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与流星.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36741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状元与流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状元与流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状元与流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状元与流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状元与流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状元与流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状元与流星.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有状元,没人物!”这是我对家乡泰宁的一句评价。我知道,这话有点大不敬。全国2860多个县(市区),科举千年总共才650多个文状元,平均4.5个县(市区)才1个状元,泰宁一县就占2个,即北宋的叶祖洽、南宋的邹应龙,是不是得刮目相看?可是,状元不等于“人物”吧?梁启超曰:“其人未出现以前与既出现以后,而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若是者,庶可谓之人物也已。”衡量一个状元,当用梁启超提供的这把尺子。这两位状元,都没有“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之功。如果不到他们生活或工作之地的地方文献当中去寻觅,难得一见踪影。武夷山脉,碧水丹岩,逶逶迤迤,从闽北隆起,沿着闽赣边界长长地向广东南去。空中俯瞰,这是一条硕大的彩色长

2、城。泰宁在其偏北东侧,大杉岭之南,所以又名“杉阳工泰宁邹氏可不一般!邹勇夫,五代光州固始人,随闽王王审知入闽,奉命镇归化。旧县志记载:当时“榛芜亘野,烟火仅百家。勇夫招集流亡,葺理宅舍,民襁褓而至,始遂生息”,所以邹勇夫被誉为“开泰公,入宋,中国发生一大深刻变化,终结唐后期以来武夫专权的历史,转而“文以靖国”。从邹勇夫到邹应龙,是这一历史性变迁的见证。邹应龙的高曾祖邹括也曾进士为官,还曾获李纲题写像赞。邹括以降,邹家再没人获功名。邹应龙的父亲邹徽是邹勇夫第十代孙,以私塾为业,“贫无书,三传皆手抄”,但依然望子成龙。动车站以西六七里处,丹霞岩、瑞光岩和络珠岩,三岩相连。梁溪全传收录有邹应龙少游丹

3、霞岩一文。在这篇文章当中,邹应龙回忆说:他七八岁的时候,曾经跟随爷爷游历丹霞岩,那崖壁间留题诗文数十篇,都是李纲写的。李纲号梁溪,邵武人,泰宁隶属邵武军,因此算老乡。爷爷诵读崖壁上的诗文,小应龙边听边跟读,长大不忘。邹应龙像他爷爷一样成为李纲的粉丝。少游丹霞岩还说:“其后稍长,慨慕丞相之风仪,概欲遍求遗文而读之,苦不多见。”邹应龙是怎么受教育的?尚未发现具体史料,但有多个传说故事。丹霞地貌岩穴星罗棋布,小的拳头大螺壳大,大的则可以在里头建寺庙建几幢房子。泰宁人善于利用岩穴,除了供佛,还有在当中世代居住,有的避难一二十年,有的在当中短暂读书,有的葬于其中,有的储存空棺或者骸骨。邹应龙也选择了一个

4、岩穴隐居读书,很可能是受李纲在丹霞岩读书的启发,但两者有诸多不同。丹霞岩有寺庙,生活方便,而邹应龙选石伯岩后改名状元岩,迄今荒无人烟。状元岩在城北十余里的绝壁之上,如一弯新月潜藏灌木丛中,面北朝京,长60多米,最深8米,地面平坦,顶如覆钟,能搭盖两三间简陋的小房子。现在里面是空的,只有一尊邹应龙的塑像,及清乾隆年间摩崖石刻“状元岩”3字。所谓状元帽,指岩口顶端并列的3个凹点,脸盆大小,圆圆浅浅。洞沿林木扶疏,日影横斜,岩内一片清朗。洞外岩外,千峰万壑,奔来眼底。那方圆十余里全是赤石群,沟壑纵横,绝壁林立,没有田地,一条美丽异常的小溪蜿蜒而过,天为山欺,水求石放。传说南昌尉梅福不满王莽篡汉,弃官

5、而逃,隐居于那溪边一个岩穴炼丹,羽化为仙,那小溪也被命名为上清溪。明朝礼部主事池显方偶然一游,惊呼“兹奇果愈九曲,以僻处无知者”,可惜他身轻言微。20世纪50年代水运公粮,随着公路开通很快又废。直到1992年附近的上青乡政府在那兴建水电站,要将上清溪淹成水库。那时我刚好在县旅游部门供职,便将池显方那篇游记注释并打印出来,向县领导呼吁:停建电站,保留原貌。分管旅游的县委副书记黄作文率队去考察,附近村子己找不到竹筏,村干部临时砍竹扎筏,艄公李仕春年己81岁。为防不测,特地叫县公安局局长宋建波带上长短枪,还请了一位蛇医随行。现在,那一带开发为上清溪、状元岩和九龙潭三个小景区。邹应龙在状元岩读书的具体

