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点.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点1、问答?小林,男生,是某中学初三的学生,父母F时工作很忙,对小林的生活和学习都疏于关心和照顾,他从小就不爱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倒数,笨蛋几乎成了父母对小林的称呼(江南博哥)了。小林的性格也比较怪癖,动不动就乱发脾气,班里的同学都不爱跟他来往,给他起了个外号小魔鬼,老师也放弃了对小林的希望,把他看做是班里的个别生,不可救药的学生。小林因此自暴自弃,经常逃课到小区的网吧上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为此学校对他进行了多次教育,警告他若不改正,则按退学处理。小林的父母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小林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1.请运用标签理论分析小林现在的表现。2.请依据标签理论制
2、订合适的帮助计划。正确答案:1.标签理论认为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被定义的。不同的社会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认为少年犯错在所难免,而他们的罪错行为之所以会加重是来自于教师、父母、警察、法官或司法系统所加于他们的负面影响。偏差有两种:初级偏差和次级偏差。初级偏差是指未被人指认或惩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相当普遍的。而次级偏差是来自权威人士及一般社会人士对于偏差少年初级偏差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标签理论认为标签的过程犹如一种烙印,是一种强烈的负面看法,会使个体改变自我意识,并陷入偏差生涯二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在本案例中,小林一开始的不愿意学习,进而学习成绩差,父
3、母就予以笨蛋的标签,老师给予差生无可救药的标签,小林性格上的怪癖被同伴贴上小魔鬼的标签,这些标签将小林推上了标签标注的生涯一我就是笨蛋、魔鬼、差生,由此自暴自弃,放弃自己。2.依据标签理论制订如下帮助计划:(1)运用去标签化的方法,重新定义服务对象。与小林会谈,帮助其发现自己的优势与资源;与小林父母会谈,调整认知,认识到笨蛋标签给小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重新认识孩子,帮助父母挖掘小林的资源与优势,帮助父母相信孩子的资源与优势;与老师会谈,调整认知,认识到老师的放弃和无声标签给小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重新认识小林,帮助老师挖掘小林的资源与优势,帮助老师相信孩子的资源与优势;利用班会设计小组活动,帮助
4、同学发觉小林优点,连接支持资源,帮助小林融入班集体。(2)通过个案辅导,与小林本人沟通,多角度获取小林的情况,了解他乱发脾气的原因,对他进行情绪辅导,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正确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避免因冲动而暴躁;帮助小林矫正行为,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不再去网吧。(3)教授父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亲子沟通,了解他们对小林成长过程的看法,让他们明白小林希望与父母多接触多互动的愿望,让他们多关注小林的成长,多与小林沟通,促进小林与父母的关系。(4)并与老师共同制订方案,协助小林恢复正常的学习,提高其学习成绩。(5)与有关社区和治安部门进行联系,严格管理辖区内的网吧,禁止未成
5、年人进入,改变社区环境。【提示】此题考点是标签理论,对于青少年来说,标签理论非常重要。回答此问题,需要考生首先阐述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案例以标签理论的理论视角分析评估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帮助计划的部分一定要有去标签化的介入。2、问答?张先生,45岁,两年前因意外事故致使右腿残疾,只能依靠拐杖行走。张先生失去了工作能力,全家仅依靠他的妻子养家。近一年,妻子常常埋怨张先生无能,而她又不得不每天辛苦工作赚钱。他最关心的儿子小张,现就读高中二年级,成绩一般,个性好强,总是对爸爸的过分关心感到很不耐烦,觉得许多事情他问了也是白问,根本帮不上忙。张先生越来越觉得难以和儿子沟通,而夫妻、父子之间
6、的争吵也让他对妻子和儿子充满了愧疚感。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2.针对张先生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正确答案:1.本案例中,张先生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他个人和家庭两个层面,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如何缓解身患残疾后产生的失落感,以及对家庭的愧疚感。(2)如何改善与妻子、儿子之间的不良关系,减少与他们之间的争吵。(3)如何改善因肢体残疾而失去工作和收入,致使家庭经济产生困难的现状。2.针对张先生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具体的介入策略如下:(1)为张先生提供情绪疏导服务。社工应鼓励张先生说出他的困境与痛苦,通过放松技巧的训练使
7、得他能够自我调节心情,逐步建立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2)协助张先生再就业。社工可以在个案工作过程中挖掘服务对象的优势能力,争取街道、居委会的就业资源合作,协助张先生获得一份适合的工作。(3)提供婚姻辅导。社工与张先生的妻子会面,了解她的想法,协助夫妻二人互相沟通和理解。(4)社工与小张会面,目的在于让小张理解父亲对他的关怀,指导他尝试倾听父亲的话,尝试与父亲平心静气地交谈。3、问答?王奶奶,85岁,本与老伴相依为命,无儿无女。不料两年前老伴突发心肌梗死去世,自此王奶奶便独自一人生活。由于年龄较大,王奶奶身体大不如前,多种老年疾病缠身,王奶奶越来越无法照料自己的生活。没有劳动能力的她,只能靠他
