,深入开展对标提升行动,全力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取得突破。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一)高位推动,传导压力,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坚持高位部署。建立了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双组长”的推进机制,县政府分管领导领衔担任“指标长”,成立16个指标专班,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任务。强化系统推进。对标大湾区先进经验做法,印发了*县对标湾区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县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2023年度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反馈问题整改提升工作方案和2023
25、年*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等系列文件,明确巩固提升措施和创新试点任务,细化部门责任,切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和创新试点工作落地见效。加强监督落实。印发了*县优化营商环境调度措施,明确“指标长”、营商办和指标牵头单位三种调度形式,强化跟踪问效和工作通报,在作风监督、政策落地、工作落实等方面时时盯紧、处处压实。定期由县营商办、县纪委、县政府督查室组成联合督查组对16个重点指标以及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浓厚营商氛围。组织开展了“益企助企520”活动,各营商环境指标单位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和现场服务,宣传我县惠企政策,摸排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
26、7个。组织开展营商便利度和营商环境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市场主体对各单位满意度,共收集调查问卷364份。组织开展2023年“江西营商环境日”宣传活动,通过部门集体公开承诺、领导干部窗口办事服务“一线体验”、营商环境政策集中宣传等方式,在全县营造了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打响定了就干、干就赣好“定e力、”营商环境品牌。(二)深化改革,精简审批,政务服务质效显著提升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全面推行“四免一帮”服务方式,企业开办实现“0.5天零成本”、全程电子化办理。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办理,实现开办企业设立(社保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等各环节“一网通办”。推行涉企经营业务窗口大整合,实现近
27、80个涉企经营事项证照联办、一窗通办、一次办好。全面落实“市县同权”改革。主动承接下放事项108项,办结“市县同权”事项6165件。建成审管互动平台,实时推送审批结果1539条,实现审批与监管信息双向反馈、互通共享。启用行政审批“2号章”,办结首笔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审批。按时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二次划转工作,划转事项办件已达6083件。推进惠企政策集中兑现改革。建立“惠企政策”归口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梳理集中兑现惠企政策70项,其中免申即享45项、即申即享26项。印发惠企政策集中兑现日常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管理惠企政策事项。依托“亲清赣商惠企兑现平台,兑现惠企资金3679.5万
28、元,惠及市场主体1435家。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策划生成平台应用“一张蓝图”策划生成的项目247个,办理审批服务事项721件,并联审批率87.9%o优化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施工图审查分类改革,今年以来,通过简易低风险模式办理项目21个,19个项目享受施工图审查改革红利。通过提前介入、“容缺审批+承诺制”等方式,推动1个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建立统一标准的竣工验收备案阶段“一站式集成”办理工作机制,稳步推进“速验收、早投产”改革。今年以来,共验收项目32个,联合验收率100%,多测合一率100%o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完成“远程视频踏勘”“水电气”联办服务、二手房“带
29、押过户”等10项“微改革”任务。推动县级62个事项,镇级7个事项上线智能帮代办系统平台,开通老年人、残疾人绿色通道,安排专人提供导办、帮办服务。设立电子信息产业一链办服务。在县工业园区部署“跨省通办(深圳)自助一体机”,实现涉及深圳市4部门14个主题127个事项的自助办理。在县政务服务中心部署企业和个人征信自助查询设备,提升金融服务便捷度。推动数字政务转型升级。完成赣服通*分厅5.0建设,上线远程视频勘探、帮办代办等服务模块,目前注册用户数127944人,上线事项2150个。AI智能审批系统建设完成,目前已上线5项智能审批事项。推进“无实体印章”“无纸质证明城市改革,电子印章系统已完成与税务、
30、人社系统对接,赣服通*分厅上线“免证办”专区,27个部门148条“免证办”事项。持续推进数据共享建设,在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注册目录628项,涉及资源857条,数据更新率100%O累计投入2600多万资金建设了“智慧*”平台。(三)专项治理,降本提效,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违背市场准入要求规范性文件3件,会同县城管局办结涉及共享自行车准入问题线索1条,推动“非禁即入”落细落实。持续开展“新官不理旧账”治理,目前已办结省市移交问题线索2件。精准帮扶企业,对规上工业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每月召开政企圆桌会议,通过面对面议事方式,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贯彻落实好国
