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学校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的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态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学校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的发言.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生态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生态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城市作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城市形象的一个发展方向。一、生态城市功能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等,为广大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生态
2、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其自然、人和技术充分融合,人与环境和谐共生,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幅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在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动下大幅度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能量、物质、信息被高效利用,整个城市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进入良性循环、和谐相处的状态。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就是一种文化观,一种发展状态,一种发展理念和建设实践,它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和谐、舒适、美好、幸福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讲,生态城市是建立在自然、社会、个人关系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是一种新型社会关系,既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又能够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生活在城
3、市中的居民提供一种更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为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狭义地讲,生态城市就是市民的聚居环境得到改善,生活工作更加轻松愉悦,是一个复合多元的生态系统,既实现了与周边及世界的大循环,也能使城市内部系统实现信息、能量、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和谐共生,这些内容能够实现再生利用,达到高效融合,充分发展,是一种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式,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和方向。生态城市定位通俗讲就是确定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内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和承载的主要功能,因为一个国家各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其发展的方向和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所以,只有针对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
4、把它们摆在正确的位置,并进行精准分析,才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展示每个城市的职能差异,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和特色。二、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近几年生态城市建设中,出现了一些违背绿色发展规律、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乱规划、乱建设现象,一些地区为了追求政绩和追求“高大上”目标,出现资源被浪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影响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城区设计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不完善。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蓝图,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各种管网的相互配合、城市未来发展的承载
5、功能等都要有长远的科学规划,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长久发展。现在有的中小城市盲目追求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盲目求大求全,规划设计不结合地区发展实际,还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合理,规划内容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没有体现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千镇一面”现象突出。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管理,各自为政。近年来,一些中小城市对各自城区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起了许多居民小区,相关配套设施初步建立,以城区为中心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但由于资金紧缺,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功能不健全,一些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绿化等设施简陋落后,服务功能不完善、不健全,文教、卫生、公共福利等社会
6、事业发展迟缓,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造成城镇基础设施始终处于滞后状态。全民参与力度不够,制约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进程。全民参与力度不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没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部分市民自身文明素养还不是很高,随意践踏绿地、乱扔垃圾、故意损毁公共设施情况时有发生,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摆摊点等行为依然存在,这些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城市良好形象,也制约了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三、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思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提高城市品位的基础性工作。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形象最外在的表现形式,也承载着城市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
7、速发展,城市在区域发展中所赋予的作用应该更加广泛。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提升城市品位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要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也要顾及当前发展的需求。在旧城改造工作中,除了要解决原有居民的居住条件外,还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绿地、公园的建设,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等。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拓展城市功能。城市承载能力是指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生态资源、自然资源等要素支撑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的能力,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必然要有充足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承载能力。大力加强中心镇和重点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发力度,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抓住农村居民
8、加快向城市流动的趋势,积极为农民进城创造就医、就业、就学等基本条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围绕绿色、可持续的目标,在统筹城内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居民基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优先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优先发展无污染、低能耗、高产出的工业项目,同时要加大与周围乡镇的对接,发展优质服务业,如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尽可能地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整合优质资源,提高市民素质,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高度融合、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县域突破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建设的重点任
9、务,所以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中,要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民生工程和城镇化项目,使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有明显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学校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很荣幸,由我代表*中心校向大会进行进行汇报,于我们而言,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特别是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锚定了“建设教育强市”目标,把教学质量提升作为核心任务,牢固树立“质量立教”意识,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抓教育、发展教育,为我们基层校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对此,2024年,*中心校全体教职员工将全面贯彻落实总
10、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主管局的统正确领导下,以先进为榜样,接续奋斗、比学赶超、见贤思齐,让*中心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将坚持以“立足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为理念,以“不忘岗位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为目标,武装学校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头脑,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素养,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让思政课要从“曲高和寡”走向“润物无声”,在
11、广大学生中成为有内涵、能“解渴”、合“口味”的“金课”o强化党员的管理与教育,党总支以建设“四有”教职工队伍为突破口,通过开展“三问三学三比”“一个党员一面旗”等活动,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推进学校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我们将坚持培根铸魂,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学校教师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不仅做到学为人师,而且做到行为示范,甘为人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市教育发展和莘莘学子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二、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推动*中心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升办园标准和教师水准,争取让更多
12、的幼儿园上等级、提质量,给*的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二是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常态化推进“五项管理”,持续深化校内减负“三提高”,优化作业管理,打造优质课堂,提高课后服务(假期托管)水平,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健全和规范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校内“双减”考核达标,积极争创“双减”工作先进校。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监管。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整治行动。促进教育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家长与学生合法权益。三是强化体育美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做好学生视力筛查、窝沟封闭、体检、意外伤害险等学生健康工作,加大传染病、近视、肥胖、踽齿等的防控工作力度。落实市体育美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13、做好美育和体育课程开设、活动开展、社团建设和特色办学工作。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创建绿色学校。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全面提高教育服务保障能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探索建立名师、名班主任选树培养机制,完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鼓励和保障教师参加培训、教研、学术研究等活动,及时帮助教师诊断改进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抓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思政、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培训,完善双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二是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教工作。推进依法治校,推动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开展中小学依法
14、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完善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等制度。持续办好教育系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开展教育系统法治工作者法治能力提升培训。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教育系统法治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我们将把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做为校园工作理念,加强预防校园欺凌治理工作,强化心理健康、校园消防、道路交通和校车及危险化学品、防溺水、防性侵、防诈骗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特别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组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定期筛查制度和跟踪服务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援助绿色通道,全学段呵护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总之,我们将切实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为建设教育强市、争创一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