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2024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82191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2024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大2024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大2024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大2024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大2024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2024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2024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电大2024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第13章)一、名词说明(每小题5分,共40分)1 .正后象和负后象答: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相反时,叫负后像。2 .韦伯定律答: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3 .知觉答: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4 .感觉适应答:指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更。5 .单眼线索答:人即使只运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尝试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6 .催眠答:广义上讲,催眠是一些示意有特殊反应实力的人

2、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限制感方面发生的一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7 .意识答: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8 .留意答:留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确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 .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答:(1)相识内外世界。(2)调控行为。(3)预料将来。(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2 .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答:(1)睡眠。(2)梦。(3)催眠。(4)白日梦。3 .简述四种留意的品质及特征。答:(1)留意的广度。也称留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晰地把握对象的数量。(2)留意的稳定性。也称留意的

3、长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3)咨意的安排。指同一时间内把留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4)留意的转移。指依据新任务,主动地把留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4 .举例说明留意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答:(1)不随意留意,又称无意留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须要意志努力的留意。(2)随意留意,又称有意留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须要确定意志努力的留意。(3)随意后留意,是留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不随意留意和随意留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须要意志努力的留意。5 .结合精神分析理论说明梦境的产生缘由。答:梦是睡眠期间某阶段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种自发性心

4、理活动。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梦是压抑的无意识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们以变更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冲动和愿望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异化形式。因为在醒悟状态下,意识的大门是紧紧封锁的,只有在睡眠的时候,意识的警惕稍有放松,这些无意识的冲动和欲望才能趁机在梦中改头换面地表达自己。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心理学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答:(1)构造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有冯特及其学生铁钦纳。冯特认为心理学是探讨干脆阅历即意识的科学。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情感三个基本元素,全部困难的心理活动都这三种元素构成。心理学的任务是用试验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发觉这些

5、元素构成困难心理过程的规律,其理论被称为心理化学。铁钦纳继承并发展了冯特的理论,认为心理学与化学具有相像之处,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是将意识分析成若干基本元素,然后探讨整合了的要素。(2)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詹姆士。他认为意识不只是一种静态的结构,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络绎不绝的动态过程,并将这种动态过程称为“意识流”。他认为心理的探讨工作不应局限于试验室中,应当探讨人们是如何适应环境要求而调整行为的,这一思想使心理学走上了应专心理学探讨的道路。(3)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的含义是整体,又称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或意识并不等于感

6、觉元素的机械总和,人的心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4)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华生。行为主义学派以刺激一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的探讨内容,认为在刺激影响有机体的状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视察的,心理学应当以行为作为探讨对象;干脆的视察和测量是心理学探讨的科学方法;强调人的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习得的。(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用潜意识、本能来说明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并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梦是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提出处于潜意识水平的个人心理冲突,是发生心理障碍的缘由,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潜意

7、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缘由。(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主见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要使个人才能得以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需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须要。(7)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米勒、西蒙、布鲁纳等。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认为心理学不只是探讨行为,也要探讨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内部认知过程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讨。2 .举例说明知觉的心理特征。答:知觉是一个有组织、有

8、规律的过程,有两个重要的心理物理:知觉的组织性和恒常性。第一,心理的组织性。把感觉信息组织到一起从而产生连续的知觉过程总称为知觉组织性。知觉组织性具有以下特点:(1)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阅历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叫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全部刺激都发生反应,而只是选择其中少数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其他刺激作为知觉的背景。人的这种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并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在知觉时总是依据以前获得的学问阅历,对知觉的对象进行加工处理并以语词加以概括,赐予它确定的含义

9、,从而标记出知学对象的特性,这称为知觉的理解性。其次,知觉的恒常性。在知觉条件发生确定变更时,被知觉的对象仍旧能够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做知觉的恒常性。电大2024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第46章)一、名词说明(每题3分,共24分)1.6 .算法策略和启发性策略答:算法策略是指依据确定程序逐步进行尝试,找寻不同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最终找到唯一正确答案的方法。启发性策略是指先确认和评价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保留一个最佳方案进行尝试,直到获得满足结果为止。7 .复合心情答:复合心情是在基本心情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认知评价所产生的心情,主要有爱、焦虑、敌意和自我意识心情。8 .心