8、人救济度日。经过社区走访,社会工作者发现了王奶奶的情况。问题:1.根据王奶奶的情况,分析其现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社区中也有类似王奶奶情况的独居特困老年人,针对这类群体,社会工作者能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有哪些?正确答案:1.王奶奶的需求在以下5个层面上均有体现:(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救助对象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王奶奶属于是老弱病残鳏寡孤以及收入较低的社会困难群体,其衣食住行等部分生理需求需要靠政府或社会给予帮助。这些救助对象首先需要食品、饮用水、衣被、医疗用品、住宿场所等应急救助。(2)安全需求。安全需求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需求。(3)社交需求。社交需求
9、是救助对象爱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当王奶奶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其情感方面需求就随之而来。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面临严重困难的时候,来自家人、邻里和社会的亲情和友情尤为重要,失去社会交往会使处于困境的个人和家庭更加孤独和无助,因而满足其社交需求能支持处于困窘中的个人和家庭获得自信和力量。(4)尊重需求。社会成员既有来自内部的自我尊重需求,也要有来自外部社会环境的尊重和认可的需求。尊重需求的满足可以让一个人充满自信,信任他人和社会,而且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5)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要进一步的发挥潜能,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的高层次需求。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成员其自我实现需要
10、社会充分的重视、理解和支持。2.针对独居特困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的服务内容列举如下:(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特困人员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生活来源,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法定赡养人等可以依靠。对于这部分群体,首先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改善其生存状况。这里的基本生活条件主要包括住房、食物、衣服以及出行等。(2)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很多特困人员生活不能自理,或者不能完全自理,这就需要通过供养政策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照料服务,例如个人卫生的洗漱洗理、居住环境的洒扫整饬、每日三餐的按时供给以及其他照料服务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季节变换时,要及时看护和照顾特困人员,以防发生意外。(
11、3)提供疾病治疗。应当建立特困人员的健康档案,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对所患疾病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定时进行康复和救治。止匕外,应联系社区医院或者专门机构为特困人员定期体检。一般性的体检以及小的疾病可以通过设立在供养机构的医务室给予治疗;需要到当地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还要及时联系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部门,协调解决治疗费用问题。(4)办理丧葬事宜。当特困人员身故之后,应当积极联系殡葬管理部门,处理丧葬事宜。如果当地制定有惠民殡葬政策,应当确保亡故的特困供养人员能够享受到。【提示】本题考点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和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其需要是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进行展开,也说明特
12、困服务对象需求的全面性,针对独居特困老年人可以开展的社会服务可以结合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进行分析。4、问答?王奶奶,60岁,未婚,没上过学,以捡垃圾为生,患有风湿类关节炎数十年,关节畸形、肿大,行走困难。一次,王奶奶在捡垃圾的时候被撞,右腿截肢,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现实虽然如此残酷,但是王奶奶身残志坚,自立自强,截肢以后就在家做一些编织活,但是收入微薄,现在每月主要靠当地政府部门的补助为生,经济状况窘迫。王奶奶患病以来与弟弟和弟妹同住,家庭关系非常和谐。不幸的是,弟妹在不久前查出患了癌症,手术后身体很虚弱,也难以照顾王奶奶。王奶奶弟弟的身体状况也不好,侄子也在外地,三位老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
13、件都非常差。他们挤在一个狭窄的屋子里,终日难见阳光,房内没有自来水、上下水道和卫生间等设施,院子里有一个公用的自来水管,厕所也在外面。王奶奶由于行动不便,大小便只能在家中完成。无助的王奶奶向医务社会工作者求助,希望可以提供帮助。问题:1.医务社会工作有哪些特点?2.上述案例中,王奶奶面临哪些困境?3.针对王奶奶的情况,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哪些服务?正确答案:1.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包括:(1)服务领域广泛。在疾病预防方面,由于人口全球流动性的增加,疾病预防站在了全球卫生视角,关注人口健康、优生优育和公共卫生等取向;在疾病治疗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此阶段包含了医疗救助、紧急医疗救援、医院
14、体系建设、医疗质量和流程的关注和心理行为问题;在回归康复阶段,除了涉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康复,还涉及心理康复和社会行为功能康复;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和人群健康是医务社会工作的第四阶段,也是社会稳定、安居乐业的保障。(2)社会需求宏大。医务社会工作领域与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卫生政策和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社会工作的职能是将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理念引入医疗服务领域。罹患疾病往往伴随心理失衡,社会支持需求增加,家庭支持系统需要加强。社会工作的职能是传递社会关爱,将人文关怀、权利的概念引入临床医疗服务过程中。但由于医疗资源不平衡,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医患矛盾凸显。因此,社会工作者在维护患者权