31、家、省、市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制定出台了我县拼经济拼发展“23条”,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兑现资金9.842亿元,惠及企业和个人11233家(人)。(四)创新监管,规范执法,营造平等保护法治环境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期”制度,实施跨部门联合监管,梳理制定2023年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165项,实现除重点监管外双随机覆盖率100%,年度联合抽查事项占比93.22%,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落实轻微违法行为首次免罚、触发式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截止10月,从轻处罚23条,减轻处罚23条,免处置281条,免强制措施10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今
32、年以来,全县开展信用修复培训2次;行政许可公示情况中合格率100%;行政许可公示情况中瞒报率0%,迟报率1%;行政处罚公示情况中合格率100%;行政处罚公示情况中瞒报率0%。强化“互联网+监管”系统数据共享。通过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认领监管事项870个,监管事项认领率92.64%。在用检查实施清单总数529个,检查实施清单完成率达100%,共发布351条监管信息;监管行为覆盖率为65.40%;风险预警信息按时核查反馈率为100%O强化法治资源要素保障。常态化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公证便民服务”“行政复议进园区、商会、企业”“法官进百企”“法治体检”等系列普法宣传活动,设立工业园巡回法庭、
33、驻园区工作室,截至目前巡回审判8件案件,全面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聚焦指标体系,全力推进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一是全力抓好问题整改。针对48项省评反馈问题和23项忠琼书记领题调研指出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找准问题根源,拿出过硬举措,靶向发力推动反馈问题标本兼治。二是全力抓好对标提升。严格落实营商环境调度措施,强化跟踪问效,落实工作通报。各单位要积极履职尽责,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尽快完成103项对标提升年度目标。三是全力抓好创新试点。各部门要加强上下联动、横向联系,涉及国家、省、市级赋权事项要积极向上争取,推动114项改革任务落地实施。四是全力抓好数字赋能。加强
34、数字化营商环境建设,强化数据共享与数字平台建设,推动更多数字化成果运用到实际办事场景,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为方便、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验。五是全力抓好指标监测。认真研究江西省营商环境智慧监测评价平台评价细则,主动赴省、市主管部门对接掌握日常监测指标具体内容、采集标准和评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指标情况,确保靠前指标进位争先、中游指标提档升位、落后指标补短提升。(二)聚焦“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全面落实便民利企“微改革”。从企业群众需求端出发,推出“综合受理+全科审批”、工程项目“合并评审”、远程视频踏勘、即办事项“窗口办结“、涉企证照联办等“微改革”。二是持续推进“市县同权”改革、
35、惠企政策集中兑现改革,加快推进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服务改革、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无实体印章”“无证明城市”等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三是做足政务服务精细文章,推动服务大厅向智慧型、标准化、多功能政务服务综合体提标升级,全面推行惠企政策“集中力、”、首位产业“一链办”、政务服务“跨域办”、县乡村三级“智能帮代办”、“政银通一就近办”等五项服务,加快推行行政办事员制度,持续提升大厅服务管理水平。四是开展党务干部“拼能力、拼作风、拼效率”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政务课堂”学习制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队伍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三过硬一满意政务服务队伍,打响定了就
36、干、干就赣好“定e力、”营商品牌。(三)聚焦企业关切,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组织开展好“干部进企业服务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日”等活动,充分发挥政企圆桌会议、挂点帮扶、一企一策等工作机制,完善融资支持和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切实解决一批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完善工业园区生产生活配套,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继续整治营商环境领域“小鬼难缠”“中梗阻”等突出问题,坚决查处一批“吃拿卡要”“推拖顶绕”等影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作风顽疾,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顺利成长。(四