6、情形,找不到文字记载,我只能一遍遍设身处地地想象。家乡俚语“七拦八挂”,说蛇的习性7月拦路、8月挂技,竹叶青跟绿叶一般难分,五步蛇则跟枯叶一样难辨,而竹叶青与五步蛇都是剧毒的蛇。清郭伯苍闽产录异说:“泰宁、将乐虎多越城。”我小时候还曾见有人猎了一头小老虎放在镇子街上卖,用红布裹着虎头。萧春雷则声称他在山中遇过活老虎邹应龙如果不惧妖魔鬼怪,不畏寒冬酷暑的话,难道还怕毒蛇猛兽?旧县志记载:“状元岩,长兴保。邹文靖尝读书于此,因名。拾磴而升,级以千计,名斗米阶。”级以千计应该是文学写法。丹霞地貌很容易风化,历经近千年凰雨侵蚀,现在所能见的仅二三十个石阶痕。问题是凿一个石磴也够费工费力,凿那么多石阶代

7、价多大?恕我直言:邹应龙在此读书或几个月,或几年,不管怎么说都是临时性的,有必要如此凿路吗?留在家里,把那么多精力集中于读书,不是更好吗?当然,中国自古以来励志读书的故事挺多,再添一个“斗米阶”无妨。再说,“凿壁偷光”之类故事也不是都经得起推敲。邹应龙在此隐居一段时间,避开城市的喧嚣,静心读书,应该是无疑的。没有依据可以推测他携带了书童,或是红袖添香,不可能浪漫。我倒是偶尔放肆地想象:他妻子很可能是个苏格拉底之妻般的悍妇,所以他才要躲到山野来,所以这留待后文说罢。总之,别的学子到石伯岩,只是赶考前夕去求个梦,临时抱佛脚;邹应龙不然,他要以苦行僧般的虔诚去打动石伯公的铁石心肠。石伯公是泰宁一个山

8、神。我陆续关注了好些年,觉得这很可能是泰宁特有的一种民间信仰。中国地广人众,一个土地公管不过来,于是新设机构创新神,城市划归城隍爷分管,河流划归河伯分管,山岩则划归石伯公分管。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西方神话与东方神话截然不同。西方神灵人性十足,东方神灵则不食人间烟火,一个个令人敬畏。然而,泰宁的山神石伯公却是一个异数。石伯公特性是喜欢跟人开玩笑,爱藏家禽家畜,甚至藏人。家禽家畜如果找不着,那很可能是被石伯公藏了。于是,几个妇女敲着铁勺之类到村外去找,边找边咒道:“石伯公,嬉嬉哈,再不交出鸭(鸡),铁勺敲你妈!”石伯公也讲孝道,怕人家用铁勺敲他妈的背,乖乖地交出他藏的鸡鸭来。那么,如何让石伯公“

9、乖乖地”送我个状元帽呢?读书人的事,总不能像村妇那般敲铁勺,唯有诚挚地感动他!每当月光明亮的夜里,邹应龙总要移到月下读书。邹应龙喜静不喜动,可以终日危坐不倾椅,问题是月光要移,不能不跟随。然而,这是山岩,跟家中不一样,移出悬崖要坠深渊。当然,邹应龙会小心,差不多时就不往外移了。可是,一个月圆之夜,天地格外皎洁,他看书看太入迷,竟然忘了“状元公,休息吧。”石伯公忽然说,“我两个肩膀都扛痛了!”原来,邹应龙的椅子早移出悬崖了,多亏石伯公及时赶到,用双肩托住椅子脚。尊称“状元公”,意味着石伯公决定将第二个状元帽授予邹应龙了。清时邑人谢高全曾经攀临状元岩凭吊,吟咏道:“探幽寻胜到灵岩,路入层留已隔凡。