15、益的同时,主持社会正义,承担了修复医患关系的职责。(3)遵从证据为本。医务社会工作者实践于医疗健康领域,必须具备相应的医疗基础知识,熟悉相关福利政策和医疗流程,提供最恰当的服务。医疗机构强调团队合作,社会工作融入医疗服务团队中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思维融入医疗品质导向中才具有生命力。2.上述案例中,王奶奶面临的困境有:(1)疾病与医疗问题: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往往受到慢性疾病的折磨,生活质量因此受到损害。王奶奶患有风湿关节炎、右腿截肢等;同时王奶奶经济状况不佳。(2)家庭照顾问题:王奶奶与弟弟、患病的弟妹一起生活,缺乏子女等家人照顾。(3)宜居环境问题:老年居住环境中常存在
16、安全隐患和物理障碍,使老年人面临伤残风险和融入社会的限制。而王奶奶的居住环境尤其恶劣。3.针对王奶奶的情况,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务包括:(1)挖掘社区资源,协助王奶奶寻找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福利服务,尤其是健康服务。例如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王奶奶及其弟弟和弟妹提供一定的日间服务医疗照顾;例如寻找社区志愿服务提供照顾等帮助;为王奶奶提供康复医疗方面的照顾,会同医生及护士为王奶奶提供治疗方面的服务。(2)协助王奶奶申请住房救助,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保障。(3)联系相关的社会机构或组织,为王奶奶筹集资金,解决其生活上和经济上的困难。【提示】本题考点是老年人的问题和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医务社会工作服
17、务内容以及社会救助方面的内容。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按照教材回答即可;案主的困境可以结合老年社会工作中老年人的问题和案例材料;提供的服务可以回应案主的问题进行做答。5、问答?某社区残疾人比例较高,特别是近半年间发生两起重大事故使两人致残,一起事故是小区张奶奶的孙女出小区大门没有左右观望被公共汽车撞倒,车轮从左腿碾过,住院治疗三个月,最终一条腿还是没有保住。另一起是张大妈晚上在小区遛弯,被七层掉下来的花盆砸在了脑袋上,当场晕倒,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引发了脑出血,最后落得了神志不清楚,左半身行动不便。针对社区出现事故造成人员伤残的情况,社区的社会工作者机构准备组织实施相关的服务项目。问题:请以关爱生命
18、为主题设计社区康复项目方案。正确答案:1.背景与理念调查表明,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是:遗传、疾病、意外伤害和有害环境,而社区内每一个成员都离不开社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防病治病的条件和社区安全设施。该社区半年内发生两起致人伤残的重大事故,说明社区内居民安全意识不强,社区内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隐患不清除,安全意识不强化,就难以杜绝危险事故发生。2 .项目名称关爱生命社区康复周。3 .目的与目标营造安全社区的文化氛围。具体目标包括:消除社区安全隐患;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建立社区安全隐患监督机制;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建立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4 .具体行动方案(1)实施社区康复三级预防:通过
19、实施监督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咨询及保健、减少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安全、避免引发伤残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通过实施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通过实施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功能用品用具、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护理、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等措施防治残疾后出现残障。(2)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邀请专业机构在社区中针对残疾人运用客观、科学的方法开展功能障碍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
20、势等作出全面评定。包括肌力品定、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社会交往功能评定、职业技能评定等。同时,在社区建立残疾人服务档案,根据残疾人的特征、发展趋势和潜能开发可能性,提供适当性的社区康复方案。(3)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社区康复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就是要整合社区中的各种资源,通过各种康复性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人所丧失的功能。社区康复是集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医疗康复等功能,实施治疗-康复-服务整合性服务。【提示】此题考点是社区康复的内容与方法。此题出题巧妙,看似难以回答,实则有据可依,只要考生学习掌握了教材中社区康复的内容便可以顺利做答。此类型的试题每年的考试