10、情调整1.答:心情调整是个体管理和变更自己或他人心情的过程,包括变更心情的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在表现三个层面。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1 .记忆的三个系统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记忆的三个系统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是当感觉刺激停止之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象的记忆,是记忆系统的第一站,是记忆系统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前的短暂登记。短时记忆是信息保持在一分钟左右的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过渡。长时记忆是存储在一分钟以上,甚至是终生的记忆。记忆的三个系统处在记忆系统的不同阶段,相互之间有着亲密的联系。来自外界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假如这些停止被

11、留意,它们则进行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加工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须要时又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2 .简述学习的含义,以及有关的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答:学习是个体在确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阅历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长久的变更。主要的学习理论有:(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斯金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贯的过程,强调环境的作用,较少考虑内在的心理因素。(2)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苛勒、托尔曼等。认知学习理论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更关切刺激一反应之间的中间环节,也就是刺激是怎样引起反应的,以及学习行为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1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中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观点有:学问不是对现实的精确表达,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造;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学问的过程;学习们会基于以往的阅历和自己的认知实力,形成对问题的说明。(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是完整的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和自我的发展。学习是学习者全身心参加的过程;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着主要作用;学习是渗透性的,会使学生的行为、看法以及特性等都发生变更;学习的结果应当由学习者自己评价。3 .简述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

13、元相识策略的种类。答:复述策略主要有: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提问策略或尝试背诵。精加工策略主要有:划线法、笔记法、卡片法。组织策略主要有:列提纲、画关系图。元认知策略主要有:支配策略、监控策略、调整策略。4 .简述思维的特征和构成因素。答: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思维的构成因素有概念和表象。5 .简述创建性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关系。答:创建思维与发散、聚合这两种思维方式在思维活动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发散和聚合思维是方向相反的思维活动,都是创建性思维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发散思维是创建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没有发散思维就不能提出全新的假设和答案,就不会有创建性思维;但

14、有了聚合思维,人们才能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两者的结合才能结成创建之果。6 .决策中常见的两种心理效应是什么?该如何看待?答:决策中两种常见的心理效应是框架效应和损失规避。框架效应是指问题情境的表述方式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效应;损失规避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尽量避开“失去”的心理现象。两种效应都是确定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为了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对问题情境的表述除须要客观精确外,还应当尽可能采纳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帮助决策者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同时,要客观评估得失,正确对待得失,勇于担当决策的风险。7 .简要说明心情的功能以及三种经典心情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答:心情的功

15、能主要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调控功能、信号功能。三种经典的心情理论:(1)詹姆斯一兰格理论。代表人物有詹姆斯和兰格。他们强调心情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外界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心情体验的产生。(2)坎农巴德理论。代表人物有坎农、巴德。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生理变更和心情体验是同时发生的,心情是大脑皮质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共同激活的结果。(3)沙赫一辛格理论。代表人物有沙赫特和辛格。该理论认为,心情状态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中整合的结果。8 .简述心情过程与认知过程的联系和区分。答:区分:(1)反映的性质不同。相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内在联系(规律)的本质的反映,

16、心情过程是人脑对自身需求(看法)的主观体验(2)发生方式不同。人的相识过程的发生方式在确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随意志努力)。心情过程的发生方式不具有或很少具有随意性。联系:认知过程是心情过程的基础,心情过程又对认知过程起着调控作用。三、论述题(每题7分,共28分)1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为了避开遗忘,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答:影响遗忘的因素有:时间,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记忆材料的位置,记忆者的看法。有效的复习包括:(1)复习要刚好。(2)正确安排复习时间。假如记忆材料所需时间较短,可用集中复习;假如时间较长,分散复习效果较好。起先复习的时间,间隔条短,以后可以长一些。(3)试图回忆。

17、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可以提高复习效率。(4)留意解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复习时要留意解除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在系列学习材料中,中间部分要受到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所以对中间部分要多复习几遍。2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如何运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塑造行为。答: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强调环境的作用。其中有两种条件作用最具代表性: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经典性条件作用是从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试验中提出来的。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无条件刺激是无须学习、第一次呈现就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原来的无关刺激在确定条件下引起相