10、此处书声通帝座,当年柳汁染春衫。”谢高全显然相信石伯公助邹应龙的神话,并破译了一大奥秘:此处书声通帝座。所以,什么艰难困苦都等闲。四邵武西50里的大乾山有座“惠应庙”,也称“大乾庙”。夷坚志说:“闽土多往祈祷。”邹应龙不能免俗。夷坚志中有一则邹状元书梦:邹应龙考举人前夕,曾经到大乾庙焚香祈梦,梦到一处拾钱,钱堆满地,但他只拾到25文,醒来叹道:“那么多钱,我才捡25文!”有个同学善于解梦,说:“我们邵武解额只有26名,你能得25名,算不错啦!”将梦中拾到的钱与考取的功名挂钩,一文钱一个名次。解额指从乡试中解送入京秋试的名额。邹应龙梦中拾得25文,意味着在省城乡试的邵武举子当中将名列倒数第二,进

11、京及第的可能性可想而知。南宋进士录取率平均仅6.5%左右,邵武26人进京大考成功的理论上不到2人。邹应龙听了这位解梦者说,沮丧得很。然而,乡试结果,邹应龙名列第二不是倒数,那个解梦者连忙改口:“你居25人之上,梦己验矣!”解梦者那三寸不烂之舌,让人不能不服。历史上的儒士有一点很不好,就是喜欢搞“朋党”。北宋、南宋都严重存在这种现象,叶祖洽与邹应龙都有意无意卷入其中,并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时期,宋光宗是精神病患者,宁宗没有主见,理宗则沉湎内宫,朋党相互倾轧更是严重。福建通志说:“应龙数为当路所挤。”当路指掌握实权的人物。键之时被排挤一次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邹应龙却被排挤多次。邹应龙科举

12、前后那一段时间,宰相赵汝愚被罢,外戚韩伉胄得势。朱熹与赵汝愚同党,入朝讲学才46天,宁宗就说“朱熹之言,多不可用”,将他逐出,理学也被批为“伪学工吏部尚书叶翥、吏部副官倪思及类似现代监察官的刘德秀3人为本届主考官。叶翥是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倪思湖州人。刘德秀虽不是浙江人,但是著名的反理学先锋之一。这年二月初,大考前夕,他们3人联名上书说:“伪学之魁窃人主之柄,鼓动天下,故而文风未能大变。请将语录之类,一并废毁。”同时,还认为理学派将科举考试作为结党营私、徇私舞弊的工具了。宁宗给考官下御笔,希望他们“毋使浮夸轻躁者冒吾名器”,并令“四方献歌颂者勿受”。对此,宋史专家虞云国评述:御笔虽没说“伪学

13、之士”,但显然已被叶翥奏议中“伪学”之说所蛊惑,所谓浮夸轻躁者总令人感到与“伪学”有关。这年取士的试卷只要稍涉义理就遭黜落,连论语孟子中庸大学都成为不能引用的禁书应试士子都愕然不知所对。而且“全国应试士子,必须声明不是伪学方能应试:然而,“这种以政治高压为后盾的言论钳制,士子们多虚应故事,韩党取得的只是虚假的保证”。那么,在这场“士子都愕然不知所对”“只是虚假的保证”的考试中,邹应龙交上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很遗憾,邹应龙的“状元卷”连只言片语都没找到。我只能继续推演,由果推因。这次殿试题为谅阴不亲策,出自论语:“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商王死了,其子武丁即高宗继位后“三年不鸣”,内容不算太晦涩冷僻

14、,但怎么理解大有分歧。孔子的说法是:先王死了,新王守孝3年。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其核心是忠孝。南宋特别重视“孝”,宁宗爷爷的庙号是“孝宗”,宁宗的父亲光宗则被人诟病不孝,所以宁宗口口声声“恐负不孝之罪”。因此,这批考生大都大作“孝治天下”的老调文章。邹应龙则不然,另辟蹊径。邹应龙认为:武丁“三年不鸣”主要不是守孝,而是在深谋远虑。武丁求贤若渴,有天梦见圣人,身穿红衣。醒来,武丁命画工画出这梦中之人,然后命官员到各地去寻。结果找到一个叫傅说的人,正在工地打Io这会是治国能臣吗?武丁自己也生疑,便微服私访,到工地跟傅说一边搬砖块,一边畅谈治国理政,发现他果然有真知灼见。那么,该怎样让朝中大臣也相