21、中都有出现,因此,再次提醒考生阅读教材,记忆知识点非常重要。6、问答?小葛,南京军区某部士官,在一场灭火救灾行动中负伤,昏迷了三个多月,全身烧伤面积达75吼其中面部严重烧伤,双手手指末节被截去,双耳廓被烧脱,右臂致残。而比烧伤更大的打击是女友决定和他分手,小葛没有责怪女友,只是默默忍受。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葛希望能将自己余下的力量继续贡献给社会,并且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相伴终生的爱人。尽管政府帮助他安置就业了,可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并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想就此放弃,加之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爱情之树一直未能开花,小葛越来越沮丧,前来找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问题:结合案例,谈谈如何运用优抚安置社
22、会工作方法帮助小葛走出困境。正确答案:首先,运用同理心的方法,对其爱情生活需求表示理解和肯定;其次,希望他以平常心对待感情;再次,联系调动社区社会资源,将他的需求和事迹告知相关机构,帮助他寻找合适的对象;最后,对他的情况进行定期跟踪随访,及时了解动态,及时解决新问题。具体步骤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可以鼓励、安慰小葛,疏导他的情绪,使之安心工作;第二,帮助他不断提高自我适应能力,恢复心理平衡;第三,为他提供更多的相关政策,帮助他了解安置机构的功能和运作方式,为他提供一个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等。7、问答?方案分析题:周日下午,某校初三班10多位同学结伴到郊外爬山。因天气突变,骤降暴雨,引发山体滑坡
23、。小军、小勇和小楠被冲下山坡。同学们一边报警,一边积极下坡营救。警察、家长和教师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2小时后发现了三人的遗体。大家非常悲伤,不少同学抱头痛哭。学校一边紧急处理相关事宜,一边积极安抚同学的恐慌情绪。校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与教师及社会工作者商量如何处理因此事引发的学生情绪困扰问题。要求: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列明以学生为对象的危机干预内容。正确答案:危机介入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恢复其功能,使他们走出危机。帮助服务对象采取处理危机的行动,目的在于帮助他们解决危机并恢复其社会功能。1.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包括:(1)及时处理。要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周
24、围其他人的伤害,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2)限定目标。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3)输入希望。激起服务对象寻求改变的愿望。(4)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5)恢复自尊。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混乱,使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6)培养自主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2.以学生为对象,危机干预的内容包括:(1)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题。本案例中,应将焦点放在同学们的恐
25、慌情绪处理上,而不是立马解决这个意外事件。(2)帮助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支持,以防精神崩溃。危机事件发生后,同学们非常悲伤,不少学生抱头痛哭。社会工作者应让他们自由发泄情绪,同时给予安慰和支持。(3)介入目标要现实。要瞄准服务对象当前的需要,对服务对象不能要求太高。本案例中,学生当前的需要就是消除紧张感、平复情绪以及获得支持,社会工作者应当满足他们的需要,提供支持。(4)担任教导角色,包括告诉服务对象应该做什么,同时也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服务对象功能逐步恢复时就可以结束介入行动。8、问答?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位看上去憔悴、无助的母亲带着一个害羞的24岁的女孩小琴来到康复中心,
26、希望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她的女儿。通过了解得知,4年前小琴在外打工时,曾被男同事强迫要求与其发生性行为,小琴不同意,最终以自杀威胁才成功逃走。小琴回家后告知母亲此事,母亲因感羞愧而对小琴进行打骂以及罚跪。同年,小琴外出打工时又遇上歹徒抢劫、同事排挤、工作压力等,之后某天突然发疯说有很多人在她周围说她、骂她,并开始少说话、产生幻觉。2年后,母亲为了给小琴冲喜,将小琴嫁给一个年长男子为妻,婚后不久夫家感觉小琴不妥,母亲就把她接回家。此后,小琴几乎完全不说话、精神恍惚、不愿做事、生活需他人提醒或协助方能自理。小琴曾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忧郁症,服药一段时间后,小琴出现晕倒情况,随即被母亲停药。后来母亲常用一
27、些民间偏方,但是小琴的病症却越来越严重。现在小琴每天都跟着母亲,母亲上班时就独自在家,母亲常因为小琴不能按照她的提示干活而打骂小琴,家人当中只有弟弟能耐心地对待小琴。问题:1.上述案例中,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目标有哪些?2.假如你是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正确答案:1.介入目标:(1)助患者小琴提高自尊,促进其不良情绪的转化,改变不适应行为。(2)鼓励小琴治疗疾病。(3)学习新的健康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其某些原有的传统观念,协助其从单一的药物治疗模式中走出,让他们主动参与治疗,采取积极饮食运动、放松及心理行为调节等综合防治措施。(4)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帮助小琴重新适应