18、应的反应时,就成为条件刺激。如学生刚刚进入学校时,要塑造其听到铃声或某种特定的音乐时就能依据上课或下课的行为。学校先呈现铃声或音乐声,学生自然会引起留意,然后老师告知学生这种铃声或音乐是表示上课或下课。如此经过多次反复,学生只要听到铃声或音乐,就知道是该上课还是下课了,从而形成按时上下课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铃声或音乐是无关刺激,但在老师的提示这一无条件刺激的多次重复下,变成了条件刺激。今后学生再不须要老师的提示,只须要铃声或音乐为号,就能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经典条件反射的例子。如广告商利用经典条件反射使人们对他们的产品充溢“激情”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的产品(条件刺激

19、)在广告中与某些引起人们喜好的事物一一美女或婴儿(无条件刺激)联结起来。斯金纳通过试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认为条件反射有两种,即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是应答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假如一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之后伴随一种强化物,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因此,强化物与实施强化的环境,都是一种刺激。通过限制刺激和环境,人们可以对反应进行限制。这样,任何作为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行为,都可以被看作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换句话说,通过强化可以塑造行为。斯金纳认为“教化就是塑造行为,教化就是要塑造个体对自

20、己和他人有利的行为。塑造行为是指应用所设计的强化技术引发个体做出原来所不曾有过的困难动作,就是通过不断强化一系列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塑造某种行为。如何通过强化去塑造行为,斯金纳采纳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赐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须要的新行为。例如,训练鸽子或老鼠头抬到确定的高度,只有当其头朝着试验所需的方向抬起来时才强化,下一次要求再多一点,直到全部达到所需的方向和高度。这时,新的行为就塑造成了。在课堂教学中,塑造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假设我们想让学生写一段含有一个主题句和一句总结的英文段落,那么,这一任务包括很多部分:能识别并能写出主题句、佐证材料和总括句;能写出一个完

21、整的句子;能正确运用大小写、标点符号和语法;能正确拼法。假如老师在一节课里教全部这些技能,要求学生写出一段文字,并且依据他们的内容、语法、标点和拼法而评分,那么大多数学生将会失败,学生从练习中将学不到什么。反之,老师可以一步一步地教这些技能,逐步塑造出最终的技能。学生可以先学如何写主题句,然后写佐证材料,然后写总括句,在此之前可能特地谈论过如何选题立意。然后,对段落和标点也提出要求。最终,拼法也作为一条标准。在每一阶段,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强化,因为强化的标准都是他们可能达到的。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行为。3 .结合实例阐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答:问题解决的

22、一般思维过程:分为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四个阶段。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从发觉问题起先,分析问题的阶段是确定目标的阶段,形成假设、提出策略的阶段是解决问题中最具创建性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得出结论的阶段。验证假设就是将问题解决的方案付诸实施,并把实施结果与原有的解决问题的要求相比照。假如方案执行的结果导致问题解决,说明原有的假设或方案是正确的;假如不能验证,就须要重新提出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对问题的认知方式。(2)定势。定势是指由从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打算状态,会使人们在短暂的时间内实行措施,因而可能会促进同类问题的解决。但问题情境的变更,定势也会阻碍问题的解决。(3)功能

23、固着。指在问题情境中,人们习惯性地赐予某物固定的功能,而忽视该物体的其他功能,导致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4)迁移。迁移有正负之分,定势是一种负性迁移的表现,正向的迁移能促进学习和解决问题。(5)学问阅历。由于专家在某一领域具有丰富的学问阅历,他们比新手具有更多的方法处理问题,能更快地解决问题。4 .依据心情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把心情分为哪些状态?各有何特点?答:心情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衡而长久的心情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剧烈而短暂的心情体验。在激情状态下,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比较明显,不简洁限制。很多不理智的行为常常发生在激情的状态。应激。应激是

24、指在意外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短期的应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突出事务,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会损害免疫系统,导致疾病发生。电大2024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答案(第79章)一、名词说明(每题2.5分,共25分)1 .自我实现须要答:自我实现须要是马斯洛须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须要,是指人有发挥自己实力与实现自身志向和价值的须要。2 .成就动机答: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情愿去做并力求胜利的一种内在推动力气,是个体克服困难、力求胜利的内部动力。3 .权力动机答:就是对权力的欲求,是一种剧烈地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欲望。4 .亲和动机答:是指个体情

