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具活课堂论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26805 上传时间:2024-04-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具活课堂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具活课堂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具活课堂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具活课堂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具活课堂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具活课堂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具活课堂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具,活课堂内容摘要:现代化教学日新月异,多媒体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认识,老师也忽略了教具、学具的应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这些是多媒体无法替代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利用学具激发兴趣促进思维空间观念创新意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渐引入课堂,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也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在广泛使用电化教学带来的乐趣时,往往忽略了传统的教具与学具的运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

2、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它将所有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集中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之中。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适当进行学具操作的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学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一、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学具,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学具,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由于年

3、龄小,对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操作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参加各类活动,通过看图、看演示、自己动手,利用学具操作,满足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对提高小学生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同步发展十分有利。学生一旦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就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从各方面去了解、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如:在数学圆柱体的侧面积一课时,就可采用直观演示法、独立操作法,让学生自己利用手中的圆柱体模型去发现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学生在教学引导下,把已成圆柱体学具的纸壳展开认真观察,讨论十分热烈。“经过你的观察,圆

4、柱体的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形状呢?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了他们的创造意识,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说”如果圆柱的底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就是一个正方形;有的还说如果沿圆柱体侧面的高斜着切开,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后,又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它的侧面积都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这样,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原本抽象、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其浓厚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二、精心选取学具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心灵而手巧,手

5、巧则心灵,“手指尖、手巧就是指的操作技能。在双手运动时,由手到脑,存在着高速信息双向传输途径,使手脑同时得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学生运用学具操作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则促进操作能力的发展,而操作是为了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是为了在感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因此,指导学生运用学具操作要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着眼,不能为操作而操作。例如:在教授二年级第一学期”倍“这节课时,学具起到很大的作用,“倍”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一定要利用学具让学生摆一摆。先在第一排摆上3五角星,再在第二排摆2组3个三角形。让学生从所摆的图形中,理解把3个五角星看作一份(1倍)的话,三角形就有这样的2份(2倍),从

6、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到从“个数“到”份数”,再引出倍数,以具体的事物或图形为依据,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倍数,触及概念的本质,借助图形学具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三、合理利用学具,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操作的目的。在教学中,加强实际操作,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观,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他们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调动

7、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空间观念便易于形成和巩固。例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多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面,如黑板面、课桌面、课本封面、文具盒的面、墙面、地面等。为了加深对表面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亲自用刀剖开萝卜的纵面或横截面并摸一摸。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在此基础上再引入物体的表面的意义。这样,学生对“物体的表面这个概念就能有比较正确和清晰的理解,为进一步概括面积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还有这样一个习题,要求画出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果教师准备了实物教具,或者建议学生

8、从学具袋取出小正方体来摆一摆,再让学生从正面、上面和侧面仔细观察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实践中体会了物体的不同呈现方式。这样,认知的难度就会降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不但理解了面积的概念,而且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四、合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发展人的个性,是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运用好学具,能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在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发挥,而教师的任务绝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在学习拼组图形后,学生就能利用认识的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象房子、机器人、卡车、火箭等。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时,27-9=?学生通过摆小棒发现等于18。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可以10-9=1,17+1=18等。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创新。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渠道之一。总之,合理利用学具,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合理利用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充分地引导学生与自己、同学与同学和谐互动把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得更精彩。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2014版2现代小学数学科学出版社2004.42017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