28、社会,改善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实现全面心身健康的目的。(5)改变患者家属对其态度,促使家属成为小琴的支持力量。2.根据上述案例中小琴的情况,采取的介入策略分为四个阶段:(1)针对患者小琴而言,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鼓励小琴医院治疗,如需住院则协助其提高住院适应;各治疗方法整合。(2)针对小琴母亲而言,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减轻照顾者压力、提供精神疾病知识辅导、情绪纾解和社会支持等。(3)针对社区精神康复而言,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普及精神健康宣传活动;开展社区康复训练;连接社区资源;提供社区居民的咨询;开展转介工作等。【提示】本题主要是考察医务社会工作中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在教材提供
29、的框架中结合案例材料进行分析。9、问答?淑华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其丈夫没有固定工作,有酗酒的习惯,而且酒后经常对淑华施虐,甚至毒打。淑华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有一女儿,正因为淑华生下的是女儿,所以她的丈夫和婆婆都认为是她的错。淑华经常和同村的好姐妹们诉苦,但是她们都认为要顾及面子,家丑不可外扬,大都劝她忍气吞声。淑华曾无奈之下向妇联和派出所民警求助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有段时间,淑华因为不堪苦恼,几乎想自杀,她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这就是她的命,天生注定,不可改变,生女儿也是她的错。问题: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假设,淑华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2.在优势视角看来,淑华的资源主要有哪些?3.从个人、小组、社
30、区等三个层面,分析解决淑华问题的简要策略。正确答案:1.增能理论的假设:(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产生,根源在于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和与外在的互动过程形成的负面经验,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在社会中行动。(2)社会环境存在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这种障碍可以改变。(3)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4)服务对象都是有能力和价值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是通过共同活动帮助服务对象去除环境的压制和无力感,使其获得能力并正常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5)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是合作性伙伴关系。因此,淑华的无力感来源于家庭环境的排挤和压迫,在家庭结构
31、和互动中的负面经验,另外淑华的社会环境对其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也有限。2,优势视角:淑华的个人资源:吃苦耐劳,勤劳,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照顾婆婆和女儿,比较有能力;环境资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其所在村服务;涉华的姐妹是重要的支持力量,而妇联、派出所是可以动员的资源。3.介入策略:个人层面:情绪疏导,改变认知,优势视角重建自信,重新规划人生,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家庭治疗。小组层面:妇女发展小组,支持小组,共同发展等。社区层面: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争取资源和政策。【提示】此题考点涉及增能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其知识点是社会工作专业很核心的知识,在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和社会工作实务中多处涉及,
32、希望考生比较学习,此题是重量级的题目,能够独立做答此题,相关的试题都能解答。10二问答?社区矫正机构计划将刑满释放人员的综合管理纳入服务范围。经调查,该社区刑满释放人员中无业者居多,但社区就业资源的利用率却较低。对此,社会工作者对有劳动能力的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了访谈,关于对自己的定位和就业的看法等问题,他们对社会工作者说:我们这种人是社会的渣子,在里面蹲了那么多年,现在出来还能有啥用,什么都不会,出门坐哪路公交车都搞不定,更别说工作了。到哪里人家都戴有色眼镜看我,犯了一次错误,难道要一辈子受惩罚?现在找工作都得上网,我连电脑都不会用,去哪儿找工作都不知道,哪家单位会要我啊。社区里适合我们的岗位不
33、多,上次去办理就业登记,人家看了我的档案就说“好人还安排不过来呢,你就慢慢等吧。”“社区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跟也跟不上,再说现在工作都要政审,我们肯定通不过的。”“我大字不识几个,所以要求也不高,工资高点儿,活儿轻点儿,能坐在办公室上班就可以了。”问题:结合本案例,以促进刑满释放人员就业为目的,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各层面具体目标和服务内容)。正确答案:1.从微观来讲,寻找工作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在这方面的服务包括对刑释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帮助联系、介绍职业,还要通过辅导帮助受助者养成工作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这些服务,帮助刑释人员
34、提高自信心和重新投入工作的能力,使他们尽快就业。2.从中观来看,要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社区矫正的功能发挥要靠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从而使刑释人员融入社区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社区矫正工作者要通过社区教育的途径改变居民对矫正对象的偏见,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同时,要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3.从宏观来讲,要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刑释人员的就业需要许多部门和机构的人员、物资和财力的配合,为刑释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合适的岗位。修改有些岗位政审的标准,使有从事该岗位能力的刑释人员不