25、愿归属于一种团体,宠爱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切、友情、爱情、支持、合作与赞许。5 .智力G因素与S因素答: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依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果的相关程度,提出实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实力或普遍因素,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确定一个人实力凹凸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实力或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很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人的智力。6 .情瑜碧另答: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实力,统称为情境智力。7 .智商答:智商也叫智力商数,常用IQ表示,是依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果所计算出的分数,它代表

26、了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关系。8 .人格答: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所显示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9 .认知风格答: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相识过程中,个人所偏爱运用的加工信息方式,也叫认知方式。10 .气质与性格答: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敏捷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亲密的人格特征,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四周世界的看法,并显示在他的行为举止中,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看法上和所实行的言行上。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11 简述马斯洛须要

27、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答:马斯洛的动机须要层次论认为动机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的须要、平安的须要、归属与爱的须要、敬重的须要和自我实现的须要。生理的须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须要。平安的须要是生理须要的延长,在生理须要得到满足后就产生平安须要。归属与爱的须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须要,体现了人有明确的社会须要和人际关系须要。敬重的须要包括自我敬重和受人敬重两种须要。自我实现的须要是最高层次的须要,是指人有发挥自己实力与实现自身志向和价值的须要。12 什么是动机?动机和须要、诱因是怎样的关系?答: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须要是引发动机的内在条件,诱因是引发动机

28、的外在条件。13 动机强度越大,行为效果越好吗?用耶克斯一一多的森定律来说明。答:在一般状况下,动机强度和任务表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倒U曲线的关系,也称为耶克斯一多德森法则。动机的强度须要有一个相宜的水平,动机过强或者过弱都不利于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一般来说,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最利于任务表现。而当任务特别难时,动机水平低一些会更有利于行为表现。14 简述有关实力或智力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答:(1)独立因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认为人的实力是由很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不同实力和不同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实力的发展只是单个实力独立的发展。(2)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

29、斯皮尔曼提出实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实力或普遍因素,简称G因素。另一种是特殊实力或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3)智力多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智力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15 运用智力测验时应留意哪些问题?答:在运用智力测验时,应当意识到智力测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避开对测验结果的滥用。(1)假如运用不当,往往会给一个儿童贴上标签,这个标签半将跟随他终身,而事实上人的智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2)运用那种只给出单一智商值的测量可能不太恰当,因为人的智力有多种成分,单一的智商值不能分别

30、表明一个人很多方面的实力。(3)有些智力测验有很大的文化偏见,如一些题目可能更有利于城市的孩子而不利于农村的孩子。(3)很多因素会影响智力测验的结果,如健康状况、环境氛围、心理状态等。16 如何理解实力的个体差异。答:实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1)实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即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个体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并不相同。(2)实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实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有人早慧,有人大器晚成。实力表现早晚差异有三种模式,一是稳定发展,是大多数人的发展模式,二是早慧,年龄很小时就表现出才华,三是大器晚成。(3)实力结构的差异,每个人智力的结构总是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区分。(4)实力的性别差异,

31、主要表现在一些特殊实力方面。实力的个体差异是由遗传因素、环境与教化、自身努力等先天与后天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17 简述人格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答:人格是个体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所显示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18 简述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答: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它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限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万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19 简述有关人格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答:(1)人格特质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

32、波特和卡特尔。奥尔波特把特质分为共性和特性两类。共同物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卡特尔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20世纪80年头末以来,人格探讨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样的共识,提出了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这五种人格特质表现为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2)人格类型说。代表人物为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类型模式主要是用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他把类型概括为三种模式:单一型式;对立型模式:多元型模式。(3)人格维度说。人格维度是将人格特征差异放在一个连续变量上进行描述的方法。艾森克是人格维度