37、)聚焦创新突破,打造本地特色亮点。积极复制推广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进一步叫响特色,把营商环境宣传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强化工作经验提炼总结,挖掘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特色亮点,努力打造更多的营商环境改革“*经验”“*模式”。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情况汇报材料(四)20*年以来,在区市两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为努力建设政策更优、审批更简、成本更低、服务更好、监管更准的一流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更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38、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排头兵建设,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整体情况(一)强化组织保障,工作合力不断增强1 .强化组织领导。聚焦市场主体需求,补短板、强弱项,拔钉子、攻难点,印发20*年*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灵营商指挥办发(20*)11号),进一步明确改革任务分工,健全部门联络机制,10个牵头部门全面负责,认真履行职责,拉条挂账,扎实推进改革任务的落实落地,12个配合部门紧密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推动改革目标任务落地见效。2 .加强宣传培训。在政府门户网站、“美丽*”微信公众号开设营商环境宣传专栏,及时发布相关政策文件解读、惠企政策、动态信息等。安排专业人员对全市8个乡镇(街道)和8
39、5个村(社区)民生服务代办点进行了集中培训和上门培训。积极联系自治区对口部门和市委党校,筹备举办20*年优化营商环境业务专题培训班。3 .聚焦评价评测。*市在2020年全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排名第五,但与银川市三区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市充分应用自治区营商环境年度评价报告(2020年版),积极组织相关部门赴自治区、银川市对接,请教欠佳指标具体不足之处,查找漏洞与短板,谋划整改重点和难点,形成*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报告(2020年度),持续对标对表,促进相关问题整改提升,全力做好20*年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4 .狠抓督查检查。紧紧围绕改革任务落实,对10个改革任务牵头单位开展全方位督查督办,对
40、各成员单位任务落实情况及档案准备工作进行了集中督查、日常督查、走访调研和上门指导,合力破解影响市场活力和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为确保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顺利开展,对政务大厅、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办事大厅(窗口)的服务质量、服务规范、服务热线使用、氛围营造等进行了明察暗访。(二)营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提升企业满意度、获得感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全流程时限缩短至3个小时;启用个体登记智能自动审批机,申领营业执照时间缩减至十分钟;持续扩大“政银合作服务范围,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有效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问题。截至目前,新增市场主体289
41、2户,其中企业新增687户,其中企业网办率95.2%,“秒批秒办”1216件,秒批率达89.28%2 .提升建设项目审批便利度。印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0*年工作要点,多次组织召开*市20*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会和审批管理平台应用培训会。印发*市优化新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取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和勘察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备案事项,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及实施区域评的生产建设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20*年73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项目审批,完成率100%。3 .优化不动产登记。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新模式,推广使用经过CA认证的不动
42、产登记电子证明,优化财产登记流程,建立综合窗口,实行一站式办结,压缩财产登记时限,实现0.5天内办结,有条件可实现即时取件。目前已通过“互联网+”不动产受理各类不动产登记2200余件。4 .优化纳税服务。创新“蓝精灵”e课堂,精准辅导深帮扶。收集纳税人涉税问题,归类分析,自制税费宣传系列小视频,以“大课堂+小教学”“线上+线下”模式,宣传税收政策和纳税操作。组织“蓝精灵”专家团队,走进辖区内各产业园区,开展“订单式”专题培训I。今年,线下走进产业园区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专场培训共5次,参与人数360余人次;线上直播课堂8次,观看互动970余人次;自制小强带你办税费短视频9期。5 .提升政务服务便
43、利化水平。设立“跨省通办”专窗,共跨省通办527件,区内通办295件;梳理公示*市第一批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目前已告知承诺办理600余件;依托银川市“一网通办”综合服务平台,部署上线344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1269项事项“网上可办”,1108项事项可“不见面办理”。(三)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6 .优化供电服务。借助“互联网+供电服务”模式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零证办电”“无纸化办电”;推广“扫码用电”新应用和“共享电源”新设备,并通过积极打造“共享电源”示范项目,探索出了一条“人-物-网-电”贯通的数字经济新业态。7 .优化市政接入服务。推行网上报装,完成大厅受