35、至于因为政审不通过而一直得不到工作。【提示】本题考点是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方法,按照微观、中观、宏观三层次论述。11、问答?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问题: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正确答案:1.运用优势视角评
36、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优势、个人的缺失。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会关照她。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她战胜自我。2.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土,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面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
37、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12、问答?小阳,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小阳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小阳患病后,母亲提前退休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阳的某些社会机能仍然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也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阳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小阳因为服药有副作用所以偷偷藏药、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小阳的精神疾病再次发作。小阳
38、在3年内多次出入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入精神病院。1年后,小阳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自从小阳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阳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阳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问题: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阳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2.小阳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3.整合小阳及其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正确答案:
39、1.社会支持网络分为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对于小阳的康复需要,存在着如下的支持不足。(1)非正式支持网络:家庭。小阳的母亲虽然提前退休全身心地照顾小阳,但是父母仍觉得压力很大,对照顾小阳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亲友与邻里。小阳的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对他指指点点,没有给予小阳关怀。(2)正式支持网络:小阳所在的社区内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缺少专业支持,也没有疏导小阳情绪和资源连接的平台2.小阳及其家人的需要。(1)小阳的需要有:治疗康复的需要。家人和相关人员应该及时发现小阳的变化和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使之早日康复,不留后遗症。康复环境的需要。环境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尤
40、为重要,应该给小阳制造一个平静、无歧视、无压力的生活圈。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需要。精神病患者康复后需要重返社会,需要及时就业,也需要与外界沟通和交流。案例中小阳表达了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工作的想法。接受教育的需要。小阳在大学三年级时退学,没有完成学业,因此需要进一步接受教育,学习更多知识,培养必要的技能。包容理解和关爱的需要。应以平等、包容和友爱的态度对待小阳,使小阳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帮助,以及家人、邻里、社会的关爱。(2)小阳家人的需要:心理减压和技能教育。应该向小阳父母提供正确的、专业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缓解其紧张情绪和压力,使其从容面对困难。家庭支持和互助
41、小组。家庭支持由不同的家属组成,共同分担照顾患者的责任。互助小组则是将有同等需要的家庭组织起来,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机制,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3.出院计划包括进一步治疗和康复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作息时间、治疗时间、散步和锻炼身体时间等,为保证小阳的病情彻底康复,特制订出院后为期一年的康复计划。(1)日常计划:主要以周为单位,合理安排出院后在社区和家庭中每天的休息、康复、娱乐、学习和社会交往等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2)康复训练计划。针对日常工作安排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康复训练的目标、内容、训练频率、辅助单位及器具等。另外,小阳的病情稳定后,社会工作者可进一步安排