15、信呢?武丁说是根据先帝托梦找到的人才,没人敢反对,便破格提拔他为宰相。在傅说等贤臣能臣的辅佐下,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诸方面推出一系列新政,王朝很快复兴,史称“武丁中兴:武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联系现实,南宋一晃也七八十年了!虽有“建炎中兴”“乾淳之治”,但积弊不少,光宗五六年明显呈衰势。当时大臣忧心忡忡说:天下之势有如行舟,“外而望之,舟若坚致,岁月既久,罅漏寝多,苟安旦夕,犹惧覆败”。宁宗继位以来,多有新政。为此,邹应龙疾呼加大改革力度,少空谈,多务实,努力开创一个“庆元中兴”。1196年,宋宁宗即位后第一次主持考试选士,也是龙飞榜。揭开糊名一看,第一名莫子纯,邹应龙又第二名不是倒数!莫子

16、纯,浙江余姚人,以叔父恩荫补官,即己经参加工作了,带职参加考试,有基层实践经验,所写的答卷更具可操作性,比书生邹应龙自然更胜一筹。幸运的是,当时还创新一种“锁厅制”,规定皇族与现任官员可以参加科举,但资格比未入官者低一级,考试取得第一名也必须让给第二名。这样的事,北宋己有3例,南宋有4例。莫子纯只能委屈了。他的乡亲们不买账,仍然称莫子纯为状元,但影响不了圣意。这时,那位解梦的同学又有话说了:“你说我解得准不?钱上有元字,就是状元的意思。你今年25岁,也证明了这一点。别人的梦,都没你的灵验。”夷坚志遢强调说“邹自书其事:邹应龙真的那么相信解梦八卦吗?五古人将金榜题名视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孟郊诗“

1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极富感染力,让我们现在读来还艳羡不已。可是,邹公蚌志写道:中状元回来,衣锦还乡,家乡人都非常高兴,邹应龙却仍然一脸严肃。不喜形于色?我真怀疑邹公蚌志笔误。我这怀疑是有依据的!宋朝皇帝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状元驸马之类艳情励志故事多得是。每到发榜日,各地富绅倾家而出,见新进士就拥上求婚,民间称“捉婿”。在这种争夺中,考官显然有近水楼台之便。邹应龙也有此类艳遇。由于某种可以理解的缘故,泰宁新旧县志均未提及此事。邹公Jr志慎重地记道:“妣,昌国夫人叶氏公两娶叶氏,夫人,殁。”前缺三字疑为“封樵郡”,后缺二字疑为“先公”。真不知怎样的缘分,邹应龙的母亲与叶祖洽同姓,

18、他又“两娶叶氏工问题是:既然两娶叶氏,为什么只有一个封号?按惯例两位夫人都会受封。樵郡夫人指哪一位?是妻叶氏还是妾叶氏?另一位叶氏受封了没有?封号是什么?当时习惯,墓志铭刻好之后,下葬之前还要制成拓片,向亲友广为散发,宣扬逝者美德、作者文采及抄写者的书法艺术。邹公犷志的作者赵与筹是邹应龙的女婿,对于这样重要又不复杂的问题,他为什么不写清楚?福建旧志稍详些,让人两眼一亮:试礼部时,为试官叶挺所得士。挺丽水人,妻以女,应龙因随挺家丽水。丽水人名其所居曰“德星里工叶挺,丽水人,与叶翥同属处州,同为本届考官。德星里在今丽水城西南,万象山下至瓯江小水门一带。所谓德星指景星、岁星。景星是大星、瑞星,古人说

19、它只现于有道之国。丽水人对于邹应龙的人品也予充分肯定,以这样的女婿为荣。处州府志丽水县志相关记载,与福建通志差不多。“随挺家丽水”“因家于此”“遂徒家焉”,这当中不约而同的“家字,让我看了也觉得有些不是滋味。丽水距当时首都今杭州,比泰宁近得多,多跑跑新丈人家,就像我们现在周末去蹭蹭饭吃,完全可以理解。问题是,何至于“家”焉?/、-状元帽摘得,考官女娶得,夫复何求?在少游丹霞岩那篇文章中,邹应龙说他不仅小时候从爷爷那里拜读了李纲的诗文,“间记一二”,而且在“其后稍长欲遍求遗文而读之,苦不多见”。再后来,李纲的后人收集了他的表章奏议80卷及诗文于是得尽读公之文,及见公之行事,望洋而叹,大喜过望。夫