33、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两个基本的人格维度,即外倾一内倾、心情稳定性。两个维度构成四各人格类型:偏于内倾又心情稳定的黏液质;偏于外倾又心情不稳定的胆汁质;偏于内倾而心情不稳定的抑郁质;偏于外倾而心情稳定的多血质。20 .人格测量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特点与不足?答:(1)测验法。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更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其优点是题目数固定,题目内容详细而清晰,施测简洁,记分便利。缺点是因编制时缺乏客观指标,不简洁保证有效性;而且测验内容多属于心情、看法等方面的问题,每个人对同一问题常因时空的变更而选择不同答案;还难免出现反应的偏向。(2)投射法。是以人格的精神

34、分析理论为依据,投射测验一般是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说明,使自己的动机、看法、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出若干人格特征。投射法主要有罗夏克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投射测验的优点是弹性大,可在不限制被试的状况下,任其随意反应。其缺点有;一是评分缺乏客观标准,对测验结果难以进行说明。二是对特定行为不能供应较好的预料。三是须要花费大量时间。(3)情境测验。是将被试放在类似或模拟“真实”的标准情境中,通过视察被试的实际表现以推想其实力、品德或人格的方法。情境测验多用于测查人的实际实力,以及与工作要求相匹配的人格特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信

35、性。三、论述题(共25分)1 .试述主要的工作动机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工作动机理论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9分)答:工作动机理论主要有X理论、Y理论和双因素理论。X理论把人看作是“经济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受外在刺激所驱使,人们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酬劳。这种理论特殊重视满足职工及平安的须要,同时很重视惩处,认为惩处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Y理论认为,人是负责、有创建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职工工作主动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足感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足感,但不能使职工感到

36、满足并激发起职工的主动性。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动满足的因素,唯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足,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主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依据动机理论,员工的工作动机受多种因素影响。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不能单靠物质手段,应当物质与精神手段相结合,惩处与嘉奖相结合,既要改善企业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爱护、工作监督、人事关系等保健因素,又要改善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乐趣、工作成就感、对将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激励因素。2 .联系实际论述影响实力发展的因素(8分)答:(1)遗传因素。实力尤其是智力,具有遗传性,父母智力水平高,其孩子很可能智力会相对较高。(2)环境与教化的因素。

37、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包括产前环境、儿童早期环境能实力都有很大影响。胎儿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诞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探讨表明,母亲怀孕期间服药、患病、大量吸烟、遭遇过多的辐射、养分不良等,能造成染色体受损或影响胎儿细胞数量,使胎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干脆影响诞生后婴儿的智力发展。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美国闻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人进行追踪探讨后,提出这样的假说,即五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提出了才智发展的递减规律,他认为,生下来就具有100分实力的人,假如一诞生就得到最恰当的教化,那

38、么就可以成为有100分实力的人;如从五岁才得到最恰当的教化,那么就只能具有80分实力;若从十岁才起先教化,就只能成为有60分实力的人。可见,发展实力要重视早期环境的作用。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凹凸、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化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爱好、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化方法与看法,对儿童实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歌德小时候,歌德的父亲就对他进行有支配多方面的教化,常常带他参观城市建筑物,并讲解城市的历史,以培育他对美的观赏和历史的爱好;他的母亲也常给他讲故事,每讲到关键之处便停下来,留给歌德去想象,待歌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母亲再接着讲

39、。歌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化,这为他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诗人打下了基础。在教化条件中,学校教化在学生实力发展中则起主导作用。学校教化是有支配、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不但可以使学生驾驭学问和技能,而且在学习和训练的同时促进了其实力的发展。在教化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实力并不是无条件的、确定的、自发的,而是依靠教化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支配、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等。(3)自身努力。人的实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离开了解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养和环境,实力也得不到发展。实力的提高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很多名人在总结自己的胜利阅历时都特别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在个体努力过程

40、中,诸如动机、勤奋、虚心和坚毅的毅力等都有助于实力的形成和发展。实力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个体实力的发展过程和水平差异。3 .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8分)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生理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童年经验、学校教化、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等都对人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简言之,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渐渐形成的。(1)生物遗传因素。双生子的探讨说明遗传对人格具有重要影响。但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却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在个体发展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2)家庭环境因素。社会遗

41、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化作用,父母依据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化孩子,使他们渐渐形成了某些人格特征。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简洁形成消极、被动、依靠、听从、软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不诚恳的人格特征。放纵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无趣、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民主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简洁形成比如活泼、欢乐、直爽、独立、落落大方、擅长交往、简洁合作、思想活跃等主动人格品质。(3)早期童年阅历。早期童年阅历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华蜜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早期儿童阅