42、一些简单的社区服务工作,增强小阳康复的信心。同时为小阳父母提供精神疾病知识辅导。(3)转介计划。小阳病情和康复需要社区配合,尤其是在满足小阳交友需要、职业需要等方面,社区、社会工作事务所等机构能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小阳父母作为患者家属,需要相关机构能够提供减轻照顾压力、精神疾病知识辅导、情绪和社会等支持。在社区居民间倡导接纳精神病患者的氛围,普及精神健康,展开社区宣传。【提示】本题考点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中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在第二章中预估的方法部分网格分析中也有涉及。13、问答?社区矫正对象赵某近日获得了一个就业面试机会,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且
43、曾经是服刑人员,肯定会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所以在面试中表现得自卑、胆怯,不能自如应答,导致面试失败。社区矫正对象陈某在某快递公司上班,在一次送货过程中因小事与客户发生了口角,他更加觉得客户对他们这些有过犯罪经历的人是看不起和排斥的,而且争吵使他丢失了来之不易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发现不少社区矫正对象都有相似的就业困境,决定为他们举办一个就业辅导小组。服务计划的理念、目标、主要内容如下:理念(原因分析、理论基础):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就业辅导服务时发现不少社区矫正对象存在着因非理性信念而导致的自我认知偏差及对社会认同低等现象,社会工作者决定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为理论基础开展小组工作,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通过改善
44、自我认知提升就业能力。总目标: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具体目标:1.改善自我认知;2.提升就业能力。每节活动主题:第一节: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契约、讨论小组计划。第二节:分享就业经历。第三节:邀请职业介绍所工作人员介绍就业信息。第四节:参观社区矫正就业基地。第五节:学习面试技巧。第六节:总结、处理离别情绪。问题:1.分别对上述小组服务方案中的目标与活动主题的相关性、理论基础与活动主题的相关性做出简要评价。2.依据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结合案例,修正小组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修正每节小组活动主题并简要说明其内容。正确答案:1.小组服务的目标与活动主题应该严格贴近服务对象的需求,且二者之间要高度相
45、关。案例中表现出来的是:(1)各项活动主题包括介绍就业信息、面试技巧、参观基地等,都与社区矫正对象的特定身份和特殊心理状态相关性低,主题内容也没有涉及任何改善自我认知、提升就业能力的内容,属于一般性的就业促进指导工作。(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信念系统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和辩论技巧。而活动主题包括介绍就业信息、面试技巧、参观基地等,不涉及该理论及其所配套的治疗技巧,属于简单的直接治疗方法。由此可以看出,该小组服务方案
46、各项活动主题与其总目标、理论基础相关性都较小,达成小组目标的困难较大。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ABC理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的影响。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和辩论技巧。(1)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主要包括反应感受、角色扮演和识别等。(2)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主要包括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和想象等。据此结合案例,修正小组工作计划书内容如下:总目标:社区矫正对象走出就业困境。具体目标:反思自身问题,增强自尊自信;提升就业能力,积极融
47、入社会。每节活动主题:第一节: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契约、讨论小组计划。第二节:邀请心理专家做心理辅导和纠正。第三节:邀请矫正成功典型做分享报告。第四节:交流就业求职的经验与教训。第五节:模拟求职现场,设定各种求职障碍。第六节:提升自信,学习面试技巧。第七节:总结、处理离别情绪,联系介绍职位。【提示】本题考点:一是小组计划书的撰写中,要注意理论基础的选择和活动设计、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二是具体到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这一理论框架下如何设计活动,要注意活动与该模式的关系。14、问答?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还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
48、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
49、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问题: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概论,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4.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简要策略。正确答案:1.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家庭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造成无力感的根源是:(1)受到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2)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3)宏观环境的障碍使她难以有效地在社彳亍NJ2 .丽芬拥有的资源包括:(1)个人资源:她比较吃苦耐劳,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种地、养猪、养牛,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