20、古人以立言为不朽,以有后为不死。公之文既得其子裒而集之,又得其孙镂而传之,将使天下之人家有其书,真足以不死且不朽矣!邹应龙一是仰慕其行事之功,二是羡慕其诗文经儿子收集编纂,孙子雕刻印刷,得以不死且不朽。那么,邹应龙的功名呢?宋史卷419,列传第178,邹应龙传全文仅243个字,其中30个标点为现代所加,惜墨如金,基本是一份履历表,只是不动声色地记录一连串官职之类。盖棺定论,邹应龙是个好官!但他究竟干了哪些好事?不知道。旧县志上的邹应龙传就详细多了,长达IlOo多字,更难得的是有些生动的细节。例如在广西任职的时候,黎州发生“盗及邕蛮之乱”,邹应龙平乱,“诛首恶,纵胁从,所活无算”,部将归功于他,

21、他却说:“殄寇靖疆,帅职也,何功?”他不仅不贪功,反而“自劾求退,弗许工家乡长辈称赞一个人,最常用的词是忠厚,我想邹应龙无愧于这个词,旧县志形神兼具地写他:“天资端重,髯龊如成人。出入里巷,未尝左右视,虽步履亦有常处”,“自魁天下至参大政,未尝以得位为悦”。邹应龙最高位“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少年老成,克制得很,得意也不忘形。但邹应龙容易得罪人。邹应龙被罢归乡里,本想过安静的日子,不想闽西民变波及闽北。这场事变虽然在国史上不足挂齿,但对邹应龙影响极大,妻离子散不算,还一再危及性命。福建通志说:“汀州寇蔓延至邵武,应龙避地钟山,告于闽帅。兵不发,应龙乃闻于朝,诏起陈晔为招捕使,讨平之。”官场最忌

22、越级言事。邹应龙在本省“兵不发”的情况下,才越级向朝廷求援,本当记功才是。然而,宋朝对军队控制特别严,哪怕救火也不行,救火虽有功,但调了不该动的军队照样算错。因此,邹应龙此举被某些人攻击为“擅自调兵工这罪名可吓人,幸好大宋皇帝有不杀文人的格局。邹应龙也有动情动怒之时。旧县志写他从乡里重返朝廷后,官居重位,“夙夜以天下事为念,惴惴恐不胜。屡以老请,不许。”旧县志还记载:适谏官复引前事阻之,应隆慨然曰:“吾固多此一出。”遂决去,即日就道。上遣中使谕止之,竟不复。乃授资善堂学士,沿海制置使,亦不拜。归林下,去家百步许,乐泉石之胜所谓“复引前事阻之”,就是重提“擅自调兵”的旧事来反对重新重用邹应龙。邹

23、应龙烦了,拂袖而去,再不肯回头。他的心死了,不再幻想兼济天下,只求独善其身。像司马光那样的大儒不也曾退隐“独乐园”,潜心深研“投壶”游戏?宋理宗这皇帝脾气倒是不错,爱卿实在要回去就回去呗,朕给你泉石之地赐“南谷”二字。后来还屡召不起。理宗仍然给他加太子少保,食邑3900户,食实封200户,死后又赠少保,谥文公。宋儒爱唱高调,要求人人胸怀“治国平天下”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其实,到了官场才会发觉连小事也常常难干得很。官场没有不内耗的时候。邹应龙的功业乏善可陈。徐晓望福建通史写道:“宋末闽人考科举的非常多他们在宋末都担任过参知政事、枢密院使之类的高官,他们立身正,也在史册上得到好评,却没有重大

24、贡献。”其中所列成串名单,赫然包括邹应龙。叶祖洽、邹应龙恰巧分别处于北宋、南宋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都非常需要“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的人物。叶祖洽时代的宋神宗曾叹道:想当初秦国偏居关中,尚能统一九州。今大宋天下十倍于秦,可以调用东南财力,保证充足,只可惜没有适合的人才啊!其实,科举制精心培养、选拔出来了这样的人才,却没能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相反,社会倒是让没怎么翻书的韩倔胄、史弥远之流牵着鼻子走。那么,邹应龙的文呢?旧县志记载:邹应龙“处心简静,不求知于人。故立朝有所论列,皆削其稿”,这就是说邹应龙起草的“官样文章”底稿都随手销毁,不想到处去炫耀,其子孙想收集整理也无从寻觅了。宋代流行出版个人文集,而且闽北就是全国出版中心之一。旧县志却只能抱憾地写道:“虽叶、邹之名冠当时,梁氏之家擅文学,言湮世远,纪载无从。”状元总是被寄予灿烂的想象。邹应龙是丽水的德星,但在历史的天空只不过是流星,没能照亮更多大地,在我心里留下的是深深的惋惜和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