42、历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也因人而异。(4)学校教化因素。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也具有巨大影响。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团体组织结构,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5)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像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像性又具有维系一个社会稳定的功能。这种共同的人格特征又使个人正好稳稳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6)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综上所述,人格是先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培育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

43、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确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确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其中教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确定因素。电大2024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参考答案(第10、第11和第14章)一、名词说明(每个3分,共24分)1 .主我与客我答: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我和客我两部分组成。主我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和体验者,客我是被主我觉察和体验的对象。2 .刻板印象答:刻板印象就是对某一社会群体的一个概括,认为这个群体中的人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无礼成员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异。3 .归因答: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对这种行为的缘由进

44、行说明和推想。4 .登门槛效应与留面子效应答:让别人接受自己要求的一个方法,是想方法先让对方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当对方接受了小要求后,他接受大要求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叫做“登门槛效应”。留面子效应是与之相反的一种方法,即先向对方提出一个比较极端的要求,被拒绝之后再提出一个较小的较温柔的要求,这时小的要求往往会实现。5 .群体极化答:群体极化是指通过群体探讨使得成员的决策倾向于极端的现象。6 .社会惰化答:群体完成任务时,个体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少的现象叫做社会惰化。7 .印刻答: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探讨时发觉,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诞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

45、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变更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印刻是在动物个体生命的一个特定时期,由于遇到某一特定刺激而建立的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印刻的时期叫关键期,也即临界期。8 依恋:凝是儿童期与父母或其主要看护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剧烈而长久的社会一情感关系。是儿童早期生活中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个体社会化的开端和组成部分。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1 .什么是自我?自我的构成成分有哪些?答: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对自己全部身心状况的相识,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地位、动机、心情状态、实力以及其他很多方面。心理学家对自我的结构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和划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

46、自我由主我和客我两部分组成。威利提出自我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个人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身的相识;一种是社会自我概念,是个体认为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1902年心理学家库利提出了“镜中自我”概念。库利指出别人的看法就犹如是反射自己人格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能了解自己。镜中自我有三个主要元素,一是关于他人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二是傲慢和耻辱相连的自我感觉,三是他人的特点与地位。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依据发展的观点将自我分成志向自我和现实自我。志向自我是指向将来的,即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具备何种人格。现实自我是指自己目前的状况,现在已经具备的人格特征。2 .简述有关社会认知归因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和主

47、要观点)。答: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对这种行为的缘由进行说明和推想。主要的社会认知归因理论有:J(1)内外归因理论。代表人物是海德。海德认为对行为的归因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情境归因(外在归因),即推断个人行为的根本缘由来自外界力气。二是个人倾向归因(内在归因),即推断行为的根本缘由是个体本身的特质。任何行为都是内外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总有其中的一种缘由起主要作用。(2)三度理论。代表人物是凯利。三度理论是对海德归因理论的扩充和发展。凯利认为人们在归因的时候通常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情境条件。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归因框架,因此称之为三

48、度理论。该理念将外部归因进一步区分为刺激物和情境,使得归因更明确。(3)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是韦纳。他认为,对于胜利和失败的归因可能有很多种,但都可以把它们归为内在一外在、稳定一不稳定四个范畴中。韦纳认为对于胜利和失败的不同归因会影响到人们以后的行为,这使得归因理论能够应用于实际。韦纳认为,实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是一个人评价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成败归因理论推崇自我努力,强调努力会给人带来自信。3 .简述归因偏差和种类。答:归因偏差是不恰当的归因,会对人们今后的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归因偏差的种类主要有:(1)基本归因错误。当们说明他人行为时,会较少考虑情境作用,而高估个人品质的作用,这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也就是说更多地把他人的行为说明为内部缘由。(2)行动者一视察者效应。人们在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着眼点是不同的。行动者常常把自己胜利的情境归因于内部,而把失败的缘由归因于外部;而视察者会把他人胜利的情境归因于外部,把失败的情境归因于他本人,这被称为行动者一视察者效应。(3)自我服务的偏差。人们总是倾向于将确定的结果归因于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