44、理与电子政务审批对接,根据用户需求,将服务前置;优化获得用水耗时,将原有10天优化为7天,优化施工方案,将工程成本控制在2万元以内;优化获得用气流程,将“工程验收”与“开栓通气”合并,提高服务效率。8 .便利企业融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贷款成本。截至20*年10月,各项贷款余额242亿元,*辖区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共48家,为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9亿元,给予贷款支持企业的就业人数7145人。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智慧县域”项目,累计放款2.08亿元,放款人数3949人,授信金额2.2亿元,授信人数15492人。9 .优化政府采购。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全面推广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交易,
45、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效,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着力治理政府采购领域突出问题,对全市采购主体近4年达到公开招标限额以上的所有政府采购项目进行检查,营造风清气正、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政府采购环境。1()优化招标投标。创新保证金支付方式,推行银行保函、担保公司保函、保兑支票、银行汇票或者现金、支票、保证保险等合法形式提交。全面推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依法必须招标的交通和水利工程项目等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有效降低招投标成本。(四)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铸就利企发展良好氛围11 .便利企业退出。对简易注销的企业进行全程指导,提供“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填报、一站办结”服务,
46、简易注销实现0.5个工作日内办结,税务注销即办率达99%以上。开展清理空壳企业“净企”专项行动,将175户企业和9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规定吊销营业执照。12 .增强合同执行质效。持续深化“只跑一次”改革,健全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站服务”集约化诉讼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合同执行质效。今年ITO月,共受理合同案件4378件,结案3499件,平均审理时间44天,同比缩短10天。(五)营造公开透明监管环境,增强市场主体发展预期13 .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管。实施援企稳岗“护航行动”,稳定就业岗位,加大企业用工侵权执法力度,规范劳动市场秩序。截至20*年10月底,共为76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资金28.46
47、万元,稳定岗位676人,为2家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企业发放补贴资金543.35万元,稳定岗位645人;发放创业贷款78笔4951万元,培育创业实体543个,创造新岗位1053个,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人数2337人;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700.21万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银行保函1023.08万元,退还保证金2262.62万元。14 .构建公正规范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20*年以来,完成内部双随机抽查50次,共抽查市场主体907家,开展部门联合检查工作22次,检查经营户170户,“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动实现跨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全覆盖,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
48、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六)营造宽松有序创新环境,凝聚经济社会发展后劲15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开展专利、商标、商标代理专项整治行动,共抽查26户企业,商标18户,商标代理2户,专利6户;开展侵权假冒商品集中销毁活动,销毁商品涉及40多个品种,案值近4万余元;开展*长枣、“宁夏枸杞”地理标志和“中宁枸杞”证明商标专用权保护行动,拆除含“中宁枸杞”字样装潢3条,没收外购“中宁枸杞”“宁夏枸杞”包装袋300个。16 .营造包容普惠创新发展环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或技术合作载体,建立科技创新平台27个。围绕“三大产业、五个特色产业板块”组织22批次招商活动,20*年签约重点产业链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228亿元。向企业兑付2020年惠企政策奖补资金2040万元,其中向16家招商引资企业兑付2020年各类产业奖补资金1496万元,有力减轻招商引资企业各项成本。二、工作亮点(一)“百事通办”让群众幸福满满今年以来,*市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为导向,不断增强乡镇(街道)为民服务能力,持续优化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流程,全面推进一窗式无差别受理、一站式办理。实现基层政务服务“百事通办”零距离,擦亮”四个百分百”金色政务服务名片,切实提升基层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