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关于规范课堂管理的相关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关于规范课堂管理的相关规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XX中学关于规范课堂管理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提高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教育局XX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规范课堂管理相关规定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公平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动力,促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管理水平和提升学校教师教育教
2、学能力,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基本原则(一)依法治教的原则依法治教,即全部的教学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学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或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二)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把“一切为了学生“落实到学校的一切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能动的主体,为学生学习服务。课堂要因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灵活的、适合的教学。(三)科学管理的原则实施“过程管理”,注重对教学各环节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反馈调整和过程指导。坚持“常规为本、改革取胜”,向管理、向常规、向课程改革、向信息技术、向高效课堂要质量。(四)遵循教学规律的原则教学常规管理要符
3、合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教学发展变化的趋势。三、教学常规基本内容及要求(一)备课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打造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改的要求。2 .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要针对学生学情,遵循认知规律,开发、整合、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
4、,做到目标明确、科学,内容具体,过程清楚,方法策略恰当,具有实效性。3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发挥学科组的集体优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为目的。集体备课要关注细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性的研讨以利于改进。开学初,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要认真制订集体备课计划,明确整个学期的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内容、组织形式、主备人,分解备课任务。集体备课前,主备人要提前做好教学设计、习题、测试题等资料准备,做到集体备课时人手一份;其他教师应事先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明确教法学法,做到教学环节心中有数,拟写教学思路,发现问题,做好发言准备,提高发言效率。集体备课过程要做好交
5、流发言记录,突出实效。4 .教师使用集体备课教案上课,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即二次备课),形成“自用教案”。教龄不满10周年的教师必须手写教案,鼓励写详案。完整的教案的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型、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课件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教学反思等,可视教学需要酌情取舍。教案不能过于简单,其教学程序须完整详备。不得无教案上课,不用旧教案上课,不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5 .建立教案检查制度。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
6、,建立教师教案检查制度,要定期、不定期对集体备课和个人教案进行检查、抽查,有检查记录、修改建议和评价记录。教导处和教研组每学期要对教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二)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创设思辨型、活动型、开放型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思想,科学使用教材,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行为。学校要针对课堂教学的行为规范和教学效果做出实时检查。6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发学生思考
7、。要充分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积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7 .规范教学行为。教师要自觉增强“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意识,知荣明耻,文明执教。要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停课、改上其他课或请人代课,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禁止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要严格要求
8、自己,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注意着装打扮,自觉塑造仪表端庄、知书达礼、举止大方、文明优雅的师表形象。要规范使用教学语言,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教学语言力求准确生动,表达流畅,评价语言丰富贴切。板书布局结构合理,书写规范工整,内容体现讲课重点。8 .检查教学效果。学校每学期要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学校要实行校领导巡课制度和推门听课制度,并有记录。教师在教学检测、期末统测后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学校要在教学检测后向相关教师通报质量分析情况,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适应新形式下教师素质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必然要
9、求,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形式。1.重视教学反思。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督促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有效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2,注重过程反思。学校要引导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形式,剖析并总结自己教学的得与失,重视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不断获得对教学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达到自我评价和自我诊断的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鼓励教师将教学反思以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心得等形式撰写并进行交流。(四)作业布置与批改布置和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要充分发挥作业在巩固已学知识
10、,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作业布置、完成、上交、批改、更正、讲评、交流等一系列环节,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1.优化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备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学校和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类型、难度和数量等要素,通过改编、选编和创编等方式科学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实践性和跨学科综合作业,并探索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2,认真评改反馈。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
11、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并通过恰当的鼓励性评语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反馈,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作业面批与指导,做好答疑辅导,特别要在学校延时服务时注重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通过分析学生作业作答过程和结果,了解学情,优化教学,提高教育质量。3.加强作业管理。要落实作业总量审核监管责任,教研组、备课组要指导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合理布置、及时报备学科作业,年级组、班主任要科学统筹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控制作业总量和难度,确保作业总量和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学校要积极探索作
12、业备案制等创新性管理形式,建立定期作业检查、公示制度和质量分析评价机制。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五)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和拓展延伸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课外辅导要注重差异,分类指导,精心实施,讲究成效。1.规范辅导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不得随意占用学生的自习课;要明确辅导的对象和任务,研究辅导策略,确定辅导重点,制定辅导计划,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增强辅导的针对性。2,强化分类推进。教师要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和培养,借助课外
13、阅读指导、开设学科讲座等形式,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促进他们脱颖而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基础性知识缺陷,帮助其克服困难,改善学习效果。3.重视个别辅导。对个别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应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帮助,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学业上的问题,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要多给其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教会其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要善于组织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其主要方式包括课
14、堂教学评价、考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及教师评价等方面。1.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要体现学科特点,以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行为的变化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要关注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评价要引导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内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课堂教学评价要引导教师重视学科实践性学习,关注课堂教学的拓展,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2 .规范命题和考试结果运用。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命题要严格规范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得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要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注重
15、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考试与教学应紧密结合,促使教师在研究命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学校和教师应对考试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反馈矫正日常教育教学的得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进评价办法,关注学生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术、探究与实践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劳动实践能力等方
16、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4 .学业水平评价。学业水平评价应淡化比较与甄别。不以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不以任何形式进行成绩排名。日常学业成绩报告应采用等级制,淡化相对评价和分数。阶段性的学业评价应重在获取改进教学的信息和证据,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能根据考试结果对不同学生提出有效的学习建议。5 .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要关注教师自身发展与进步的过程,要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积极开展教师的教学评价;鼓励教师开展相互之间的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要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四、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教学常规管理
17、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遵照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步骤地、分阶段地实施管理。(一)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行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科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机制。校长(教学副校长)要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全面规划,科学决策,有效组织,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观、研究并处理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给教学工作以正确导向。教导处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依靠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扎实有效地安排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实施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科任教师对所教学科教学质量直接负责。(二)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学、教育科研工作等管理制度,使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有规可依,有
18、章可循。建立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严重违反教学基本规律、原则和要求的教学事故予以追究。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校至少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并形成记录。建立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及时考核教学工作目标达成情况。(三)突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教导处要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作相应的评价和记录,及时反馈意见。教学全面检查每学期不少于1次。要求教师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辅导、复习、考试、放假,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有效教学时间。(四)加强教学常规结果管理。每学期结束时,教导处、教科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和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应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
19、料。教导处和教科处工作总结在学期结束后尽快报送上一级教学管理部门。同时,要加强教学档案管理。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包括教学计划、工作总结、成绩统计分析、学籍资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等。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指导教师如实填写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情况、教科研工作情况、进修培训情况等材料。五、加强评估与督查(一)成立由校级领导、教导处、教科处相关人员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学常规督查小组,制定相应的督查评价方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和教研活动等工作进行全程督查,及时通报并整改,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二)在常规检查以外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纪律考勤、期中和期末质量检测,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学期教学情况综合评价,并将各项检查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三)教导处负责组织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集中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并填写检查记录表。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后,教导处要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对于质量检测成绩出色或者明显不足的学科要详细记载。学校要把结果通过教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及时反馈,对教学常规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将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该教师本人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涉及到的单位不得评为“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等。